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前的复习

说一说你对Java访问权限的了解

Java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三种访问修饰符,即private、protected、public,在使用这些修饰符修饰目标时,一共可以形成四种访问权限,即private、default、protected、public,注意在不加任何修饰符时为default访问权限。

在修饰成员变量/成员方法时,该成员的四种访问权限的含义如下:

  • private:该成员可以被该类内部成员访问;(类内部)

  • default:该成员可以被该类内部成员访问,也可以被同一包下其他的类访问;(类内部+同包)

  • protected:该成员可以被该类内部成员访问,也可以被同一包下其他的类访问,还可以被它的子类访问;(类内部+同包+子类)

  • public:该成员可以被任意包下,任意类的成员进行访问。(任意访问)

在修饰类时,该类只有两种访问权限,对应的访问权限的含义如下:

  • default:该类可以被同一包下其他的类访问;(同包)

  • public:该类可以被任意包下,任意的类所访问。(任意)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它们的区别如下

 

Java中的变量分为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它们的区别:

成员变量:

  1. 成员变量是在类的范围里定义的变量;

  2. 成员变量有默认初始值;

  3. 未被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也叫实例变量,它存储于对象所在的堆内存中,生命周期与对象相同;

  4. 被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也叫类变量,它存储于方法区中,生命周期与当前类相同。

局部变量:

  1. 局部变量是在方法里定义的变量;

  2. 局部变量没有默认初始值;

  3. 局部变量存储于栈内存中,作用的范围结束,变量空间会自动的释放。

 为啥要有包装类? 

Java语言是面向对象的语言,其设计理念是“一切皆对象”。但8种基本数据类型却出现了例外,它们不具备对象的特性。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va为每个基本数据类型都定义了一个对应的引用类型,这就是包装类。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是什么?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封装、继承、多态。其中,封装指的是将对象的实现细节隐藏起来,然后通过一些公用方法来暴露该对象的功能;继承是面向对象实现软件复用的重要手段,当子类继承父类后,子类作为一种特殊的父类,将直接获得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多态指的是子类对象可以直接赋给父类变量,但运行时依然表现出子类的行为特征,这意味着同一个类型的对象在执行同一个方法时,可能表现出多种行为特征。

重写与重载的区别

重载发生在同一个类中,若多个方法之间方法名相同、参数列表不同,则它们构成重载的关系。重载与方法的返回值以及访问修饰符无关,即重载的方法不能根据返回类型进行区分。

重写发生在父类子类中,若子类方法想要和父类方法构成重写关系,则它的方法名、参数列表必须与父类方法相同。另外,返回值要小于等于父类方法,抛出的异常要小于等于父类方法,访问修饰符则要大于等于父类方法。还有,若父类方法的访问修饰符为private,则子类不能对其重写。

 

 构造方法能不能重写?

构造方法不能重写。因为构造方法需要和类保持同名,而重写的要求是子类方法要和父类方法保持同名。如果允许重写构造方法的话,那么子类中将会存在与类名不同的构造方法,这与构造方法的要求是矛盾的。

 Object类中的方法

Object类提供了如下几个常用方法:

  • Class<?> getClass():返回该对象的运行时类。

  •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判断指定对象与该对象是否相等。

  • int hashCode():返回该对象的hashCode值。在默认情况下,Object类的hashCode()方法根据该对象的地址来计算。但很多类都重写了Object类的hashCode()方法,不再根据地址来计算其hashCode()方法值。

  • String toString():返回该对象的字符串表示,当程序使用System.out.println()方法输出一个对象,或者把某个对象和字符串进行连接运算时,系统会自动调用该对象的toString()方法返回该对象的字符串表示。Object类的toString()方法返回 运行时类名@十六进制hashCode值 格式的字符串,但很多类都重写了Object类的toString()方法,用于返回可以表述该对象信息的字符串。

另外,Object类还提供了wait()、notify()、notifyAll()这几个方法,通过这几个方法可以控制线程的暂停和运行。Object类还提供了一个clone()方法,该方法用于帮助其他对象来实现“自我克隆”,所谓“自我克隆”就是得到一个当前对象的副本,而且二者之间完全隔离。由于该方法使用了protected修饰,因此它只能被子类重写或调用。

Object类还提供了一个finalize()方法,当系统中没有引用变量引用到该对象时,垃圾回收器调用此方法来清理该对象的资源。并且,针对某一个对象,垃圾回收器最多只会调用它的finalize()方法一次。

注意,finalize()方法何时调用、是否调用都是不确定的,我们也不要主动调用finalize()方法。从JDK9开始,这个方法被标记为不推荐使用的方法。

说一说hashCode()和equals()的关系

hashCode()用于获取哈希码(散列码),eauqls()用于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等,它们应遵守如下规定:

  • 如果两个对象相等,则它们必须有相同的哈希码。

  • 如果两个对象有相同的哈希码,则它们未必相等。

 为什么要重写hashCode()和equals()?

Object类提供的equals()方法默认是用==来进行比较的,也就是说只有两个对象是同一个对象时,才能返回相等的结果。而实际的业务中,我们通常的需求是,若两个不同的对象它们的内容是相同的,就认为它们相等。鉴于这种情况,Object类中equals()方法的默认实现是没有实用价值的,所以通常都要重写。

由于hashCode()与equals()具有联动关系(参考“说一说hashCode()和equals()的关系”一题),所以equals()方法重写时,通常也要将hashCode()进行重写,使得这两个方法始终满足相关的约定。

 ==和equals()有什么区别?

==运算符:

  • 作用于基本数据类型时,是比较两个数值是否相等;

  • 作用于引用数据类型时,是比较两个对象的内存地址是否相同,即判断它们是否为同一个对象;

equals()方法:

  • 没有重写时,Object默认以 == 来实现,即比较两个对象的内存地址是否相同;

  • 进行重写后,一般会按照对象的内容来进行比较,若两个对象内容相同则认为对象相等,否则认为对象不等。

 

 String类有哪些方法?

