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春夏秋冬四季的气象学标准及python实现

文章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气候季节划分方法,包括气象学规定、全国统一标准和候温法。这些方法基于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来界定春夏秋冬四季的起止。此外,文章提及中国气候区的划分,并提到对于季节开始和结束时间的判断有初次和二次判断机制,以确保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划分方法

方法1

划分春夏秋冬四季的气象学标准
气象学规定:

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称为入春
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不低于22℃,称为入夏
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称为入秋
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称为入冬

方法2

现在全国统一四季划分法:在全国有个统一的划分四季标准:连续五天平均气温升到高于10℃,那么杨柳吐绿,春天来临;如果降至低于10℃,那么,梧桐叶落,冬季开始。

用同样的道理,也确定出22℃是夏季开始和结束的指标:连续五天平均气温22℃以上的时期就是夏季;当温度在22℃和10℃之间,这段时期就是秋季。

方法3

气候季节特指从天气气候的角度划分的季节。陈峪告诉记者,气候季节划分指标的依据是候温法,是张宝堃先生于1934年提出来的,至今仍在气象业务中使用。

我国古代将5天称为一候,候温即5天的平均温度。但在气候季节划分中,不是固定的5天,而是采用5天滑动平均值,即以当天及前4天为一组计算平均值。根据《气候季节划分》,春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且小于22℃,夏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大于等于22℃,秋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小于22℃且大于等于10℃,冬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小于10℃。

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季节的特点,《气候季节划分》划分四季分明区(即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均出现的地区)和四季不分明区(即一年中有一个或多个季节不出现的地区)。

对当年气候季节的划分,在初次判断的基础上,《气候季节划分》针对某一气候季节出现过早的情况(早于常年日期15天以上),增加了二次判断,使季节的划分更加科学合理。

那么,如何判断当年气候季节开始和结束时间呢?陈峪说,基于当年日平均气温序列计算5天滑动平均气温,对当年季节起始日进行初次判断。如果初次判断的起始日期比常年日期偏早15天以上,需进行二次判断,最终确定该季节起始日期。另外,以某一气候季节起始日的前一日,作为上一个季节的终止日。

2. 中国气候区划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中国区块划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资料

[1] 划分春夏秋冬四季的气象学标准 2011.4;
[2] 科普:一年四季有5中划分方式,你知道几种
[3] 标准解读《气候季节划分》2016.6;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