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U缓存内存替换算法:least recently unused 缓存内存替换算法

LRU缓存内存替换算法:least recently unused 缓存内存替换算法

提示:LRU和LFU

我看LRU一直是字节跳动经常面试考的题目,直接让你现场手撕代码,因此本题应该说要大力理解,并学会手撕代码
LRU是完全可以手撕的算法
LFU是可以给面试官讲清楚核心思想,但是只需要填写其中一段代码即可
LRU和LFU是实际系统中的内存替换算法,极其重要的!!!

只有看懂本文,才能知道LFU是怎么实现的:
LFU缓存替换算法:least frequency unused 缓存替换算法


题目

请你设计并实现一个满足 LRU (最近最少使用) 缓存 约束的数据结构。
实现 LRUCache 类:
LRUCache(int capacity) 以 正整数 作为容量 capacity 初始化 LRU 缓存
int get(int key) 如果关键字 key 存在于缓存中,则返回关键字的值,否则返回 -1 。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如果关键字 key 已经存在,则变更其数据值 value ;
如果不存在,则向缓存中插入该组 key-value 。
如果插入操作导致关键字数量超过 capacity ,则应该 逐出 最久未使用的关键字
函数 get 和 put 必须以 O(1) 的平均时间复杂度运行。

来源:力扣(LeetCode)
链接: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lru-cache
著作权归领扣网络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官方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审题

示例:关键在于:如果插入操作导致关键字数量超过 capacity ,则应该 逐出 最久未使用的关键字
举个例子:
咱们按照下面这个顺序操作:
假设:capacity=2
操作:
LRUCache lRUCache = new LRUCache(2);
lRUCache.put(1, 1); // 缓存是 {1=1}
lRUCache.put(2, 2); // 缓存是 {1=1, 2=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RUCache.get(1); // 返回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刚刚最新操作的节点是1,所以22就是最近没有被操作的节点,排到head了
lRUCache.put(3, 3); // 该操作会使得关键字 2 作废,缓存是 {1=1, 3=3}
新来的33把最近未被操作的那个22废了,挤出去了,因为capacity就2而已,不够了缓存,只能替换掉22【这就是LRU缓存替换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RUCache.get(2); // 返回 -1 (未找到)
lRUCache.put(4, 4); // 该操作会使得关键字 1 作废,缓存是 {4=4, 3=3}
11被挤出去了,它是最近未被操作的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RUCache.get(1); // 返回 -1 (未找到)
lRUCache.get(3); // 返回 3
33又成了最新的被操作的,所以排tail,而44排hea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RUCache.get(4); // 返回 4
4又是最新被操作的,排到tail,33没有被操作,又排到head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解题

事实上,大家都已经明白了本题,怎么解的了

整个LRU缓存替换算法,里头存的就是一个1维双向链表;
干的就是把双向链表中,最近未被操作的节点,排在head,最近被操作的节点排在tail
我们令双向链表的名字叫NDLL(NodeDoubleLinkList)
LRUCache中有这个NDLL链表,然后又put函数,get函数

注意,LRUCache在put时,如果NDLL容量已经满了,则需要干掉最近未被操作的那个节点,
然后才能放新节点的,因为还得有一个removeMostUnusedCache()函数

注意,在get时,实际上我们为了o(1)拿到x,则需要用哈希表map,存x对应节点的value,这样就满足了题目的要求
故,内部还得有一个x–value对应的哈希表结构,在删除多余节点的时候要同时删除这个表中的key=x。

另外,对于一个双向链表NDLL来说,
内部都是双向指针的一个节点:

public static class Node<K, V>{
        //泛型,K,V都是不同的数据类型,比如String和Integer啥的,今后在改的时候随时写就行
        //俩属性,一个是key,可以value,封装作为链表的节点
        public K key;
        public V value;
        public Node<K, V> last;//先后指针
        public Node<K, V> next;//先后指针

        public Node(K k, V v){
            key = k;
            value = v;
        }
    }

这个NDLL:
可以在tail加入新的节点,addNode(x)
可以删除头节点,removeHead(),并返回头结点head,
这样子的话,我们删除头的时候(也就是最久不用least required unused 节点)(LRU),我们要同步把map里面的head节点也干掉,删除。
可以将某一个节点挪到tail去(这些都是LRU中涉及的操作)moveNodeToTail(x)

这样的话,
我们看样例也就知道:
LRUCache内部必须要有双向链表,还有哈希表对应x-value
当put(x,value)时:
(1)可能双向链表中压根没有任何节点,则head=tail都指向x
(2)可能有一个NDLL,但是没有x存在,那需要新加x
(3)可能x已经存在了,只需要更新x的value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还有可能NDLL已经满了capacity,需要直接把头那个节点废了(那用removeMostUnusedCache)
注意和这个removeMostUnusedCache函数,它需要返回你删除的head节点
这样我们方便去map表中把这个head废了,这样就代表不再LRUCache中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当你get一个x时,或者put一个x但是是更新x,都会让这个x跑到tail去
——如果x是head的话,那直接把head分离,放入tai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是tail,那就不动了
——如果是中间x,那就需要分离x,让x前后跳链断开x,把x挪到tai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些都是链表的最基本操作,非常简单的,在NDLL内部调用就行

好,来把NDLL建出来,方便LRUCache用:

//双向链表,有很多操作
    public static class NDLL<K, V>{
        //参数类型KV泛型
        //俩成员变量
        private Node<K, V> head;
        private Node<K, V> tail;//一头一尾

        public NDLL(){//初始化啥也没有
            head = null;
            tail = null;
        }