String类是Java最常用的API,它包含了大量处理字符串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有:

  • char charAt(int index):返回指定索引处的字符;

  • String substring(int beginIndex, int endIndex):从此字符串中截取出一部分子字符串;

  • String[] split(String regex):以指定的规则将此字符串分割成数组;

  • String trim():删除字符串前导和后置的空格;

  • int indexOf(String str):返回子串在此字符串首次出现的索引;

  • int lastIndexOf(String str):返回子串在此字符串最后出现的索引;

  • boolean startsWith(String prefix):判断此字符串是否以指定的前缀开头;

  • boolean endsWith(String suffix):判断此字符串是否以指定的后缀结尾;

  • String toUpperCase():将此字符串中所有的字符大写;

  • String toLowerCase():将此字符串中所有的字符小写;

  • String replaceFirst(String regex, String replacement):用指定字符串替换第一个匹配的子串;

  • String replaceAll(String regex, String replacement):用指定字符串替换所有的匹配的子串。

注意事项

String类的方法太多了,你没必要都记下来,更不需要一一列举。面试时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方法,表现出对这个类足够的熟悉就可以了。另外,建议你挑几个方法仔细看看源码实现,面试时可以重点说这几个方法。

 String可以被继承吗?

String类由final修饰,所以不能被继承。

在Java中,String类被设计为不可变类,主要表现在它保存字符串的成员变量是final的。

  • Java 9之前字符串采用char[]数组来保存字符,即 private final char[] value;

  • Java 9做了改进,采用byte[]数组来保存字符,即 private final byte[] value;

说一说String和StringBuffer有什么区别

String类是不可变类,即一旦一个String对象被创建以后,包含在这个对象中的字符序列是不可改变的,直至这个对象被销毁。

StringBuffer对象则代表一个字符序列可变的字符串,当一个StringBuffer被创建以后,通过StringBuffer提供的append()、insert()、reverse()、setCharAt()、setLength()等方法可以改变这个字符串对象的字符序列。一旦通过StringBuffer生成了最终想要的字符串,就可以调用它的toString()方法将其转换为一个String对象。

说一说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有什么区别

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都代表可变的字符串对象,它们有共同的父类 AbstractStringBuilder,并且两个类的构造方法和成员方法也基本相同。不同的是,StringBuffer是线程安全的,而StringBuilder是非线程安全的,所以StringBuilder性能略高。一般情况下,要创建一个内容可变的字符串,建议优先考虑StringBuilder类。

使用字符串时,new和""推荐使用哪种方式?

先看看 "hello" 和 new String("hello") 的区别:

  • 当Java程序直接使用 "hello" 的字符串直接量时,JVM将会使用常量池来管理这个字符串;

  • 当使用 new String("hello") 时,JVM会先使用常量池来管理 "hello" 直接量,再调用String类的构造器来创建一个新的String对象,新创建的String对象被保存在堆内存中。

显然,采用new的方式会多创建一个对象出来,会占用更多的内存,所以一般建议使用直接量的方式创建字符串。

使用字符串时,new和""推荐使用哪种方式?

先看看 "hello" 和 new String("hello") 的区别:

  • 当Java程序直接使用 "hello" 的字符串直接量时,JVM将会使用常量池来管理这个字符串;

  • 当使用 new String("hello") 时,JVM会先使用常量池来管理 "hello" 直接量,再调用String类的构造器来创建一个新的String对象,新创建的String对象被保存在堆内存中。

显然,采用new的方式会多创建一个对象出来,会占用更多的内存,所以一般建议使用直接量的方式创建字符串。

String a = "abc"; ,说一下这个过程会创建什么,放在哪里?

JVM会使用常量池来管理字符串直接量。在执行这句话时,JVM会先检查常量池中是否已经存有"abc",若没有则将"abc"存入常量池,否则就复用常量池中已有的"abc",将其引用赋值给变量a。

 new String("abc") 是去了哪里,仅仅是在堆里面吗?

在执行这句话时,JVM会先使用常量池来管理字符串直接量,即将"abc"存入常量池。然后再创建一个新的String对象,这个对象会被保存在堆内存中。并且,堆中对象的数据会指向常量池中的直接量。

接口和抽象类有什么区别?

从设计目的上来说,二者有如下的区别:

接口体现的是一种规范。对于接口的实现者而言,接口规定了实现者必须向外提供哪些服务;对于接口的调用者而言,接口规定了调用者可以调用哪些服务,以及如何调用这些服务。当在一个程序中使用接口时,接口是多个模块间的耦合标准;当在多个应用程序之间使用接口时,接口是多个程序之间的通信标准。

抽象类体现的是一种模板式设计。抽象类作为多个子类的抽象父类,可以被当成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中间产品,这个中间产品已经实现了系统的部分功能,但这个产品依然不能当成最终产品,必须有更进一步的完善,这种完善可能有几种不同方式。

从使用方式上来说,二者有如下的区别:

  • 接口里只能包含抽象方法、静态方法、默认方法和私有方法,不能为普通方法提供方法实现;抽象类则完全可以包含普通方法。

  • 接口里只能定义静态常量,不能定义普通成员变量;抽象类里则既可以定义普通成员变量,也可以定义静态常量。

  • 接口里不包含构造器;抽象类里可以包含构造器,抽象类里的构造器并不是用于创建对象,而是让其子类调用这些构造器来完成属于抽象类的初始化操作。

  • 接口里不能包含初始化块;但抽象类则完全可以包含初始化块。

  • 一个类最多只能有一个直接父类,包括抽象类;但一个类可以直接实现多个接口,通过实现多个接口可以弥补Java单继承的不足。

 请介绍Java的异常接口

Throwable是异常的顶层父类,代表所有的非正常情况。它有两个直接子类,分别是Error、Exception。

Error是错误,一般是指与虚拟机相关的问题,如系统崩溃、虚拟机错误、动态链接失败等,这种错误无法恢复或不可能捕获,将导致应用程序中断。通常应用程序无法处理这些错误,因此应用程序不应该试图使用catch块来捕获Error对象。在定义方法时,也无须在其throws子句中声明该方法可能抛出Error及其任何子类。

Exception是异常,它被分为两大类,分别是Checked异常和Runtime异常。所有的RuntimeException类及其子类的实例被称为Runtime异常;不是RuntimeException类及其子类的异常实例则被称为Checked异常。Java认为Checked异常都是可以被处理(修复)的异常,所以Java程序必须显式处理Checked异常。如果程序没有处理Checked异常,该程序在编译时就会发生错误,无法通过编译。Runtime异常则更加灵活,Runtime异常无须显式声明抛出,如果程序需要捕获Runtime异常,也可以使用try...catch块来实现。

finally是无条件执行的吗?

不管try块中的代码是否出现异常,也不管哪一个catch块被执行,甚至在try块或catch块中执行了return语句,finally块总会被执行。

注意事项

如果在try块或catch块中使用 System.exit(1); 来退出虚拟机,则finally块将失去执行的机会。但是我们在实际的开发中,重来都不会这样做,所以尽管存在这种导致finally块无法执行的可能,也只是一种可能而已。

在finally中return会发生什么?

