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布局已经逐渐开始进入收官阶段,那么乘信创之风而起的国产数据库们,留给他们的时间还够吗?
头部玩家越赚越麻,但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些始终无法盈利的后来者们还能坚持多久?
2025,国产数据库必将迎来动荡的一年。本文将会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重点解释今年国产数据库的发展关键词,后半部分会简单阐述数据库行业的发展现状。文章仅一家之言,内容仅供参考。
2025,国产数据库的十大关键词
结合数据库产业的技术发展环境与当前国产数据库现状,笔者对国产数据库在今年值得关注的十个关键词进行了总结。
1、市场规模
国产数据库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要把蛋糕做大。
2023年,Gartner报告显示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而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达到74.1亿美元。相比国内的互联网发展格局而言,这一占比明显份额太小。再进一步来看,当前国产数据库在其中的占比逐步提升,但整体市场份额仍较小,市场仍以国际厂商为主。根据业内人士来预估,国产数据库市场规模约为100亿元人民币,远低于机构评估的市值。不过好消息是,国产数据库在部分细分领域(如云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等)正在逐步扩大份额。
2、市场整合
头部企业吃饱,腰部以下进入淘汰赛
当前国内市场存在300多家数据库厂商,但核心的竞争主要集中于头部的3到10家厂商。根据公开财报显示,国产数据库厂商如达梦在集中式数据库市场中占据约20%的份额,2024年营收预计超9亿,净利润超3亿;在云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方面,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也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头部企业的表现已然可以吃饱。
不过,伴随市场趋向集中化,越来越多的腰部数据库企业开始面临严峻的营收压力,人大金仓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7208万元,占营收的比重较高,但净利润仅为21.3万元;星环科技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1亿元,同比下降5.9%,净利润亏损2.93亿元,亏损幅度扩大;新三板上市企业优炫软件2024年上半年营收1.2亿元,但净利润亏损8800万元,亏损同比扩大。
如果2025这一趋势继续不变,那么一场可以预见的并购潮将不可避免,在未来有可能仅能剩下10%左右的厂商留存,一些缺乏差异化优势的中小厂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