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上)

文章目录

23种设计模式精讲

第一章 设计模式概述

1.1 代码质量好坏如何评价?

要想学习设计模式呢 我们就必须搞清楚设计模式到底在我们的编程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编程世界中它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它到底是一种抽象的设计思想,还是一套具体的落地方案.

在学习设计模式之前呢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 代码质量的评价标准和编程的方法论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对项目代码进行评价,一般就会说:“代码写得很烂”或者“代码写得很好”。
用“好”“烂”这样的词汇来描述代码质量,非常地笼统。

对于程序员来说,辨别代码写得“好”还是“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写出好代码的前提。

代码质量的评价标准非常之多,我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最常用的几个标准

image-20220530160637842

评价代码的质量,有以下几个常用标准:

1 ) 可维护性

可维护性强的代码指的是: 在不去破坏原有的代码设计以及不引入新的BUG的前提下,能够快速的修改或者新增代码.

不易维护的代码指的是: 在添加或者修改一些功能逻辑的时候,存在极大的引入新的BUG的风险,并且需要花费的时间也很长.

代码可维护性的评判标准比较模糊, 因为是否易维护是针对维护的人员来说的,不同水平的人对于同一份代码的维护能力是不同的. 所谓 ‘‘难者不会 会者不难’’. 对于同样的系统,熟悉它的资深工程师会觉得代码可维护性还可以,而新人则会因为能力不足、了解不够深入等原因觉得代码的可维护性不是很好.

2 ) 可读性

软件开发教父,Martin Fowler曾经说过一句话: “任何傻瓜都能够编写计算机能理解的代码,而优秀的程序员能够编写人类能理解的代码。” 这句话的意思非常容易理解,就是要求我们写出的代码是易读的、易理解的,因为代码的可读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代码的可维护行性.

code review ( 代码审查,一种测试代码可读性的手段 )

1.检查代码风格和编程规范: 代码是否符合编码规范、命名是否达意、注释是否详尽、模块划分是否清晰等

2.检查常规的 bad smell 和代码 bug: 是否存在重复代码、过长函数、过大类、过于亲密的两个 classes等

3 ) 可扩展性

代码的可扩展性表示,我们在不修改或少量修改原有代码的情况下,通过扩展的方式添加新的功能代码。

可扩展性的背后其实就是: “对修改关闭,对扩展开放” 这条设计原则,后面我们会详细的讲解

4 ) 灵活性

“灵活” 是指在添加新代码的时候,已有代码能够不受影响,不产生冲突,不出现排斥,在保证自身不遭到破坏的前提下灵活地接纳新代码。

下面的几个场景,可以体现代码的灵活性

1.添加新的功能代码时,原有代码已经预留了扩展点,我们不需要修改 直接在扩展点上新增代码即可.

2.当我们想实现一个功能模块时,发现原有代码中,已经抽象出了很多底层可以复用的模块、类等代码,我们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3.当我们使用某组接口时,这组接口可以应对各种使用场景,满足不同需求,这个接口设计的十分的灵活易用.

5 ) 简洁性

我们要遵从KISS ( Keep It Simple Stupid) 原则,代码要尽可能的简单;但是思从深而行从简,真正的高手能云淡风轻地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这也是一个编程老手跟编程新手的本质区别之一。

代码的写法应当使别人理解它所需的时间最小化.

6 ) 可复用性

代码的可复用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尽量减少重复代码的编写,复用已有的代码.

可复用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代码评价标准,是很多设计原则、思想、模式等所 要达到的最终效果

可复用性与DRY(Don’t Repeat Yourself) 避免编写重复的代码逻辑. 原则关系紧密,后面我们会介绍有哪些编程方法可以提高代码复用性.

7 ) 可测试性

单元测试在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流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写单元测试并不难,但有的时候,有的代码和功能难以测试,导致写起测试来困难重重。所以写出的代码具有可测试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代码可测试性的好坏,能从侧面上非常准确地反应代码质量的好坏

1.2 编程方法论

想要拥有编写高质量代码的能力,我们就要学习一些编程的方法论.其中就包含面向对象(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种设计思想)、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编程规范、重构技巧等等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几个概念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介绍这些呢 有助于大家对于整个课程中包含的知识点, 有一个全局的了解,将我们学到的知识有序的组织在头脑中,方便大家记忆.

image-20220530160637842

代码重构的工具就是面向对象设计思想、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编码规范。

1 ) 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是一种编程思想,也是一种编程范式. 现在比较流行的编程语言大部分都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而大部分项目也都是基于面向对象编程风格进行开发的.

作为一名Java程序员,相信同学们对于面向对象的特点,以及面向对象思想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都有一定深度的了解,这里边关于面向对象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我们就不做赘述了.

2 ) 设计原则 (本次课程重点讲解)

设计原则是指导我们代码设计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软件开发中,为了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增加软件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程序员要尽量根据设计原则来开发程序,从而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节约软件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

常用的设计原则

  • 单一职责原则
  • 开闭原则
  • 里氏代换原则
  • 依赖倒转原则
  • 接口隔离原则
  • 迪米特法则

设计原则的特点就是比较的抽象,大家不需要死记硬背.每个人根据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所处的业务场景, 去灵活的运用这些原则即可

3 ) 设计模式 (本次课程重点讲解)

设计模式是针对软件开发中经常遇到的一些设计问题,总结出来的一套解决方案或者设计思 路。大部分设计模式要解决的都是代码的可扩展性问题。

设计模式是遵循设计原则的, 设计模式相对于设计原则来说,没有那么抽象,而且大部分都不难理解,代码实现也并不复杂。这一块的学习难点是了解它们 都能解决哪些问题,掌握典型的应用场景,并且懂得不过度应用。

4 ) 编程规范

编程规范主要解决的是代码的可读性问题。编码规范相对于设计原则、设计模式,更加具 体、更加偏重代码细节。

对于编码规范,考虑到很多书籍已经讲得很好了(比如《编写可读性代码的艺术》《代码大全》《代码整洁之 道》等)。而且,每条编码规范都非常简单、非常明确,比较偏向于记忆,你只要照着来做 可以。

5 ) 重构

维基百科: 在软件工程学里,重构代码一词通常是指在不改变代码的外部行为情况下而修改源代码,有时非正式地称为“清理干净”。在极限编程或其他敏捷方法学中,重构常常是软件开发循环的一部分:开发者轮流增加新的测试和功能,并重构代码来增进内部的清晰性和一致性。

在软件开发中,只要软件在不停地迭代,就没有一劳永逸的设计。随着需求的变化,代码的 不停堆砌,原有的设计必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进行代码重构。重构是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持续重构是保持代码质量不下降的有效手段, 能有效避免代码腐化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6 ) 总结

提高代码质量的方法论包含:

  • 面向对象思想 (基础)
  • 设计原则 (指导方针)
  • 设计模式 (设计原则的具体实现)
  • 编程规范 (提高代码可读性)
  • 重构 (面向对象设计思想、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编码规范的融合贯通)

设计原则是高手的内功,设计模式是少林,武当,峨眉派的武术套路,规范是招式 出拳还 是横扫,重构是组合拳 融汇贯通各种组合,而想练好这些武功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面向对 象,在这里呢 也提醒同学们一句,不要一味的去追求最新的技术(并不是说这样做不好,但是千万不要本末倒置),而忘记了一个程序员最重要的能力 是写出高质量的代码.

1.3 设计模式概述

  •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

    在GOF编写的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一书中说道: 本书涉及的设计模式并不描述新的或未经证实的设计,我们只收录那些在不同系统中多次使用过的成功设计

  • 大部分设计模式要解决的都是代码的可重用性、可扩展性问题

如果说数据结构和算法是教你如何写出高效代码,那设计模式讲的是如何写出可扩展、可读、可维护的高质量代码,所以,它们跟平时的编码会有直接的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开发能力。

  • 学习设计模式的好处

    • 能够从容应对面试中的设计模式相关问题

      我们学习技术从最功利的角度讲,就是为了拿到心仪的offer,得到想要的薪资.所以在面试时特别是面试一些BAT大厂时,如果被问到设计模式的问题, 因为我们学了本次课程, 就不会再惧怕这些问题,设计模式反而会成为你面试中的亮点.

    • 不再编写 bullshit-code

      代码能力是一个程序员最基础的能力,是基本功,是展示一个程序员基础素养的最直接的衡量标准。你写的代码,实 际上就是你名片。我们通过学习设计模式,告别烂代码的编写,避免比如类设计不合理,代码结构混乱,分层不清晰 等等这样的代码问题. 让我们编写的代码成为团队中的标杆.

    • 提高复杂代码的设计和开发能力

      不再只是根据业务需求翻译代码,填充代码. 而是能够通过所学习的设计模式的相关知识写出高质量的代码.即使面对复杂代码功能或者系统的设计开发也能得心应手.

    • 有助于我们读懂源码,学习框架更加事半功倍

      对于一个有追求的程序员来说,对技术的积累,既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去学习研究各种框架,中间件的底层原理,而这些优秀的框架 中间件的源码中会使用到很多设计思想 设计原则 设计模式 ,所以为了更好的独懂这些开源项目,我们必须好设计模式相关知识.

1.4 产生背景

“设计模式” 最初并不是出现在软件设计中,而是被用于建筑领域的设计中。

1977年美国著名建筑大师、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结构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在他的著作《建筑模式语言:城镇、建筑、构造》中描述了一些常见的建筑设计问题,并提出了 253 种关于对城镇、邻里、住宅、花园和房间等进行设计的基本模式。

image-20220113152017462

四人帮(GOF)

1990年软件工程界开始研讨设计模式的话题,后来召开了多次关于设计模式的研讨会。

在之前设计模式的绝大部分以往并无文本记录,它们或是来源于面向对象设计者圈子里的非正式交流,或是来源于某些成功的面向对象系统的某些部分,但对设计新手来说,这些东西是很难学得到的。尽管这些设计不包括新的思路,但我们用一种新的、便于理解的方式将其展现给读者,即:具有统一格式的、已分类编目的若干组设计模式。

1994 年,艾瑞克·伽马(ErichGamma)、理査德·海尔姆(Richard Helm)、拉尔夫·约翰森(Ralph Johnson)、约翰·威利斯迪斯(John Vlissides)等 4 位作者合作出版了《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一书,在此书中收录了 23 个设计模式,这是设计模式领域里程碑的事件,导致了软件设计模式的突破。

备注:由于书名太长, 人们将其简称为 “四人组 (Gang of Four, GoF) 的书”, 并且很快进一步简化为 “GoF 的书”。

image-20220113150108444

1.5 设计模式分类

按照不同的业务领域和场景的复杂程度,以及选择不同的设计模式,在整个系统建设落地中都会有不同的呈现形式。

就像出行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一样,如近距离骑自行车、中短程驾车、远程乘坐高铁或飞机等

GoF设计模式只有23个,但是它们各具特色 ,每个模式都为某一个可重复的设计问题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

根据它们的用途,设计模式可分为 **创建型(Creational) **,结构型(Structural) 行为型(Behavioral)

  • 创建型模式(5种):提供创建对象的机制,提升已有代码的灵活性和可复用性

    常用的有:单例模式、工厂模式(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建造者模式。

    不常用的有:原型模式。

    image-20220530160637842
  • 结构型模式(7种):介绍如何将对象和类组装成较大的结构,并同时保持结构的灵活和高效

    常用的有:代理模式、桥接模式、装饰者模式、适配器模式。

    不常用的有:门面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image-20220530160637842
  • 行为模式(11种):负责对象间的高效沟通和职责传递委派

    常用的有:观察者模式、模板模式、策略模式、职责链模式、迭代器模式、状态模式。
    不常用的有:访问者模式、备忘录模式、命令模式、解释器模式、中介模式。

image-20220530160637842

第二章 UML图

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是用来设计软件的可视化建模语言。它的特点是简单、统一、图形化、能表达软件设计中的动态与静态信息。

UML 从目标系统的不同角度出发,定义了用例图、类图、对象图、状态图、活动图、时序图、协作图、构件图、部署图等 9 种图。

这里我们只介绍类图.

我们要去研究一个设计模式的时候,是需要借助UML类图更加准确的描述所使用的设计模式,和设计模式下类与类之间的关系

2.1 类图概述

类图(Class diagram)是显示了模型的静态结构,特别是模型中存在的类、类的内部结构以及它们与其他类的关系等。类图不显示暂时性的信息。类图是面向对象建模的主要组成部分。

2.2 类图的作用

  • 在软件工程中,类图是一种静态的结构图,描述了系统的类的集合,类的属性和类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化了人们对系统的理解;
  • 类图是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的重要产物,是系统编码和测试的重要模型。

2.3 类图表示法

UML类图中具体类、抽象类、接口和包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2.3.1 在UML类图中表示具体类

具体类在类图中用矩形框表示,矩形框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类名字。第二层是类的成员变量;第三层是类的方法。成员变量以及方法前的访问修饰符用符号来表示:

  • “+” 表示 public
  • “-” 表示 private
  • “#” 表示 protected
  • 不带符号表示 default
image-20220530160637842

2.3.2 在UML类图中表示抽象类

抽象类在UML类图中同样用矩形框表示,但是抽象类的类名以及抽象方法的名字都用斜体字表示,如图所示。

image-20220530160637842

2.3.3 在UML类图中表示接口

接口在类图中也是用矩形框表示,但是与类的表示法不同的是,接口在类图中的第一层顶端用构造型 <>表示,下面是接口的名字,第二层是方法。

image-20220530160637842

此外,接口还有另一种表示法,俗称棒棒糖表示法,就是类上面的一根棒棒糖(圆圈+实线)。圆圈旁为接口名称,接口方法在实现类中出现。

2.3.4 在类图中表示关系

类和类、类和接口、接口和接口之间存在一定关系,UML类图中一般会有连线指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系共有六种类型 ,如下图:

image-20220530160637842
3.3.4.1 实现关系

实现关系是接口与实现类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类实现了接口,类中的操作实现了接口中所声明的所有的抽象操作。

在 UML 类图中,实现关系使用带空心三角箭头的虚线来表示,箭头从实现类指向接口。

例如,汽车和船实现了交通工具,其类图:

image-20220530160637842

2.3.4.2 泛化关系

泛化关系是对象之间耦合度最大的一种关系,表示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是父类与子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继承关系。

在 UML 类图中,泛化关系用带空心三角箭头的实线来表示,箭头从子类指向父类。在代码实现时,使用面向对象的继承机制来实现泛化关系。

例如,Student 类和 Teacher 类都是 Person 类的子类,其类图如下图所示:

image-20220530160637842

2.3.4.3 关联关系

关联关系是对象之间的一种引用关系,用于表示一类对象与另一类对象之间的联系,如老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丈夫和妻子等。关联关系是类与类之间最常用的一种关系,分为一般关联关系、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我们先介绍一般关联关系, 一般关联关系又可以分为单向关联,双向关联,自关联。

1) 单向关联

image-20220530160637842

在UML类图中单向关联用一个带箭头的实线表示。上图表示每个顾客都有一个地址,这通过让Customer类持有一个类型为Address的成员变量类实现。

2) 双向关联

image-20220530160637842

从上图中我们很容易看出,所谓的双向关联就是双方各自持有对方类型的成员变量。

在UML类图中,双向关联用一个不带箭头的直线表示。上图中在Customer类中维护一个List<Product>,表示一个顾客可以购买多个商品;在Product类中维护一个Customer类型的成员变量表示这个产品被哪个顾客所购买。

3) 自关联

image-20220530160637842

自关联在UML类图中用一个带有箭头且指向自身的线表示。上图的意思就是Node类包含类型为Node的成员变量,也就是“自己包含自己”。

2.3.4.4 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是关联关系的一种,表示一种弱的‘拥有’关系,体现的是A对象可以包含B对象,但是B对象不是A对象的一部分

在代码中: 比如A 类对象包含 B 类对象,B 类对象的生命周期可以不依赖 A 类对象的生命周期,也就是说可以单独销毁 A 类对象而不影响 B 对象

public class A{

	private B b;
	
	public A(B b){
		this.b = b;
	}
}

在 UML 类图中,聚合关系可以用带空心菱形的实线来表示,菱形指向整体。

下图所示是大学和教师的关系图:

image-20220530160637842
2.3.4.5 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是一种强‘拥有’关系,体现了严格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声明周期一样

在代码中: 比如A 类对象包含 B 类对象,B 类对象的生命周期依赖A 类对象的生命周期,B 类对象不可以单独存在

public class A{
    
    private B b;
    
    public A(){
        this.b = new B();
    }
    
}

在 UML 类图中,组合关系用带实心菱形的实线来表示,菱形指向整体。

下图所示是头和嘴的关系图:

image-20220530160637842

2.3.4.6 依赖关系

依赖关系是一种使用关系,它是对象之间耦合度最弱的一种关联方式,是临时性的关联。

在代码中,某个类的方法通过局部变量、方法的参数或者对静态方法的调用来访问另一个类(被依赖类)中的某些方法来完成一些职责。

在 UML 类图中,依赖关系使用带箭头的虚线来表示,箭头从使用类指向被依赖的类。

下图所示是司机和汽车的关系图,司机驾驶汽车:

image-20220530160637842

2.4 UML类图总结

之前我们一共学习了六种类关系的表示方式

  • 实现关系
  • 泛化关系
  • 关联关系
  • 聚合关系
  • 组合关系
  • 依赖关系

为了节省学习成本, 方便记忆,我们可以将类和类之间的关系重新调整一下,使其更加贴近编程的角度:

  • 实现关系
  • 泛化关系
  • 依赖关系
  • 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关联关系+聚合关系)

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区分组合与聚合这两个概念,只需要记住一点就是: 多用组合少用继承

也就是说只要 B 类对象是 A 类对象的成员变量,那我们就称,A 类跟 B 类是组合关 系.

第三章 六大设计原则 (SOLID)

3.1 设计原则概述

古人云: 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而设计模式通常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在设计原则的基础之上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设计模式。设计原则是设计要求,设计模式是设计方案,使用设计模式的代码则是具体的实现。

设计模式中主要有六大设计原则,简称为SOLID ,是由于各个原则的首字母简称合并的来(两个L算一个,solid 稳定的),六大设计原则分别如下:

1、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tity Principle)

2、开放封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

3、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4、接口分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5、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6、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ter)

软件开发中我们要基于这六个原则,设计建立稳定、灵活、健壮的程序.

3.2 单一职责原则

3.2.1 官方定义

单一职责原则,英文缩写SRP,全称 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在<<架构整洁之道>>一书中 关于这个原则的英文描述是这样的:A class or module should have a single responsibility 。如果我们把它翻译成中文,那就是**:一个类或者模块只负责完成一个职责(或者功能)**。

3.2.2 通俗解释

单一职责原则的定义描述非常简单,也不难理解。一个类只负责完成一个职责或者功能。

也就是说在类的设计中 我们不要设计大而全的类,而是要设计粒度小、功能单一的类.

比如 我们设计一个类里面既包含了用户的一些操作,又包含了支付的一些操作,那这个类的职责就不够单一,应该将该类进行拆分,拆分成多个功能更加单一的,粒度更细的类.

3.2.3 场景示例

那么该如何判断一个类的职责是否单一 ?

其实在软件设计中,要真正用好单一职责原则并不简单,因为遵循这一原则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职责的划分,而职责的划分是根据需求定的,同一个类(接口)的设计,在不同的需求里面,可能职责的划分并不一样.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在一个社交媒体产品中,我们使用UserInfo去记录用户的信息,包括如下的属性.

image-20220530160637842

请问上面的UserInfo类是否满足单一职责原则呢 ?

  • 观点1: 满足,因为记录的都是跟用户相关的信息
  • 观点2: 不满足,因为地址信息应该被拆分出来,单独放到地址表中保存.

正确答案: 根据实际业务场景选择是否拆分

  • 该社交产品的有用户信息只是用来展示的,那么这个类这样设计就没有问题
  • 假设后面这个社交产品又添加了电商模块, 那就需要将地址信息提取出来,单独设计一个类
image-20220530160637842

**总结: 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阶段的需求背景下,对同一个类的职责是否单一的判定,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最好的方式就是: **

我们可以先写一个粗粒度的类,满足业务需求。随着业务的发展,如果粗粒度的类越来越庞大,代码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这个粗粒度的类,拆分成几个更细粒度的类。这就是所谓的持续重构

如何判断一个类的职责是否单一?

