Q:冯诺依曼机和存储程序的概念
Q:冯诺依曼五大部件是什么?目前那个最有发展空间?
冯诺依曼五大部件是指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五个基本部件,包括:
-
运算器(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 ALU):负责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
控制器(Control Unit, CU):负责控制计算机的指令执行和数据传输等操作。
-
存储器(Memory):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
输入设备(Input Devices):用于输入数据和指令,如键盘、鼠标等。
-
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s):用于输出计算结果和其他信息,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在这五个基本部件中,目前存储器发展空间最大。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大,传统的计算机存储器技术已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存储密度、存储速度、功耗等问题。因此,新型存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当前计算机技术的一个热点领域。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 NVM)和三维堆叠存储器(3D Stacked Memory)等新型存储技术正在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这些新型存储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存储密度和存储速度,还具有低功耗、高可靠性等优点,将极大地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Q:在计算机系统系统结构中,什么是编译?什么是解释?
在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中,编译和解释是两种不同的程序语言翻译方式:
-
编译:编译是一种将高级语言源代码翻译为低级语言目标代码的过程。在编译过程中,编译器将源代码作为输入,经过一系列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等步骤,最终生成可执行的目标代码。目标代码是一种低级别的语言,它可以直接在计算机系统上执行,而不需要进一步的翻译。编译器的主要优点是生成的目标代码执行速度较快,但缺点是编译过程相对较慢,且目标代码通常比源代码更难以理解和修改。
-
解释:解释是一种直接将高级语言源代码逐条翻译成机器语言并执行的过程。在解释过程中,解释器将源代码作为输入,逐条读入并解释执行,将每条指令翻译为机器语言,并立即执行该指令。解释器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更快地执行程序,且源代码比较容易修改和调试。但缺点是解释器需要逐条解释源代码,速度较慢,并且执行速度不如编译器生成的目标代码快。
总之,编译和解释是计算机程序翻译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各自具有优点和缺点,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可以选择适合的翻译方式。
Q:描述一下指令的执行过程
指令执行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操作之一,它描述了计算机如何根据指令集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下面是一般性的指令执行过程:
-
取指阶段(Instruction Fetch):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存储到指令寄存器中。在取指阶段,程序计数器(PC)记录了当前指令的内存地址,并在执行完当前指令后自动更新到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
解码阶段(Instruction Decode):解码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并确定所需要执行的操作类型。指令解码通常涉及到解释指令的操作码(Opcode)以及操作数(Operand)等。
-
执行阶段(Execution):根据解码的指令类型,执行相应的操作。执行阶段可能会涉及到内存读/写、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移位操作、分支跳转、函数调用等各种操作。
-
访存阶段(Memory Access):在某些指令中,需要对内存进行读/写操作,访存阶段就是负责执行这些操作的阶段。在访存阶段,计算机会根据指令中的地址信息访问内存,并将结果存储到寄存器或内存中。
-
写回阶段(Write Back):在一些指令中,执行的结果需要写回到寄存器中或内存中。写回阶段就是负责执行这些操作的阶段。
以上五个阶段描述了一般性的指令执行过程,不同的指令可能涉及到不同的阶段,但基本流程是相似的。指令执行的速度和效率对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指令执行过程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Q: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
-
时钟频率(Clock Speed):指CPU的时钟周期,单位为赫兹(Hz)。时钟频率越高,CPU每秒钟执行的指令数就越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
-
指令集(Instruction Set):指CPU支持的指令种类和操作方式。不同的指令集可以影响CPU的执行效率和兼容性。
-
处理器核心数量(Number of Cores):指CPU内部的处理器核心数量。多核处理器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效率。
-
缓存大小(Cache Size):指CPU内部的缓存容量。缓存用于存储CPU频繁使用的数据和指令,可以提高CPU的执行效率。
-
总线带宽(Bus Bandwidth):指计算机内部各个组件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总线带宽越高,计算机的数据传输速度就越快。
-
存储容量和速度(Storage Capacity and Speed):指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容量和存取速度。存储容量越大,计算机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和程序;存取速度越快,计算机可以更快地访问数据和程序。
-
显卡性能(Graphics Card Performance):指计算机的图形处理能力。显卡的性能越好,计算机可以更快地渲染图像和视频。
-
网络带宽(Network Bandwidth):指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网络带宽越高,计算机可以更快地访问远程数据和应用。
这些性能指标可以用于衡量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和应用场景。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性能指标。例如,对于图形渲染和视频处理等应用场景,显卡性能和存储容量和速度可能更为重要;而对于网络应用场景,网络带宽和处理器核心数量可能更为重要。
Q:计算机为什么要发展多核?
Q:在计算机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数据?
