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基础填空 用于攻克自主命题填空部分(教材内容)

计算机系统概述

  1. 计算机系统自下而上可大致分为4部分: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
  1.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与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调度计算机的工作与资源的分配,进而为用户和其他软件提供方便接口环境的程序集合。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系统软件
  2. 硬件如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提供基本的计算资源。应用程序如字处理程序电子制表软件、编译器、网络浏览器等,规定按何种方式使用这些资源来解决用户的计算问题。操作系统控制和协调各用户的应用程序对硬件的分配与使用。
  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并发共享虚拟异步并发、共享是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两者互为存在条件。
  4. ***批操作系统应注重计算机的效率,尽量增加系统的平均吞吐量分时操作系统应保证所能忍受的响应时间。而实时操作系统则应在保证及时响应和处理有关事件的前提下,再考虑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5. ***批处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批量",它把提高作业的吞吐量作为主要设计目标,同时兼顾作业的周转时间
  6. ***单道批处理系统是在解决人机矛盾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中发展起来的。
  7. 批处理作业必须具有作业控制信息
  8. ***为了实现多道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在硬件方面必须提供两种支持,中断通道
  9. 注意同一时间间隔(并发)和同一时刻(并行)的区别。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一段时间内,宏观上有多道程序在同时执行,而在每个时刻,单处理机环境下实际仅能有一道程序执行,因此微观上这些程序仍是分时交替执行的。操作系统的并发性是通过分时得以实现的
  10. ***一个操作系统兼有批处理分时处理实时处理操作系统三者或其中两者的功能,称为通用操作系统
  11. ***分时和批处理系统引入“前台”,“后台”作业的概念,其目的是提高CPU效率
  12. 虚拟是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逻辑上的对应物。
  13. 操作系统的虚拟技术可归纳为:时分复用技术,如处理器的分时共享;空分复用技术,如虚拟存储器。
  14.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
  15. 可将命令接口分为联机命令接口脱机命令接口
  16. 联机命令接口又称交互式命令接口,脱机命令接口又称批处理命令接口
  17. 单道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特征: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
  18. ***多道程序设计的特点是:多道宏观上并行微观上串行************
  19. ***分时系统的主要特征:独立、交互、多路性同时性交互性独立性及时性。
  20. ***在主机控制下进行的输入输出操作称为联机输入/输出操作
  21. ***实时操作系统和分时操作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及时性和高可靠性
  22. ***操作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吞吐量利用率吞吐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作业量。利用率指的是在一个给定时间内,系统的一个指定成分被使用的时间比例。
  23. 在计算机的各种部件中,时钟是最关键的设备。时钟的第一功能是计时,操作系统需要通过时钟管理,向用户提供标准的系统时间。另外,通过时钟中断的管理,可以实现进程的切换。例如,在分时操作系统中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在实时系统中按截止时间控制运行,在批处理系统中通过时钟管理来衡量一个作业的运行程度等。因此,系统管理的方方面面无不依赖于时钟。
  24. 引入中断技术的初衷是提高多道程序运行环境中 CPU的利用率
  25. 为了实现有效的管理,系统需要一些基本的操作,常见的操作有以下3 种: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I/O设备管理
  26. 这些系统调用按功能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设备管理、文件管理、进程控制、进程通信。
  • 进程与线程