这里没有一个具体的金科玉律,但从实际代码开发经验上,有一些可执行性的侧面判断指标,可供参考:

  • 类中的代码行数、函数、或者属性过多;

  • 类依赖的其他类过多

  • 私有方法过多

  • 类中大量的方法都是集中操作类中的几个属性

3.3 开闭原则

3.3.1 官方定义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开闭原则(Open-Close Principle,OCP)的是伯特兰·迈耶。他在1988 年发表的《面向对象软件构造》中给出的。在面向对象编程领域中,

开闭原则规定软件中的对象、类、模块和函数对扩展应该是开放的,但对于修改是封闭的。这意味着应该用抽象定义结构,用具体实现扩展细节,以此确保软件系统开发和维护过程的可靠性。

3.3.2 通俗解释

定义: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对扩展开放和对修改关闭表示当一个类或一个方法有新需求或者需求发生改变时应该采用扩展的方式而不应该采用修改原有逻辑的方式来实现。因为扩展了新的逻辑如果有问题只会影响新的业务,不会影响老业务;而如果采用修改的方式,很有可能就会影响到老业务受影响。

开闭原则是所有设计模式的最核心目标,也是最难实现的目标,但是所有的软件设计模式都应该以开闭原则当作标准,才能使软件更加的稳定和健壮。

优点:

  1. 新老逻辑解耦,需求发生改变不会影响老业务的逻辑

  2. 改动成本最小,只需要追加新逻辑,不需要改的老逻辑

  3. 提供代码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3.3.3 场景示例

系统A与系统B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使用的是427版本的协议,一年以后对427版本的协议进行了修正。

设计时应该考虑的数据传输协议的可变性,抽象出具有报文解译、编制、校验等所有版本协议使用的通用方法,调用方针对接口进行编程即可,如上述示例设计类图如下

image-20220530160637842

调用方依赖于报文接口,报文接口是稳定的,而不针对具体的427协议或427修正协议。利用接口多态技术,实现了开闭原则。

顶层设计思维

  • 抽象意识
  • 封装意识
  • 扩展意识

在写代码的时候后,我们要多花点时间往前多思考一下,这段代码未来可能有哪些需求变 更、如何设计代码结构,事先留好扩展点,以便在未来需求变更的时候,不需要改动代码整 体结构、做到最小代码改动的情况下,新的代码能够很灵活地插入到扩展点上,做到“对扩 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3.4 里氏替换原则

3.4.1 官方定义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LSP)是由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教授芭芭拉·利斯科夫于 1987 年在“面向对象技术的高峰会议”(OOPSLA)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数据抽象和层次》(Data Abstractionand Hierarchy)里提出的.

她在论文中提到:如果S是T的子类型,对于S类型的任意对象,如果将他们看作是T类型的对象,则对象的行为也理应与期望的行为一致。

子类对象能够替换程序中父类对象出现的任何地方,并且保证原来程序的逻辑行为不变及正确性不被破坏。

3.4.2 通俗解释

如何理解里氏替换原则?

要理解里氏替换原则,其实就是要理解两个问题:

  • 什么是替换?
  • 什么是与期望行为一致的替换(Robert Martin所说的“必须能够替换”)?

1 ) 什么是替换 ?

替换的前提是面向对象语言所支持的多态特性,同一个行为具有多个不同表现形式或形态的能力。

以JDK的集合框架为例,List接口的定义为有序集合,List接口有多个派生类,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ArrayList, LinkedList。那当某个方法参数或变量是List接口类型时,既可以是ArrayList的实现, 也可以是LinkedList的实现,这就是替换。

2 ) 什么是与期望行为一致的替换?

在不了解派生类的情况下,仅通过接口或基类的方法,即可清楚的知道方法的行为,而不管哪种派生类的实现,都与接口或基类方法的期望行为一致。

不需要关心是哪个类对接口进行了实现,因为不管底层如何实现,最终的结果都会符合接口中关于方法的描述(也就是与接口中方法的期望行为一致).

或者说接口或基类的方法是一种契约,使用方按照这个契约来使用,派生类也按照这个契约来实现。这就是与期望行为一致的替换。

3.4.3 场景示例

里氏替换原则要求我们在编码时使用基类或接口去定义对象变量,使用时可以由具体实现对象进行赋值,实现变化的多样性,完成代码对修改的封闭,扩展的开放。

比如在一个商城项目中, 定义结算接口Istrategy,该接口有三个具体实现类,分别为 PromotionalStrategy (满减活动,两百以上百八折)、RebateStrategy (打折活动)、 ReduceStrategy(返现活动)

image-20220530160637842
public interface Istrategy {
    public double realPrice(double consumePrice);
}

public class PromotionalStrategy implements Istrategy {
    public double realPrice(double consumePrice) {
        if (consumePrice > 200) {
            return 200 + (consumePrice - 200) * 0.8;
        } else {
            return consumePrice;
        }
    }
}
public class RebateStrategy implements Istrategy {
    private final double rate;
    public RebateStrategy() {
        this.rate = 0.8;
    }
    public double realPrice(double consumePrice) {
        return consumePrice * this.rate;
    }
}
public class ReduceStrategy implements Istrategy {
    public double realPrice(double consumePrice) {
        if (consumePrice >= 1000) {
            return consumePrice - 200;
        } else {
            return consumePrice;
        }
    }
}

调用方为Context,在此类中使用接口定义了一个对象。

image-20220530160637842
public class Context {
    //使用基类定义对象变量
    private Istrategy strategy;
    // 注入当前活动使用的具体对象
    public void setStrategy(Istrategy strategy) {
        this.strategy = strategy;
    }
    // 计算并返回费用
    public double cul(double consumePrice) {
        // 使用具体商品促销策略获得实际消费金额
        double realPrice = this.strategy.realPrice(consumePrice);
        // 格式化保留小数点后1位,即:精确到角
        BigDecimal bd = new BigDecimal(realPrice);
        bd = bd.setScale(1, BigDecimal.ROUND_DOWN);
        return bd.doubleValue();
    }
}

Context 中代码使用接口定义对象变量,这个对象变量可以是实现了lStrategy接口的PromotionalStrategy、RebateStrategy 、 ReduceStrategy任意一个。

里氏代换原则与多态的区别 ?

虽然从定义描述和代码实现上 来看,多态和里式替换有点类似,但它们关注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多态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 大特性,也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一种语法。它是一种代码实现的思路。而里式替换是一种 设计原则,用来指导继承关系中子类该如何设计,子类的设计要保证在替换父类的时候,不 改变原有程序的逻辑及不破坏原有程序的正确性。

里氏替换原则和依赖倒置原则,构成了面向接口编程的基础,正因为里氏替换原则,才使得程序呈现多样性。

3.5 接口隔离原则

3.5.1 官方定义

<<代码整洁之道>>作者罗伯特 C·马丁 为 “接口隔离原则” 的定义是:客户端不应该被迫依赖于它不使用的方法(Clients should not be forced to depend on methods they do not use)。

该原则还有另外一个定义: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3.5.2 通俗解释

上面两个定义的含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为各个类建立它们需要的专用接口,而不要试图去建立一个很庞大的接口供所有依赖它的类去调用。

接口隔离原则与单一职责原则的区别

接口隔离原则和单一职责都是为了提高类的内聚性、降低它们之间的耦合性,体现了封装的思想,但两者是不同的:

  • 单一职责原则注重的是职责,而接口隔离原则注重的是对接口依赖的隔离。
  • 单一职责原则主要是约束类,它针对的是程序中的实现和细节;接口隔离原则主要约束接口,主要针对抽象和程序整体框架的构建。

3.5.3 场景示例

微服务用户系统提供了一组跟用户相关的 API 给其他系统 使用,比如:注册、登录、获取用户信息等。

image-20220530160637842
public interface UserService {
    boolean register(String cellphone, String password);
    boolean login(String cellphone, String password);
    UserInfo getUserInfoById(long id);
    UserInfo getUserInfoByCellphone(String cellphone);
}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UserService {
		//...
}

需求: 后台管理系统要实现删除用户的功能,希望用户系统提供一个删除用户的接口,应该如何设计这个接口(假设这里我们不去考虑使用鉴权框架).

  • 方案1: 直接在UserService接口中添加一个删除用户的接口

    这个方法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也隐藏了一些安全隐患。删除用户是一个非常慎重的操作,我们只希望通过后台管理系统来执行,所以这个接口只限于给后台管理系统使用。如果我们把它放到 UserService 中,那所有使用到 UserService
    的系统,都可以调用这个接口。不加限制地被其他业务系统调用,就有可能导致误删用户。

  • 方案2: 遵照接口隔离原则,为依赖接口的类定制服务。只提供调用者需要的方法,屏蔽不需要的方法。

​ 将删除接口单独放到另外 一个接口 RestrictedUserService 中, 然后将 RestrictedUserService 只打包提供给后台管理系统来 使用。

image-20220530160637842

public interface UserService {
    boolean register(String cellphone, String password);
    boolean login(String cellphone, String password);
    UserInfo getUserInfoById(long id);
    UserInfo getUserInfoByCellphone(String cellphone);
}

public interface RestrictedUserService {
 boolean deleteUserByCellphone(String cellphone);
 boolean deleteUserById(long id);
}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UserService, RestrictedUserService {
		//...
}

遵循接口隔离原则的优势

  1. 将臃肿庞大的接口分解为多个粒度小的接口,可以预防外来变更的扩散,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2. 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还能够体现对象的层次,因为可以通过接口的继承,实现对总接口的定义。
  3. 能减少项目工程中的代码冗余。过大的大接口里面通常放置许多不用的方法,当实现这个接口的时候,被迫设计冗余的代码.

3.6 依赖倒置原则

3.6.1 官方定义

依赖倒置原则是Robert C.Martin于1996年在C++Report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

High level modules should not depend upon low level modules. Both should depend upon abstractions.
Abstractions should not depend upon details. Details should depend upon abstractions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DIP)是指在设计代码架构时,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底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

3.6.2 通俗解释

依赖倒置原则是实现开闭原则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降低了客户与实现模块之间的耦合。

  1. 高层级的模块应该依赖的是低层级的模块的行为的抽象,取决于具体编程语言,可以是抽象类或者接口等技术;
  2. 第2句话其实很简单,只有一个意思:只要依赖了实现,就是耦合了代码,所以我们需要始终依赖的是抽象,而不是实现。
  • 传统的自定向下的设计

    传统设计方式采用自顶向下的原则, 逐级依赖,中层模块和高层模块的耦合度很高,如果需要修改其中的一个模块,则可能会导致其它很多模块也需要修改,牵一发动全身,不易于维护。

    不使用依赖反转的系统构架,控制流和依赖关系流的依赖箭头是一个方向的,由高层指向底层,也就是高层依赖底层

image-20220530160637842
  • 依赖倒置原则

    依赖倒置原则的好处:

    • 减少类间的耦合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 (根据类与类之间的耦合度从弱到强排列:依赖关系、关联关系、聚合关系、组合关系、泛化关系和实现关系 )
    • 降低并行开发引起的风险 (两个类之间有依赖关系,只要制定出两者之间的接口(或抽象类)就可以独立开发了)
    • 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image-20220530160637842

3.6.3 场景示例

假设我们现在要组装一台电脑,需要的配件有 cpu,硬盘,内存条。只有这些配置都有了,计算机才能正常的运行。选择cpu有很多选择,如Intel,AMD等,硬盘可以选择希捷,西数等,内存条可以选择金士顿,海盗船等。

image-20220530160637842

代码如下:

希捷硬盘类(XiJieHardDisk):

public class XiJieHardDisk implements HardDisk {

    public void save(String data) {
        System.out.println("使用希捷硬盘存储数据" + data);
    }

    public String get() {
        System.out.println("使用希捷希捷硬盘取数据");
        return "数据";
    }
}

Intel处理器(IntelCpu):

public class IntelCpu implements Cpu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使用Intel处理器");
    }
}

金士顿内存条(KingstonMemory):

public class KingstonMemory implements Memory {

    public void save() {
        System.out.println("使用金士顿作为内存条");
    }
}

电脑(Computer):

public class Computer {

    private XiJieHardDisk hardDisk;
    private IntelCpu cpu;
    private KingstonMemory memory;

    public IntelCpu getCpu() {
        return cpu;
    }

    public void setCpu(IntelCpu cpu) {
        this.cpu = cpu;
    }

    public KingstonMemory getMemory() {
        return memory;
    }

    public void setMemory(KingstonMemory memory) {
        this.memory = memory;
    }

    public XiJieHardDisk getHardDisk() {
        return hardDisk;
    }

    public void setHardDisk(XiJieHardDisk hardDisk) {
        this.hardDisk = hardDisk;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计算机工作");
        cpu.run();
        memory.save();
        String data = hardDisk.get();
        System.out.println("从硬盘中获取的数据为:" + data);
    }
}

测试类(TestComputer):

测试类用来组装电脑。

public class TestCompu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mputer computer = new Computer();
        computer.setHardDisk(new XiJieHardDisk());
        computer.setCpu(new IntelCpu());
        computer.setMemory(new KingstonMemory());

        computer.run();
    }
}

上面代码可以看到已经组装了一台电脑,但是似乎组装的电脑的cpu只能是Intel的,内存条只能是金士顿的,硬盘只能是希捷的,这对用户肯定是不友好的,用户有了机箱肯定是想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配件。

根据依赖倒转原则进行改进:

代码我们需要修改Computer类,让Computer类依赖抽象(各个配件的接口),而不是依赖于各个组件具体的实现类。

类图如下:

image-20220530160637842

电脑(Computer):

public class Computer {

    private HardDisk hardDisk;
    private Cpu cpu;
    private Memory memory;
	
    //getter/setter......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计算机工作");
    }
}

关于依赖倒置、依赖注入、控制反转这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 ) 依赖倒置原则

依赖倒置是一种通用的软件设计原则, 主要用来指导框架层面的设计。

高层模块不依赖低层模块,它们共同依赖同一个抽象。抽象不要依赖具体实现细节,具体实现细节依赖抽象。

2 ) 控制反转

控制反转与依赖倒置有一些相似, 它也是一种框架设计常用的模式,但并不是具体的方法。

“控制”指的是对程序执行流程的控制,而“反转”指的是在没有使用框架之前,程序员自己控制整个程序的执行。在使用框架之后,整个程序的执行流程通过框架来控制。流程的控制权从程序员“反转”给了框架。

Spring框架,核心模块IoC容器,就是通过控制反转这一种思想进行设计的

3 ) 依赖注入

依赖注入是实现控制反转的一个手段,它是一种具体的编码技巧。

我们不通过 new 的方式在类内部创建依赖的对象,而是将依赖的对象在外部创建好之后,通过构造函数等
方式传递(或注入)进来, 给类来使用。

依赖注入真正实现了面向接口编程的愿景,可以很方便地替换同一接口的不同实现,而不会影响到依赖这个接口的客户端。

3.7 迪米特法则

3.7.1 官方定义

1987年秋天,迪米特法则由美国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Ian Holland(伊恩 霍兰德)提出,被UML的创始者之一Booch(布奇)等人普及。后来,因为经典著作The PragmaticProgrammer <<程序员修炼之道>>而广为人知。

迪米特法则(LoD:Law of Demeter)又叫最少知识原则(LKP:Least Knowledge Principle ),指的是一个类/模块对其他的类/模块有越少的了解越好。简言之:talk only to your immediate friends(只跟你最亲密的朋友交谈),不跟陌生人说话。

3.7.2 通俗解释

大部分设计原则和思想都非常抽象,有各种各样的解读,要想灵活地应用到 实际的开发中,需要有实战经验的积累。迪米特法则也不例外。

简单来说迪米特法则想要表达的思想就是: 不该有直接依赖关系的类之间,不要有依赖;有依赖关系的类之间,尽量只依赖必要的接口。

如果两个软件实体无须直接通信,那么就不应当发生直接的相互调用,可以通过第三方转发该调用。其目的是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提高模块的相对独立性。

3.7.3 场景示例

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明星由于全身心投入艺术,所以许多日常事务由经纪人负责处理,如和粉丝的见面会,和媒体公司的业务洽淡等。这里的经纪人是明星的朋友,而粉丝和媒体公司是陌生人,所以适合使用迪米特法则。

image-20220530160637842

迪米特法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简洁而准确的定义,它允许在编写代码时直接应用,几乎自动地应用了适当的封装、高内聚和低耦合。

但是,过度使用迪米特法则会使系统产生大量的中介类,从而增加系统的复杂性,使模块之间的通信效率降低。所以,在釆用迪米特法则时需要反复权衡,确保高内聚和低耦合的同时,保证系统的结构清晰。

代码如下:

明星类(Star)

public class Star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ar(String name) {
        this.name=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

粉丝类(Fans)

public class Fans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Fans(String name) {
        this.name=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

媒体公司类(Company)

public class Company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Company(String name) {
        this.name=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

经纪人类(Agent)

public class Agent {
    private Star star;
    private Fans fans;
    private Company company;

    public void setStar(Star star) {
        this.star = star;
    }

    public void setFans(Fans fans) {
        this.fans = fans;
    }

    public void setCompany(Company company) {
        this.company = company;
    }

    public void meeting() {
        System.out.println(fans.getName() + "与明星" + star.getName() + "见面了。");
    }

    public void business() {
        System.out.println(company.getName() + "与明星" + star.getName() + "洽淡业务。");
    }
}

3.8 设计原则总结

我们之前给的大家介绍了评判代码质量的标准,比如可读性、可复用性、可扩展性等等,这是从代码的整体质量的角度来评判.

而设计原则就是我们要使用到的更加具体的对于代码进行评判的标准,比如, 我们说这段代码的可扩展性比较差,主要原因是违背了开闭原则。

我们所学习的SOLID 原则它包含了:

  1. 单一职责原则(SRP)
  2. 开闭原则(OCP)
  3. 里氏替换原则(LSP)
  4. 接口隔离原则(ISP)
  5. 依赖倒置原则(DIP)
  6. 迪米特法则 (LKP)

这里我们只需要重点关注三个常用的原则即可:

1 ) 单一职责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是类职责划分的重要参考依据,是保证代码”高内聚“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在进行面向对象设计时的主要指导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的难点在于,对代码职责是否足够单一的判定。这要根据具体的场景来具体分析。同一个类的设计,在不同的场景下,对职责是否单一的判定,可能是不同的。

2 ) 开闭原则

开闭原则是保证代码可扩展性的重要指导原则,是对代码扩展性的具体解读。很多设计模式诞生的初衷都是为了提高代码的扩展性,都是以满足开闭原则为设计目的的。

开闭原则是所有设计模式的最核心目标,也是最难实现的目标,但是所有的软件设计模式都应该以开闭原则当作标准,才能使软件更加的稳定和健壮。

3 ) 依赖倒置原则

依赖倒置原则主要用来指导框架层面的设计。高层模块不依赖低层模块,它们共同依赖同一个抽象。

依赖倒置原则其实也是实现开闭原则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降低了类之间的耦合,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同时这样的代码一般更易读,且便于传承。

第四章 创建型模式(5种)

创建型模式提供创建对象的机制,能够提升已有代码的灵活性和复用性

  • 常用的有:单例模式、工厂模式(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建造者模式。

  • 不常用的有:原型模式。

4.1 单例模式

创建型模式提供创建对象的机制,能够提升已有代码的灵活性和复用性

  • 常用的有:单例模式、工厂模式(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建造者模式。

  • 不常用的有:原型模式。

4.1.1 单例模式介绍

1 ) 定义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是 Java 中最简单的设计模式之一,此模式保证某个类在运行期间,只有一个实例对外提供服务,而这个类被称为单例类。

单例模式也比较好理解,比如一个人一生当中只能有一个真实的身份证号,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政府,类似的场景都是属于单例模式。

2 ) 使用单例模式要做的两件事

  1. 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
  2. 为该实例提供一个全局访问节点

3 ) 单例模式结构

image-20220530160637842

4.1.2 饿汉式

在类加载期间初始化静态实例,保证 instance 实例的创建是线程安全的 ( 实例在类加载时实例化,有JVM保证线程安全).

​ 特点: 不支持延迟加载实例(懒加载) , 此中方式类加载比较慢,但是获取实例对象比较快

​ 问题: 该对象足够大的话,而一直没有使用就会造成内存的浪费。

public class Singleton_01 {

    //1. 私有构造方法
    private Singleton_01(){

    }

    //2. 在本类中创建私有静态的全局对象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_01 instance = new Singleton_01();


    //3. 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供外部获取单例对象
    public static  Singleton_01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

4.1.3 懒汉式(线程不安全)

此种方式的单例实现了懒加载,只有调用getInstance方法时 才创建对象.但是如果是多线程情况,会出现线程安全问题.

public class Singleton_02 {

    //1. 私有构造方法
    private Singleton_02(){

    }

    //2. 在本类中创建私有静态的全局对象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_02 instance;


    //3. 通过判断对象是否被初始化,来选择是否创建对象
    public static  Singleton_02 get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_02();
        }
        return instance;
    }

}

假设在单例类被实例化之前,有两个线程同时在获取单例对象,线程A在执行完if (instance == null) 后,线程调度机制将 CPU 资源分配给线程B,此时线程B在执行 if (instance == null)时也发现单例类还没有被实例化,这样就会导致单例类被实例化两次。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需要对 getInstance() 方法同步处理。改进后的懒汉模式.