        //添加节点---链表自带的操作函数1
        public void addNode(Node<K, V> node){
            //如果链表为空,直接添加,否则就是串接在tail之后
            if (node == null) return;//空节点,不加
            if (head == null){
                head = node;
                tail = node;//头尾都指这一个节点
            }else {
                tail.next = node;
                node.last = tail;
                tail = node;//新的尾
            }
        }

        //有node,将其断掉,移动到尾部,这是很多时候都需要操作的---链表自带的操作函数2
        public void moveNodeToTail(Node<K, V> node){
            //如果是尾部,不挪
            if (node == tail) return;
            //要是头部,挪头
            //要是中间节点,挪中间节点,最后都有一个挂接尾部的
            //首先断开前面
            if (node == head){
                head = head.next;
                head.last = null;//断开
            }else {
                //中间点
                node.last.next = node.next;
                node.next.last = node.last;//跳开互相指
            }

            //然后将node挂到尾部
            node.next = null;
            node.last = tail;
            tail.next = node;
            tail = node;//尾部更新即可
        }

        //如果链表满了,需要删除链表头,和哈希表,因为头最老了---链表自带的操作函数3
        public Node<K, V> removeHead(){
            if (head == null) return null;

            Node<K, V> ans = head;
            if (head == tail){
                //如果就一个节点,全删除
                head = null;
                tail = null;
            }else {
                //还有更多节点
                head = head.next;
                head.last = null;
                ans.next = null;//断开
            }
            return ans;//返回ans好删除哈希表
        }
    }

仔细研读里面的代码,内部的函数就是操作双向链表的
数据类型的话,我们用泛型K,V来定义的,这样调用时放入类型就行,String,Integer,等等都行
其中:removeHead是需要返回节点的,这样我们好废掉LRU中map的x点

有了NDLL,就可以让LRU来实现自己的数据结构了,这也就是本题的最终代码

LRU数据结构,用NDLL作为基本的元素

内部维持2个数据结构:
(1)哈希表map:key是我们的元素x,value就是包装好的节点,这个节点是通过指针串成一个双向链表的NDLL
(2)双向链表NDLL,有一个head指针,一个tail指针,维持容量长度为capacity的双向链表,这就是我们要的LRU主体结构

总体来说,这个NDLL的成员函数,就是我们说的题目要求的那些操作
一个就是加入节点,由于LRU有内存限制,容量超过capacity,那就要删掉最久不用那个头结点,然后重新挂接到NDLL尾部
另一个,就是get函数,每次操作一个节点node,那么需要根据node的不同,把node调整到最新的尾部,它代表最新操作过的东西
node如果在中间,要切断,放尾部,如果node在头,直接断开,放尾部

//LRU内存替换算法
    public static class LRUCache<K, V>{
        //成员变量,我缓存的容量,哈希表,存Node,双向量表,规定时间,同步操作的
        private final int capacity;
        private HashMap<K, Node<K, V>> keyMap;//哈希表
        private NDLL<K, V> nodeList;//链表

        public LRUCache(int c){
            //初始化告诉我缓存的上限,不动
            capacity = c;
            keyMap = new HashMap<>();
            nodeList = new NDLL<>();//最开始哈也没有
        }

        //添加信息---这是LRU的独特函数2
        public void put(K key, V value){
            //两种情况,要么是更新,要么是添加
            if (keyMap.containsKey(key)){
                Node<K, V> node = keyMap.get(key);//更改信息
                node.value = value;//更新
                nodeList.moveNodeToTail(node);//操作过那就得更新时间
            }else {
                //没进来过
                //但此时空间已经满了
                if (capacity == keyMap.size()) removeMostUnusedCache();//先将老东西删除--再添加新生节点
                Node<K, V> newNode = new Node<K, V>(key, value);
                keyMap.put(key, newNode);//新加
                nodeList.addNode(newNode);//链表新加--新加的自然是在结尾,就是最新的
            }
        }

        //缓存满了,删除链表和哈希表的古老信息
        public void removeMostUnusedCache(){
            Node<K, V> head = nodeList.removeHead();//删除链表的头
            keyMap.remove(head.key);//根据这个点的key,删除keyMap
        }

        //get信息---这是LRU的独特函数1
        public V get(K key){
            if (!keyMap.containsKey(key)) return null;//如果没有的话
            Node<K, V> node = keyMap.get(key);
            nodeList.moveNodeToTail(node);//既然我访问了你,除了返回结果之外,我还得记录时间是最新的
            return node.value;
        }
    }

这里要注意的就是这个代码:
为了检查LRU是不是已经满了,满了就废掉最近微操作那个节点

if (capacity == keyMap.size()) removeMostUnusedCache();//先将老东西删除--再添加新生节点

测试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test(){
        LRUCache<String, Integer> lruCache = new LRUCache<>(3);//容量为3的缓存
        lruCache.put("abc", 1);
        lruCache.put("123", 2);
        System.out.println(lruCache.get("abc"));
        lruCache.put("bbb", 2);
        lruCache.put("ccc", 2);

        System.out.printl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
    }

总结

提示:重要经验:

1)LUR内部实际上就是一个1维的双向链表,每次操作都要把涉及到的x放到最后去
2)一旦LRU容量满了,加入不是更新x就要废掉head节点,然后新加入
3)NDLL双向链表有很多自己的内部操作,加入,删除,移动等等,反正基本骚操作,都要学会
4)理解了LRU就能理解下一篇文章的2维双向链表了,它是现在更复杂但是更有意义的缓存替换算法:叫LFU,least Frequency Unused 缓存替换算法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冰露可乐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