在通常情况下,不要在finally块中使用return、throw等导致方法终止的语句,一旦在finally块中使用了return、throw语句,将会导致try块、catch块中的return、throw语句失效。

详细解析

当Java程序执行try块、catch块时遇到了return或throw语句,这两个语句都会导致该方法立即结束,但是系统执行这两个语句并不会结束该方法,而是去寻找该异常处理流程中是否包含finally块,如果没有finally块,程序立即执行return或throw语句,方法终止;如果有finally块,系统立即开始执行finally块。只有当finally块执行完成后,系统才会再次跳回来执行try块、catch块里的return或throw语句;如果finally块里也使用了return或throw等导致方法终止的语句,finally块已经终止了方法,系统将不会跳回去执行try块、catch块里的任何代码。

说一说你对static关键字的理解

在Java类里只能包含成员变量、方法、构造器、初始化块、内部类(包括接口、枚举)5种成员,而static可以修饰成员变量、方法、初始化块、内部类(包括接口、枚举),以static修饰的成员就是类成员。类成员属于整个类,而不属于单个对象。

对static关键字而言,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则:类成员(包括成员变量、方法、初始化块、内部类和内部枚举)不能访问实例成员(包括成员变量、方法、初始化块、内部类和内部枚举)。因为类成员是属于类的,类成员的作用域比实例成员的作用域更大,完全可能出现类成员已经初始化完成,但实例成员还不曾初始化的情况,如果允许类成员访问实例成员将会引起大量错误。

 

 static修饰的类能不能被继承?

static修饰的类可以被继承。

扩展阅读

如果使用static来修饰一个内部类,则这个内部类就属于外部类本身,而不属于外部类的某个对象。因此使用static修饰的内部类被称为类内部类,有的地方也称为静态内部类。

static关键字的作用是把类的成员变成类相关,而不是实例相关,即static修饰的成员属于整个类,而不属于单个对象。外部类的上一级程序单元是包,所以不可使用static修饰;而内部类的上一级程序单元是外部类,使用static修饰可以将内部类变成外部类相关,而不是外部类实例相关。因此static关键字不可修饰外部类,但可修饰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需满足如下规则:

  1. 静态内部类可以包含静态成员,也可以包含非静态成员;

  2. 静态内部类不能访问外部类的实例成员,只能访问它的静态成员;

  3. 外部类的所有方法、初始化块都能访问其内部定义的静态内部类;

  4. 在外部类的外部,也可以实例化静态内部类,语法如下:

    外部类.内部类 变量名 = new 外部类.内部类构造方法();

说一说你对泛型的理解

Java集合有个缺点—把一个对象“丢进”集合里之后,集合就会“忘记”这个对象的数据类型,当再次取出该对象时,该对象的编译类型就变成了Object类型(其运行时类型没变)。

Java集合之所以被设计成这样,是因为集合的设计者不知道我们会用集合来保存什么类型的对象,所以他们把集合设计成能保存任何类型的对象,只要求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但这样做带来如下两个问题:

  • 集合对元素类型没有任何限制,这样可能引发一些问题。例如,想创建一个只能保存Dog对象的集合,但程序也可以轻易地将Cat对象“丢”进去,所以可能引发异常。

  • 由于把对象“丢进”集合时,集合丢失了对象的状态信息,只知道它盛装的是Object,因此取出集合元素后通常还需要进行强制类型转换。这种强制类型转换既增加了编程的复杂度,也可能引发ClassCastException异常。

从Java 5开始,Java引入了“参数化类型”的概念,允许程序在创建集合时指定集合元素的类型,Java的参数化类型被称为泛型(Generic)。例如 List<String>,表明该List只能保存字符串类型的对象。

有了泛型以后,程序再也不能“不小心”地把其他对象“丢进”集合中。而且程序更加简洁,集合自动记住所有集合元素的数据类型,从而无须对集合元素进行强制类型转换。

 说一说你对Java反射机制的理解

Java程序中的对象在运行时可以表现为两种类型,即编译时类型和运行时类型。例如 Person p = new Student(); ,这行代码将会生成一个p变量,该变量的编译时类型为Person,运行时类型为Student。

有时,程序在运行时接收到外部传入的一个对象,该对象的编译时类型是Object,但程序又需要调用该对象的运行时类型的方法。这就要求程序需要在运行时发现对象和类的真实信息,而解决这个问题有以下两种做法:

  • 第一种做法是假设在编译时和运行时都完全知道类型的具体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使用instanceof运算符进行判断,再利用强制类型转换将其转换成其运行时类型的变量即可。

  • 第二种做法是编译时根本无法预知该对象和类可能属于哪些类,程序只依靠运行时信息来发现该对象和类的真实信息,这就必须使用反射。

具体来说,通过反射机制,我们可以实现如下的操作:

  • 程序运行时,可以通过反射获得任意一个类的Class对象,并通过这个对象查看这个类的信息;

  • 程序运行时,可以通过反射创建任意一个类的实例,并访问该实例的成员;

  • 程序运行时,可以通过反射机制生成一个类的动态代理类或动态代理对象。

Java反射在实际项目中有哪些应用场景?

Java的反射机制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广泛,常见的应用场景有:

  • 使用JDBC时,如果要创建数据库的连接,则需要先通过反射机制加载数据库的驱动程序;

  • 多数框架都支持注解/XML配置,从配置中解析出来的类是字符串,需要利用反射机制实例化;

  • 面向切面编程(AOP)的实现方案,是在程序运行时创建目标对象的代理类,这必须由反射机制来实现。

 

Java中的容器,线程安全和线程不安全的分别有哪些?

java.util包下的集合类大部分都是线程不安全的,例如我们常用的HashSet、TreeSet、ArrayList、LinkedList、ArrayDeque、HashMap、TreeMap,这些都是线程不安全的集合类,但是它们的优点是性能好。如果需要使用线程安全的集合类,则可以使用Collections工具类提供的synchronizedXxx()方法,将这些集合类包装成线程安全的集合类。

java.util包下也有线程安全的集合类,例如Vector、Hashtable。这些集合类都是比较古老的API,虽然实现了线程安全,但是性能很差。所以即便是需要使用线程安全的集合类,也建议将线程不安全的集合类包装成线程安全集合类的方式,而不是直接使用这些古老的API。

从Java5开始,Java在java.util.concurrent包下提供了大量支持高效并发访问的集合类,它们既能包装良好的访问性能,有能包装线程安全。这些集合类可以分为两部分,它们的特征如下:

  • 以Concurrent开头的集合类:

    以Concurrent开头的集合类代表了支持并发访问的集合,它们可以支持多个线程并发写入访问,这些写入线程的所有操作都是线程安全的,但读取操作不必锁定。以Concurrent开头的集合类采用了更复杂的算法来保证永远不会锁住整个集合,因此在并发写入时有较好的性能。

  • 以CopyOnWrite开头的集合类:

    以CopyOnWrite开头的集合类采用复制底层数组的方式来实现写操作。当线程对此类集合执行读取操作时,线程将会直接读取集合本身,无须加锁与阻塞。当线程对此类集合执行写入操作时,集合会在底层复制一份新的数组,接下来对新的数组执行写入操作。由于对集合的写入操作都是对数组的副本执行操作,因此它是线程安全的。

描述一下Map put的过程

HashMap是最经典的Map实现,下面以它的视角介绍put的过程:

  1. 首次扩容:

    先判断数组是否为空,若数组为空则进行第一次扩容(resize);

  2. 计算索引:

    通过hash算法,计算键值对在数组中的索引;

  3. 插入数据:

    • 如果当前位置元素为空,则直接插入数据;

    • 如果当前位置元素非空,且key已存在,则直接覆盖其value;

    • 如果当前位置元素非空,且key不存在,则将数据链到链表末端;

    • 若链表长度达到8,则将链表转换成红黑树,并将数据插入树中;

  4. 再次扩容

    如果数组中元素个数(size)超过threshold,则再次进行扩容操作。

如何得到一个线程安全的Map?

  1. 使用Collections工具类,将线程不安全的Map包装成线程安全的Map;

  2. 使用java.util.concurrent包下的Map,如ConcurrentHashMap;

  3. 不建议使用Hashtable,虽然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但是性能较差。

HashMap有什么特点?

  1. HashMap是线程不安全的实现;

  2. HashMap可以使用null作为key或value。

JDK7和JDK8中的HashMap有什么区别?

JDK7中的HashMap,是基于数组+链表来实现的,它的底层维护一个Entry数组。它会根据计算的hashCode将对应的KV键值对存储到该数组中,一旦发生hashCode冲突,那么就会将该KV键值对放到对应的已有元素的后面, 此时便形成了一个链表式的存储结构。

JDK7中HashMap的实现方案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当Hash冲突严重时,在桶上形成的链表会变得越来越长,这样在查询时的效率就会越来越低,其时间复杂度为O(N)。

JDK8中的HashMap,是基于数组+链表+红黑树来实现的,它的底层维护一个Node数组。当链表的存储的数据个数大于等于8的时候,不再采用链表存储,而采用了红黑树存储结构。这么做主要是在查询的时间复杂度上进行优化,链表为O(N),而红黑树一直是O(logN),可以大大的提高查找性能。

介绍一下HashMap底层的实现原理

它基于hash算法,通过put方法和get方法存储和获取对象。

存储对象时,我们将K/V传给put方法时,它调用K的hashCode计算hash从而得到bucket位置,进一步存储,HashMap会根据当前bucket的占用情况自动调整容量(超过Load Facotr则resize为原来的2倍)。获取对象时,我们将K传给get,它调用hashCode计算hash从而得到bucket位置,并进一步调用equals()方法确定键值对。

如果发生碰撞的时候,HashMap通过链表将产生碰撞冲突的元素组织起来。在Java 8中,如果一个bucket中碰撞冲突的元素超过某个限制(默认是8),则使用红黑树来替换链表,从而提高速度。

介绍一下HashMap的扩容机制

  1. 数组的初始容量为16,而容量是以2的次方扩充的,一是为了提高性能使用足够大的数组,二是为了能使用位运算代替取模预算(据说提升了5~8倍)。

  2. 数组是否需要扩充是通过负载因子判断的,如果当前元素个数为数组容量的0.75时,就会扩充数组。这个0.75就是默认的负载因子,可由构造器传入。我们也可以设置大于1的负载因子,这样数组就不会扩充,牺牲性能,节省内存。

  3. 为了解决碰撞,数组中的元素是单向链表类型。当链表长度到达一个阈值时(7或8),会将链表转换成红黑树提高性能。而当链表长度缩小到另一个阈值时(6),又会将红黑树转换回单向链表提高性能。

  4. 对于第三点补充说明,检查链表长度转换成红黑树之前,还会先检测当前数组数组是否到达一个阈值(64),如果没有到达这个容量,会放弃转换,先去扩充数组。所以上面也说了链表长度的阈值是7或8,因为会有一次放弃转换的操作。

说一说HashMap和HashTable的区别

  1. Hashtable是一个线程安全的Map实现,但HashMap是线程不安全的实现,所以HashMap比Hashtable的性能高一点。

  2. Hashtable不允许使用null作为key和value,如果试图把null值放进Hashtable中,将会引发空指针异常,但HashMap可以使用null作为key或value。

 Map和Set有什么区别?

Set代表无序的,元素不可重复的集合;

Map代表具有映射关系(key-value)的集合,其所有的key是一个Set集合,即key无序且不能重复。

List和Set有什么区别?

Set代表无序的,元素不可重复的集合;

List代表有序的,元素可以重复的集合。

ArrayList和LinkedList有什么区别?

  1. ArrayList的实现是基于数组,LinkedList的实现是基于双向链表;

  2. 对于随机访问ArrayList要优于LinkedList,ArrayList可以根据下标以O(1)时间复杂度对元素进行随机访问,而LinkedList的每一个元素都依靠地址指针和它后一个元素连接在一起,查找某个元素的时间复杂度是O(N);

  3. 对于插入和删除操作,LinkedList要优于ArrayList,因为当元素被添加到LinkedList任意位置的时候,不需要像ArrayList那样重新计算大小或者是更新索引;

  4. LinkedList比ArrayList更占内存,因为LinkedList的节点除了存储数据,还存储了两个引用,一个指向前一个元素,一个指向后一个元素。

说一说HashSet的底层结构

HashSet是基于HashMap实现的,默认构造函数是构建一个初始容量为16,负载因子为0.75 的HashMap。它封装了一个 HashMap 对象来存储所有的集合元素,所有放入 HashSet 中的集合元素实际上由 HashMap 的 key 来保存,而 HashMap 的 value 则存储了一个 PRESENT,它是一个静态的 Object 对象。

创建线程有哪几种方式?