4.1.4 懒汉式(线程安全)

原理: 使用同步锁 synchronized锁住 创建单例的方法 ,防止多个线程同时调用,从而避免造成单例被多次创建

  1. 即,getInstance()方法块只能运行在1个线程中

  2. 若该段代码已在1个线程中运行,另外1个线程试图运行该块代码,则 会被阻塞而一直等待

  3. 而在这个线程安全的方法里我们实现了单例的创建,保证了多线程模式下 单例对象的唯一性

public class Singleton_03 {

    //1. 私有构造方法
    private Singleton_03(){

    }

    //2. 在本类中创建私有静态的全局对象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_03 instance;


    //3. 通过添加synchronize,保证多线程模式下的单例对象的唯一性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_03 get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_03();
        }
        return instance;
    }

}

懒汉式的缺点也很明显,我们给 getInstance() 这个方法加了一把大锁(synchronzed),导致这个函数的并发度很低。量化一下的话,并发度是 1,也就相当于串行操作了。而这个函数是在单例使用期间,一直会被调用。如果这个单例类偶尔会被用到,那这种实现方式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频繁地用到,那频繁加锁、释放锁及并发度低等问题,会导致性能瓶颈,这种实现方式就不可取了。

4.1.5 双重校验

饿汉式不支持延迟加载,懒汉式有性能问题,不支持高并发。那我们再来看一种既支持延迟加载、又支持高并发的单例实现方式,也就是双重检测实现方式。

实现步骤:

  1. 在声明变量时使用了 volatile 关键字,其作用有两个:

保证变量的可见性:当一个被volatile关键字修饰的变量被一个线程修改的时候,其他线程可以立刻得到修改之后的结果。

屏蔽指令重排序:指令重排序是编译器和处理器为了高效对程序进行优化的手段,它只能保证程序执行的结果时正确的,但 是无法保证程序的操作顺序与代码顺序一致。这在单线程中不会构成问题,但是在多线程中就会出现问题。

  1. 将同步方法改为同步代码块. 在同步代码块中使用二次检查,以保证其不被重复实例化 同时在调用getInstance()方法时不进行同步锁,效率高。
/**
 * 单例模式-双重校验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5
 **/
public class Singleton_04 {

    //使用 volatile保证变量的可见性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_04 instance = null;

    private Singleton_04(){
    }

    //对外提供静态方法获取对象
    public static Singleton_04 getInstance(){
        //第一次判断,如果instance不为null,不进入抢锁阶段,直接返回实例
        if(instance == null){
            synchronized (Singleton_04.class){
                //抢到锁之后再次进行判断是否为null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_04();
                }
            }
        }

        return instance;
    }
}

在双重检查锁模式中为什么需要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

在java内存模型中,volatile 关键字作用可以是保证可见性或者禁止指令重排。这里是因为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它并非是一个原子操作,事实上,在 JVM 中上述语句至少做了以下这 3 件事:

  • 第一步是给 singleton 分配内存空间;
  • 第二步开始调用 Singleton 的构造函数等,来初始化 singleton;
  • 第三步,将 singleton 对象指向分配的内存空间(执行完这步 singleton 就不是 null 了)。

这里需要留意一下 1-2-3 的顺序,因为存在指令重排序的优化,也就是说第 2 步和第 3 步的顺序是不能保证的,最终的执行顺序,可能是 1-2-3,也有可能是 1-3-2。

如果是 1-3-2,那么在第 3 步执行完以后,singleton 就不是 null 了,可是这时第 2 步并没有执行,singleton 对象未完成初始化,它的属性的值可能不是我们所预期的值。假设此时线程 2 进入 getInstance 方法,由于 singleton 已经不是 null 了,所以会通过第一重检查并直接返回,但其实这时的 singleton 并没有完成初始化,所以使用这个实例的时候会报错.

详细流程如下图所示:

image-20220530160637842

线程 1 首先执行新建实例的第一步,也就是分配单例对象的内存空间,由于线程 1 被重排序,所以执行了新建实例的第三步,也就是把 singleton 指向之前分配出来的内存地址,在这第三步执行之后,singleton 对象便不再是 null。

这时线程 2 进入 getInstance 方法,判断 singleton 对象不是 null,紧接着线程 2 就返回 singleton 对象并使用,由于没有初始化,所以报错了。最后,线程 1 “姗姗来迟”,才开始执行新建实例的第二步——初始化对象,可是这时的初始化已经晚了,因为前面已经报错了。

使用了 volatile 之后,相当于是表明了该字段的更新可能是在其他线程中发生的,因此应确保在读取另一个线程写入的值时,可以顺利执行接下来所需的操作。在 JDK 5 以及后续版本所使用的 JMM 中,在使用了 volatile 后,会一定程度禁止相关语句的重排序,从而避免了上述由于重排序所导致的读取到不完整对象的问题的发生。

4.1.6 静态内部类

  • 原理
    根据 静态内部类 的特性(外部类的加载不影响内部类),同时解决了按需加载、线程安全的问题,同时实现简洁
  1. 在静态内部类里创建单例,在装载该内部类时才会去创建单例
  2. 线程安全:类是由 JVM加载,而JVM只会加载1遍,保证只有1个单例
public class Singleton_05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andler{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_05 instance = new Singleton_05();
    }

    private Singleton_05(){}

    public static Singleton_05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Handler.instance;
    }
}

4.1.7 反射对于单例的破坏

反射的概念: JAVA反射机制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够知道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方法和属性;这种动态获取信息以及动态调用对象方法的功能称为java语言的反射机制。

反射技术过于强大,它可以通过setAccessible()来修改构造器,字段,方法的可见性。单例模式的构造方法是私有的,如果将其可见性设为public,那么将无法控制对象的创建。

public class Test_Reflec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反射中,欲获取一个类或者调用某个类的方法,首先要获取到该类的Class 对象。
            Class<Singleton_05> clazz = Singleton_05.class;

            //getDeclaredXxx: 不受权限控制的获取类的成员.
            Constructor c = clazz.getDeclaredConstructor(null);

            //设置为true,就可以对类中的私有成员进行操作了
            c.setAccessible(true);

            Object instance1 = c.newInstance();
            Object instance2 = c.new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1 == instance2);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解决方法之一: 在单例类的构造方法中 添加判断 instance != null 时,直接抛出异常

public class Singleton_05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andler{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_05 instance = new Singleton_05();
    }

    private Singleton_05(){
        if(SingletonHandler.instance != null){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不允许非法访问!");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_05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Handler.instance;
    }
}

上面的这种方式使代码简洁性遭到破坏,设计不够优雅.

4.1.8 序列化对于单例的破坏

/**
 * 序列化对单例的破坏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6
 **/
public class Test_Serializable {

    @Test
    public void test() throws Exception{

        //序列化对象输出流
        ObjectOutputStream oo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tempFile.obj"));
        oos.writeObject(Singleton.getInstance());

        //序列化对象输入流
        File file = new File("tempFile.obj");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file));
        Singleton Singleton = (Singleton) ois.readObject();

        System.out.println(Singleton);
        System.out.println(Singleton.getInstance());

        //判断是否是同一个对象
        System.out.println(Singleton.getInstance() == Singleton);//false

    }
}


/**
 * 单例类实现序列化接口
 */
class Singleton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singleton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singleton == null)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singleton;
    }

}

输出结构为false,说明:

通过对Singleton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得到的对象是一个新的对象,这就破坏了Singleton的单例性

解决方案

/**
* 解决方案:只要在Singleton类中定义readResolve就可以解决该问题
* 程序会判断是否有readResolve方法,如果存在就在执行该方法,如果不存在--就创建一个对象
*/
private Object readResolve() {
	return singleton;
}

问题是出在ObjectInputputStream 的readObject 方法上, 我们来看一下ObjectInputStream的readObject的调用栈:

image-20220530160637842

ObjectInputStream中readObject方法的代码片段

try {
    Object obj = readObject0(false); //最终会返回一个object对象,其实就是序列化对象
    return obj;
} finally {
    passHandle = outerHandle;
    if (closed && depth == 0) {
        clear();
    }
}

ObjectInputStream中readObject0方法的代码片段

private Object readObject0(boolean unshared) throws IOException {

 case TC_OBJECT: //匹配如果是对象
        return checkResolve(readOrdinaryObject(unshared));
}

readOrdinaryObject方法的代码片段

private Object readOrdinaryObject(boolean unshared)
        throws IOException
    {
        //此处省略部分代码

        Object obj;
        try {
            //通过反射创建的这个obj对象,就是本方法要返回的对象,也可以暂时理解为是ObjectInputStream的readObject返回的对象。
            //isInstantiable:如果一个serializable的类可以在运行时被实例化,那么该方法就返回true
            //desc.newInstance:该方法通过反射的方式调用无参构造方法新建一个对象。
            obj = desc.isInstantiable() ? desc.newInstance() : null;
        } catch (Exception ex) {
            throw (IOException) new InvalidClassException(
                desc.forClass().getName(),
                "unable to create instance").initCause(ex);
        }

        return obj;
    }

到目前为止,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序列化可以破坏单例了:?

答: 序列化会通过反射调用无参数的构造方法创建一个新的对象。

我们是如何解决的呢?

答: 只要在Singleton类中定义readResolve就可以解决该问题

//只要在Singleton类中定义readResolve就可以解决该问题
private Object readResolve() {
	return singleton;
}

实现原理

if (obj != null &&
            handles.lookupException(passHandle) == null &&
            desc.hasReadResolveMethod())
        {
            Object rep = desc.invokeReadResolve(obj);
            if (unshared && rep.getClass().isArray()) {
                rep = cloneArray(rep);
            }
            if (rep != obj) {
                handles.setObject(passHandle, obj = rep);
            }
        }

hasReadResolveMethod:如果实现了serializable 接口的类中包含readResolve则返回true

invokeReadResolve:通过反射的方式调用要被反序列化的类的readResolve方法。

总结: Singleton中定义readResolve方法,并在该方法中指定要返回的对象的生成策略,就可以防止单例被破坏。

4.1.9 枚举(推荐方式)

枚举单例方式是<<Effective Java>>作者推荐的使用方式,这种方式

在使用枚举时,构造方法会被自动调用,利用这一特性也可以实现单例;默认枚举实例的创建是线程安全的,即使反序列化也不会生成新的实例,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单例(暴力反射对枚举方式无效)。

特点: 满足单例模式所需的 创建单例、线程安全、实现简洁的需求

public enum Singleton_06{

    INSTANCE;

    private Object data;

    public Object getData() {
        return data;
    }

    public void setData(Object data) {
        this.data = data;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_06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

问题1: 为什么枚举类可以阻止反射的破坏?

  1. 首先枚举类中是没有空参构造方法的,只有一个带两个参数的构造方法.

    image-20220530160637842
  2. 真正原因是: 反射方法中不予许使用反射创建枚举对象

    异常: 不能使用反射方式创建enum对象

    image-20220530160637842

问题2: 为什么枚举类可以阻止序列化的破坏?

Java规范字规定,每个枚举类型及其定义的枚举变量在JVM中都是唯一的,因此在枚举类型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上,Java做了特殊的规定。

在序列化的时候Java仅仅是将枚举对象的name属性输到结果中,反序列化的时候则是通过java.lang.Enum的valueOf()方法来根据名字查找枚举对象。

比如说,序列化的时候只将INSTANCE这个名称输出,反序列化的时候再通过这个名称,查找对应的枚举类型,因此反序列化后的实例也会和之前被序列化的对象实例相同。

public enum Singleton_06{
    INSTANCE;
}

4.2.0 单例模式总结

1 ) 单例的定义
单例设计模式保证某个类在运行期间,只有一个实例对外提供服务,而这个类被称为单例类。

2 ) 单例的实现

饿汉式

  • 饿汉式的实现方式,在类加载的期间,就已经将 instance 静态实例初始化好了,所以,instance 实例的创建是线程安全的。不过,这样的实现方式不支持延迟加载实例。

懒汉式

  • 相对于饿汉式的优势是支持延迟加载。这种实现方式会导致频繁加锁、释放锁,以及并发度低等问题,频繁的调用会产生性能瓶颈。

双重检测

  • 双重检测实现方式既支持延迟加载、又支持高并发的单例实现方式。只要 instance 被创建之后,再调用 getInstance() 函数都不会进入到加锁逻辑中。所以,这种实现方式解决了懒汉式并发度低的问题。

静态内部类

  • 利用 Java 的静态内部类来实现单例。这种实现方式,既支持延迟加载,也支持高并发,实现起来也比双重检测简单。

枚举方式

  • 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基于枚举类型的单例实现。这种实现方式通过 Java 枚举类型本身的特性,保证了实例创建的线程安全性和实例的唯一性(同时阻止了反射和序列化对单例的破坏)。

4.2 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是 Java 中最常用的设计模式之一。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

  • 在工厂模式中,我们在创建对象时不会对客户端暴露创建逻辑,并且是通过使用一个共同的接口来指向新创建的对象。

《设计模式》一书中,工厂模式被分为了三种:简单工厂、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不过,在书中作者将简单工厂模式看作是工厂方法模式的一种特例。)

接下来我会介绍三种工厂模式的原理及使用

  • 简单工厂模式(不属于GOF的23种经典设计模式)
  • 工厂方法模式
  • 抽象工厂模式

4.2.1 需求: 模拟发放奖品业务

需求: 为了让我们的案例更加贴近实际开发, 这里我们来模拟一下互联网电商中促销拉新下的业务场景, 新用户注册立即参与抽奖活动 ,奖品的种类有: 打折券, 免费优酷会员,小礼品.

image-20220530160637842

4.2.2 原始开发方式

不考虑设计原则,不使用设计模式的方式进行开发

在不考虑任何代码的可扩展性的前提下,只为了尽快满足需求.我们可以这样去设计这个业务的代码结构:

1) 实体类

名称描述
AwardInfo获奖信息对应实体类
DiscountInfo打折券信息对应实体类
YouKuMember优酷会员对应实体类
SmallGiftInfo小礼品信息对应实体类
DiscountResult打折券操作响应结果封装类
public class AwardInfo {

    private String uid; //用户唯一ID

    private Integer awardType; //奖品类型: 1 打折券 ,2 优酷会员,3 小礼品

    private String awardNumber; //奖品编号

    Map<String, String> extMap; //额外信息
    
}

public class DiscountInfo {

    //属性信息省略......
}

public class YouKuMember {

    //属性信息省略......
}

public class SmallGiftInfo {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 用户姓名
    private String userPhone;             // 用户手机
    private String orderId;               // 订单ID
    private String relAddress;            // 收货地址
    
}

public class DiscountResult {

    private String status; // 状态码
    private String message; // 信息
}

2) 服务层

名称功能描述
DiscountServiceDiscountResult sendDiscount(String uid,String number)模拟打折券服务
YouKuMemberServicevoid openMember(String bindMobile , String number)模拟赠送优酷会员服务
SmallGiftServiceBoolean giveSmallGift(SmallGiftInfo smallGiftInfo)模拟礼品服务
public class DiscountService {

    public DiscountResult sendDiscount(String uid, String number){

        System.out.println("向用户发放打折券一张: " + uid + " , " + number);
        return new DiscountResult("200","发放打折券成功");
    }
}

public class YouKuMemberService {

    public void openMember(String bindMobile , String number){

        System.out.println("发放优酷会员: " + bindMobile + " , " + number);
    }
}

public class SmallGiftService {

    public Boolean giveSmallGift(SmallGiftInfo smallGiftInfo){

        System.out.println("小礼品已发货,获奖用户注意查收! " + JSON.toJSON(smallGiftInfo));
        return true;
    }
}

3) 控制层

名称功能描述
DeliverControllerResponseResult awardToUser(AwardInfo awardInfo)按照类型的不同发放商品
奖品类型: 1 打折券 ,2 优酷会员,3 小礼品
public class DeliverController {

    /**
     * 按照类型的不同发放商品
     *     奖品类型: 1 打折券 ,2 优酷会员,3 小礼品
     */
    public void awardToUser(AwardInfo awardInfo){

        if(awardInfo.getAwardType() == 1){ //打折券
            DiscountService discountService = new DiscountService();
            DiscountResult result = discountService.sendDiscount(awardInfo.getUid(), awardInfo.getAwardNumber());
            System.out.println("打折券发放成功!"+ JSON.toJSON(result));

        }else if(awardInfo.getAwardType() == 2){ //优酷会员
            //获取用户手机号
            String bindMobile = awardInfo.getExtMap().get("phone");

            //调用service
            YouKuMemberService youKuMemberService = new YouKuMemberService();
            youKuMemberService.openMember(bindMobile,awardInfo.getAwardNumber());
            System.out.println("优酷会员发放成功!");

        }else if(awardInfo.getAwardType() == 3){ /*
            小礼品
            封装收货用户信息
            */
            SmallGiftInfo smallGiftInfo = new SmallGiftInfo();
            smallGiftInfo.setUserName(awardInfo.getExtMap().get("username"));
            smallGiftInfo.setOrderId(UUID.randomUUID().toString());
            smallGiftInfo.setRelAddress(awardInfo.getExtMap().get("adderss"));

            SmallGiftService smallGiftService = new SmallGiftService();
            Boolean isSuccess = smallGiftService.giveSmallGift(smallGiftInfo);
            System.out.println("小礼品发放成功!" + isSuccess);
        }
    }

}

4) 测试

通过单元测试,来对上面的接口进行测试,验证代码质量.

public class TestApi01 {

    //测试发放奖品接口
    @Test
    public void test01(){

        DeliverController deliverController = new DeliverController();

        //1. 发放打折券优惠
        AwardInfo info1 = new AwardInfo();
        info1.setUid("1001");
        info1.setAwardType(1);
        info1.setAwardNumber("DEL12345");

        deliverController.awardToUser(info1);


        //2. 发放优酷会员
        AwardInfo info2 = new AwardInfo();
        info2.setUid("1002");
        info2.setAwardType(2);
        info2.setAwardNumber("DW12345");
        Map<String,String> map = new HashMap<>();
        map.put("phone","13512341234");
        info2.setExtMap(map);

        deliverController.awardToUser(info2);



        //2. 发放小礼品
        AwardInfo info3 = new AwardInfo();
        info3.setUid("1003");
        info3.setAwardType(3);
        info3.setAwardNumber("SM12345");
        Map<String,String> map2 = new HashMap<>();
        map2.put("username","大远");
        map2.put("phone","13512341234");
        map2.put("address","北京天安门");
        info3.setExtMap(map2);

        deliverController.awardToUser(info3);
    }
}

对于上面的实现方式,如果我们有想要添加的新的奖品时,势必要改动DeliverController的代码,违反开闭原则.而且如果有的抽奖接口出现问题,那么对其进行重构的成本会非常高.

除此之外代码中有一组if分支判断逻辑,现在看起来还可以,但是如果经历几次迭代和拓展,后续ifelse肯定还会增加.到时候接手这段代码的研发将会十分痛苦.

4.2.3 简单工厂模式

4.2.3.1 简单工厂模式介绍

简单工厂不是一种设计模式,反而比较像是一种编程习惯。简单工厂模式又叫做静态工厂方法模式(static Factory Method pattern),它是通过使用静态方法接收不同的参数来返回不同的实例对象.

