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弄制是什么,华恒智信为您带来最前沿的解读?

合弄制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最新的管理模式,英译为Holacracy。2007年这个概念被软件工程师Brian Robertson提出来,2009年开始被个别企业采用。时至今日,不少硅谷优秀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已经开始结合本公司的情况,进行合弄制改革。

合弄制从之前的默默无名,到现在炙手可热,与亚马逊旗下的鞋类电商Zappos有关。Zappos是目前为止全面实行合弄制管理模式的规模最大的公司。CNN采访Zappos CEO谢家华,谢家华问了记者一个问题:“为什么城市规模每扩大一倍,人均创新力或生产力提升15%;然而企业员工的创新力或生产力会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降低?”因为城市中人和商业都是自主导向的,一个自由职业者要做什么,一个企业要卖什么,都是自己结合市场情况,不受别人过多的干涉,独立思考得出结论。思维不僵化的自由个体越多,思维火花碰撞的可能性就越高,创新能力当然越强。企业规模越大,业务模式越成熟,一定追求企业平稳运营。创新最大的问题是要承担风险。大公司同时运营着成熟业务与创新业务,与成熟业务相比,创新业务在短时间内不能取得较大收益。企业为了追逐经济利益,最后很有可能放弃创新业务,将资源给那些成熟业务,创新力越低。“合弄制”推行就是针对此问题的大胆尝试。

“合弄制”到底是什么?

合弄制是借鉴了ArthurKoestler的思想:“自然界的东西大多是由‘合弄结构’层层嵌套组成的,比如人体、器官、组织、细胞等,每个合弄结构中有‘合弄’,合弄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但是它们又为了所在合弄结构的功用而互相协作。”合弄制是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思想,在此模式下,取消公司部门制度,工作按照功能划分,建立一个个工作小组(在合弄制中又被称为“圈子”)。公司员工每个人通过对自己能力的定位进入数个“圈子”,以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公司效率。

合弄制的运行机制

这里有两种机制。

第一个机制是“管治会议”。

公司通过管治委员会开管治会议,综合考虑公司战略、公司文化、公司发展情况等因素,将工作划分成一个个具体的职能,成立一个个工作“圈子”。同时决定每个圈子中需要的“角色”,并定义每个角色的岗位职责。另外,如果员工对如何开展工作产生分歧,他们能在定期举行的管治会议上提出,管治委员会委员通过协调、沟通,最后做出仲裁。

第二个机制是“圈子”。

“圈子”由管治委员会划分。每个圈子有一个“链长”,链长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决定权,他唯一的权力是人事任免权。他综合考虑个人与岗位角色的匹配程度,邀请员工进入他的圈子。链长可以在全公司范围内邀请任何员工加入他的圈子,即便是公司的CEO也不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命令你干什么,你根据自己的角色和权力自己决定干什么”,但是如果不能胜任角色,影响圈子工作效率,链长有权请员工离开。

每个圈子还可以由圈内的管治委员会讨论是否有需要在圈子中再成立“子圈”。还会由委员会制定每个子圈的功用和子圈中的角色,并由上层圈子链长指定下层子圈链长。子圈中还可以存在更小范围的子圈,如此层层包含,就如同人体内存在器官、器官有分为无数小组织、组织内含有细胞一般。

合弄制的一个妙处在实现了理论上的平等,避免了官僚主义,充分发挥员工潜在价值。由于合弄制的特殊性质,每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多个不同的角色,你可以是某个圈子的链长,又同时是某几个圈子的普通角色。这就出现一个非常奇怪而有趣现象:一个人可以成为另一个人的上级,同时也是这个人的下级。互为上下级关系避免了领导给员工“穿小鞋”的情况,保证员工之间处于平等地位。

为什么选择合弄制?

在推行合弄制的创始人们看来,解决大公司问题的出路所在就是效法城市,卸除员工思维上与行动上的枷锁,让他们能够自主管理,自由发挥,为思维火花的摩擦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使组织变得更加灵活、更具效率。

1.动态分工代替静态定岗。传统公司组织结构比较固定,员工被固定在某个岗位上,每天几乎都在大量重复相同的工作,只了解本部门或本行业的工作情况,思维近乎僵化,缺少创新。在合弄制下,工作职责比较固定,员工在不同的“圈子”中工作,拥有多重角色,接触到不同的工作业务,更全面地了解公司业务流程,员工借鉴某一“圈子”中的工作知识或经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解决另一“圈子”业务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2.分配权利代替领导授权。在合弄制的框架下,企业领导者或CEO 要放弃自己的决定权,真正地将权力分配给员工。决策不再是从上至下,而是由圈内员工自己讨论拍板。规避了层级制结构中员工的想法或工作行为需要得到上层领导的认可或批准才能开展的问题,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中,领导畏惧员工锋芒毕露,能力超过自己而打压员工的不好现象,提高了公司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  