Q:单精度浮点数与双精度的浮点数的区别,什么时候选择单精度?什么时候选择双精度?
单精度浮点数和双精度浮点数是计算机中常用的两种浮点数表示方式,它们的区别在于精度和存储空间大小:
-
单精度浮点数:采用32位(4个字节)来表示浮点数,其中1位表示符号,8位表示指数,23位表示尾数。单精度浮点数的精度为大约7位有效数字,能够表示的范围为约±3.4×10^38。
-
双精度浮点数:采用64位(8个字节)来表示浮点数,其中1位表示符号,11位表示指数,52位表示尾数。双精度浮点数的精度为大约16位有效数字,能够表示的范围为约±1.8×10^308。
因此,当需要高精度计算或需要表示极大或极小的数时,应选择双精度浮点数。而当需要快速计算或需要在存储空间上节省空间时,应选择单精度浮点数。
Q:什么是上溢和下溢?
Q:语法分析应遵循什么原则?
语法分析是编译器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将词法分析器产生的记号序列转化为语法树,并且检查语法错误。在进行语法分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上下文无关性:语法分析应该只关心语言的语法结构,而不关心语句的含义或上下文环境。这种无关性使得编译器可以将语法分析作为一种独立的模块来实现,并且可以方便地扩展和修改语言的语法。
-
一致性:语法分析应该对语言的所有合法语法结构进行正确解析,并对所有非法语法结构报告错误。这种一致性可以保证编译器对于所有的语法结构都具有相同的行为。
-
有效性:语法分析应该以最有效的方式来解析语法结构。为了提高效率,通常采用自底向上的分析方法,并且采用适当的语法结构来减少冗余分析。
-
可扩展性:语法分析应该支持扩展语言的语法,以便于添加新的特性和语法结构。
-
可读性:语法分析器的代码应该易于阅读和理解,以便于维护和修改。
总之,语法分析应该遵循上下文无关性、一致性、有效性、可扩展性和可读性等原则,以便于实现正确、高效、可扩展和易于维护的编译器。
Q:计算机如何实现乘除?
Q:设计减法器
Q:多级存储系统
Q:存储器结构
Q:半导体随机存储器
Q:寄存器和存储器的区别
Q:cache
Q:锁存器,触发器和寄存器的区别
Q:流水线基本原理
Q:什么是流水线冲突,怎么解决?
Q:指令流水线会不会缩短一条指令的执行时间?
Q:寻址方式有哪些?
Q:你知道的指令集有哪些?
Q:CPU的功能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处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计算、控制和管理任务。CPU的主要功能包括:
-
指令解码和执行:CPU负责解码计算机系统中的指令,并按照指令要求执行相应的操作。指令可以是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输、分支跳转等各种操作。
-
寄存器管理:CPU内部有一些特殊的存储器单元,称为寄存器。这些寄存器用于存储和处理程序中的数据和指令,包括程序计数器、栈指针、通用寄存器等。
-
中断处理:CPU能够响应各种中断请求,例如硬件故障、外部设备请求等。当CPU接收到中断请求时,它会停止当前任务的执行,并跳转到对应的中断处理程序中进行处理。
-
内存管理:CPU通过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来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MMU能够将虚拟内存地址转换为物理内存地址,并控制访问内存的权限和方式。
-
性能优化:现代CPU通常具有各种优化功能,例如分支预测、乱序执行、缓存等。这些功能能够提高CPU的执行效率和性能,从而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
总之,CPU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负责管理和控制系统中的各种任务。它的功能非常复杂,需要在硬件和软件层面上进行高度优化和协调。
Q:流水线越多,并行度就越高。是否流水段越多,指令执行越快?
Q:引入总线结构有什么好处?
Q:系统总线按照传输信息的不同,分为哪几类?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
系统总线按照传输信息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
控制总线(Control Bus):用于传输控制信息,如读/写控制、中断请求等。通常是单向的,由主设备向从设备传输控制信息。
-
地址总线(Address Bus):用于传输地址信息,指示要读/写的存储单元或设备的位置。通常是单向的,由主设备向从设备传输地址信息。
-
数据总线(Data Bus):用于传输数据信息,包括从主存储器读取的数据、输入设备传入的数据、输出设备输出的数据等。数据总线可以是单向的或双向的,单向的数据总线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数据信息,而双向的数据总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数据信息。
总之,系统总线是计算机中各个组件之间通信的重要通道,其中控制总线、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分别负责传输控制信息、地址信息和数据信息。
Q:什么是总线宽度,总线带宽,总线复用,信号线数?