实现方式:

​ 定义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的参数不同返回不同的实例,被创建的实例具有共同的父类或接口。

适用场景:
  (1)需要创建的对象较少。
  (2)客户端不关心对象的创建过程。

4.2.3.2 简单工厂原理

简单工厂包含如下角色:

  • 抽象产品 :定义了产品的规范,描述了产品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 具体产品 :实现或者继承抽象产品的子类
  • 具体工厂 :提供了创建产品的方法,调用者通过该方法来获取产品。
image-20220530160637842
4.2.3.3 简单工厂模式重构代码

1) service

/**
 * 免费商品发放接口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8
 **/
public interface IFreeGoods {

    ResponseResult sendFreeGoods(AwardInfo awardInfo);

}
/**
 * 模拟打折券服务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8
 **/
public class DiscountFreeGoods implements IFreeGoods {

    @Override
    public ResponseResult sendFreeGoods(AwardInfo awardInfo) {

        System.out.println("向用户发放一张打折券: " + awardInfo.getUid() + " , " + awardInfo.getAwardNumber());
        return new ResponseResult("200","打折券发放成功!");
    }
}

/**
 * 小礼品发放服务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8
 **/
public class SmallGiftFreeGoods implements IFreeGoods {

    @Override
    public ResponseResult sendFreeGoods(AwardInfo awardInfo) {

        SmallGiftInfo smallGiftInfo = new SmallGiftInfo();
        smallGiftInfo.setUserPhone(awardInfo.getExtMap().get("phone"));
        smallGiftInfo.setUserName(awardInfo.getExtMap().get("username"));
        smallGiftInfo.setAddress(awardInfo.getExtMap().get("address"));
        smallGiftInfo.setOrderId(UUID.randomUUID().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小礼品发放成,请注意查收: " + JSON.toJSON(smallGiftInfo));
        return new ResponseResult("200","小礼品发送成功",smallGiftInfo);
    }
}

/**
 * 优酷 会员服务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8
 **/
public class YouKuMemberFreeGoods implements IFreeGoods {

    @Override
    public ResponseResult sendFreeGoods(AwardInfo awardInfo) {

        String phone = awardInfo.getExtMap().get("phone");
        System.out.println("发放优酷会员成功,绑定手机号: " + phone);
        return new ResponseResult("200","优酷会员发放成功!");
    }
}

2) factory

/**
 * 具体工厂: 生成免费商品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9
 **/
public class FreeGoodsFactory {

    public static IFreeGoods getInstance(Integer awardType){

        IFreeGoods iFreeGoods = null;

        if(awardType == 1){  //打折券

            iFreeGoods = new DiscountFreeGoods();
        }else if(awardType == 2){ //优酷会员

            iFreeGoods = new YouKuMemberFreeGoods();
        }else if(awardType == 3){ //小礼品

            iFreeGoods = new SmallGiftFreeGoods();
        }

        return iFreeGoods;
    }
}

3)controller

public class DeliverController {

    //发放奖品
    public ResponseResult awardToUser(AwardInfo awardInfo){

        try {
            IFreeGoods freeGoods = FreeGoodsFactory.getInstance(awardInfo.getAwardTypes());
            ResponseResult responseResult = freeGoods.sendFreeGoods(awardInfo);
            return responseResult;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new ResponseResult("201","奖品发放失败!");
        }
    }
}

4) 测试

通过单元测试,来对上面的接口进行测试,验证代码质量.

public class TestApi02 {

    DeliverController deliverController = new DeliverController();

    @Test
    public void test01(){

        //1. 发放打折券优惠
        AwardInfo info1 = new AwardInfo();
        info1.setUid("1001");
        info1.setAwardTypes(1);
        info1.setAwardNumber("DEL12345");

        ResponseResult result = deliverController.awardToUser(info1);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Test
    public void test02(){

        //2. 发放优酷会员
        AwardInfo info2 = new AwardInfo();
        info2.setUid("1002");
        info2.setAwardTypes(2);
        info2.setAwardNumber("DW12345");
        Map<String,String> map = new HashMap<>();
        map.put("phone","13512341234");
        info2.setExtMap(map);

        ResponseResult result1 = deliverController.awardToUser(info2);
        System.out.println(result1);

    }

    @Test
    public void test03(){

        //3. 发放小礼品
        AwardInfo info3 = new AwardInfo();
        info3.setUid("1003");
        info3.setAwardTypes(3);
        info3.setAwardNumber("SM12345");
        Map<String,String> map2 = new HashMap<>();
        map2.put("username","大远");
        map2.put("phone","13512341234");
        map2.put("address","北京天安门");
        info3.setExtMap(map2);

        ResponseResult result2 = deliverController.awardToUser(info3);
        System.out.println(result2);
    }
}
4.2.3.4 简单工厂模式总结

优点:

封装了创建对象的过程,可以通过参数直接获取对象。把对象的创建和业务逻辑层分开,这样以后就避免了修改客户代码,如果要实现新产品直接修改工厂类,而不需要在原代码中修改,这样就降低了客户代码修改的可能性,更加容易扩展。

缺点:

增加新产品时还是需要修改工厂类的代码,违背了“开闭原则”。

4.2.4 工厂方法模式

4.2.4.1 工厂方法模式介绍

工厂方法模式 Factory Method pattern,属于创建型模式.

概念: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个产品类对象。工厂方法使一个产品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工厂的子类。

4.2.4.2 工厂方法模式原理

工厂方法模式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封装对象创建的过程,提升创建对象方法的可复用性

工厂方法模式的主要角色:

  • 抽象工厂:提供了创建产品的接口,调用者通过它访问具体工厂的工厂方法来创建产品。
  • 具体工厂:主要是实现抽象工厂中的抽象方法,完成具体产品的创建。
  • 抽象产品:定义了产品的规范,描述了产品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 具体产品:实现了抽象产品角色所定义的接口,由具体工厂来创建,它同具体工厂之间一一对应。

我们直接来看看工厂方法模式的 UML 图:

image-20220530160637842
4.2.4.3 工厂方法模式重构代码

为了提高代码扩展性,我们需要将简单工厂中的if分支逻辑去掉,通过增加抽象工厂(生产工厂的工厂)的方式,让具体工厂去进行实现,由具体工厂来决定实例化哪一个具体的产品对象.

抽象工厂

public interface FreeGoodsFactory {

    IFreeGoods getInstance();
}

具体工厂

public class DiscountFreeGoodsFactory implements FreeGoods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IFreeGoods getInstance() {
        return new DiscountFreeGoods();
    }
}

public class SmallGiftFreeGoodsFactory implements FreeGoods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IFreeGoods getInstance() {

        return new SmallGiftFreeGoods();
    }
}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DeliverController {

    /**
     * 按照类型的不同发放商品
     */
    public ResponseResult awardToUser(AwardInfo awardInfo){

        FreeGoodsFactory freeGoodsFactory = null;

        if(awardInfo.getAwardType() == 1){

            freeGoodsFactory = new DiscountFreeGoodsFactory();
        }else if(awardInfo.getAwardType() == 2){

            freeGoodsFactory = new SmallGiftFreeGoodsFactory();
        }

        IFreeGoods freeGoods = freeGoodsFactory.get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工厂方法模式========");
        ResponseResult result = freeGoods.sendFreeGoods(awardInfo);

        return result;
    }

}

从上面的代码实现来看,工厂类对象的创建逻辑又耦合进了 awardToUser() 方法中,跟我们最初的代码版本非常相似,引入工厂方法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倒让设计变得更加复杂了。

那怎么 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为工厂类再创建一个简单工厂,也就是工厂的工厂,用来创建工厂类对象。

/**
 * 用简单方法模式实现: 工厂的工厂,作用是不需要每次创建新的工厂对象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9
 **/
public class FreeGoodsFactoryMap {

    private static final Map<Integer,FreeGoodsFactory> cachedFactories = new HashMap<>();

    static{
        cachedFactories.put(1, new DiscountFreeGoodsFactory());
        cachedFactories.put(2, new SmallGiftFreeGoodsFactory());
    }

    public static FreeGoodsFactory getParserFactory(Integer type){
        if(type == 1){
            FreeGoodsFactory freeGoodsFactory = cachedFactories.get(1);
            return freeGoodsFactory;
        }else if(type ==2){
            FreeGoodsFactory freeGoodsFactory = cachedFactories.get(2);
            return freeGoodsFactory;
        }

        return null;
    }
}

Controller

/**
 * 发放奖品接口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7
 **/
public class DeliverController {

    /**
     * 按照类型的不同发放商品
     */
    public ResponseResult awardToUser(AwardInfo awardInfo){

        //根据类型获取工厂
        FreeGoodsFactory goodsFactory = FreeGoodsFactoryMap.getParserFactory(awardInfo.getAwardType());

        //从工厂中获取对应实例
        IFreeGoods freeGoods = goodsFactory.get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工厂方法模式========");
        ResponseResult result = freeGoods.sendFreeGoods(awardInfo);
        return result;
    }
}

现在我们的代码已经基本上符合了开闭原则,当有新增的产品时,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包括:

  1. 创建新的产品类,并且让该产品实现抽象产品接口
  2. 创建产品类对应的具体工厂,并让具体工厂实现抽象工厂
  3. 将新的具体工厂对象,添加到FreeGoodsFactoryMap的cachedFactories中即可,需要改动的代码改动的非常少.
4.2.4.4 工厂方法模式总结

工厂方法模优缺点

优点:

  • 用户只需要知道具体工厂的名称就可得到所要的产品,无须知道产品的具体创建过程;
  • 在系统增加新的产品时只需要添加具体产品类和对应的具体工厂类,无须对原工厂进行任何修改,满足开闭原则;

缺点:

  • 每增加一个产品就要增加一个具体产品类和一个对应的具体工厂类,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什么时候使用工厂方法模式

  • 需要使用很多重复代码创建对象时,比如,DAO 层的数据对象、API 层的 VO 对象等。
  • 创建对象要访问外部信息或资源时,比如,读取数据库字段,获取访问授权 token 信息,配置文件等。
  • 创建需要统一管理生命周期的对象时,比如,会话信息、用户网页浏览轨迹对象等。
  • 创建池化对象时,比如,连接池对象、线程池对象、日志对象等。这些对象的特性是:有限、可重用,使用工厂方法模式可以有效节约资源。
  • 希望隐藏对象的真实类型时,比如,不希望使用者知道对象的真实构造函数参数等。

4.3 抽象工厂模式

4.3.1 抽象工厂模式介绍

抽象工厂模式比工厂方法模式的抽象程度更高. 在工厂方法模式中每一个具体工厂只需要生产一种具体产品,但是在抽象工厂模式中一个具体工厂可以生产一组相关的具体产品,这样一组产品被称为产品族.产品族中的每一个产品都分属于某一个产品继承等级结构.

1) 产品等级结构与产品族

为了更好的理解抽象工厂, 我们这里先引入两个概念:

  • 产品等级结构 :产品等级结构即产品的继承结构,如一个抽象类是电视机,其子类有海尔电视机、海信电视机、TCL电视机,则抽象电视机与具体品牌的电视机之间构成了一个产品等级结构,抽象电视机是父类,而具体品牌的电视机是其子类。

  • 产品族 :在抽象工厂模式中,产品族是指由同一个工厂生产的,位于不同产品等级结构中的一组产品,如海尔电器工厂生产的海尔电视机、海尔电冰箱,海尔电视机位于电视机产品等级结构中,海尔电冰箱位于电冰箱产品等级结构中。

image-20220530160637842

在上图中,每一个具体工厂可以生产属于一个产品族的所有产品,例如海尔工厂生产海尔电视机、海尔空调和海尔冰箱,所生产的产品又位于不同的产品等级结构中. 如果使用工厂方法模式,上图所示的结构需要提供9个具体工厂,而使用抽象工厂模式只需要提供3个具体工厂,极大减少了系统中类的个数.

2) 抽象工厂模式概述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 原始定义: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须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抽象工厂模式为创建一组对象提供了解决方案.与工厂方法模式相比,抽象工厂模式中的具体工厂不只是创建一种产品,而是负责创建一个产品族.如下图:

image-20220530160637842

4.3.2 抽象工厂模式原理

在抽象工厂模式中,每一个具体工厂都提供了多个工厂方法,用于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这些产品构成了一个产品族.

image-20220530160637842

抽象工厂模式的主要角色如下:

  • 抽象工厂(Abstract Factory):它声明了一种用于创建一族产品的方法,每一个方法对应一种产品.
  • 具体工厂(Concrete Factory):主要是实现抽象工厂中的多个抽象方法,完成具体产品的创建.
  • 抽象产品(Product):定义了产品的规范,描述了产品的主要特性和功能,抽象工厂模式有多个抽象产品。
  • 具体产品(ConcreteProduct):实现了抽象产品角色所定义的接口,由具体工厂来创建,它 同具体工厂之间是多对一的关系。

4.3.3 抽象工厂模式实现

抽象工厂

/**
 * 抽象工厂: 在一个抽象工厂中可以声明多个工厂方法,用于创建不同类型的产品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15
 **/
public interface AppliancesFactory {

    AbstractTV createTV();

    AbstractFreezer createFreezer();
}

具体工厂: 每一个具体工厂方法,可以返回一个特定的产品对象,而同一个具体工厂所创建的产品对象构成了一个产品族.

public class HairFactory implements Appliances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AbstractTV createTV() {
        return new HairTV();
    }

    @Override
    public AbstractFreezer createFreezer() {
        return new HairFreezer();
    }
}

public class HisenseFactory implements Appliances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AbstractTV createTV() {
        return new HisenseTV();
    }

    @Override
    public AbstractFreezer createFreezer() {
        return new HisenseFreezer();
    }
}

抽象产品

public interface AbstractFreezer {}
public interface AbstractTV {}

具体产品

public class HairFreezer implements AbstractFreezer {}
public class HisenseFreezer implements AbstractFreezer {}
public class HairTV implements AbstractTV {}
public class HisenseTV implements AbstractTV {}

客户端

public class Client {

    private AbstractTV tv;

    private AbstractFreezer freezer;

    public Client(AppliancesFactory factory){

        //在客户端看来就是使用抽象工厂来生产家电
        this.tv = factory.createTV();
        this.freezer = factory.createFreezer();
    }

    public AbstractTV getTv() {
        return tv;
    }

    public void setTv(AbstractTV tv) {
        this.tv = tv;
    }

    public AbstractFreezer getFreezer() {
        return freezer;
    }

    public void setFreezer(AbstractFreezer freezer) {
        this.freezer = freez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lient client = new Client(new HisenseFactory());
        AbstractTV tv = client.getTv();
        System.out.println(tv);

        AbstractFreezer freezer = client.getFreezer();
        System.out.println(freezer);
    }
}

4.3.4 抽象工厂模式总结

从上面代码实现中我们可以看出,抽象工厂模式向使用(客户)方隐藏了下列变化:

  • 程序所支持的实例集合(具体工厂)的数目;
  • 当前是使用的实例集合中的哪一个实例;
  • 在任意给定时刻被实例化的具体类型;

所以说,在理解抽象工厂模式原理时,你一定要牢牢记住“如何找到某一个类产品的正确共性功能”这个重点。

抽象工厂模式优点

  1. 对于不同产品系列有比较多共性特征时,可以使用抽象工厂模式,有助于提升组件的复用性.

  2. 当需要提升代码的扩展性并降低维护成本时,把对象的创建和使用过程分开,能有效地将代码统一到一个级别上

  1. 解决跨平台带来的兼容性问题

抽象工厂模式缺点

增加新的产品等级结构麻烦,需要对原有结构进行较大的修改,甚至需要修改抽象层代码,这显然会带来较大不变,违背了开闭原则.

4.4 建造者模式

4.4.1 建造者模式介绍

建造者模式 (builder pattern), 也被称为生成器模式 , 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

  • 定义: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建造者模式要解决的问题 **

建造者模式可以将部件和其组装过程分开,一步一步创建一个复杂的对象。用户只需要指定复杂对象的类型就可以得到该对象,而无须知道其内部的具体构造细节。

比如: 一辆汽车是由多个部件组成的,包括了车轮、方向盘、发动机等等.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并不需要知道这些部件的装配细节,并且几乎不会使用单独某个部件,而是使用一辆完整的汽车.而建造者模式就是负责将这些部件进行组装让后将完整的汽车返回给用户.

image-20220530160637842

4.4.2 建造者模式原理

建造者(Builder)模式包含以下4个角色 :

  • 抽象建造者类(Builder):这个接口规定要实现复杂对象的哪些部分的创建,并不涉及具体的部件对象的创建。

  • 具体建造者类(ConcreteBuilder):实现 Builder 接口,完成复杂产品的各个部件的具体创建方法。在构造过程完成后,提供一个方法,返回创建好的负责产品对象。

  • 产品类(Product):要创建的复杂对象 (包含多个组成部件).

  • 指挥者类(Director):调用具体建造者来创建复杂对象的各个部分,在指导者中不涉及具体产品的信息,只负责保证对象各部分完整创建或按某种顺序创建(客户端一般只需要与指挥者进行交互)。

image-20220530160637842

4.4.3 建造者模式实现方式1

创建共享单车

生产自行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含了车架,车座等组件的生产。而车架又有碳纤维,铝合金等材质的,车座有橡胶,真皮等材质。对于自行车的生产就可以使用建造者模式。

这里Bike是产品,包含车架,车座等组件;Builder是抽象建造者,MobikeBuilder和HelloBuilder是具体的建造者;Director是指挥者。类图如下:

image-20220530160637842

具体产品

public class Bike {

    //车架
    private String frame;

    //座椅
    private String seat;

    public String getFrame() {
        return frame;
    }

    public void setFrame(String frame) {
        this.frame = frame;
    }

    public String getSeat() {
        return seat;
    }

    public void setSeat(String seat) {
        this.seat = seat;
    }
}

构建者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Builder {

    protected Bike mBike = new Bike();

    public abstract void buildFrame();
    public abstract void buildSeat();
    public abstract Bike createBike();
}

public class HelloBuilder extends Build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buildFrame() {
        mBike.setFrame("碳纤维车架");
    }

    @Override
    public void buildSeat() {
        mBike.setSeat("橡胶车座");
    }

    @Override
    public Bike createBike() {
        return mBike;
    }
}

public class MobikeBuilder extends Build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buildFrame() {
        mBike.setFrame("铝合金车架");
    }

    @Override
    public void buildSeat() {
        mBike.setSeat("真皮车座");
    }

    @Override
    public Bike createBike() {
        return mBike;
    }
}

指挥者类

public class Director {

    private Builder mBuilder;

    public Director(Builder builder) {
        this.mBuilder = builder;
    }

    public Bike construct() {
        mBuilder.buildFrame();
        mBuilder.buildSeat();
        return mBuilder.createBike();
    }
}

客户端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howBike(new HelloBuilder());
        showBike(new MobikeBuilder());
    }

    private static void showBike(Builder builder) {
        Director director = new Director(builder);
        Bike bike = director.construct();
        System.out.println(bike.getFrame());
        System.out.println(bike.getSeat());
    }
}

4.4.4 建造者模式实现方式2

建造者模式除了上面的用途外,在开发中还有一个常用的使用方式,就是当一个类构造器需要传入很多参数时,如果创建这个类的实例,代码可读性会非常差,而且很容易引入错误,此时就可以利用建造者模式进行重构。

1 ) 构造方法创建复杂对象的问题

  • 构造方法如果参数过多,代码的可读性和易用性都会变差. 在使用构造函数时,很容易搞错参数的顺序,传递进去错误的参数值,导致很有隐蔽的BUG出现.
package com.mashibing.example02;

/**
 * MQ连接客户端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19
 **/
public class RabbitMQClient1 {

    private String host = "127.0.0.1";

    private int port = 5672;

    private int mode;

    private String exchange;

    private String queue;

    private boolean isDurable = true;

    int connectionTimeout = 1000;

    
    //构造方法参数过多,代码的可读性和易用性太差,在使用构造函数时,很容易搞错顺序,传递错误的参数值,导致很有隐蔽的BUG
    public RabbitMQClient1(String host, int port, int mode, String exchange, String queue, boolean isDurable, int connectionTimeout) {
        this.host = host;
        this.port = port;
        this.mode = mode;
        this.exchange = exchange;
        this.queue = queue;
        this.isDurable = isDurable;
        this.connectionTimeout = connectionTimeout;

        if(mode == 1){ //工作队列模式不需要设计交换机,但是队列名称一定要有
            if(exchange != null){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工作队列模式无需设计交换机");
            }
            if(queue == null || queue.trim().equals("")){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工作队列模式名称不能为空");
            }
            if(isDurable == false){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工作队列模式必须开启持久化");
            }
        }else if(mode == 2){ //路由模式必须设计交换机,但是不能设计队列
            if(exchange == null){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路由模式下必须设置交换机");
            }
            if(queue != null){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路由模式无须设计队列名称");
            }
        }

        //其他验证方式,
    }

    public void sendMessage(String msg){

        System.out.println("发送消息......");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每一种模式,都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实例化,构造方法会变得过于复杂.
        RabbitMQClient1 client1 = new RabbitMQClient1("192.168.52.123",5672,
                2,"sample-exchange",null,true,5000);

        client1.sendMessage("Test-MSG");
    }
}

2) set方法创建复杂对象的问题

  • set方式设置对象属性时,存在中间状态,并且属性校验时有前后顺序约束,逻辑校验的代码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放置.

    比如下面的代码, 创建对象后使用set 的方式,那就会导致在第一个 set 之后,对象处于无效状态

    Rectangle r = new Rectangle (); //无效状态

    r.setWidth(2); //无效状态

    r.setHeight(3); //有效状态

  • set方法还破坏了"不可变对象"的密闭性 .

