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keil2软件模拟延时语句的时间

首先点击project下的option for target ’target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晶振频率改为11.0592MHz,与TX-1C试验板上的晶振频率一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点击debug下的start/stop debug session 按钮进行调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延时代码如下

#include <reg52.h>//int整型变量分配两个字节,范围在(-32768~32767即-2^15~2^15-1)之间
unsigned int i,j;//无符号整型变量分配两个字节,范围在(0~65535即2^16-1)之间
sbit led8=P1^7;//将P1口的最高位声明为led8
void main()
{
	while(1)
	{
		led8=0;//将P1口最高位置0
		for(i=100;i>0;i--)
			for(j=500;j>0;j--);//单片机执行代码需要时间,双层for循环起到延时的作用
		led8=1;
		for(i=100;i>0;i--)
			for(j=500;j>0;j--);
	}
}

点击peripherals中的port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P1口8位的状态,I/O口全为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看右下角watch1标签,按下F2键,输入i和j两个变量,显示为0x00,i和j在刚开始时没有赋值,编译器默认是0,进入for循环后才赋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看到左侧寄存器窗口sec为422.09微秒,这是程序从开始到黄色箭头所用的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步运行一下可以看到最高位的对号没有了,说明执行了led8=0这条语句,第八个二极管点亮了sec为423.18微秒,减去422.09微秒为1.09微秒,也就是一个机器周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点击复位按钮,设置两个断点,当全速运行到断点时停止,断点后的语句就是接下来要执行的语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击全速运行,可以看到时间变为88535.16微秒,减去之前的423.18,双层for循环约为88111.92微秒,即第八个发光二极管间隔88毫秒闪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1、时钟周期:时钟频率的倒数即外接晶振的倒数,12MHz晶振的时钟周期就是1/12微秒。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由12个时钟周期组成。
2、在《新概念51单片机教程》里,作者调试出当变量类型都是unsigned int型是内层for循环恒定为110时。外层for循环为多少,就大概延时多少毫秒,如for(i=1000;i>0;i–)for(j=110;j>0;j–);就是延时1秒。这只是大概时间,如果要较高的精确度的话就用定时器

  • 2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