创建线程有三种方式,分别是继承Thread类、实现Runnable接口、实现Callable接口。

通过继承Thread类来创建并启动线程的步骤如下:

  1. 定义Thread类的子类,并重写该类的run()方法,该run()方法将作为线程执行体。

  2. 创建Thread子类的实例,即创建了线程对象。

  3. 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该线程。

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来创建并启动线程的步骤如下:

  1. 定义Runnable接口的实现类,并实现该接口的run()方法,该run()方法将作为线程执行体。

  2. 创建Runnable实现类的实例,并将其作为Thread的target来创建Thread对象,Thread对象为线程对象。

  3. 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该线程。

通过实现Callable接口来创建并启动线程的步骤如下:

  1. 创建Callable接口的实现类,并实现call()方法,该call()方法将作为线程执行体,且该call()方法有返回值。然后再创建Callable实现类的实例。

  2. 使用FutureTask类来包装Callable对象,该FutureTask对象封装了该Callable对象的call()方法的返回值。

  3. 使用FutureTask对象作为Thread对象的target创建并启动新线程。

  4. 调用FutureTask对象的get()方法来获得子线程执行结束后的返回值

run()和start()有什么区别?

run()方法被称为线程执行体,它的方法体代表了线程需要完成的任务,而start()方法用来启动线程。

调用start()方法启动线程时,系统会把该run()方法当成线程执行体来处理。但如果直接调用线程对象的run()方法,则run()方法立即就会被执行,而且在run()方法返回之前其他线程无法并发执行。也就是说,如果直接调用线程对象的run()方法,系统把线程对象当成一个普通对象,而run()方法也是一个普通方法,而不是线程执行体。

介绍一下线程的生命周期

在线程的生命周期中,它要经过新建(New)、就绪(Ready)、运行(Running)、阻塞(Blocked)和死亡(Dead)5种状态。尤其是当线程启动以后,它不可能一直“霸占”着CPU独自运行,所以CPU需要在多条线程之间切换,于是线程状态也会多次在运行、就绪之间切换。

当程序使用new关键字创建了一个线程之后,该线程就处于新建状态,此时它和其他的Java对象一样,仅仅由Java虚拟机为其分配内存,并初始化其成员变量的值。此时的线程对象没有表现出任何线程的动态特征,程序也不会执行线程的线程执行体。

当线程对象调用了start()方法之后,该线程处于就绪状态,Java虚拟机会为其创建方法调用栈和程序计数器,处于这个状态中的线程并没有开始运行,只是表示该线程可以运行了。至于该线程何时开始运行,取决于JVM里线程调度器的调度。

如果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获得了CPU,开始执行run()方法的线程执行体,则该线程处于运行状态,如果计算机只有一个CPU,那么在任何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处于运行状态。当然,在一个多处理器的机器上,将会有多个线程并行执行;当线程数大于处理器数时,依然会存在多个线程在同一个CPU上轮换的现象。

当一个线程开始运行后,它不可能一直处于运行状态,线程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被中断,目的是使其他线程获得执行的机会,线程调度的细节取决于底层平台所采用的策略。对于采用抢占式策略的系统而言,系统会给每个可执行的线程一个小时间段来处理任务。当该时间段用完后,系统就会剥夺该线程所占用的资源,让其他线程获得执行的机会。当发生如下情况时,线程将会进入阻塞状态:

  • 线程调用sleep()方法主动放弃所占用的处理器资源。

  • 线程调用了一个阻塞式IO方法,在该方法返回之前,该线程被阻塞。

  • 线程试图获得一个同步监视器,但该同步监视器正被其他线程所持有。

  • 线程在等待某个通知(notify)。

  • 程序调用了线程的suspend()方法将该线程挂起。但这个方法容易导致死锁,所以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该方法。

针对上面几种情况,当发生如下特定的情况时可以解除上面的阻塞,让该线程重新进入就绪状态:

  • 调用sleep()方法的线程经过了指定时间。

  • 线程调用的阻塞式IO方法已经返回。

  • 线程成功地获得了试图取得的同步监视器。

  • 线程正在等待某个通知时,其他线程发出了一个通知。

  • 处于挂起状态的线程被调用了resume()恢复方法。

线程会以如下三种方式结束,结束后就处于死亡状态:

  • run()或call()方法执行完成,线程正常结束。

  • 线程抛出一个未捕获的Exception或Error。

  • 直接调用该线程的stop()方法来结束该线程,该方法容易导致死锁,通常不推荐使用。

 

 如何实现线程同步?

  1. 同步方法

    即有synchronized关键字修饰的方法,由于java的每个对象都有一个内置锁,当用此关键字修饰方法时, 内置锁会保护整个方法。在调用该方法前,需要获得内置锁,否则就处于阻塞状态。需要注意, synchronized关键字也可以修饰静态方法,此时如果调用该静态方法,将会锁住整个类。

  2. 同步代码块

    即有synchronized关键字修饰的语句块,被该关键字修饰的语句块会自动被加上内置锁,从而实现同步。需值得注意的是,同步是一种高开销的操作,因此应该尽量减少同步的内容。通常没有必要同步整个方法,使用synchronized代码块同步关键代码即可。

  3. ReentrantLock

    Java 5新增了一个java.util.concurrent包来支持同步,其中ReentrantLock类是可重入、互斥、实现了Lock接口的锁,它与使用synchronized方法和快具有相同的基本行为和语义,并且扩展了其能力。需要注意的是,ReentrantLock还有一个可以创建公平锁的构造方法,但由于能大幅度降低程序运行效率,因此不推荐使用。

  4. volatile

    volatile关键字为域变量的访问提供了一种免锁机制,使用volatile修饰域相当于告诉虚拟机该域可能会被其他线程更新,因此每次使用该域就要重新计算,而不是使用寄存器中的值。需要注意的是,volatile不会提供任何原子操作,它也不能用来修饰final类型的变量。

  5. 原子变量

    在java的util.concurrent.atomic包中提供了创建了原子类型变量的工具类,使用该类可以简化线程同步。例如AtomicInteger 表可以用原子方式更新int的值,可用在应用程序中(如以原子方式增加的计数器),但不能用于替换Integer。可扩展Number,允许那些处理机遇数字类的工具和实用工具进行统一访问。

 

说一说Java多线程之间的通信方式

在Java中线程通信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 wait()、notify()、notifyAll()