  • 进程与线程

进程的概念;进程的状态与转换进程控制;进程组织

进程通信;线程概念与多线程模型

(二)处理机调度

调度的基本概念;调度时机、切换与过程调度的基本准则;调度方式;典型调度算法

(三)进程同步

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

实现临界区互斥的基本方法信号量;管程;经典同步问题

(四)死锁

死锁的概念;死锁处理策略死锁预防;死锁避免;死锁的检测和解除

第一节 进程与线程

  1. ***PCB 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2. ***程序顺序执行时具有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的特点。
  3. ***进程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其中动态性并发性为基本特征。
  4. ***进程是一个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资源分配CPU调度的基本单位。
  5. ***进程的队列组织,通常采用链接索引的形式。
  6. 单处理机、5个进程、用户态、处于就绪态进程个数最多4、最少0
  7. ***通常进程有以下5 种状态,前3种是进程的基本状态。运行态就绪态阻塞态、创建态、结束态。
  8. ***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叫临界区临界资源是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共享资源。
  9. 在操作系统中,一般把进程控制用的程序段称为原语,原语的一个特点是执行期间不允许中断,它是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10. 在操作系统中,终端用户登录系统、作业调度、系统提供服务、用户程序的应用请求等都会引起进程的创建。
  11. 引起进程终止的事件主要有: 正常结束,表进程的务已完成开准备退出运行。常结束,表示进程在运行时,发生了某种异常事件,使程序无法继续运行,如存储区越界、保护错、非法指令、特权指令错、运行超时、算术运算错、I/0 故障等。3 外界干预,指进程应外界的请求而终止运行,如操作员或操作系统干预、父进程请求和父进程终止。
  12. 由系统自动执行阻塞原语 (Block),使自己由运行态变为塞态。
  13. ***进程有PCB程序段数据段三部分组成,而程序段部分可以为其他进程共享
  14. 进程映像(进程实体)。所谓创建进程,实质上是创建进程映像中的PCB:而撤销进程,实质上是撤销进程的 PCB。值得注意的是,进程映像是静态的,进程则是动态的。
  15. 进程是一个独立的运行单位,也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它由以下三部分组成:进程控制块、程序段、数据段。其中最核心的是进程控制块 (PCB)。
  16.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17. 进程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18. 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19. PCB通常包含的内容:进程描述信息、进程控制和管理信息、资源分配清单、处理机相关信息。
  20. 进程通信是指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PV 操作是低级通信方式,高级通信方式是指以较高的效率传输大量数据的通信方式。高级通信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共享存储、消息传递、管道通信。
  21. 引入进程的目的是更好地使多道程序并发执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而引入线程目的则是减小程序在并发执行时所付出的时空开销,提高操作系统的并发性能
  22. 线程最直接的理解就是“轻量级进程”,它是一个基本的 CPU 执行单元,也是程序执行流的最小单元,由线程ID、程序计数器、寄存器集合和堆栈组成。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实体,是被系统独立调度分派基本单位,线程自己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点儿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但它可与同属一个进程的其他线程共享进程所拥有的全部资源。
  23. 一个线程可以创建撤销与一个线程,同一进程中的多个线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由于线程之间的相互制约,致使线程在行中呈现出间断性。线程也有就绪、阻塞和运行三种基本状态。
  24. 在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通常都是把进程作为分配资源的基本单位,而把线程作为独立运行和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 由于线程比进程更小,基本上不拥有系统资源;故对它的调度所付出的开销就会小得多,能更高效的提高系统内多个程序间并发执行的程度,从而显著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吞吐量
  25. 引入线程后,进程的内涵发生了改变,进程只作为除 CPU 外的系统资源分配单元,而线程则作为处理机的分配单元。由于一个进程内部有多个线程,若线程的切换发生在同一个进程内部,则只需要很少的时空开销
  26. 多线程操作系统把线程作为独立运行(或调度)的基本单位,此时的进程已不再是一个基本为可执行实体,但它仍具有与执行相关的状态。所谓进程处于“执行”状态,实际上是指该进中的某线程正在执行。

