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见阶层

这两天的朋友圈以及几个微信群沸沸扬扬,从大家看游戏的态度,隐约感觉到,态度背后反映的是阶层和阶层。一方把游戏,确切的说是网络游戏,定义成洪水猛兽,是网络鸦片,另一方则把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推诿给了家长。

抱着朴素“自由观”或利益相关人员认为,“让孩子上瘾是家长的错,而不是游戏公司的错”。这一言论支持者,以中产居多。他们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有相对成熟的关于未成年人教育的一套理论和实践。

但未成年人游戏上瘾,真的只是家长的错,不是游戏公司的错么?

腾讯公司昨日发布的“腾讯推出游戏未保’双减双打’新措施”的推文,已经对上述极端言论做了否定。作为中国也是全球最大收益最高的游戏公司,腾讯公司响应了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未成年保护工作。

腾讯也没有推脱。你们倒是喋喋不休的争吵。

我能理解抱着朴素“自由观”或利益相关的“中产阶级”的这种应激反应。新华社旗下的“经济参考报”的报道,在标题上“精神鸦片”这个词汇,的确太过刺眼。当然,也正是这个严苛标题,才引发了舆论轩然以及资本市场游戏股的集体下跌,好在,下午时分“经济参考报”删除这一文章,修改成中性标题后重发。

在互联网反垄断,阿里二选一被罚,腾讯虎牙斗鱼合并被否,腾讯音乐被重罚的大背景下,游戏从业者风声鹤唳般的自危感,可想而知,再加上“经济参考报”是新华社旗下,诸多因素交相辉映,也就有了舆情千万重。

“精神鸦片”一词,未必是社会事实,但一定反映出某种社会情绪。我有位朋友说,“恨游戏是无能家长的本能”,这样的情绪和逻辑,与“穷人穷是因为懒惰”的立论一致,似是而非。

很多为游戏辩护,将上瘾归咎于家长的人,尤其是抱着朴素“自由观”的中产阶层,或者通过游戏从业者们,可能遗忘了,中国乡镇与田野的留守儿童,甚至忘记了小区隔壁,那些为了一日三餐奔波忙碌的家长们。有时间又有经济能力的绝大多数家长,应该不会放任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

我更愿意将这样的立论称之为,新时代的“何不食肉糜”。

也有游戏从业者将烟草与游戏挂钩,进行反驳。不过,这种观点似乎忘记了,烟草的严格管控,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之外,也不能做广告。

网络游戏未必是“网络鸦片”,但一定是致瘾的商品。我们必须正视,游戏的确是人的天性,这也是一个3000多亿的产业,也扮演着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角色。但种种理由,均不能构成对游戏无辜,游戏正义,无视游戏带来社会负面效应的辩护理由。从这点来说,游戏的管控将会逐渐加强,不排除享受烟草一样的待遇,严格管控未成年人的时长,严格管控广告和推广,以及更为严苛的版号制度以审视游戏中的价值取向。

我们不妨将“经济参考报”这篇雄文与当下发生的诸多事件结合起来,包括教育培训的整治,互联网反垄断,互联网饭圈治理,以及持续数年的房价高压。

男孩子打王者荣耀,追电竞,沉迷游戏,女孩子就加入饭圈,追明星,沉迷流量明星——这些现象更多参与者,都不是来自“中产”家庭。

很多人沉迷游戏,原因很简单,因为游戏好玩,好玩之处在于,游戏这一虚拟世界给了他们现实世界中无法或难以获得的成就感。出身贫穷的人更容易在游戏中得到来之不易的满足。

教育培训,是中产阶层试图通过投资的方式建立教育门槛,学区房亦如此。对游戏、培训以及饭圈等等一系列措施,受惠者可能是更多非中产的底层群众,毕竟中产的孩子们都去做各种兴趣培训课外辅导了,没有太多时间玩游戏,如果存在沉迷游戏不能自拔的青少年,他们绝大部分应该都是父母为了生活崩波忙碌,为了养家糊口,没有时间和精力或经济基础顾及下一代的教育…

社会舆论的偏左,是一系列治理政策的大背景。千言万语一句话,一个更为友好且充满流动向上机遇的社会下,即便是中产,也不能搞世袭。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