    如果线程之间采用synchronized来保证线程安全,则可以利用wait()、notify()、notifyAll()来实现线程通信。这三个方法都不是Thread类中所声明的方法,而是Object类中声明的方法。原因是每个对象都拥有锁,所以让当前线程等待某个对象的锁,当然应该通过这个对象来操作。并且因为当前线程可能会等待多个线程的锁,如果通过线程来操作,就非常复杂了。另外,这三个方法都是本地方法,并且被final修饰,无法被重写。

    wait()方法可以让当前线程释放对象锁并进入阻塞状态。notify()方法用于唤醒一个正在等待相应对象锁的线程,使其进入就绪队列,以便在当前线程释放锁后竞争锁,进而得到CPU的执行。notifyAll()用于唤醒所有正在等待相应对象锁的线程,使它们进入就绪队列,以便在当前线程释放锁后竞争锁,进而得到CPU的执行。

    每个锁对象都有两个队列,一个是就绪队列,一个是阻塞队列。就绪队列存储了已就绪(将要竞争锁)的线程,阻塞队列存储了被阻塞的线程。当一个阻塞线程被唤醒后,才会进入就绪队列,进而等待CPU的调度。反之,当一个线程被wait后,就会进入阻塞队列,等待被唤醒。

  2. await()、signal()、signalAll()

    如果线程之间采用Lock来保证线程安全,则可以利用await()、signal()、signalAll()来实现线程通信。这三个方法都是Condition接口中的方法,该接口是在Java 1.5中出现的,它用来替代传统的wait+notify实现线程间的协作,它的使用依赖于 Lock。相比使用wait+notify,使用Condition的await+signal这种方式能够更加安全和高效地实现线程间协作。

    Condition依赖于Lock接口,生成一个Condition的基本代码是lock.newCondition() 。 必须要注意的是,Condition 的 await()/signal()/signalAll() 使用都必须在lock保护之内,也就是说,必须在lock.lock()和lock.unlock之间才可以使用。事实上,await()/signal()/signalAll() 与 wait()/notify()/notifyAll()有着天然的对应关系。即:Conditon中的await()对应Object的wait(),Condition中的signal()对应Object的notify(),Condition中的signalAll()对应Object的notifyAll()。

  3. BlockingQueue

    Java 5提供了一个BlockingQueue接口,虽然BlockingQueue也是Queue的子接口,但它的主要用途并不是作为容器,而是作为线程通信的工具。BlockingQueue具有一个特征:当生产者线程试图向BlockingQueue中放入元素时,如果该队列已满,则该线程被阻塞;当消费者线程试图从BlockingQueue中取出元素时,如果该队列已空,则该线程被阻塞。

    程序的两个线程通过交替向BlockingQueue中放入元素、取出元素,即可很好地控制线程的通信。线程之间需要通信,最经典的场景就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模型,而BlockingQueue就是针对该模型提供的解决方案。

说一说Java同步机制中的wait和notify

wait()、notify()、notifyAll()用来实现线程之间的通信,这三个方法都不是Thread类中所声明的方法,而是Object类中声明的方法。原因是每个对象都拥有锁,所以让当前线程等待某个对象的锁,当然应该通过这个对象来操作。并且因为当前线程可能会等待多个线程的锁,如果通过线程来操作,就非常复杂了。另外,这三个方法都是本地方法,并且被final修饰,无法被重写,并且只有采用synchronized实现线程同步时才能使用这三个方法。

wait()方法可以让当前线程释放对象锁并进入阻塞状态。notify()方法用于唤醒一个正在等待相应对象锁的线程,使其进入就绪队列,以便在当前线程释放锁后竞争锁,进而得到CPU的执行。notifyAll()方法用于唤醒所有正在等待相应对象锁的线程,使它们进入就绪队列,以便在当前线程释放锁后竞争锁,进而得到CPU的执行。

每个锁对象都有两个队列,一个是就绪队列,一个是阻塞队列。就绪队列存储了已就绪(将要竞争锁)的线程,阻塞队列存储了被阻塞的线程。当一个阻塞线程被唤醒后,才会进入就绪队列,进而等待CPU的调度。反之,当一个线程被wait后,就会进入阻塞队列,等待被唤醒。

说一说sleep()和wait()的区别

  1. sleep()是Thread类中的静态方法,而wait()是Object类中的成员方法;

  2. sleep()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而wait()只能在同步方法或同步代码块中使用;

  3. sleep()不会释放锁,而wait()会释放锁,并需要通过notify()/notifyAll()重新获取锁。

说一说notify()、notifyAll()的区别

  • notify()

    用于唤醒一个正在等待相应对象锁的线程,使其进入就绪队列,以便在当前线程释放锁后竞争锁,进而得到CPU的执行。

  • notifyAll()

    用于唤醒所有正在等待相应对象锁的线程,使它们进入就绪队列,以便在当前线程释放锁后竞争锁,进而得到CPU的执行。

 阻塞线程的方式有哪些?

当发生如下情况时,线程将会进入阻塞状态:

  • 线程调用sleep()方法主动放弃所占用的处理器资源;

  • 线程调用了一个阻塞式IO方法,在该方法返回之前,该线程被阻塞;

  • 线程试图获得一个同步监视器,但该同步监视器正被其他线程所持有;

  • 线程在等待某个通知(notify);

  • 程序调用了线程的suspend()方法将该线程挂起,但这个方法容易导致死锁,所以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该方法。

说一说synchronized与Lock的区别

  1. synchronized是Java关键字,在JVM层面实现加锁和解锁;Lock是一个接口,在代码层面实现加锁和解锁。

  2. synchronized可以用在代码块上、方法上;Lock只能写在代码里。

  3. synchronized在代码执行完或出现异常时自动释放锁;Lock不会自动释放锁,需要在finally中显示释放锁。

  4. synchronized会导致线程拿不到锁一直等待;Lock可以设置获取锁失败的超时时间。

  5. synchronized无法得知是否获取锁成功;Lock则可以通过tryLock得知加锁是否成功。

  6. synchronized锁可重入、不可中断、非公平;Lock锁可重入、可中断、可公平/不公平,并可以细分读写锁以提高效率。

说一说synchronized的底层实现原理

一、synchronized作用在代码块时,它的底层是通过monitorenter、monitorexit指令来实现的。

  • monitorenter:

    每个对象都是一个监视器锁(monitor),当monitor被占用时就会处于锁定状态,线程执行monitorenter指令时尝试获取monitor的所有权,过程如下:

    如果monitor的进入数为0,则该线程进入monitor,然后将进入数设置为1,该线程即为monitor的所有者。如果线程已经占有该monitor,只是重新进入,则进入monitor的进入数加1。如果其他线程已经占用了monitor,则该线程进入阻塞状态,直到monitor的进入数为0,再重新尝试获取monitor的所有权。

  • monitorexit:

    执行monitorexit的线程必须是objectref所对应的monitor持有者。指令执行时,monitor的进入数减1,如果减1后进入数为0,那线程退出monitor,不再是这个monitor的所有者。其他被这个monitor阻塞的线程可以尝试去获取这个monitor的所有权。

    monitorexit指令出现了两次,第1次为同步正常退出释放锁,第2次为发生异步退出释放锁。

二、方法的同步并没有通过 monitorenter 和 monitorexit 指令来完成,不过相对于普通方法,其常量池中多了 ACC_SYNCHRONIZED 标示符。JVM就是根据该标示符来实现方法的同步的:

当方法调用时,调用指令将会检查方法的 ACC_SYNCHRONIZED 访问标志是否被设置,如果设置了,执行线程将先获取monitor,获取成功之后才能执行方法体,方法执行完后再释放monitor。在方法执行期间,其他任何线程都无法再获得同一个monitor对象。

synchronized可以修饰静态方法和静态代码块吗?

synchronized可以修饰静态方法,但不能修饰静态代码块。

当修饰静态方法时,监视器锁(monitor)便是对象的Class实例,因为Class数据存在于永久代,因此静态方法锁相当于该类的一个全局锁。

 如果不使用synchronized和Lock,如何保证线程安全?

  1. volatile

    volatile关键字为域变量的访问提供了一种免锁机制,使用volatile修饰域相当于告诉虚拟机该域可能会被其他线程更新,因此每次使用该域就要重新计算,而不是使用寄存器中的值。需要注意的是,volatile不会提供任何原子操作,它也不能用来修饰final类型的变量。

  2. 原子变量

    在java的util.concurrent.atomic包中提供了创建了原子类型变量的工具类,使用该类可以简化线程同步。例如AtomicInteger 表可以用原子方式更新int的值,可用在应用程序中(如以原子方式增加的计数器),但不能用于替换Integer。可扩展Number,允许那些处理机遇数字类的工具和实用工具进行统一访问。

  3. 本地存储

    可以通过ThreadLocal类来实现线程本地存储的功能。每一个线程的Thread对象中都有一个ThreadLocalMap对象,这个对象存储了一组以ThreadLocal.threadLocalHashCode为键,以本地线程变量为值的K-V值对,ThreadLocal对象就是当前线程的ThreadLocalMap的访问入口,每一个ThreadLocal对象都包含了一个独一无二的threadLocalHashCode值,使用这个值就可以在线程K-V值对中找回对应的本地线程变量。

  4. 不可变的

    只要一个不可变的对象被正确地构建出来,那其外部的可见状态永远都不会改变,永远都不会看到它在多个线程之中处于不一致的状态,“不可变”带来的安全性是最直接、最纯粹的。Java语言中,如果多线程共享的数据是一个基本数据类型,那么只要在定义时使用final关键字修饰它就可以保证它是不可变的。如果共享数据是一个对象,由于Java语言目前暂时还没有提供值类型的支持,那就需要对象自行保证其行为不会对其状态产生任何影响才行。String类是一个典型的不可变类,可以参考它设计一个不可变类。

说一说Java中乐观锁和悲观锁的区别

悲观锁:总是假设最坏的情况,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会修改,所以每次在拿数据的时候都会上锁,这样别人想拿这个数据就会阻塞直到它拿到锁。Java中悲观锁是通过synchronized关键字或Lock接口来实现的。

乐观锁:顾名思义,就是很乐观,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不会修改,所以不会上锁,但是在更新的时候会判断一下在此期间别人有没有去更新这个数据。乐观锁适用于多读的应用类型,这样可以提高吞吐量。在JDK1.5 中新增 java.util.concurrent (J.U.C)就是建立在CAS之上的。相对于对于 synchronized 这种阻塞算法,CAS是非阻塞算法的一种常见实现。所以J.U.C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volatile关键字有什么用?

当一个变量被定义成volatile之后,它将具备两项特性:

  1. 保证可见性

    当写一个volatile变量时,JMM会把该线程本地内存中的变量强制刷新到主内存中去,这个写会操作会导致其他线程中的volatile变量缓存无效。

  2. 禁止指令重排

    使用volatile关键字修饰共享变量可以禁止指令重排序,volatile禁止指令重排序有一些规则:

    • 当程序执行到volatile变量的读操作或者写操作时,在其前面的操作的更改肯定全部已经进行,且结果已经对后面的操作可见,在其后面的操作肯定还没有进行;

    • 在进行指令优化时,不能将对volatile变量访问的语句放在其后面执行,也不能把volatile变量后面的语句放到其前面执行。

    即执行到volatile变量时,其前面的所有语句都执行完,后面所有语句都未执行。且前面语句的结果对volatile变量及其后面语句可见。

注意,虽然volatile能够保证可见性,但它不能保证原子性。volatile变量在各个线程的工作内存中是不存在一致性问题的,但是Java里面的运算操作符并非原子操作,这导致volatile变量的运算在并发下一样是不安全的。

谈谈volatile的实现原理

volatile可以保证线程可见性且提供了一定的有序性,但是无法保证原子性。在JVM底层volatile是采用“内存屏障”来实现的。观察加入volatile关键字和没有加入volatile关键字时所生成的汇编代码发现,加入volatile关键字时,会多出一个lock前缀指令,lock前缀指令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内存屏障,内存屏障会提供3个功能:

  1. 它确保指令重排序时不会把其后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之前的位置,也不会把前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的后面;即在执行到内存屏障这句指令时,在它前面的操作已经全部完成;

  2. 它会强制将对缓存的修改操作立即写入主存;

  3. 如果是写操作,它会导致其他CPU中对应的缓存行无效。

说一说你对外连接的了解

外连接通过OUTER JOIN来实现,它会返回两张表中满足连接条件的数据,同时返回不满足连接条件的数据。常见的外连接有两种形式:左外连接(LEFT OUTER JOIN)、右外连接(RIGHT OUTER JOIN)。

  • 左外连接:可以简称为左连接(LEFT JOIN),它会返回左表中的所有记录和右表中满足连接条件的记录。

  • 右外连接:可以简称为右连接(RIGHT JOIN),它会返回右表中的所有记录和左表中满足连接条件的记录。

实际上,外连接还有一种形式:完全外连接(FULL OUTER JOIN),但MySQL不支持这种形式。

 WHERE和HAVING有什么区别?