存在问题

从合弄制的特点和运作机制上可以看出,合弄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管理模式,对员工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华恒智信认为它并不是所有企业的万能良药。

1.无法激励依从性强员工

个人没有固定的科室与岗位,同时拥有多个不同角色是合弄制的特点。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自主导向型的员工而言,合弄制不仅让他的时间、思想等自由,更不会因为上级领导的打压而限制其能力的发挥。这类员工能够很好的适应合弄制,并在合弄制的平台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而对于那些依从性强、追求安定性的员工来说,合弄制不受上级领导的指挥,增加了较多的不确定性,工作流程也不是那么的简单、机械、重复,这样就会导致这部分员工难以适应,最终选择离职。所以在合弄制的组织框架下,要求员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保证对多重岗位与多重角色的胜任。而且还要求员工能实现自我控制、自我督导,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从目前中国人力资源市场情况来看,员工能力能到达上述程度的数量少,只有高科技产业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能符合这一要求。

2.领导权利欲过强无法实现分权

合弄制模式下,企业领导者或CEO不是授权,而是要真正地将权力分配至基层员工。对于那些有着较强权利欲望的管理者而言,他们极有可能不愿意放弃权利欲与公司地位,不会轻易分散自己的权力,更不愿意参与到基层的“圈子”中。对于初创公司而言,CEO 及领导者管理幅度小,业内名气小,研发新产品或开拓市场带来的成就感比头衔所带来的成就感大,因此也容易实现合弄制。

总而言之,合弄制让公司职权透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公司能提高柔性与创新能力。但是推行合弄制对公司员工素质与企业文化有着较高的要求,从目前的中国经济市场中企业的情况看来,只有少数公司能达到上述程度。所以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改革时,必须综合分析市场具体经济状况、公司战略与文化、公司经营特质、员工素质与权力欲望等因素,慎重选择合弄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针对基于云服务的便携式土壤检测仪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土壤检测技术和云服务技术两方面。 1.土壤检测技术 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纷纷研发出了多款便携式土壤检测仪,如华恒仪器的“土壤分析仪”和北京仪器仪表厂的“土壤分析仪器”,这些仪器主要采用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技术进行土壤成分分析。但是这些仪器存在着检测范围狭窄、检测精度低、数据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2.云服务技术 国内云服务技术的发展比较迅速,如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云服务提供商纷纷推出了云计算、云存储、云数据库等服务,为基于云服务的便携式土壤检测仪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在云服务领域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应用,如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云计算技术应用示范项目”。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基于云服务的便携式土壤检测仪的研究相对较多,主要涉及到土壤检测技术、云服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1.土壤检测技术 国外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出了多款基于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技术的便携式土壤检测仪,如美国Ocean Optics公司的“迷你光纤光谱仪”和英国SoilEssentials公司的“便携式土壤分析仪”,这些仪器具有检测范围广、检测精度高、数据处理能力强等优点。 2.云服务技术 国外云服务技术的发展也比较成熟,如美国亚马逊公司的“云计算服务AWS”和微软公司的“云计算服务Azure”等,这些云服务提供商为基于云服务的便携式土壤检测仪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国外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在云服务领域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应用,如美国农业部的“土壤监测网络项目”。 3.无线通信技术 为了实现基于云服务的便携式土壤检测仪的实时数据传输和监测,国外研究机构和企业也在无线通信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如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物联网技术”。 三、主要参考文献 1. Huang, L., & Yu, H. (2017). Research on cloud computing-based soil moisture monitoring system.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39(11), 1-5. 2. Jiang, X., Liu, H., & Zhang, X. (2018).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ortable soil nutrient detector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40(11), 1-7. 3. Zhou, Y., & Li, Y. (2019).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in soil nutrient monitoring.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41(11), 1-5. 4. Sun, X., Li, Y., & Liu, H. (2020). Design of portable soil nutrient detector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42(11), 1-7. 5. Chen, Y., & Zhang, J. (2021).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in soil moisture monitoring.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43(11), 1-5.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41099802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