  1. 线程的实现可以分为两类:用户级线程(User-LevelThread,ULT)和内核级线程(Kernel-LevelThread,KLT)。内核级线程又称内核支持的线程。
  2. 线程的组织与控制:线程控制块线程的创建线程的终止
  • 处理机调度
  1. 处理机调度多道程序操作系统的基础,是操作系统设计的核心问题。
  2. 一个作业从提交开始直到完成,往往要经历以下三级调度,作业调度(高级调度)、中级调度(内存调度)、进程调度(低级调度)。
  3. 多道批处理系统中大多配有作业调度,而其他系统中通常不需要配置作业调度。作业调度的执行频率较低,通常为几分钟一次。
  4. 引入中极调度的目的是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5. 进程调度和切换程序是操作系统内核程序。
  6. 通常有以下两种进程调度方式,非剥夺调度方式(非抢占方式)、剥夺调度方式(抢占方式)。
  7. 调度的基本准则:CPU利用率系统吞吐量周转时间等待时间响应时间
  8. 周转时间 = 作业完成时间-作业提交时间。
  9. 平均周转时间 = 周转时间/n。
  10. 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作业1的带权周转时间 +...+ 作业n 的带权周转时间)/n
  11. 操作系统中存在多种调度算法,有的调度算法适用于作业调度,有的调度算法适用于进程调度,有的调度算法两者都适用:先来先服务 (FCFS) 调度算法、短作业优先 (SJF) 调度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融合了前几种算法的优点)。
  12. FCFS 调度算法是一种最简单的调度算法
  13. FCFS 调度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优先权调度算法)既可用于作业调度,又可用于进程调度。
  14. SJF 调度算法会导致长作业长期不被调度产生饥饿现象
  15. SJF 调度算法的平均等待时间平均周转时间最少
  16.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主要适用于分时系统
  17. 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中,时间片的大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很大。若时间片足够大,以至于所有进程都能在一个时间片内执行完毕,则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就退化为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作业调度又称高级调度,其主要功能是按一定的调度算法从后备作业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作业进入内存,并为作业运行前做好准备和善后处理。
  18. ***确定作业调度算法时应注意系统资源的均衡使用,使计算型作业I/O型作业搭配运行。
  19. ***一个作业分成若干顺序处理的加工步骤,每个加工步骤称为一个作业步
  20. ***进程调度负责处理机的分配工作
  21. ***进程的调度方式有两种抢占式调度方式非抢占式调度
  22. ***剥夺调度方式中,剥夺原则有时间片原则、优先权高者优先原则、短作业优先原则。
  23. ***抢占式最高优先权优先进程调度算法,使运行的进程总是优先级最高的进程。
  24. ***确定优先权的方法包括基于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前者得到静态优先权,后者得到动态优先权。
  • 同步与互斥
  1.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进程是并发执行的,不同进程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制约关系。为了协调进程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引入了进程同步的概念。
  2. 虽然多个进程可以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但其中许多资源一次只能为一个进程所用,我们将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许多物理设备都属于临界资源,如打印机等。此外,还有许多变量、数据等都可以被若干进程共享,也属于临界资源。
  3. 可把临界资源的访问过程分成4个部分:进入区、临界区(临界段)、退出区、剩余区。
  4. 为禁止两个进程同时进入临界区,同步机制应遵循以下准则: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5. 同步亦称直接制约关系,互斥也称间接制约关系。
  6. 信号量机制是一种功能较强的机制,可用来解决互斥与同步问题,它只能被两个标准的原语wait(S)和signal(S)访问,也可记为“P操作”和“V操作”。
  7. P操作定义中,使进程进入等待队列的条件是S.value < 0
  8. 实现一个管程时必须考虑的三个主要问题包括同步、互斥、条件变量三个数据项。
  9. ***在操作系统中,P、V操作是一种低级进程通讯原语
  10. ***信箱实现通信时,应有发送接受两条基本原语。
  11. ***信箱逻辑上可分成信箱头信箱体两部分,其中前一部分存放信箱描述,后一部分由若干格子组成,每格存放一信件,格子的数目和大小在创建信箱时确定。
  12. ***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主要分为命令接口系统功能接口两类。
  13. ***所谓系统调用,就是用户在程序中调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一些子功能。
  14. ***按命令接口对作业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将命令接口分为联机命令接口脱机命令接口 
  15. ***为了破坏环路等待条件,可将所有的动态按类型进行排序,并赋予它们不同的排序
  16. ***实现互斥的基本方法之硬件方法:中断屏蔽法硬件指令法
  17. 在信号量机制中,每个要访问临界资源的进程都必须自备同步的 PV 操作,大量分散的同步梁作给系统管理带来了麻烦,且容易因同步操作不当而导致系统死锁。于是,便产生了一种新的#程同步工具一管程。管程的特性保证了进程互斥,无须程序员自己实现互斥,从而降低了死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管程提供了条件变量,可以让程序员灵活地实现进程同步。
  18. 系统中的各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均可用数据结构抽象地描述其资源特性,即用少量信息和对资源所执行的操作来表征该资源,而忽略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
  19. 经典同步问题: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读者-写者问题、哲学家进餐问题、吸烟者问题。