WHERE是一个约束声明,使用WHERE约束来自数据库的数据,WHERE是在结果返回之前起作用的,WHERE中不能使用聚合函数。

HAVING是一个过滤声明,是在查询返回结果集以后对查询结果进行的过滤操作,在HAVING中可以使用聚合函数。另一方面,HAVING子句中不能使用除了分组字段和聚合函数之外的其他字段。

从性能的角度来说,HAVING子句中如果使用了分组字段作为过滤条件,应该替换成WHERE子句。因为WHERE可以在执行分组操作和计算聚合函数之前过滤掉不需要的数据,性能会更好。

MySQL索引的理解

索引是一个单独的、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结构,包含着对数据表里所有记录的引用指针。使用索引可以快速找出在某个或多个列中有一特定值的行,所有MySQL列类型都可以被索引,对相关列使用索引是提高查询操作速度的最佳途径。

索引是在存储引擎中实现的,因此,每种存储引擎的索引都不一定完全相同,并且每种存储引擎也不一定支持所有索引类型。MySQL中索引的存储类型有两种,即BTREE和HASH,具体和表的存储引擎相关。MyISAM和InnoDB存储引擎只支持BTREE索引;MEMORY/HEAP存储引擎可以支持HASH和BTREE索引。

索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条:

  1. 通过创建唯一索引,可以保证数据库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

  2. 可以大大加快数据的查询速度,这也是创建索引的主要原因。

  3. 在实现数据的参考完整性方面,可以加速表和表之间的连接。

  4. 在使用分组和排序子句进行数据查询时,也可以显著减少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时间。

增加索引也有许多不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创建索引和维护索引要耗费时间,并且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所耗费的时间也会增加。

  2. 索引需要占磁盘空间,除了数据表占数据空间之外,每一个索引还要占一定的物理空间,如果有大量的索引,索引文件可能比数据文件更快达到最大文件尺寸。

  3. 当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的时候,索引也要动态地维护,这样就降低了数据的维护速度。

如何评估一个索引创建的是否合理?

建议按照如下的原则来设计索引:

  1. 避免对经常更新的表进行过多的索引,并且索引中的列要尽可能少。应该经常用于查询的字段创建索引,但要避免添加不必要的字段。

  2. 数据量小的表最好不要使用索引,由于数据较少,查询花费的时间可能比遍历索引的时间还要短,索引可能不会产生优化效果。

  3. 在条件表达式中经常用到的不同值较多的列上建立索引,在不同值很少的列上不要建立索引。比如在学生表的“性别”字段上只有“男”与“女”两个不同值,因此就无须建立索引,如果建立索引不但不会提高查询效率,反而会严重降低数据更新速度。

  4. 当唯一性是某种数据本身的特征时,指定唯一索引。使用唯一索引需能确保定义的列的数据完整性,以提高查询速度。

  5. 在频繁进行排序或分组(即进行group by或order by操作)的列上建立索引,如果待排序的列有多个,可以在这些列上建立组合索引。

说一说你对数据库事务的了解

事务可由一条非常简单的SQL语句组成,也可以由一组复杂的SQL语句组成。在事务中的操作,要么都执行修改,要么都不执行,这就是事务的目的,也是事务模型区别于文件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

事务需遵循ACID四个特性:

  • A(atomicity),原子性。原子性指整个数据库事务是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只有使事务中所有的数据库操作都执行成功,整个事务的执行才算成功。事务中任何一个SQL语句执行失败,那么已经执行成功的SQL语句也必须撤销,数据库状态应该退回到执行事务前的状态。

  • C(consistency),一致性。一致性指事务将数据库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一致的状态。在事务开始之前和事务结束以后,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没有被破坏。

  • I(isolation),隔离性。事务的隔离性要求每个读写事务的对象与其他事务的操作对象能相互分离,即该事务提交前对其他事务都不可见,这通常使用锁来实现。

  • D(durability) ,持久性。事务一旦提交,其结果就是永久性的,即使发生宕机等故障,数据库也能将数据恢复。持久性保证的是事务系统的高可靠性,而不是高可用性。

谈谈MySQL的事务隔离级别

SQL 标准定义了四种隔离级别,这四种隔离级别分别是:

  • 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

  • 读提交 (READ COMMITTED);

  • 可重复读 (REPEATABLE READ);

  • 串行化 (SERIALIZABLE)。

你对数据库优化的理解

MySQL数据库优化是多方面的,原则是减少系统的瓶颈,减少资源的占用,增加系统的反应速度。例如,通过优化文件系统,提高磁盘I\O的读写速度;通过优化操作系统调度策略,提高MySQL在高负荷情况下的负载能力;优化表结构、索引、查询语句等使查询响应更快。

针对查询,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索引、使用连接代替子查询的方式来提高查询速度。

针对慢查询,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慢查询日志,来发现引起慢查询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

针对插入,我们可以通过禁用索引、禁用检查等方式来提高插入速度,在插入之后再启用索引和检查。

针对数据库结构,我们可以通过将字段很多的表拆分成多张表、增加中间表、增加冗余字段等方式进行优化。

 

该如何优化MySQL的查询?

使用索引

如果查询时没有使用索引,查询语句将扫描表中的所有记录。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这样查询的速度会很慢。如果使用索引进行查询,查询语句可以根据索引快速定位到待查询记录,从而减少查询的记录数,达到提高查询速度的目的。

索引可以提高查询的速度,但并不是使用带有索引的字段查询时索引都会起作用。有几种特殊情况,在这些情况下有可能使用带有索引的字段查询时索引并没有起作用。

  1. 使用LIKE关键字的查询语句

    在使用LIKE关键字进行查询的查询语句中,如果匹配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为“%”,索引不会起作用。只有“%”不在第一个位置,索引才会起作用。

  2. 使用多列索引的查询语句

    MySQL可以为多个字段创建索引。一个索引可以包括16个字段。对于多列索引,只有查询条件中使用了这些字段中的第1个字段时索引才会被使用。

  3. 使用OR关键字的查询语句

    查询语句的查询条件中只有OR关键字,且OR前后的两个条件中的列都是索引时,查询中才使用索引。否则,查询将不使用索引。

优化子查询

使用子查询可以进行SELECT语句的嵌套查询,即一个SELECT查询的结果作为另一个SELECT语句的条件。子查询可以一次性完成很多逻辑上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完成的SQL操作。

子查询虽然可以使查询语句很灵活,但执行效率不高。执行子查询时,MySQL需要为内层查询语句的查询结果建立一个临时表。然后外层查询语句从临时表中查询记录。查询完毕后,再撤销这些临时表。因此,子查询的速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查询的数据量比较大,这种影响就会随之增大。

在MySQL中,可以使用连接(JOIN)查询来替代子查询。连接查询不需要建立临时表,其速度比子查询要快,如果查询中使用索引,性能会更好。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