总线宽度、总线带宽、总线复用和信号线数都是与计算机系统中的总线相关的概念。
-
总线宽度(Bus Width):表示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总线能够传输的数据位数。例如,一个32位总线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32位(4个字节)的数据。
-
总线带宽(Bus Bandwidth):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总线能够传输的数据量。通常使用字节/秒或比特/秒来表示总线带宽。例如,一个100MHz、32位的总线的带宽为4GB/s。
-
总线复用(Bus Multiplexing):表示将多个信号传输在同一条总线上,通过时间分隔来实现多路复用。例如,在一个地址总线上,可以通过时间分隔的方式传输多个设备的地址信息。
-
信号线数(Number of Signal Lines):表示总线中使用的物理信号线数量。总线中的每个信号都需要至少一条物理信号线来传输。例如,一个32位总线可能需要使用32根物理信号线来传输数据。
总线宽度、总线带宽、总线复用和信号线数都是衡量计算机系统中总线性能的重要指标。总线宽度和带宽越大,系统能够传输的数据量越多,从而提高系统性能。总线复用可以有效地利用总线资源,降低系统成本。而信号线数则直接影响了总线的成本和可靠性。
Q:CPU响应中断应具备哪些条件?
Q:中断响应优先级和中断处理优先级分别指什么?
中断响应优先级和中断处理优先级都是关于计算机中断处理的概念。
中断响应优先级指的是中断请求(IRQ)的优先级,即哪个设备或者哪个中断请求会先被处理。通常,不同的设备或者中断请求会有不同的优先级,高优先级的中断请求会比低优先级的中断请求更快地被处理。
中断处理优先级指的是中断处理程序的优先级,即处理中断的程序的执行优先级。当多个中断请求同时到达时,操作系统需要根据中断处理优先级来确定哪个中断请求被处理。通常,处理优先级高的中断会先被处理,而处理优先级低的中断会被暂停,等待高优先级中断处理完后再继续处理。
Q:向量中断,中断向量,向量地址三个概念是什么关系?
向量中断、中断向量和向量地址三个概念是紧密相关的。
中断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机制,它允许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网络卡等)向处理器发送请求,使处理器中止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转而去执行另一个特定的程序(中断服务程序)。中断向量是一种指向中断服务程序的指针,中断处理器通过中断向量可以找到要执行的中断服务程序。
向量地址是指向中断向量的指针地址。在向量中断的机制中,当外部设备发送中断请求时,中断控制器会将中断向量编号(中断号)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通过中断号和向量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找到对应的中断向量,并跳转到中断向量所指向的中断服务程序中执行相应的操作。
因此,向量中断、中断向量和向量地址三个概念是相互关联的。中断向量是中断服务程序的指针,而向量地址是中断向量的地址。当处理器接收到中断请求时,它会通过中断向量编号找到对应的向量地址,并跳转到向量地址指向的中断向量处,从而找到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来处理中断请求。
Q:程序中断和调用子程序有何区别?
程序中断和调用子程序(或函数)都是程序执行流程的控制方法,但它们有一些区别。
程序中断是一个事件驱动的机制,通常由硬件或操作系统内核发起,以响应某个特定的事件(例如输入/输出完成、时钟中断等)。当发生中断时,当前执行的程序会被暂停,保存当前状态,然后跳转到中断处理程序来处理该事件。一旦中断处理程序完成处理,程序将恢复到中断点,并继续执行。
调用子程序是一种程序控制流程的结构化方法。当程序执行到调用子程序的指令时,它会将当前执行状态的一些信息(例如程序计数器、寄存器值等)保存到堆栈中,然后跳转到子程序中执行。一旦子程序完成,程序将从堆栈中恢复信息,然后返回到调用子程序的指令处,并继续执行。
因此,程序中断和调用子程序的区别在于其触发方式和目的。程序中断通常用于响应外部事件,例如硬件故障或操作系统信号,而调用子程序通常用于程序内部的结构化控制,例如将任务分解为更小的子任务,以便更容易维护和重用。
Q:中断嵌套是什么?
中断嵌套是指在一个中断处理程序(interrupt handler)中发生另一个中断事件,即一个中断处理程序被另一个中断处理程序所打断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操作系统内核中,当一个中断处理程序正在执行时,另一个中断事件发生了,需要立即处理。
中断嵌套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因为当一个中断处理程序被打断时,它可能会处于一个不一致的状态。如果另一个中断处理程序尝试修改相同的资源,那么可能会发生竞争条件,导致错误的结果。此外,由于中断处理程序通常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处理,因此中断嵌套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因为一个中断处理程序被打断时,另一个中断处理程序需要立即执行。
因此,操作系统内核通常会使用一些技术来减少中断嵌套的可能性,例如禁止某些中断处理程序被打断,或者使用软件中断嵌套处理机制来缓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