  • 死锁

  1. 多个进程的并发执行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死锁。所谓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互相等待),若无外力作用,这些进程都将无法向前推进。
  2. 死锁产生的原因:系统资源的竞争进程推进顺序非法死锁产生的必要条件
  3. 死锁的处理策略:死锁预防避免死锁死锁的检测及解除
  4. 死锁的预防:破坏互斥条件破坏不剥夺条件、破坏请求并保持条件、破坏循环等待条件
  5. 避免死锁的方法中,允许进程动态地申请资源,但系统在进行资源分配之前,应先计算此次分配的安全性。若此次分配不会导致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则允许分配:否则让进程等待。
  6. 银行家算法是最著名的死锁避免算法
  7. 安全性算法是银行家算法的核心。
  1. ***实现互斥的基本方法之软件方法单标志双标志先检查双标志后检查皮特森算法
  1. 死锁定理:如果某时刻系统的资源分配图是不可完全简化的,那么此时系统死锁。
  2. ***死锁解除:资源剥夺法撤销进程法进程回退法资源剥夺法撤销进程法是解除死锁的两种常用方法。

  • 内存管理

(一)内存管理基础

内存管理概念;程序装入与链接;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空间;内存保护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分页管理方式;分段管理方式;段页式管理方式

(二)虚拟内存管理

虚拟内存的基本概念;请求分页管理方式;页面置换算法页面分配策略;工作集;抖动

  1. 操作系统必须对内存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和有效的动态分配。操作系统对内存的划分和动态分配,就是内存管理的概念。
  2. 有效的内存管理在多道程序设计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方便用户使用存储器、提高内存利用率,还可以通过虚拟技术从逻辑上扩充存储器。
  3. 内存管理的主要功能:内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地址转换、内存空间的扩充、存储保护。
  4. 存贮管理的主要功能:主存空间的分配与保护、主存空间的重定位、主存空间的共享与保护。
  5. 程序装入和链接步骤:编译、链接、装入。
  6. 静态重定位的特点是,一个作业装入内存时,必须给它分配要求的全部内存空间,若没有足够的内存,则不能装入该作业。此外,作业一旦进入内存,整个运行期间就不能在内存中移动,也不能再申请内存空间。
  7. 动态运行时装入,也称动态重定位。程序在内存中若发生移动,则需要采用动态的装入方式。装入程序把装入模块装入内存后,并不立即把装入模块中的相对地址转换为绝对地址,而是把这种地址转换推迟到程序真正要执行时才进行。
  8. 采用重定位寄存器(或基址寄存器)和界地址寄存器 (又称限长寄存器)来实现这种内存保护。
  9. 传统存储管理方式的特征:一次性、驻留性。
  10. 快表、页高速缓存及虚拟内存技术从广义上讲,都属于高速缓存技术。这个技术所依赖的原理就是局部性原理。
  11. 局部性原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时间局部性、空间局部性。
  12. 所以将其称为虚拟存储器,是因为这种存储器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由于系统提供了部分入、请求调入和置换功能后(对用户完全透明),给用户的感觉是好像存在一个比实际物理内大得多的存储器。虚拟存储器的大小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决定,并不是内存和外存的简单相加。
  13. 虚拟存储器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多次性、对换性、虚拟性。
  14. 虚拟内存技术允许将一个作业分多次调入内存。采用连续分配方式时,会使相当一部分内存空间都处于暂时或“永久”的空闲状态,造成内存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也无法从逻辑上扩大内存容量。因此,虚拟内存的实现需要建立在离散分配的内存管理方式的基础上。 离散分配:分页存储、分段存储。
  15. 虚拟内存的实现有以下三种方式:请求分页存储管理、请求分段存储管理、请求段页式存储管理。不管哪种方式,都需要有一定的硬件支持。一般需要的支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定容量的内存和外存页表机制(或段表机制)、中断机构地址变换机构
  16. 为了实现请求分页,系统必须提供一定的硬件支持。除了需要一定容量的内存及外存的计算机系统,还需要有页表机制缺页中断机构地址变换机构
  17. 在请求分页系统中,每当所要访问的页面不在内存中时,便产生一个缺页中断,请求操作系统将所缺的页调入内存。此时应将缺页的进程阻塞(调页完成唤醒),若内存中有空闲块,则分配一个块,将要调入的页装入该块,并修改页表中的相应页表项,若此时内存中没有空闲块,则要淘汰某页(若被淘汰页在内存期间被修改过,则要将其写回外存)。
  18. 缺页中断作为中断明显区别,在指令执行期间而非一条指令执行完后产生和处理中断信号,属于内部中断、一条指令在执行期间,可能产生多次缺页中断。
  19. ***在采用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地址变换过程可能会因为地址越界缺页中断