    不可变对象: 对象创建好了,就不能再修改内部的属性值,下面的client类就是典型的不可变对象,创建好的连接对象不能再改动

package com.mashibing.example02;

/**
 * MQ连接客户端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19
 **/
public class RabbitMQClient2 {

    private String host = "127.0.0.1";

    private int port = 5672;

    private int mode;

    private String exchange;

    private String queue;

    private boolean isDurable = true;

    int connectionTimeout = 1000;

    //私有化构造方法
    private RabbitMQClient2() {

    }

    public String getExchange() {
        return exchange;
    }

    public void setExchange(String exchange) {

        if(mode == 1){ //工作队列模式不需要设计交换机,但是队列名称一定要有
            if(exchange != null){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工作队列模式无需设计交换机");
            }
            if(queue == null || queue.trim().equals("")){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工作队列模式名称不能为空");
            }
            if(isDurable == false){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工作队列模式必须开启持久化");
            }
        }else if(mode == 2){ //路由模式必须设计交换机,但是不能设计队列
            if(exchange == null){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路由模式下必须设置交换机");
            }
            if(queue != null){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路由模式无须设计队列名称");
            }
        }

        //其他验证方式,

        this.exchange = exchange;
    }

    public String getHost() {
        return host;
    }

    public void setHost(String host) {
        this.host = host;
    }

    public int getPort() {
        return port;
    }

    public void setPort(int port) {
        this.port = port;
    }

    public int getMode() {
        return mode;
    }

    public void setMode(int mode) {

        if(mode == 1){ //工作队列模式不需要设计交换机,但是队列名称一定要有
            if(exchange != null){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工作队列模式无需设计交换机");
            }
            if(queue == null || queue.trim().equals("")){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工作队列模式名称不能为空");
            }
            if(isDurable == false){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工作队列模式必须开启持久化");
            }
        }else if(mode == 2){ //路由模式必须设计交换机,但是不能设计队列
            if(exchange == null){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路由模式下必须设置交换机");
            }
            if(queue != null){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路由模式无须设计队列名称");
            }
        }

        this.mode = mode;
    }

    public String getQueue() {
        return queue;
    }

    public void setQueue(String queue) {
        this.queue = queue;
    }

    public boolean isDurable() {
        return isDurable;
    }

    public void setDurable(boolean durable) {
        isDurable = durable;
    }

    public int getConnectionTimeout() {
        return connectionTimeout;
    }

    public void setConnectionTimeout(int connectionTimeout) {
        this.connectionTimeout = connectionTimeout;
    }

    public void sendMessage(String msg){

        System.out.println("发送消息......");
    }

    /**
     * set方法的好处是参数的设计更加的灵活,但是通过set方式设置对象属性时,对象有可能存在中间状态(无效状态),
     * 并且进行属性校验时有前后顺序约束.
     * 怎么保证灵活设置参数又不会存在中间状态呢? 答案就是: 使用建造者模式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abbitMQClient2 client2 = new RabbitMQClient2();
        client2.setHost("192.168.52.123");
        client2.setQueue("queue");
        client2.setMode(1);
        client2.setDurable(true);
        client2.sendMessage("Test-MSG2");
    }
}

3) 建造者方式实现

建造者使用步骤如下:

  1. 目标类的构造方法要传入Builder对象
  2. Builder建造者类位于目标类内部,并且使用static修饰
  3. Builder建造者对象提供内置的各种set方法,注意set方法返回的是builder对象本身
  4. Builder建造者类提供build()方法实现目标对象的创建
public class 目标类{
	
    //目标类的构造方法需要传入Builder对象
    public 目标类(Builder builder){
        
    }

    public 返回值 业务方法(参数列表){
        
    }
    
    //Builder建造者类位于目标类内部,并且使用static修饰
    public static class Builder(){
        //Builder建造者对象提供内置的各种set方法,注意set方法返回的是builder对象本身
        private String xxx;
        public Builder setXxx(String xxx){
            this.xxx = xxx;
            return this;
        }
        
        //Builder建造者类提供build()方法实现目标对象的创建
        public 目标类 build(){
            //校验
            return new 目标类(this);
        }
    }
}

重写案例代码

/**
 * 建造者模式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19
 **/
public class RabbitMQClient {

    //私有构造方法
    private RabbitMQClient(Builder builder) {

    }

    public static class Builder{
        //属性密闭性,保证对象不可变
        private String host = "127.0.0.1";
        private int port = 5672;
        private int mode;
        private String exchange;
        private String queue;
        private boolean isDurable = true;
        int connectionTimeout = 1000;

        public Builder setHost(String host) {
            this.host = host;
            return this;
        }

        public Builder setPort(int port) {
            this.port = port;
            return this;
        }

        public Builder setMode(int mode) {
            this.mode = mode;
            return this;
        }

        public Builder setExchange(String exchange) {
            this.exchange = exchange;
            return this;
        }

        public Builder setQueue(String queue) {
            this.queue = queue;
            return this;
        }

        public Builder setDurable(boolean durable) {
            isDurable = durable;
            return this;
        }

        public Builder setConnectionTimeout(int connectionTimeout) {
            this.connectionTimeout = connectionTimeout;
            return this;
        }


        //返回构建好的复杂对象
        public RabbitMQClient build(){
            //首先进行校验
            if(mode == 1){ //工作队列模式不需要设计交换机,但是队列名称一定要有
                if(exchange != null){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工作队列模式无需设计交换机");
                }
                if(queue == null || queue.trim().equals("")){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工作队列模式名称不能为空");
                }
                if(isDurable == false){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工作队列模式必须开启持久化");
                }
            }else if(mode == 2){ //路由模式必须设计交换机,但是不能设计队列
                if(exchange == null){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路由模式下必须设置交换机");
                }
                if(queue != null){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路由模式无须设计队列名称");
                }
            }

            return new RabbitMQClient(this);
        }
    }

    public void sendMessage(String msg){
        System.out.println("发送消息......");
    }
}

测试

public class MainAP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使用链式编程设置参数
        RabbitMQClient client = new RabbitMQClient.Builder().setHost("192.168.52.123").setMode(2).setExchange("text-exchange")
                .setPort(5672).setDurable(true).build();

        client.sendMessage("Test");
    }
}

4.4.5 建造者模式总结

1) 建造者模式与工厂模式区别

  • 工厂模式是用来创建不同但是相关类型的对象(继承同一父类或者接口的一组子类),由给定的参数来决定创建哪种类型的对象。
  • 建造者模式是用来创建一种类型的复杂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的可选参数,“定制化”地创建不同的对象。

举例: 顾客走进一家餐馆点餐,我们利用工厂模式,根据用户不同的选择,来制作不同的食物,比
如披萨、汉堡、沙拉。对于披萨来说,用户又有各种配料可以定制,比如奶酪、西红柿、起
司,我们通过建造者模式根据用户选择的不同配料来制作披萨。

2) 建造者模式的优缺点

  • 优点

    • 建造者模式的封装性很好。使用建造者模式可以有效的封装变化,在使用建造者模式的场景中,一般产品类和建造者类是比较稳定的,因此,将主要的业务逻辑封装在指挥者类中对整体而言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稳定性。
    • 在建造者模式中,客户端不必知道产品内部组成的细节,将产品本身与产品的创建过程解耦,使得相同的创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产品对象。
    • 可以更加精细地控制产品的创建过程 。将复杂产品的创建步骤分解在不同的方法中,使得创建过程更加清晰,也更方便使用程序来控制创建过程。
    • 建造者模式很容易进行扩展。如果有新的需求,通过实现一个新的建造者类就可以完成,基本上不用修改之前已经测试通过的代码,因此也就不会对原有功能引入风险。符合开闭原则。
  • 缺点

    • 建造者模式所创建的产品一般具有较多的共同点,其组成部分相似,如果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则不适合使用建造者模式,因此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3) 应用场景

  • 建造者(Builder)模式创建的是复杂对象,其产品的各个部分经常面临着剧烈的变化,但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算法却相对稳定,所以它通常在以下场合使用。
    • 创建的对象较复杂,由多个部件构成,各部件面临着复杂的变化,但构件间的建造顺序是稳定的。
    • 创建复杂对象的算法独立于该对象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装配方式,即产品的构建过程和最终的表示是独立的。

4.5 原型模式

4.5.1 原型模式介绍

定义: 原型模式(Prototype Design Pattern)用一个已经创建的实例作为原型,通过复制该原型对象来创建一个和原型对象相同的新对象。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拔毛变小猴,孙悟空这种根据自己的形状复制出多个身外化身的技巧,在面向对象软件设计领域被称为原型模式.孙悟空就是原型对象.

image-20220530160637842

原型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

  • 如果创建对象的成本比较大,比如对象中的数据是经过复杂计算才能得到,或者需要从RPC接口或者数据库等比较慢的IO中获取,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使用原型模式,从其他已有的对象中进行拷贝,而不是每次都创建新对象,进行一些耗时的操作.

4.5.2 原型模式原理

原型模式包含如下角色:

  • 抽象原型类(Prototype):它是声明克隆方法的接口,是所有具体原型类的公共父类,它可以是抽象类也可以是接口.
  • 具体原型类(ConcretePrototype):实现在抽象原型类中声明的克隆方法,在克隆方法中返回自己的一个克隆对象.
  • 客户类(Client):在客户类中,让一个原型对象克隆自身从而创建一个新的对象.由于客户类针对抽象原型类Prototype编程.因此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具体原型类,系统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增加或者替换具体原型类都比较方便.
image-20220530160637842

4.5.3 深克隆与浅克隆

根据在复制原型对象的同时是否复制包含在原型对象中引用类型的成员变量 这个条件,原型模式的克隆机制分为两种,即浅克隆(Shallow Clone)和深克隆(Deep Clone)

1) 什么是浅克隆

被复制对象的所有变量都含有与原来的对象相同的值,而所有的对其他对象的引用仍然指向原来的对象(克隆对象与原型对象共享引用数据类型变量)。

image-20220530160637842

2) 什么是深克隆

除去那些引用其他对象的变量,被复制对象的所有变量都含有与原来的对象相同的值。那些引用其他对象的变量将指向被复制过的新对象,而不再是原有的那些被引用的对象。换言之,深复制把要复制的对象所引用的对象都复制了一遍。

image-20220530160637842

Java中的Object类中提供了 clone() 方法来实现浅克隆。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实现克隆的Java类必须实现一个标识接口 Cloneable ,来表示这个Java类支持被复制.

Cloneable接口是上面的类图中的抽象原型类,而实现了Cloneable接口的子实现类就是具体的原型类。代码如下:

3) 浅克隆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totype implements Cloneable {

    public ConcretePrototype()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的原型对象创建完成!");
    }

    @Override
    protected ConcretePrototype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的原型对象复制成功!");
        return (ConcretePrototype)super.clone();
    }
}

测试

    @Test
    public void test01()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ConcretePrototype c1 = new ConcretePrototype();
        ConcretePrototype c2 = c1.clone();

        System.out.println("对象c1和c2是同一个对象?" + (c1 == c2));
    }

4) 深克隆代码实现

在ConcretePrototype类中添加一个对象属性为Person类型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totype implements Cloneable {

    private Person person;

    public Person getPerson() {
        return person;
    }

    public void setPerson(Person person) {
        this.person = person;
    }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嫌疑人姓名: " +person.getName());
    }

    public ConcretePrototype()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的原型对象创建完成!");
    }

    @Override
    protected ConcretePrototype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的原型对象复制成功!");
        return (ConcretePrototype)super.clone();
    }

}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Person() {
    }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测试

    @Test
    public void test02()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ConcretePrototype c1 = new ConcretePrototype();
        Person p1 = new Person();
        c1.setPerson(p1);

        //复制c1
        ConcretePrototype c2 = c1.clone();
        //获取复制对象c2中的Person对象
        Person p2 = c2.getPerson();
        p2.setName("峰哥");

        //判断p1与p2是否是同一对象
        System.out.println("p1和p2是同一个对象?" + (p1 == p2));

        c1.show();
        c2.show();
    }

打印结果

image-20220530160637842

说明: p1与p2是同一对象,这是浅克隆的效果,也就是对具体原型类中的引用数据类型的属性进行引用的复制.

如果有需求场景中不允许共享同一对象,那么就需要使用深拷贝,如果想要进行深拷贝需要使用到对象序列化流 (对象序列化之后,再进行反序列化获取到的是不同对象). 代码如下:

    @Test
    public void test03() throws Exception {

        ConcretePrototype c1 = new ConcretePrototype();
        Person p1 = new Person("峰哥");
        c1.setPerson(p1);

        //创建对象序列化输出流
        ObjectOutputStream oo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c.txt"));

        //将c1对象写到文件中
        oos.writeObject(c1);
        oos.close();

        //创建对象序列化输入流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c.txt"));

        //读取对象
        ConcretePrototype c2 = (ConcretePrototype) ois.readObject();
        Person p2 = c2.getPerson();
        p2.setName("凡哥");

        //判断p1与p2是否是同一个对象
        System.out.println("p1和p2是同一个对象?" + (p1 == p2));

        c1.show();
        c2.show();
    }

打印结果:

image-20220530160637842

注意:ConcretePrototype类和Person类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否则会抛NotSerializableException异常。

其实现在不推荐大家用Cloneable接口,实现比较麻烦,现在借助Apache Commons或者springframework可以直接实现:

  • 浅克隆:BeanUtils.cloneBean(Object obj);BeanUtils.copyProperties(S,T);
  • 深克隆:SerializationUtils.clone(T object);

BeanUtils是利用反射原理获得所有类可见的属性和方法,然后复制到target类。
SerializationUtils.clone()就是使用我们的前面讲的序列化实现深克隆,当然你要把要克隆的类实现Serialization接口。

4.5.4 原型模式应用实例

模拟某银行电子账单系统的广告信发送功能,广告信的发送都是有一个模板的,从数据库查出客户的信息,然后放到模板中生成一份完整的邮件,然后交给发送机进行发送处理.

image-20220530160637842

发送广告信邮件UML类图

image-20220530160637842

代码实现

  • 广告模板代码
/**
 * 广告信模板代码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0
 **/
public class AdvTemplate {

    //广告信名称
    private String advSubject = "xx银行本月还款达标,可抽iPhone 13等好礼!";

    //广告信内容
    private String advContext = "达标用户请在2022年3月1日到2022年3月30参与抽奖......";

    public String getAdvSubject() {
        return this.advSubject;
    }

    public String getAdvContext() {
        return this.advContext;
    }
}
  • 邮件类代码
package com.mashibing.example01;

/**
 * 邮件类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0
 **/
public class Mail {

    //收件人
    private String receiver;
    //邮件名称
    private String subject;
    //称谓
    private String appellation;
    //邮件内容
    private String context;
    //邮件尾部, 一般是"xxx版权所有"等信息
    private String tail;


    //构造函数
    public Mail(AdvTemplate advTemplate) {
        this.context = advTemplate.getAdvContext();
        this.subject = advTemplate.getAdvSubject();
    }

    public String getReceiver() {
        return receiver;
    }

    public void setReceiver(String receiver) {
        this.receiver = receiver;
    }

    public String getSubject() {
        return subject;
    }

    public void setSubject(String subject) {
        this.subject = subject;
    }

    public String getAppellation() {
        return appellation;
    }

    public void setAppellation(String appellation) {
        this.appellation = appellation;
    }

    public String getContext() {
        return context;
    }

    public void setContext(String context) {
        this.context = context;
    }

    public String getTail() {
        return tail;
    }

    public void setTail(String tail) {
        this.tail = tail;
    }
}
  • 客户类
/**
 * 业务场景类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0
 **/
public class Client {

    //发送信息的是数量,这个值可以从数据库获取
    private static int MAX_COUNT = 6;

    //发送邮件
    public static void sendMail(Mail mail){
        System.out.println("标题: " + mail.getSubject() + "\t收件人: " + mail.getReceiver()
        + "\t..发送成功!");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模拟邮件发送
        int i = 0;

        //把模板定义出来,数据是从数据库获取的
        Mail mail = new Mail(new AdvTemplate());
        mail.setTail("xxx银行版权所有");
        while(i < MAX_COUNT){
            //下面是每封邮件不同的地方
            mail.setAppellation(" 先生 (女士)");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int num = random.nextInt(9999999);
            mail.setReceiver(num+"@"+"liuliuqiu.com");
            //发送 邮件
            sendMail(mail);
            i++;
        }
    }
}
  • 运行结果
image-20220530160637842

上面的代码存在的问题:

  • 发送邮件需要重复创建Mail类对象,而且Mail类的不同对象之间差别非常小,这样重复的创建操作十分的浪费资源.
  • 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使用原型模式,从其他已有的对象中进行拷贝,而不是每次都创建新对象,进行一些耗时的操作.

代码重构

  • Mail类
/**
 * 邮件类 实现Cloneable接口,表示该类的实例可以被复制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0
 **/
public class Mail implements Cloneable{

    //收件人
    private String receiver;
    //邮件名称
    private String subject;
    //称谓
    private String appellation;
    //邮件内容
    private String context;
    //邮件尾部, 一般是"xxx版权所有"等信息
    private String tail;


    //构造函数
    public Mail(AdvTemplate advTemplate) {
        this.context = advTemplate.getAdvContext();
        this.subject = advTemplate.getAdvSubject();
    }

    public String getReceiver() {
        return receiver;
    }

    public void setReceiver(String receiver) {
        this.receiver = receiver;
    }

    public String getSubject() {
        return subject;
    }

    public void setSubject(String subject) {
        this.subject = subject;
    }

    public String getAppellation() {
        return appellation;
    }

    public void setAppellation(String appellation) {
        this.appellation = appellation;
    }

    public String getContext() {
        return context;
    }

    public void setContext(String context) {
        this.context = context;
    }

    public String getTail() {
        return tail;
    }

    public void setTail(String tail) {
        this.tail = tail;
    }

    @Override
    public Mail clone(){
        Mail mail = null;
        try {
            mail = (Mail)super.clone();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mail;
    }
}
  • Client类
/**
 * 业务场景类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0
 **/
public class Client {

    //发送信息的是数量,这个值可以从数据库获取
    private static int MAX_COUNT = 6;

    //发送邮件
    public static void sendMail(Mail mail){
        System.out.println("标题: " + mail.getSubject() + "\t收件人: " + mail.getReceiver()
        + "\t..发送成功!");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模拟邮件发送
        int i = 0;

        //把模板定义出来,数据是从数据库获取的
        Mail mail = new Mail(new AdvTemplate());
        mail.setTail("xxx银行版权所有");
        while(i < MAX_COUNT){
            //下面是每封邮件不同的地方
            Mail cloneMail = mail.clone();
            cloneMail.setAppellation(" 先生 (女士)");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int num = random.nextInt(9999999);
            cloneMail.setReceiver(num+"@"+"liuliuqiu.com");
            //发送 邮件
            sendMail(cloneMail);
            i++;
        }
    }
}

4.5.5 原型模式总结

原型模式的优点

  1. 当创建新的对象实例较为复杂时,使用原型模式可以简化对象的创建过程, 通过复制一个已有实例可以提高新实例的创建效率.

    比如,在 AI 系统中,我们经常需要频繁使用大量不同分类的数据模型文件,在对这一类文件建立对象模型时,不仅会长时间占用 IO 读写资源,还会消耗大量 CPU 运算资源,如果频繁创建模型对象,就会很容易造成服务器 CPU 被打满而导致系统宕机。通过原型模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当我们完成对象的第一次初始化后,新创建的对象便使用对象拷贝(在内存中进行二进制流的拷贝),虽然拷贝也会消耗一定资源,但是相比初始化的外部读写和运算来说,内存拷贝消耗会小很多,而且速度快很多

  2. 原型模式提供了简化的创建结构,工厂方法模式常常需要有一个与产品类等级结构相同的工厂等级结构(具体工厂对应具体产品),而原型模式就不需要这样,原型模式的产品复制是通过封装在原型类中的克隆方法实现的,无须专门的工厂类来创建产品.

  3. 可以使用深克隆的方式保存对象状态,使用原型模式将对象复制一份并将其状态保存起来,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使用,比如恢复到某一历史状态,可以辅助实现撤销操作.

    在某些需要保存历史状态的场景中,比如,聊天消息、上线发布流程、需要撤销操作的程序等,原型模式能快速地复制现有对象的状态并留存副本,方便快速地回滚到上一次保存或最初的状态,避免因网络延迟、误操作等原因而造成数据的不可恢复。

原型模式缺点

  • 需要为每一个类配备一个克隆方法,而且该克隆方法位于一个类的内部,当对已有的类进行改造时需要修改源代码,违背了开闭原则.

使用场景

原型模式常见的使用场景有以下六种。

  • 资源优化场景。也就是当进行对象初始化需要使用很多外部资源时,比如,IO 资源、数据文件、CPU、网络和内存等。

  • 复杂的依赖场景。 比如,F 对象的创建依赖 A,A 又依赖 B,B 又依赖 C……于是创建过程是一连串对象的 get 和 set。

  • 性能和安全要求的场景。 比如,同一个用户在一个会话周期里,可能会反复登录平台或使用某些受限的功能,每一次访问请求都会访问授权服务器进行授权,但如果每次都通过 new 产生一个对象会非常烦琐,这时则可以使用原型模式。

  • 同一个对象可能被多个修改者使用的场景。 比如,一个商品对象需要提供给物流、会员、订单等多个服务访问,而且各个调用者可能都需要修改其值时,就可以考虑使用原型模式。

  • 需要保存原始对象状态的场景。 比如,记录历史操作的场景中,就可以通过原型模式快速保存记录。

第五章 结构型模式(7种)

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设计模式中的创建型模式. 创建型模式主要解决对象的创建问题,封装复杂的创建过程,解耦对象的创建代码和使用代码.

  • 单例模式用来创建全局唯一对象
  • 工厂模式用来创建不同但是相关类型的对象(继承同一父类或者接口的一组子类),由给定的参数来决定创建哪种类型的对象.
  • 建造者模式是用来创建复杂对象,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可选参数,定制化地创建不同的对象.
  • 原型模式针对创建成本比较大的对象,利用对已有对象进行复制的方式进行创建,以达到节省创建时间的目的.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结构型设计模式, 结构型模式主要总结了一些类和对象组合在一起的经典结构,这些经典结构可以解决对应特定场景的问题.