访问权限错误等原因而产生中断。

  1. 只有FIFO算法可能出现 Belady 异常,LRU和OPT算法永远不会出现 Belady 异常。
  2. LRU 算法的性能较好,但需要寄存器和的硬件支持。LRU 是堆栈类的算法。理论上可以证明,堆栈类算法不可能出现 Belady 异常。FIFO 算法基于队列实现,不是堆栈类算法。
  3. LRU算法的性能接近于OPT算法,但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且开销大。
  4. 操作系统必须决定读取多少页,即决定给特定的进程分配几个页框。给一个进程分配的物理页框的集合就是这个进程的驻留集
  5. 1)分配给一个进程的存储量越小,任何时候驻留在主存中的进程数就越多,从而可以提高处理机的时间利用效率。2)若一个进程在主存中的页数过少,则尽管有局部性原理,页错误率仍然会相对较高。3)若页数过多,则由于局部性原理,给特定的进程分配更多的主存空间对该进程的错误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6. 基于这些因素,现代操作系统通常采用三种策略:固定分配局部置换、可变分配全局置换、可变分配局部置换。
  7. 为确定系统将进程运行时所缺的页面调入内存的时机,可采取以下两种调页策略:预调页策略、请求调页策略。
  8. 请求分页系统中的外存分为两部分:用于存放文件的文件区和用于存放对换页面的对换区。对换区通常采用连续分配方式,而文件区采用离散分配方式,因此对换区的磁盘 I/O 速度比文件区的更快。
  9. 调入页面就存在三种情况:系统拥有足够的对换区空间、系统缺少足够的对换区空间、UNIX方式。
  10. 在页面置换过程中,一种最糟糕的情形是,刚刚换出的页面马上又要换入主存,刚刚换入的页面马上又要换出主存,这种频繁的页面调度行为称为抖动颠簸。若一个进程在换页上用的时间多于执行时间,则这个进程就在颠簸。
  11. 工作集是指在某段时间间隔内,进程要访问的页面集合。基于局部性原理,可以用最近访问过的页面来确定工作集。
  12. 存储管理应实现的功能是:主存空间的分配与保护主存空间地址重定位主存空间的共享主存的扩充
  13. 在分区分配算法中,首次适应算法倾向于优先利用内存中低地址部分的空困分区,从而保留了高地址部分的大空闲区(first fit按地址递增排序)
  14. 分区存储管理方案不能实现虚拟的原因是作业地址空间不能超过存储空间
  15. 虚拟存储器通常由主存和辅存两级存储系统组成。为了在一台特定的机器上执行程序,必须把逻辑地址映射到这台机器主存储器的物理地址空间上,这个过程称为地址变换
  16. 静态重定位是由专门设计的重定位装配程序完成的,而动态重定位是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来实现的。
  17. 段式存储管理中,段的保护措施通常有越界保护存取控制两种。
  18.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分区的保护通常采用存储键和界地址两种方式。
  19. 多道程序设计的引入给存储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应考虑的三个问题是存储器管理虚存管理存储保护
  20. 在存储管理方案中,可用上、下限地址寄存器存储保护的是分区分配
  21. 采用交换技术获得的好处是以牺牲CPU时间为代价的。
  22. 在页式和段式管理中,指令的地址部分其结构形式分别为页号+页内偏移量段号+段内偏移量
  23. 页表表目的主要内容包括页号、块号
  24. 段表表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段号起始地址长度
  25. 在请求页式管理中,页面置换算法常用的是先进先出最近最久未使用(LRU)
  26. 将作业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主存中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为地址变换
  27. 把作业装人内存中随即进行地址变换的方式称为静态重定位,而在作业执行期间,当访问到指令或数据时才进行地址变换的方式称为动态重定位。(注意与地址变换的区别:印象中,重定位和编译器、连接器有关,而地址变换(虚拟地址->物理地址)和CPU、操作系统、虚拟地址有关它们不是一个概念)
  28. 主存中一系列物理存储单元的集合称为物理存储空间
  29. 静态重定位在程序装入内存时时进行;而动态重定位在程序执行时进行。
  30. 20. 在虚存管理中,虚拟地址空间是指逻辑地址空间,实地址空间是指物理地址空间;前者的大小只受机器的地址长度限制,而后者的大小受物理内存大小限制。(虚拟内存最大容量受CPU寻址范围/计算机地址结构,实际大小容量受min(内存和外存容量之和,CPU寻址范围))
  31. 在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程序所使用的最大段数以及段的最大长度是逻辑地址结构
  32. 若选用的页面置换算法不合适,可能会出现抖动现象。
  33. 在虚拟段式存储管理中,若逻辑地址的段内地址大于段表中该段的段长,则发生地址越界中断
  34. 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若采用FIFO页面淘汰算法,则当分配的页数增加时,缺页中断的次数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 文件管理