一共包括七种:代理模式、桥接模式、装饰者模式、适配器模式、门面(外观)模式、组合模式、和享元模式。

5.1 代理模式

5.1.1 代理模式介绍

在软件开发中,由于一些原因,客户端不想或不能直接访问一个对象,此时可以通过一个称为"代理"的第三者来实现间接访问.该方案对应的设计模式被称为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Proxy Design Pattern ) 原始定义是:让你能够提供对象的替代品或其占位符。代理控制着对于原对象的访问,并允许将请求提交给对象前后进行一些处理。

  • 现实生活中的代理: 海外代购

image-20220530160637842

  • 软件开发中的代理

    代理模式中引入了一个新的代理对象,代理对象在客户端对象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了中介的作用,它去掉客户不能看到的内容和服务或者增加客户需要的额外的新服务.

5.1.2 代理模式原理

代理(Proxy)模式分为三种角色:

  • 抽象主题(Subject)类: 声明了真实主题和代理主题的共同接口,这样就可以保证任何使用真实主题的地方都可以使用代理主题,客户端一般针对抽象主题类进行编程。
  • 代理(Proxy)类 : 提供了与真实主题相同的接口,其内部含有对真实主题的引用,它可以在任何时候访问、控制或扩展真实主题的功能。
  • 真实主题(Real Subject)类: 实现了抽象主题中的具体业务,是代理对象所代表的真实对象,是最终要引用的对象。
image-20220530160637842

5.1.3 静态代理实现

这种代理方式需要代理对象和目标对象实现一样的接口。

  • 优点:可以在不修改目标对象的前提下扩展目标对象的功能。

  • 缺点:

    1. 冗余。由于代理对象要实现与目标对象一致的接口,会产生过多的代理类。

    2. 不易维护。一旦接口增加方法,目标对象与代理对象都要进行修改。

举例:保存用户功能的静态代理实现

//接口类: IUserDao
public interface IUserDao {

    void save();
}
//目标对象:UserDaoImpl
public class UserDaoImpl implements IUserDao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ve() {
        System.out.println("保存数据");
    }
}

//静态代理对象:UserDaoProxy 需要实现IUserDao接口
public class UserDaoProxy implements IUserDao {

    private IUserDao target;

    public UserDaoProxy(IUserDao target) {
        this.target = target;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ve() {
        System.out.println("开启事务"); //扩展额外功能
        target.save();
        System.out.println("提交事务");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stProxy {

    @Test
    public void testStaticProxy(){

        //目标对象
        UserDaoImpl userDao = new UserDaoImpl();
        //代理对象
        UserDaoProxy proxy = new UserDaoProxy(userDao);
        proxy.save();
    }
}

5.1.4 JDK动态代理

5.1.4.1 JDK动态代理实现

动态代理利用了JDK API,动态地在内存中构建代理对象,从而实现对目标对象的代理功能.动态代理又被称为JDK代理或接口代理.

静态代理与动态代理的区别:

  1. 静态代理在编译时就已经实现了,编译完成后代理类是一个实际的class文件
  2. 动态代理是在运行时动态生成的,即编译完成后没有实际的class文件,而是在运行时动态生成类字节码,并加载到JVM中.

JDK中生成代理对象主要涉及的类有

  • java.lang.reflect Proxy,主要方法为
static Object newProxyInstance(
    ClassLoader loader,  		//指定当前目标对象使用类加载器
    Class<?>[] interfaces,    //目标对象实现的接口的类型
    InvocationHandler h      //事件处理器
) 
//返回一个指定接口的代理类实例,该接口可以将方法调用指派到指定的调用处理程序。
  • java.lang.reflect InvocationHandler,主要方法为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 在代理实例上处理方法调用并返回结果。
    

举例:保存用户功能的静态代理实现

/**
 * 代理工厂-动态生成代理对象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2
 **/
public class ProxyFactory {

    private Object target; //维护一个目标对象

    public ProxyFactory(Object target) {
        this.target = target;
    }

    //为目标对象生成代理对象
    public Object getProxyInstance(){

        //使用Proxy获取代理对象
        return Proxy.newProxyInstance(
                target.getClass().getClassLoader(), //目标类使用的类加载器
                target.getClass().getInterfaces(), //目标对象实现的接口类型
                new InvocationHandler(){ //事件处理器

                    /**
                     * invoke方法参数说明
                     * @param proxy 代理对象
                     * @param method 对应于在代理对象上调用的接口方法Method实例
                     * @param args 代理对象调用接口方法时传递的实际参数
                     * @return: java.lang.Object 返回目标对象方法的返回值,没有返回值就返回null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开启事务");

                        //执行目标对象方法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System.out.println("提交事务");
                        return null;
                    }
                }
        );
    }

}


//测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UserDao target = new UserDaoImpl();
    System.out.println(target.getClass());//目标对象信息

    IUserDao proxy = (IUserDao) new ProxyFactory(target).getProxy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proxy.getClass()); //输出代理对象信息
    proxy.save(); //执行代理方法
}
5.1.4.2 类是如何动态生成的

Java虚拟机类加载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其中加载阶段需要完成以下3件事情:

  1. 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2. 将这个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3. 在内存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 java.lang.Class 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个类的各种数据访问入口

由于虚拟机规范对这3点要求并不具体,所以实际的实现是非常灵活的,关于第1点,获取类的二进制字节流(class字节码)就有很多途径:

image-20220530160637842
  • 从本地获取

  • 从网络中获取

  • 运行时计算生成,这种场景使用最多的是动态代理技术,在 java.lang.reflect.Proxy 类中,就是用了 ProxyGenerator.generateProxyClass 来为特定接口生成形式为 *$Proxy 的代理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image-20220530160637842

所以,动态代理就是想办法,根据接口或目标对象,计算出代理类的字节码,然后再加载到JVM中使用

5.1.4.3 代理类的调用过程

我们通过借用阿里巴巴的一款线上监控诊断产品 Arthas(阿尔萨斯) ,对动态生成的代理类代码进行查看

image-20220530160637842 image-20220530160637842

代理类代码如下:

package com.sun.proxy;

import com.mashibing.proxy.example01.IUserDao;
import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java.lang.reflect.Proxy;
import java.lang.reflect.UndeclaredThrowableException;

public final class $Proxy0
extends Proxy
implements IUserDao {
    private static Method m1;
    private static Method m3;
    private static Method m2;
    private static Method m0;

    public $Proxy0(InvocationHandler invocationHandler) {
        super(invocationHandler);
    }

    static {
        try {
            m1 = Class.forName("java.lang.Object").getMethod("equals", Class.forName("java.lang.Object"));
            m3 = Class.forName("com.mashibing.proxy.example01.IUserDao").getMethod("save", new Class[0]);
            m2 = Class.forName("java.lang.Object").getMethod("toString", new Class[0]);
            m0 = Class.forName("java.lang.Object").getMethod("hashCode", new Class[0]);
            return;
        }
        catch (NoSuchMethodException noSuchMethodException) {
            throw new NoSuchMethodError(noSuchMethodException.getMessage());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throw new NoClassDefFoundError(classNotFoundException.getMessage());
        }
    }

    public final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ect) {
        try {
            return (Boolean)this.h.invoke(this, m1, new Object[]{object});
        }
        catch (Error | RuntimeException throwable) {
            throw throwable;
        }
        catch (Throwable throwable) {
            throw new UndeclaredThrowableException(throwable);
        }
    }

    public final String toString() {
        try {
            return (String)this.h.invoke(this, m2, null);
        }
        catch (Error | RuntimeException throwable) {
            throw throwable;
        }
        catch (Throwable throwable) {
            throw new UndeclaredThrowableException(throwable);
        }
    }

    public final int hashCode() {
        try {
            return (Integer)this.h.invoke(this, m0, null);
        }
        catch (Error | RuntimeException throwable) {
            throw throwable;
        }
        catch (Throwable throwable) {
            throw new UndeclaredThrowableException(throwable);
        }
    }

    public final void save() {
        try {
            this.h.invoke(this, m3, null);
            return;
        }
        catch (Error | RuntimeException throwable) {
            throw throwable;
        }
        catch (Throwable throwable) {
            throw new UndeclaredThrowableException(throwable);
        }
    }
}

简化后的代码

package com.sun.proxy;

import com.mashibing.proxy.example01.IUserDao;
import 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java.lang.reflect.Proxy;
import java.lang.reflect.UndeclaredThrowableException;

public final class $Proxy0
extends Proxy
implements IUserDao {
    private static Method m3;

    public $Proxy0(InvocationHandler invocationHandler) {
        super(invocationHandler);
    }

    static {
        try {
         m3 = Class.forName("com.mashibing.proxy.example01.IUserDao").getMethod("save", new Class[0]);
          return;
        }
    }

    public final void save() {
        try {
            this.h.invoke(this, m3, null);
            return;
        }
    }
}
  • 动态代理类对象 继承了 Proxy 类,并且实现了被代理的所有接口,以及equals、hashCode、toString等方法

  • 代理类的构造函数,参数是InvocationHandler实例,Proxy.newInstance方法就是通过这个构造函数来创建代理实例的

  • 类和所有方法都被 public final 修饰,所以代理类只可被使用,不可以再被继承

  • 每个方法都有一个 Method 对象来描述,Method 对象在static静态代码块中创建,以 m + 数字 的格式命名

  • 调用方法的时候通过 this.h.invoke(this, m3, null)); 实际上 h.invoke就是在调用ProxyFactory中我们重写的invoke方法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开启事务");
    
        //执行目标对象方法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System.out.println("提交事务");
        return null;
    }
    

5.1.5 cglib动态代理

5.1.5.1 cglib动态代理实现

cglib (Code Generation Library ) 是一个第三方代码生成类库,运行时在内存中动态生成一个子类对象从而实现对目标对象功能的扩展。cglib 为没有实现接口的类提供代理,为JDK的动态代理提供了很好的补充。

image-20220530160637842
  • 最底层是字节码
  • ASM是操作字节码的工具
  • cglib基于ASM字节码工具操作字节码(即动态生成代理,对方法进行增强)
  • SpringAOP基于cglib进行封装,实现cglib方式的动态代理

使用cglib 需要引入cglib 的jar包,如果你已经有spring-core的jar包,则无需引入,因为spring中包含了cglib 。

  • cglib 的Maven坐标
<dependency>
    <groupId>cglib</groupId>
    <artifactId>cglib</artifactId>
    <version>3.2.5</version>
</dependency>

示例代码

目标类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Impl {

    public List<User> findUserList(){

        return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new User("tom",18));
    }
}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
}

cglib代理类,需要实现MethodInterceptor接口,并指定代理目标类target

public class UserLogProxy implements MethodInterceptor {

    private Object target;

    public UserLogProxy(Object target) {
        this.target = target;
    }

    public Object getLogProxy(){

        //增强器类,用来创建动态代理类
        Enhancer en = new Enhancer();

        //设置代理类的父类字节码对象
        en.setSuperclass(target.getClass());

        //设置回调: 对于代理类上所有的方法的调用,都会调用CallBack,而Callback则需要实现intercept()方法进行拦截
        en.setCallback(this);

        //创建动态代理对象并返回
        return en.create();
    }

    /**
     * 实现回调方法
     * @param o     代理对象
     * @param method  目标对象中的方法的Method实例
     * @param args      实际参数
     * @param methodProxy  代理对象中的方法的method实例
     * @return: java.lang.Object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tercept(Object o,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MethodProxy methodProxy) throws Throwable {

        Calendar calendar = Calendar.getInstance();
        SimpleDateFormat formatter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

        System.out.println(formatter.format(calendar.getTime()) + " [" +method.getName() + "] 查询用户信息...]");

        Object result = methodProxy.invokeSuper(o, args);
        return result;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目标对象
        UserServiceImpl userService = new UserServiceImpl();
        System.out.println(userService.getClass());

        //代理对象
        UserServiceImpl proxy = (UserServiceImpl) new UserLogProxy(userService).getLogProxy();
        System.out.println(proxy.getClass());

        List<User> userList = proxy.findUserList();
        System.out.println("用户信息: "+userList);
    }
}
5.1.5.2 cglib代理流程
image-20220530160637842

5.1.6 代理模式总结

5.1.6.1 三种代理模式实现方式的对比
  • jdk代理和CGLIB代理

    使用CGLib实现动态代理,CGLib底层采用ASM字节码生成框架,使用字节码技术生成代理类,在JDK1.6之前比使用Java反射效率要高。唯一需要注意的是,CGLib不能对声明为final的类或者方法进行代理,因为CGLib原理是动态生成被代理类的子类。

    在JDK1.6、JDK1.7、JDK1.8逐步对JDK动态代理优化之后,在调用次数较少的情况下,JDK代理效率高于CGLib代理效率,只有当进行大量调用的时候,JDK1.6和JDK1.7比CGLib代理效率低一点,但是到JDK1.8的时候,JDK代理效率高于CGLib代理。所以如果有接口使用JDK动态代理,如果没有接口使用CGLIB代理。

  • 动态代理和静态代理

    动态代理与静态代理相比较,最大的好处是接口中声明的所有方法都被转移到调用处理器一个集中的方法中处理(InvocationHandler.invoke)。这样,在接口方法数量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灵活处理,而不需要像静态代理那样每一个方法进行中转。

    如果接口增加一个方法,静态代理模式除了所有实现类需要实现这个方法外,所有代理类也需要实现此方法。增加了代码维护的复杂度。而动态代理不会出现该问题

5.1.6.2 代理模式优缺点

优点:

  • 代理模式在客户端与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一个中介作用和保护目标对象的作用;
  • 代理对象可以扩展目标对象的功能;
  • 代理模式能将客户端与目标对象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

缺点:

  • 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5.1.6.2 代理模式使用场景
  • 功能增强

    当需要对一个对象的访问提供一些额外操作时,可以使用代理模式

  • 远程(Remote)代理

    实际上,RPC 框架也可以看作一种代理模式,GoF 的《设计模式》一书中把它称作远程代理。通过远程代理,将网络通信、数据编解码等细节隐藏起来。客户端在使用 RPC 服务的时候,就像使用本地函数一样,无需了解跟服务器交互的细节。除此之外,RPC 服务的开发者也只需要开发业务逻辑,就像开发本地使用的函数一样,不需要关注跟客户端的交互细节。

  • 防火墙(Firewall)代理

    当你将浏览器配置成使用代理功能时,防火墙就将你的浏览器的请求转给互联网;当互联网返回响应时,代理服务器再把它转给你的浏览器。

  • 保护(Protect or Access)代理

    控制对一个对象的访问,如果需要,可以给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使用权限。

5.2 桥接模式

5.2.1 桥接模式介绍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 的定义是: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桥接模式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处理多层继承存在的问题,用抽象关联来取代传统的多层继承,将类之间的静态继承关系转变为动态的组合关系,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并易于扩展,有效的控制了系统中类的个数 (避免了继承层次的指数级爆炸).

5.2.2 桥接模式原理

image-20220530160637842

桥接(Bridge)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 抽象化(Abstraction)角色 :主要负责定义出该角色的行为 ,并包含一个对实现化对象的引用。
  • 扩展抽象化(RefinedAbstraction)角色 :是抽象化角色的子类,实现父类中的业务方法,并通过组合关系调用实现化角色中的业务方法。
  • 实现化(Implementor)角色 :定义实现化角色的接口,包含角色必须的行为和属性,并供扩展抽象化角色调用。
  • 具体实现化(Concrete Implementor)角色 :给出实现化角色接口的具体实现。

桥接模式原理的核心是: 首先有要识别出一个类所具有的的两个独立变化维度,将它们设计为两个独立的继承等级结构,为两个维度都提供抽象层,并建立抽象耦合.总结一句话就是: 抽象角色引用实现角色

比如我们拿毛笔举例, 型号和颜色是毛笔的两个维度

  • 型号是其固有的维度,所以抽象出一个毛笔类,而将各种型号的毛笔作为其子类,也就是下图的右侧抽象部分内容.
  • 颜色是毛笔的另一个维度, 它与毛笔之间存在一种设置的关系,因此可以提供一个抽象的颜色接口,将具体颜色作为该接口的子类.
image-20220530160637842

5.2.3 桥接模式的应用实例

模拟不同的支付工具对应不同的支付模式,比如微信和支付宝都可以完成支付操作,而支付操作又可以有扫码支付、密码支付、人脸支付等,那么关于支付操作其实就有两个维度, 包括:支付渠道和支付方式

image-20220530160637842

1) 不使用设计模式

public class PayController {


    /**
     * @param uId   用户id
     * @param tradeId 交易流水号
     * @param amount    交易金额
     * @param channelType 渠道类型 1 微信, 2 支付宝
     * @param modeType    支付模式 1 密码,2 人脸,3 指纹
     * @return: boolean
     */
    public boolean doPay(String uId, String tradeId, BigDecimal amount,int channelType,int modeType){
        //微信支付
        if(1 == channelType){
            System.out.println("微信渠道支付划账开始......");
            if(1 == modeType){
                System.out.println("密码支付");
            }if(2 == modeType){
                System.out.println("人脸支付");
            }if(3 == modeType){
                System.out.println("指纹支付");
            }
        }

        //支付宝支付
        if(2 == channelType){
            System.out.println("支付宝渠道支付划账开始......");
            if(1 == modeType){
                System.out.println("密码支付");
            }if(2 == modeType){
                System.out.println("人脸支付");
            }if(3 == modeType){
                System.out.println("指纹支付");
            }
        }
        return true;
    }
}

//测试
public class Test_Pa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ayController payController = new PayController();
        System.out.println("测试: 微信支付、人脸支付方式");
        payController.doPay("weixin_001","1000112333333",new BigDecimal(100),1,2);

        System.out.println("\n测试: 支付宝支付、指纹支付方式");
        payController.doPay("hifubao_002","1000112334567",new BigDecimal(100),2,3);

    }
}

从测试结果看,是满足了需求,但是这样的代码设计,后面的维护和扩展都会变得非常复杂.

1) 桥接模式重构代码

重构类图

桥接模式原理的核心是: 首先有要识别出一个类所具有的的两个独立变化维度,将它们设计为两个独立的继承等级结构,为两个维度都提供抽象层,并建立抽象耦合.

  • Pay抽象类
    • 支付渠道子类: 微信支付
    • 支付渠道子类: 支付宝支付
  • IPayMode接口
    • 支付模式实现: 刷脸支付
    • 支付模式实现: 指纹支付
  • 支付渠道*支付模式 = 相对应的组合.
image-20220530160637842

1) 支付模式接口 (实现化角色)

/**
 * 支付模式接口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6
 **/
public interface IPayMode {

    //安全校验功能: 对各种支付模式进行风控校验
    boolean security(String uId);
}

2) 三种具体支付模式 (具体实现化角色)

//指纹支付及风控校验
public class PayFingerprintMode implements IPayMod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security(String uId) {
        System.out.println("指纹支付,风控校验-指纹信息");
        return true;
    }
}

//刷脸支付及风控校验
public class PayFaceMode implements IPayMod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security(String uId) {
        System.out.println("人脸支付,风控校验-脸部识别");
        return true;
    }
}
//密码支付及风控校验
public class PayCypher implements IPayMod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security(String uId) {
        System.out.println("密码支付,风控校验-环境安全");
        return false;
    }
}

3) 支付抽象类 (抽象化角色)

public abstract class Pay {

    //桥接对象
    protected IPayMode payMode;

    public Pay(IPayMode payMode) {
        this.payMode = payMode;
    }

    //划账功能
    public abstract String transfer(String uId, String tradeId, BigDecimal amount);

}

4) 支付渠道实现 (扩展抽象化角色)

/**
 * 支付渠道-微信划账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6
 **/
public class WxPay extends Pay {


    public WxPay(IPayMode payMode) {
        super(payMod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ransfer(String uId, String tradeId, BigDecimal amount) {

        System.out.println("微信渠道支付划账开始......");

        boolean security = payMode.security(uId);
        System.out.println("微信渠道支付风险校验: " + uId + " , " + tradeId +" , " + security);

        if(!security){
            System.out.println("微信渠道支付划账失败!");
            return "500";
        }

        System.out.println("微信渠道划账成功! 金额: "+ amount);
        return "200";
    }
}

/**
 * 支付渠道-支付宝划账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6
 **/
public class ZfbPay extends Pay {

    public ZfbPay(IPayMode payMode) {
        super(payMod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ransfer(String uId, String tradeId, BigDecimal amount) {

        System.out.println("支付宝渠道支付划账开始......");

        boolean security = payMode.security(uId);
        System.out.println("支付宝渠道支付风险校验: " + uId + " , " + tradeId +" , " + security);

        if(!security){
            System.out.println("支付宝渠道支付划账失败!");
            return "500";
        }

        System.out.println("支付宝渠道划账成功! 金额: "+ amount);
        return "200";
    }
}

5) 测试

@Test
public void test02() {
    System.out.println("测试场景1: 微信支付、人脸方式.");
    Pay wxpay = new WxPay(new PayFaceMode());
    wxpay.transfer("wx_00100100","10001900",new BigDecimal(100));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测试场景2: 支付宝支付、指纹方式");
    Pay zfbPay = new ZfbPay(new PayFingerprintMode());
    zfbPay.transfer("jlu1234567","567689999999",new BigDecimal(200));
}

代码重构完成后,结构更加清晰整洁, 可读性和易用性更高,外部的使用接口的用户不需要关心具体实现.桥接模式满足了单一职责原则和开闭原则,让每一部分都更加清晰并且易扩展.