[考纲内容]

(一)文件系统基础

文件的概念;文件的逻辑结构: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顺序文件目录结构:文件控制块和索引结点,单级目录结构和两级目录结构树形目录结构,图形目录结构

文件共享;文件保护:访问类型;访问控制

(二)文件系统实现

文件系统层次结构;目录实现:文件实现

磁盘组织与管理

磁盘的结构:磁盘调度算法;磁盘的管理

  1. 文件(File)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文件是以计算机硬盘为载体的存储在计算机上的信息集合,
  2. 无结构文件 (流式文件)。
  3. 有结构文件(记录式文件)分为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顺序文件、直接文件或散列文件 。
  4. 文件控制块。文件控制块 (FCB)是用来存放控制文件需要的各种信息的数据结构,以实现“按名存取”。FCB 的有序集合称为文件目录,一个 FCB 就是一个文件目录项。为了创建一个新文件,系统将分配一个FCB 并存放在文件目录中,成为目录项。
  5. FCB主要包含以下信息:1)基本信息,如文件名、文件的物理位置、文件的逻辑结构、文件的物理结构等。2)存取控制信息,如文件存取权限等。3)使用信息,如文件建立时间、修改时间等。
  6. 一个文件有且只有一个索引结点。索引结点在检索目录文件的过程中,只用到了文件名,仅当找到一个目录项(查找文件名与目录项中文件名匹配)时,才需要从该目录项表。(索引结点是FCB的改良,节省了空间)
  7. 文件系统中若文件的物理结构采用连续结构,则文件控制块中关于文件的物理位置起始块号、长度。
  8. 存放在磁盘上的索引结点称为磁盘索引结点,UNIX 中的每个文件都有一个唯一的磁盘索结点。
  9. 文件的分享是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远程文件系统、分布式信息系统实现的。
  10. 文件保护通过口令保护、加密保护和访问控制等方式实现。其中,口令保护和加密保护是为了防止用户文件被他人存取或窃取,而访问控制则用于控制用户对文件的访问方式。
  11. 文件系统为用户提供与文件及目录有关的调用,如新建、打开、读写、关闭、删除文件,建立、删除目录等。此层由若干程序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对应一条系统调用,用户发出系统调用时,控制即转入相应的模块。
  12. 文件分配对应于文件的物理结构,是指如何为文件分配磁盘块。常用的磁盘空间分配方法有二种:连续分配、链接分配和索引分配。有的系统(如RDOS 操作系统)对三种方法都支持,但更普遍的是一个系统只支持一种方法。
  13. 链接分配采取离散分配的方式,消除了外部碎片,因此显著提高了磁盘空间的利用率
  14. 索引文件大体上由索引区数据区构成。其中数据区一般按关键字的顺序存放。
  15. 对操作系统而言,打开文件广义指令的主要作用是装入文件目录表
  16. 磁盘文件目录表的内容至少应包含文件名文件存储在磁盘上的地址
  17. 操作系统实现按名存取进行检索的关键在于解决文件名文件存储地址的转换
  18. 按用户对文件的存取权限将用户分为若干组,同时规定每一组用户对文件的访问权限。这样,所有用户组存取权限的集合称为该文件的权限控制表
  19. 文件保护是指避免文件拥有者或其他用户因有意或无意的错误操作使文件受到破坏。
  20. 从文件管理角度看,文件由文件控制块文件体两部分组成。
  21. 在文件系统中,若按逻辑结构划分,可将文件划分成流式文件记录式文件两大类。
  22. 文件转储的方式全量转储和增量转储