5.2.4 桥接模式总结

桥接模式的优点:

  1. 分离抽象接口及其实现部分.桥接模式使用"对象间的关联关系"解耦了抽象和实现之间固有的绑定关系,使得抽象和实现可以沿着各自的维度来变化.
  2. 在很多情况下,桥接模式可以取代多层继承方案.多层继承方案违背了单一职责原则,复用性差,类的个数多.桥接模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3. 桥接模式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在两个变化维度中任意扩展一个维度都不需要修改原有系统,符合开闭原则.

桥接模式的缺点:

  1. 桥接模式的使用会增加系统的理解和设计难度,由于关联关系建立在抽象层,要求开发者一开始就要对抽象层进行设计和编程
  2. 桥接模式要求正确识别出系统中的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如果正确的进行维度的划分,也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

桥接模式使用场景

  1. 需要提供平台独立性的应用程序时。 比如,不同数据库的 JDBC 驱动程序、硬盘驱动程序等。

  2. 需要在某种统一协议下增加更多组件时。 比如,在支付场景中,我们期望支持微信、支付宝、各大银行的支付组件等。这里的统一协议是收款、支付、扣款,而组件就是微信、支付宝等。

  3. 基于消息驱动的场景。 虽然消息的行为比较统一,主要包括发送、接收、处理和回执,但其实具体客户端的实现通常却各不相同,比如,手机短信、邮件消息、QQ 消息、微信消息等。

  4. 拆分复杂的类对象时。 当一个类中包含大量对象和方法时,既不方便阅读,也不方便修改。

  5. 希望从多个独立维度上扩展时。 比如,系统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角度,业务或技术角度等。

5.3 装饰器模式

5.3.1 装饰器模式介绍

装饰模式(decorator pattern) 的原始定义是:动态的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 就扩展功能而言,装饰器模式提供了一种比使用子类更加灵活的替代方案.

假设现在有有一块蛋糕,如果只有涂上奶油那这个蛋糕就是普通的奶油蛋糕, 这时如果我们添加上一些蓝莓,那这个蛋糕就是蓝莓蛋糕.如果我们再拿一块黑巧克力 然后写上姓名、插上代表年龄的蜡烛, 这就是变成了一块生日蛋糕

image-20220530160637842

在软件设计中,装饰器模式是一种用于替代继承的技术,它通过一种无须定义子类的方式给对象动态的增加职责,使用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取代类之间的继承关系.

5.3.2 装饰器模式原理

装饰(Decorator)模式中的角色:

  • 抽象构件(Component)角色 :它是具体构件和抽象装饰类的共同父类,声明了在具体构件中实现的业务方法.它引进了可以使客户端以一致的方式处理未被装饰的对象以及装饰之后的对象,实现客户端的透明操作
  • 具体构件(Concrete Component)角色 :它是抽象构件类的子类,用于定义具体的构建对象,实现了在抽象构建中声明的方法,装饰类可以给它增加额外的职责(方法).
  • 抽象装饰(Decorator)角色 :它也是抽象构件类的子类,用于给具体构件增加职责,但是具体职责在其子类中实现.它维护了一个指向抽象构件对象的引用,通过该引用可以调用装饰之前构件对象的方法,并通过其子类扩展该方法,以达到装饰的目的.
  • 具体装饰(ConcreteDecorator)角色 : 它是抽象装饰类的子类,负责向构件添加新的职责.每一个具体装饰类都定义了一些新的行为,它可以调用在抽象装饰类中定义的方法,并可以增加新的方法用于扩充对象的行为.
image-20220530160637842

代码如下

/**
 * 抽象构件类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7
 **/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mponent {

    //抽象方法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ration();
}

/**
 * 具体构建类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7
 **/
public class ConcreteComponent extends Compon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 {
        //基础功能实现(复杂功能通过装饰类进行扩展)
    }
}
/**
 * 抽象装饰类-装饰者模式的核心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7
 **/
public class Decorator extends Component{

    //维持一个对抽象构件对象的引用
    private Component component;

    //注入一个抽象构件类型的对象
    public Decorator(Component component) {
        this.component = compon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 {
        //调用原有业务方法(这里并没有真正实施装饰,而是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将装饰过程交给子类完成)
        component.operation();
    }
}


/**
 * 具体装饰类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7
 **/
public class ConcreteDecorator extends Decorator {


    public ConcreteDecorator(Component component) {
        super(compon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 {
        super.operation(); //调用原有业务方法
        addedBehavior(); //调用新增业务方法
    }

    //新增业务方法
    public void addedBehavior(){
        //......
    }
}

5.3.3 装饰器模式应用实例

我们以一个文件读写器程序为例, 演示一下装饰者模式的使用,下面是该程序的UML类图

image-20220530160637842
  • DataLoader
    • 抽象的文件读取接口DataLoader
  • BaseFileDataLoader
    • 具体组件BaseFileDataLoader,重写组件 DataLoader 的读写方法
  • DataLoaderDecorator
    • 装饰器DataLoaderDecorator,这里要包含一个引用 DataLoader 的对象实例 wrapper,同样是重写 DataLoader 方法,不过这里使用 wrapper 来读写,并不进行扩展
  • EncryptionDataDecorator
    • 读写时有加解密功能的具体装饰器EncryptionDataDecorator,它继承了装饰器 DataLoaderDecorator 重写读写方法

导入IO工具类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commons-io</groupId>
            <artifactId>commons-io</artifactId>
            <version>2.6</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1 ) DataLoader

/**
 * 抽象的文件读取接口DataLoader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7
 **/
public interface DataLoader {

    String read();

    void write(String data);
}

2 ) BaseFileDataLoader

/**
 * 具体组件,重写读写方法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7
 **/
public class BaseFileDataLoader implements DataLoader {

    private String filePath;

    public BaseFileDataLoader(String filePath) {
        this.filePath = filePath;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read() {

        try {
            String result = FileUtils.readFileToString(new File(filePath), "utf-8");
            return result;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null;
        }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String data) {
        try{
            FileUtils.writeStringToFile(new File(filePath), data, "utf-8");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3 ) DataLoaderDecorator

/**
 * 装抽象饰者类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7
 **/
public class DataLoaderDecorator implements DataLoader {

    private DataLoader wrapper;

    public DataLoaderDecorator(DataLoader wrapper) {
        this.wrapper = wrappe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read() {
        return wrapper.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String data) {
        wrapper.write(data);
    }
}

4 ) EncryptionDataDecorator

/**
 * 具体装饰者-对文件内容进行加密和解密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7
 **/
public class EncryptionDataDecorator extends DataLoaderDecorator {

    public EncryptionDataDecorator(DataLoader wrapper) {
        super(wrappe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read() {
        return decode(super.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String data) {
        super.write(encode(data));
    }


    //加密操作
    private String encode(String data) {
        try {
             Base64.Encoder encoder = Base64.getEncoder();
             byte[] bytes = data.getBytes("UTF-8");
             String result = encoder.encodeToString(bytes);

             return result;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null;
        }
    }

    //解密
    private String decode(String data) {

        try {
            Base64.Decoder decoder = Base64.getDecoder();
            String result = new String(decoder.decode(data), "UTF-8");
            return result;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null;
        }
    }

}

5 ) 测试

public class TestDecorato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info = "name:tom,age:15";
        DataLoaderDecorator decorator = new EncryptionDataDecorator(new BaseFileDataLoader("demo.txt"));
        decorator.write(info);

        String data = decorator.read();
        System.out.println(data);
    }
}

5.3.4 装饰器模式总结

装饰器模式的优点:

  1. 对于扩展一个对象的功能,装饰模式比继承更加灵活,不会导致类的个数急剧增加
  2. 可以通过一种动态的方式来扩展一个对象的功能,通过配置文件可以在运行时选择不同的具体装饰类,从而实现不同的行为.
  3. 可以对一个对象进行多次装饰,通过使用不同的具体装饰类以及这些装饰类的排列组合可以创造出很多不同行为的组合,得到更加强大的对象.
  4. 具体构建类与具体装饰类可以独立变化,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的具体构建类和具体装饰类,原有类库代码无序改变,符合开闭原则.

装饰器模式的缺点:

  1. 在使用装饰模式进行系统设计时将产生很多小对象,这些对象的区别在于它们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有所不同,而不是它们的类或者属性值不同,大量的小对象的产生势必会占用更多的系统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程序的性能.
  2. 装饰器模式提供了一种比继承更加灵活、机动的解决方案,但同时也意味着比继承更加易于出错,排错也更加困难,对于多次装饰的对象,在调试寻找错误时可能需要逐级排查,较为烦琐.

装饰器模式的适用场景

  1. 快速动态扩展和撤销一个类的功能场景。 比如,有的场景下对 API 接口的安全性要求较高,那么就可以使用装饰模式对传输的字符串数据进行压缩或加密。如果安全性要求不高,则可以不使用。

  2. 不支持继承扩展类的场景。 比如,使用 final 关键字的类,或者系统中存在大量通过继承产生的子类。

5.4 适配器模式

5.4.1 适配器模式介绍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的原始定义是:将类的接口转换为客户期望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可以让不兼容的两个类一起协同工作。

如果去欧洲国家去旅游的话,他们的插座如下图最左边,是欧洲标准。而我们使用的插头如下图最右边的。因此我们的笔记本电脑,手机在当地不能直接充电。所以就需要一个插座转换器,转换器第1面插入当地的插座,第2面供我们充电,这样使得我们的插头在当地能使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手机充电器(将220v转换为5v的电压),读卡器等,其实就是使用到了适配器模式。

image-20220530160637842

适配器模式是用来做适配,它将不兼容的接口转换为可兼容的接口,让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类可以一起工作。适配器模式有两种实现方式: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其中,类适配器使用继承关系来实现,对象适配器使用组合关系来实现。

类适配器模式的耦合度比后者高,且要求程序员了解现有组件库中的相关组件的内部结构,所以应用相对较少些。

5.4.2 适配器模式原理

适配器模式(Adapter)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 目标(Target)接口:当前系统业务所期待的接口,它可以是抽象类或接口。
  • 适配者(Adaptee)类:适配者即被适配的角色,它是被访问和适配的现存组件库中的组件接口。
  • 适配器(Adapter)类:它是一个转换器,通过继承或引用适配者的对象,把适配者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让客户按目标接口的格式访问适配者。
image-20220530160637842 image-20220530160637842

5.4.3 适配器模式应用实例

5.4.3.1 类适配器模式

假设现有一台电脑目前只能读取SD卡的信息,这时我们想要使用电脑读取TF卡的内容, 就需要将TF卡加上卡套,转换成SD卡!

创建一个读卡器,将TF卡中的内容读取出来。

类图如下:

image-20220530160637842

代码如下:

/**
 * SD卡接口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8
 **/
public interface SDCard {

    //读取SD卡方法
    String readSD();
    //写入SD卡功能
    void writeSD(String msg);
}

/**
 * SD卡实现类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8
 **/
public class SDCardImpl implements SDCard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readSD() {
        String msg = "sd card reading data";
        return msg;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SD(String msg) {
        System.out.println("sd card write data : " + msg);
    }
}

/**
 * TF卡接口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8
 **/
public interface TFCard {

    //读取TF卡方法
    String readTF();
    //写入TF卡功能
    void writeTF(String msg);
}

/**
 * TF卡实现类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8
 **/
public class TFCardImpl implements TFCard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readTF() {

        String msg = "tf card reading data";
        return msg;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TF(String msg) {
        System.out.println("tf card write data : " + msg);
    }
}

/**
 * 定义适配器类(SD兼容TF)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9/28
 **/
public class SDAdapterTF extends  TFCardImpl implements SDCard{

    @Override
    public String readSD() {
        System.out.println("adapter read tf card ");
        return readTF();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SD(String msg) {
        System.out.println("adapter write tf card");
        writeTF(msg);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mputer computer = new Computer();
        SDCard sdCard = new SDCardImpl();
        System.out.println(computer.read(sdCard));

        System.out.println("========================");
        SDAdapterTF adapterTF = new SDAdapterTF();
        System.out.println(computer.read(adapterTF));
    }
}
5.43.2 对象适配器模式

实现方式:对象适配器模式可釆用将现有组件库中已经实现的组件引入适配器类中,该类同时实现当前系统的业务接口。

image-20220530160637842

代码如下:

类适配器模式的代码,我们只需要修改适配器类(SDAdapterTF)和测试类。

public class SDAdapterTF implements SDCard{

    private TFCard tfCard;

    public SDAdapterTF(TFCard tfCard) {
        this.tfCard = tfCard;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readSD() {
        System.out.println("adapter read tf card ");
        return tfCard.readTF();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SD(String msg) {
        System.out.println("adapter write tf card");
        tfCard.writeTF(msg);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mputer computer = new Computer();
        SDCard sdCard = new SDCardImpl();
        System.out.println(computer.read(sdCard));

        System.out.println("========================");
        TFCard tfCard = new TFCardImpl();
        SDAdapterTF adapterTF = new SDAdapterTF(tfCard);
        System.out.println(computer.read(adapterTF));
    }
}

5.4.3 适配器模式总结

适配器模式的优点

  1. 将目标类和适配者类解耦,通过引入一个适配器类来重用现有的适配者类,无序修改原有结构
  2. 增加了类的透明性和复用性,将具体业务实现过程封装在适配者类中,对于客户端类而言是透明的,而且提高了适配者的复用性,同一个适配者类可以在多个不同的系统中复用.
  3. 灵活性和扩展性都非常好,通过使用配置文件可以很方便的更换适配器,也可以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增加新的适配器类,符合开闭原则.

适配器模式的缺点

  • 类适配器的缺点
    1. 对于Java等不支持多重继承的语言,一次最多只能适配一个适配者类,不能同时适配多个适配者
    2. 适配者类不能为最终类
  • 对象适配器的缺点
    1. 与类适配器模式相比较,在该模式下要在适配器中置换适配者类的某些方法比较麻烦.

适配器模式适用的场景

  • 统一多个类的接口设计时

    某个功能的实现依赖多个外部系统(或者说类)。通过适配器模式,将它们的接口适配为统一的接口定义

  • 需要依赖外部系统时

    当我们把项目中依赖的一个外部系统替换为另一个外部系统的时候,利用适配器模式,可以减少对代码的改动

  • 原有接口无法修改时或者原有接口功能太老旧但又需要兼容;

    JDK1.0 Enumeration 到 Iterator 的替换,适用适配器模式保留 Enumeration 类,并将其实现替换为直接调用 Itertor.

  • 适配不同数据格式时;

    Slf4j 日志框架,定义打印日志的统一接口,提供针对不同日志框架的适配器

代理、桥接、装饰器、适配器 4 种设计模式的区别

代理、桥接、装饰器、适配器,这 4 种模式是比较常用的结构型设计模式。它们的代码结构非常相似.但其各自的用意却不同,简单说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 代理模式:代理模式在不改变原始类接口的条件下,为原始类定义一个代理类,主要目的是控制访问,而非加强功能,这是它跟装饰器模式最大的不同。

  • 桥接模式:桥接模式的目的是将接口部分和实现部分分离,从而让它们可以较为容易、也相对独立地加以改变。

  • 装饰器模式:装饰者模式在不改变原始类接口的情况下,对原始类功能进行增强,并且支持多个装饰器的嵌套使用。

  •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为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让那些不兼容的类可以一起工作.

5.5 外观模式

5.5.1 外观模式介绍

外观模式( Facade Pattern),也叫门面模式, 外观模式的原始定义是: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统一的接口。它定义了一个更高级别的接口,使子系统更易于使用。

外观模式,是一种通过为多个复杂的子系统提供一个一致的接口,而使这些子系统更加容易被访问的模式。该模式对外有一个统一接口,外部应用程序不用关心内部子系统的具体的细节,这样会大大降低应用程序的复杂度,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

门面模式有点类似之前讲到的迪米特法则(最少知识原则)和接口隔离原则:两个有交互的系统,只暴露有限的必要的接口

image-20220530160637842

门面类充当了系统中的"服务员",它为多个业务类的调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入口,简化了类与类之间的交互,如果没有门面类,每个客户类需要和多个子系统之间进行复杂的交互,系统的耦合度将会很大.

5.5.2 外观模式原理

image-20220530160637842

外观(Facade)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 外观(Facade)角色:为多个子系统对外提供一个共同的接口。

    外观角色中可以知道多个相关的子系统中的功能和责任.在正常情况下,它将所有从客户端发来的请求委派到相应的子系统,传递给相应的子系统对象处理

  • 子系统(Sub System)角色:实现系统的部分功能,客户可以通过外观角色访问它。

    每一个子系统可以是一个类也可以是多个类的集合.每一个子系统都可以被客户端直接调用,或者被外观角色调用.子系统并不 知道外观的存在,对于子系统而言,外观角色仅仅是另一个客户端而已.

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SubSystemA {

    public void methodA(){
        //业务代码
    }
}

public class SubSystemB {

    public void methodB(){
        //业务代码
    }
}

public class SubSystemC {

    public void methodC(){
        //业务代码
    }
}

public class Facade {

    private SubSystemA obj1 = new SubSystemA();
    private SubSystemB obj2 = new SubSystemB();
    private SubSystemC obj3 = new SubSystemC();

    public void method(){

        obj1.methodA();
        obj2.methodB();
        obj3.methodC();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acade facade = new Facade();
        facade.method();
    }
}

5.5.3 外观模式应用实例

智能家电控制

  • 通过智能音箱来控制室内的 灯、电视、空调.本来每个设备都需要进行独立的开关操作,现在通过智能音箱完成对这几个设备的统一控制.

类图如下

image-20220530160637842

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Light {

    public void on(){

        System.out.println("打开灯......");
    }

    public void off(){

        System.out.println("关闭灯......");
    }
}

public class TV {

    public void on(){

        System.out.println("打开电视......");
    }

    public void off(){

        System.out.println("关闭电视......");
    }
}

public class AirCondition {

    public void on(){

        System.out.println("打开空调......");
    }

    public void off(){

        System.out.println("关闭空调......");
    }
}

public class SmartAppliancesFacade {

    private Light light;

    private TV tv;

    private AirCondition airCondition;

    public SmartAppliancesFacade() {
        this.light =new Light();
        this.tv = new TV();
        this.airCondition = new AirCondition();
    }

    public void say(String message){
        if(message.contains("打开")){
            on();
        }else if(message.contains("关闭")){
            off();
        }else{
            System.out.println("对不起没有听清楚您说什么! 请重新再说一遍");
        }

    }


    //起床后 语音开启 电灯 电视 空调
    private void on() {
        System.out.println("起床了!");
        light.on();
        tv.on();
        airCondition.on();
    }

    //睡觉前 语音关闭 电灯 电视 空调
    private void off() {
        System.out.println("睡觉了!");
        light.off();
        tv.off();
        airCondition.off();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外观对象
        SmartAppliancesFacade facade = new SmartAppliancesFacade();

        facade.say("打开家电");
        facade.say("关闭家电");
    }
}

5.5.4 外观模式总结

外观模式的优点:

  1. 它对客户端屏蔽了子系统组件,减少了客户端所需要处理的对象数目,并使子系统使用起来更加的容易.通过引入外观模式,客户端代码将变得很简单,与之关联的对象也很少.
  2. 它实现了子系统与客户端之间的松耦合关系,这使得子系统的变化不会影响到调用它的客户端,只需要调整外观类即可
  3. 一个子系统的修改对其他子系统没有任何影响,而子系统内部变化也不会影响到外观对象.

外观模式缺点:

  1. 不能很好的控制客户端直接使用子系统类,如果客户端访问子系统类做太多的限制则减少了可变性和灵活性.
  2. 如果设计不当,增加新的子系统可能需要修改外观类的源代码,违背了开闭原则.