  • I/O管理
  1. 设备驱动程序是一种低级的系统例程,它通常分为驱动I/O设备工作程序设备中断处理程序两个部分。
  2. 进行设备分配时所需的数据表格主要有____和____等。设备控制表(DCT),控制器控制表(COCT),通道控制表(CHCT),系统设备表(SDT)
  3. 在通道进行I/O操作期间,要访问两个内存固定的单元通道地址字通道状态字
  4. 对磁盘来说,磁盘的驱动调度是先进行移臂,以尽可能地减少寻找时间;再进行旋转,以减少延迟时间
  5. 为实现CPU 与外部设备的并行工作,系统引人了中断硬件机制
  6. 盘地址空间是的。
  1. 通道技术的引入,实现了CPU和设备的并行;设备和设备的并行;设备和设备的并行
  2. 逻辑设备表(LUT)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设备独立性,实现设备的灵活性
  3. 设备管理中引入缓冲机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改善CPU和I/O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实现I/O 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4. 通常磁盘调度采用的算法至少有三种,它们是先来先服务(FCFS First Come First Service),最短查找时间优先(SSTF Short Search Time First)和扫描(电梯)调度(SCAN Scan)
  5. 系统必须提供1种调度策略,使得能按最佳次序处理若干进程对磁盘提出的输人输出请求,这种调度称为磁盘驱动调度
  6. 中断优先级是由硬件规定的,若要调整中断的响应次序可通过中断屏蔽实现
  7. 磁盘输入输出,寻道时间是磁头在移动臂带动下移动到指定柱面所花的时间,寻道时间是指定扇区旋转到磁头下所需的时间;它们与信息在磁盘上的位置有关。
  8. 实现虚拟设备必须要有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为基础,特别是硬件必须配置大容量的磁盘,要有中断装置通道或DMA,具有中央处理机与通道或DMA并行工作的能力
  9. 采用SPOOLing技术的计算机系统中,操作员只要启动预输入程序工作,就可以把作业存放到输入井中等待处理。
  10. SPOOLing技术即假脱机技术,是使独占使用的设备变成多台虚拟设备的一种技术。SPOOLing系统是由“预输入程序”、“缓输出程序”和“井管理程序”以及输入和输出井组成的。
  11. 缓研冲区由缓冲首部缓冲体组成。
  12. 在进行分配设备的同时,还应分配相应的通道控制器,以保证在I/O设备和CPU之间有传输信息的通路
  13. SPOOLing 系统中,作业执行时从磁盘上的输入井中读取信息,并把作业的执行结果暂时存放在磁盘上的输出井中。

  • 0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