使用场景分析:

  • 简化复杂系统。 比如,当我们开发了一整套的电商系统后(包括订单、商品、支付、会员等系统),我们不能让用户依次使用这些系统后才能完成商品的购买,而是需要一个门户网站或手机 App 这样简化过的门面系统来提供在线的购物功能。
  • 减少客户端处理的系统数量。 比如,在 Web 应用中,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调用可能需要处理 Database 数据库、Model 业务对象等,其中使用 Database 对象就需要处理打开数据库、关闭连接等操作,然后转换为 Model 业务对象,实在是太麻烦了。如果能够创建一个数据库使用的门面(其实就是常说的 DAO 层),那么实现以上过程将变得容易很多。
  • 让一个系统(或对象)为多个系统(或对象)工作。 比如,线程池 ThreadPool 就是一个门面模式,它为系统提供了统一的线程对象的创建、销毁、使用等。
  • 联合更多的系统来扩展原有系统。 当我们的电商系统中需要一些新功能时,比如,人脸识别,我们可以不需要自行研发,而是购买别家公司的系统来提供服务,这时通过门面系统就能方便快速地进行扩展。
  • 作为一个简洁的中间层。 门面模式还可以用来隐藏或者封装系统中的分层结构,同时作为一个简化的中间层来使用。比如,在秒杀、库存、钱包等场景中,我们需要共享有状态的数据时(如商品库存、账户里的钱),在不改变原有系统的前提下,通过一个中间的共享层(如将秒杀活动的商品库存总数统一放在 Redis 里),就能统一进行各种服务(如,秒杀详情页、商品详情页、购物车等)的调用。

5.6 组合模式

我们很容易将“组合模式”和“组合关系”搞混。组合模式最初只是用于解决树形结构的场景,更多的是处理对象组织结构之间的问题。而组合关系则是通过将不同对象封装起来完成一个统一功能.

5.6.1 组合模式介绍

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 的定义是: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整个部分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可以让用户统一对待单个对象和对象的组合.

比如: 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目录结构,其实就是树形目录结构,通过tree命令实现树形结构展示.

image-20220530160637842

在上图中包含了文件夹和文件两类不同元素,其中在文件夹中可以包含文件,还可以继续包含子文件夹.子文件夹中可以放入文件,也可以放入子文件夹. 文件夹形成了一种容器结构(树形结构),递归结构.

image-20220530160637842

接着我们再来思考虽然文件夹和文件是不同类型的对象,但是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 都可以被放入文件夹中. 其实文件和文件夹可以被当做是同一种对象看待.

组合模式其实就是将一组对象(文件夹和文件)组织成树形结构,以表示一种’部分-整体’ 的层次结构,(目录与子目录的嵌套结构). 组合模式让客户端可以统一单个对象(文件)和组合对象(文件夹)的处理逻辑(递归遍历).

组合模式更像是一种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抽象,其中数据可以表示成树这种数据结构,业务需求可以通过在树上的递归遍历算法来实现.

5.6.2 组合模式原理

image-20220530160637842

组合模式主要包含三种角色:

  • 抽象根节点(Component):定义系统各层次对象的共有方法和属性,可以预先定义一些默认行为和属性。

    在该角色中可以包含所有子类共有行为的声明和实现.在抽象根节点中定义了访问及管理它的子构件的方法,如增加子节点、删除子节点、获取子节点等.

  • 树枝节点(Composite):定义树枝节点的行为,存储子节点,组合树枝节点和叶子节点形成一个树形结构。

    树枝节点可以包含树枝节点,也可以包含叶子节点,它其中有一个集合可以用于存储子节点,实现了在抽象根节点中定义的行为.包括那些访问及管理子构件的方法,在其业务方法中可以递归调用其子节点的业务方法.

  • 叶子节点(Leaf):叶子节点对象,其下再无分支,是系统层次遍历的最小单位。

    在组合结构中叶子节点没有子节点,它实现了在抽象根节点中定义的行为.

5.6.3 组合模式实现

组合模式的关键在于定义一个抽象根节点类,它既可以代表叶子,又可以代表树枝节点,客户端就是针对该抽象类进行编程,不需要知道它到底表示的是叶子还是容器,可以对其进行统一处理.

树枝节点对象和抽象根节点类之间建立了一个聚合关联关系,在树枝节点对象中既可以包含叶子节点,还可以继续包含树枝节点,以此实现递归组合,形成一个树形结构.

代码实现

/**
 * 抽象根节点
 *      对于客户端而言将针对抽象编程,无需关心其具体子类是容器构件还是叶子构件.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10/6
 **/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mponent {

    public abstract void add(Component c); //增加成员
    public abstract void remove(Component c); //删除成员
    public abstract Component getChild(int i); //获取成员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ration(); //业务方法

}

/**
 * 叶子节点
 *      叶子节点中不能包含子节点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10/6
 **/
public class Leaf extends Compon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Component c) {
        //具体操作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move(Component c) {
        //具体操作
    }

    @Override
    public Component getChild(int i) {
        //具体操作
        return new Leaf();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 {
        //叶子节点具体业务方法
    }
}

/**
 * 树枝节点
 *      容器对象,可以包含子节点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10/6
 **/
public class Composite extends Component {

    private ArrayList<Component> list = new ArrayList<>();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Component c) {
        list.add(c);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move(Component c) {
        list.remove(c);
    }

    @Override
    public Component getChild(int i) {
        return (Component) list.get(i);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 {
        //在树枝节点中的业务方法,将递归调用其他节点中的operation() 方法
        for (Component component : list) {
            component.operation();
        }
    }
}

5.6.4 组合模式应用实例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程序来演示一下组合模式的使用. 程序的功能是列出某一目录下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类图如下:

image-20220530160637842

我们按照下图的表示,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构建.

image-20220530160637842

Entry类: 抽象类,用来定义File类和Directory类的共性内容

/**
 * Entry抽象类,表示目录条目(文件+文件夹)的抽象类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10/6
 **/
public abstract class Entry {

    public abstract String getName(); //获取文件名

    public abstract int getSize(); //获取文件大小

    //添加文件夹或文件
    public abstract Entry add(Entry entry);

    //显示指定目录下的所有信息
    public abstract void printList(String prefix);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getName() + "(" +getSize() + ")";
    }
}

File类,叶子节点,表示文件.

/**
 * File类 表示文件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10/6
 **/
public class File extends Entry {

    private String name; //文件名
    private int size; //文件大小

    public File(String name, int size) {
        this.name = name;
        this.size = siz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Size() {
        return size;
    }

    @Override
    public Entry add(Entry entry) {
        return null;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intList(String prefix) {

        System.out.println(prefix + "/" + this);
    }

}

Directory类,树枝节点,表示文件

/**
 * Directory表示文件夹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10/6
 **/
public class Directory extends Entry{

    //文件的名字
    private String name;

    //文件夹与文件的集合
    private ArrayList<Entry> directory = new ArrayList();

    //构造函数
    public Directory(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获取文件名称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this.name;
    }

    /**
     * 获取文件大小
     *      1.如果entry对象是File类型,则调用getSize方法获取文件大小
     *      2.如果entry对象是Directory类型,会继续调用子文件夹的getSize方法,形成递归调用.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Size() {
        int size = 0;

        //遍历或者去文件大小
        for (Entry entry : directory) {
            size += entry.getSize();
        }
        return size;
    }

    @Override
    public Entry add(Entry entry) {
        directory.add(entry);
        return this;
    }

    //显示目录
    @Override
    public void printList(String prefix) {
        System.out.println("/" + this);
        for (Entry entry : directory) {
            entry.printList("/" + name);
        }
    }
}

测试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根节点
        Directory rootDir = new Directory("root");

        //树枝节点
        Directory binDir = new Directory("bin");
        //向bin目录中添加叶子节点
        binDir.add(new File("vi",10000));
        binDir.add(new File("test",20000));

        Directory tmpDir = new Directory("tmp");

        Directory usrDir = new Directory("usr");
        Directory mysqlDir = new Directory("mysql");
        mysqlDir.add(new File("my.cnf",30));
        mysqlDir.add(new File("test.db",25000));
        usrDir.add(mysqlDir);

        rootDir.add(binDir);
        rootDir.add(tmpDir);
        rootDir.add(mysqlDir);

        rootDir.printList("");
    }
}

5.6.5 组合模式总结

1 ) 组合模式的分类

  • 透明组合模式

    透明组合模式中,抽象根节点角色中声明了所有用于管理成员对象的方法,比如在示例中 Component 声明了 addremovegetChild 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确保所有的构件类都有相同的接口。透明组合模式也是组合模式的标准形式。

    透明组合模式的缺点是不够安全,因为叶子对象和容器对象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叶子对象不可能有下一个层次的对象,即不可能包含成员对象,因此为其提供 add()、remove() 等方法是没有意义的,这在编译阶段不会出错,但在运行阶段如果调用这些方法可能会出错(如果没有提供相应的错误处理代码)

    image-20220530160637842
  • 在安全组合模式中,在抽象构件角色中没有声明任何用于管理成员对象的方法,而是在树枝节点类中声明并实现这些方法。安全组合模式的缺点是不够透明,因为叶子构件和容器构件具有不同的方法,且容器构件中那些用于管理成员对象的方法没有在抽象构件类中定义,因此客户端不能完全针对抽象编程,必须有区别地对待叶子构件和容器构件。

image-20220530160637842

2 ) 组合模式优点

  • 组合模式可以清楚地定义分层次的复杂对象,表示对象的全部或部分层次,它让客户端忽略了层次的差异,方便对整个层次结构进行控制。
  • 客户端可以一致地使用一个组合结构或其中单个对象,不必关心处理的是单个对象还是整个组合结构,简化了客户端代码。
  • 在组合模式中增加新的树枝节点和叶子节点都很方便,无须对现有类库进行任何修改,符合“开闭原则”。
  • 组合模式为树形结构的面向对象实现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通过叶子节点和树枝节点的递归组合,可以形成复杂的树形结构,但对树形结构的控制却非常简单。

3 ) 组合模式的缺点

  • 使用组合模式的前提在于,你的业务场景必须能够表示成树形结构。所以,组合模式的应用场景也 比较局限,它并不是一种很常用的设计模式。

4 ) 组合模式使用场景分析

  • 处理一个树形结构,比如,公司人员组织架构、订单信息等;

  • 跨越多个层次结构聚合数据,比如,统计文件夹下文件总数;

  • 统一处理一个结构中的多个对象,比如,遍历文件夹下所有 XML 类型文件内容。

5.7 享元模式

5.7.1 享元模式介绍

享元模式 (flyweight pattern) 的原始定义是:摒弃了在每个对象中保存所有数据的方式,通过共享多个对象所共有的相同状态,从而让我们能在有限的内存容量中载入更多对象。

从这个定义中你可以发现,享元模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节约内存空间,使用的办法是找出相似对象之间的共有特征,然后复用这些特征。所谓“享元”,顾名思义就是被共享的单元。

比如: 一个文本字符串中存在很多重复的字符,如果每一个字符都用一个单独的对象来表示,将会占用较多的内存空间,我们可以使用享元模式解决这一类问题.

image-20220530160637842

享元模式通过共享技术实现相同或者相似对象的重用,在逻辑上每一个出现的字符都有一个对象与之对应,然而在物理上他们却是共享同一个享元对象.

5.7.2 享元模式原理

享元模式的结构较为复杂,通常会结合工厂模式一起使用,在它的结构图中包含了一个享元工厂类.

image-20220530160637842

享元模式的主要有以下角色:

  • 抽象享元角色(Flyweight):通常是一个接口或抽象类,在抽象享元类中声明了具体享元类公共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向外界提供享元对象的内部数据(内部状态),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设置外部数据(外部状态)。

    享元(Flyweight)模式中存在以下两种状态:

    1. 内部状态,即不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可共享部分。
    2. 外部状态,指随环境改变而改变的不可以共享的部分。享元模式的实现要领就是区分应用中的这两种状态,并将外部状态外部化。
  • 可共享的具体享元(Concrete Flyweight)角色 :它实现了抽象享元类,称为享元对象;在具体享元类中为内部状态提供了存储空间。通常我们可以结合单例模式来设计具体享元类,为每一个具体享元类提供唯一的享元对象。

  • 非共享的具体享元(Unshared Flyweight)角色 :并不是所有的抽象享元类的子类都需要被共享,不能被共享的子类可设计为非共享具体享元类;当需要一个非共享具体享元类的对象时可以直接通过实例化创建。

  • 享元工厂(Flyweight Factory)角色 :负责创建和管理享元角色。当客户对象请求一个享元对象时,享元工厂检査系统中是否存在符合要求的享元对象,如果存在则提供给客户;如果不存在的话,则创建一个新的享元对象。

5.7.3 享元模式实现

  • 抽象享元类可以是一个接口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类,作为所有享元类的公共父类, 主要作用是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
 * 抽象享元类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10/10
 **/
public abstract class Flyweight {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ration(String extrinsicState);

}
  • 具体享元类,具体享元类中要将内部状态和外部状态分开处理,内部状态作为具体享元类的成员变量,而外部状态通过注入的方式添加到具体享元类中.
/**
 * 可共享-具体享元类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10/10
 **/
public class ConcreteFlyweight extends Flyweight {

    //内部状态 intrinsicState作为成员变量,同一个享元对象的内部状态是一致的
    private String intrinsicState;

    public ConcreteFlyweight(String intrinsicState) {
        this.intrinsicState = intrinsicState;
    }

    /**
     * 外部状态在使用时由外部设置,不保存在享元对象中,即使是同一个对象
     * @param extrinsicState  外部状态,每次调用可以传入不同的外部状态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String extrinsicState) {
        //实现业务方法
        System.out.println("=== 享元对象内部状态" + intrinsicState +",外部状态:" + extrinsicState);
    }
}
  • 非共享享元类,不复用享元工厂内部状态,但是是抽象享元类的子类或实现类
/**
 * 非共享具体享元类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10/10
 **/
public class 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 extends Flyweight {

    private String intrinsicState;

    public 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String intrinsicState) {
        this.intrinsicState = intrinsicStat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String extrinsicState) {
        System.out.println("=== 使用不共享对象,内部状态: " + intrinsicState +",外部状态: " + extrinsicState);
    }
}
  • 享元工厂类, 管理一个享元对象类的缓存池。它会存储享元对象之间需要传递的共有状态,比如,按照大写英文字母来作为状态标识,这种只在享元对象之间传递的方式就叫内部状态。同时,它还提供了一个通用方法 getFlyweight(),主要通过内部状态标识来获取享元对象。
/**
 * 享元工厂类
 *      作用: 作为存储享元对象的享元池.用户获取享元对象时先从享元池获取,有则返回,没有创建新的
 *      享元对象返回给用户,并在享元池中保存新增的对象.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10/10
 **/
public class FlyweightFactory {

    //定义一个HashMap用于存储享元对象,实现享元池
    private Map<String,Flyweight> pool = new HashMap();

    public FlyweightFactory() {
        //添加对应的内部状态
        pool.put("A",new ConcreteFlyweight("A"));
        pool.put("B",new ConcreteFlyweight("B"));
        pool.put("C",new ConcreteFlyweight("C"));
    }

    //根据内部状态来进行查找
    public Flyweight getFlyweight(String key){
        //对象存在,从享元池直接返回
        if(pool.containsKey(key)){
            System.out.println("===享元池中存在,直接复用,key:" + key);
            return pool.get(key);

        }else{
            //如果对象不存在,先创建一个新的对象添加到享元池中,然后返回
            System.out.println("===享元池中不存在,创建并复用,key:" + key);
            Flyweight fw = new ConcreteFlyweight(key);
            pool.put(key,fw);
            return fw;
        }
    }
}

5.7.4 享元模式应用实例

五子棋中有大量的黑子和白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只是出现的位置不同,所以一个棋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存储在内存中,会导致大量的内存的浪费,我们使用享元模式来进行优化.

image-20220530160637842

类图如下

image-20220530160637842

代码如下

/**
 * 抽象享元类: 五子棋类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10/10
 **/
public abstract class GobangFlyweight {

    public abstract String getColor();

    public void display(){
        System.out.println("棋子颜色: " + this.getColor());
    }
}

/**
 * 共享享元类-白色棋子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10/10
 **/
public class WhiteGobang extends GobangFlyweight{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Color() {
        return "白色";
    }
}

/**
 * 共享享元类-黑色棋子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10/10
 **/
public class BlackGobang extends GobangFlyweight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Color() {
        return "黑色";
    }
}

/**
 * 享元工厂类-生产围棋棋子,使用单例模式进行设计
 * @author spikeCong
 * @date 2022/10/10
 **/
public class GobangFactory {

    private static GobangFactory factory = new GobangFactory();

    private static Map<String,GobangFlyweight> pool;

    //设置共享对象的内部状态,在享元对象中传递
    private GobangFactory() {
        pool = new HashMap<String,GobangFlyweight>();
        GobangFlyweight black = new BlackGobang(); //黑子
        GobangFlyweight white = new WhiteGobang(); //白子
        pool.put("b",black);
        pool.put("w",white);
    }

    //返回享元工厂类唯一实例
    public static final GobangFactory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静态内部类-单例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private static final GobangFactory INSTANCE = new GobangFactory();
    }

    //通过key获取集合中的享元对象
    public GobangFlyweight getGobang(String key){
        return pool.get(key);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获取享元工厂对象
        GobangFactory instance = GobangFactory.getInstance();

        //获取3颗黑子
        GobangFlyweight b1 = instance.getGobang("b");
        GobangFlyweight b2 = instance.getGobang("b");
        GobangFlyweight b3 = instance.getGobang("b");
        System.out.println("判断两颗黑子是否相同: " + (b1 == b2));

        //获取2颗白子
        GobangFlyweight w1 = instance.getGobang("w");
        GobangFlyweight w2 = instance.getGobang("w");
        System.out.println("判断两颗白子是否相同: " + (w1 == w2));

        //显示棋子
        b1.display();
        b2.display();
        b3.display();
        w1.display();
        w2.display();
    }
}

三颗黑子(两颗白子)对象比较之后内存地址都是一样的.说明它们是同一个对象.在实现享元模式时使用了单例模式和简单工厂模式,保证了享元工厂对象的唯一性,并提供工厂方法向客户端返回享元对象.

5.7.5 享元模式总结

1) 享元模式的优点

  • 极大减少内存中相似或相同对象数量,节约系统资源,提供系统性能

    比如,当大量商家的商品图片、固定文字(如商品介绍、商品属性)在不同的网页进行展示时,通常不需要重复创建对象,而是可以使用同一个对象,以避免重复存储而浪费内存空间。由于通过享元模式构建的对象是共享的,所以当程序在运行时不仅不用重复创建,还能减少程序与操作系统的 IO 交互次数,大大提升了读写性能。

  • 享元模式中的外部状态相对独立,且不影响内部状态

2) 享元模式的缺点

  • 为了使对象可以共享,需要将享元对象的部分状态外部化,分离内部状态和外部状态,使程序逻辑复杂

3) 使用场景

  • 一个系统有大量相同或者相似的对象,造成内存的大量耗费。

    注意: 在使用享元模式时需要维护一个存储享元对象的享元池,而这需要耗费一定的系统资源,因此,应当在需要多次重复使用享元对象时才值得使用享元模式。

  • 在 Java 中,享元模式一个常用的场景就是,使用数据类的包装类对象的 valueOf() 方法。比如,使用 Integer.valueOf() 方法时,实际的代码实现中有一个叫 IntegerCache 的静态类,它就是一直缓存了 -127 到 128 范围内的数值,如下代码所示,你可以在 Java JDK 中的 Integer 类的源码中找到这段代码。

    public class Tes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ger i1 = 127;
            Integer i2 = 127;
    
            System.out.println("i1和i2对象是否是同一个对象?" + (i1 == i2));
    
            Integer i3 = 128;
            Integer i4 = 128;
    
            System.out.println("i3和i4对象是否是同一个对象?" + (i3 == i4));
        }
       
    }
    
    
    //传入的值在-128 - 127 之间,直接从缓存中返回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return new Integer(i);
    }
    

    可以看到 Integer 默认先创建并缓存 -128 ~ 127 之间数的 Integer 对象,当调用 valueOf 时如果参数在 -128 ~ 127 之间则计算下标并从缓存中返回,否则创建一个新的 Integer 对象。

    其实享元模式本质上就是找到对象的不可变特征,并缓存起来,当类似对象使用时从缓存中读取,以达到节省内存空间的目的。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scratch是一种线上购物系统,是为了方便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购物而设计的。它提供了一个适用于所有用户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浏览和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 scratch的核心功能是在线购物。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搜索商品、查看商品信息、比较价格,并将所需商品放入购物车。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添加或删除购物车中的商品。一旦用户完成购物,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付款方式进行结算,比如信用卡、支付宝等。在订单生成后,用户可以追踪订单的状态,包括运输情况和预计的交货日期。 除了购物功能,scratch还提供其他服务,比如用户可以给商品评分和撰写评论,分享购物心得给其他用户。平台会根据用户的购物习惯和历史推荐相关的商品给他们,以提高用户的购物体验。此外,scratch还为用户提供退款和售后服务,保证用户的权益。 scratch的设计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便捷、安全和愉快的购物体验。平台致力于提供多种选择、合理的价格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时,scratch也为商家提供一个线上销售的渠道,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展示和销售商品,与消费者建立起更好的联系。 总之,scratch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线上购物系统,通过丰富的功能和服务,为消费者和商家搭建了一个互利共赢的桥梁,提高了线上购物的便利性和体验。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