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集热器的集热量和热效率计算的Python程序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计算平板集热器的集热量和热效率,涉及集热器的有效利用能、集热效率、吸热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热损失系数等多个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提供了具体的示例和代码。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基本概念

集热器的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集热器有效利用能Qu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UL也成为热损失系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pm不易计算,Qu计算公式可转化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f,i是流体的进口温度

#集热器有效利用能Qu
Q_u = A_c * F_R * (S-U_L*(T_i-T_a))

集热效率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集热效率η
Eta = Q_u /(I_T*A_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吸热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集热器性能的预测需要集热板吸收的太阳能信息。倾斜集热器上入射的太阳能可以用第二章的方法求出。这种入射辐射有三种不同的空间分布:直射辐射、散射辐射和地面反射辐射,每种辐射都必须单独处理。计算的细节取决于使用哪个漫射天空模型(第2.14节至第2.16节)。每小时使用各向同性漫射概念,可修改方程式2.15.1,通过将每个项乘以适当的透射率-吸收率积,得出吸收辐射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1+cosβ)/2和(1−cosβ)/2分别是从收集器到天空和从收集器到地面的视角因子。下标b、d和g表示直射、散射和地面反射。对于给定的集热器倾斜,图5.4.1给出了散射和地面反射辐射的有效入射角,图4.11.1和5.4可用于确定适当的吸收率和透射率值。方程5.5.1或5.5.2可用于求出(τα)d和(τα)g。计算Rb所需的波束辐射角θ可用于求出(τα)b。或者,可从覆盖层和吸收体的特性中求出(τα)n,图5.6.1可用于计算每个辐射流的适当入射角测定三种透射率-吸收率乘积。
Ib、Id、I和Rb的计算见我的博客计算某地的从日出到日落各时刻的水平面直射和散射辐射,倾斜面总辐射的Python程序

#吸热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S
S = (Ib*Rb*(Tau_Alpha_s_b) + Id*(Tau_Alpha_s_d)*(1+cos(Beta*pi/180))/2 + Rho_g*I*(Tau_Alpha_s_g)*(1-cos(Beta*pi/180))/2).evalf()

地面反射辐射的入射角θg和散射辐射的入射角θ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eta = 60    #集热器倾斜角β
#散射辐射的入射角θd
Thet_d = 59.7 - 0.1388*Beta + 0.001497*Beta**2
#地面反射辐射的入射角θg
Thet_g = 90 - 0.5788*Beta + 0.002693*Beta**2

(τα)的计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θ1和θ2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方程5.1.1表示非极化辐射r⊥的垂直分量,和方程5.1.2表示非极化辐射r||的平行分量。方程5.1.3给出了非极化辐射的反射作为两个分量的平均值。

from sympy import *
Thet_1 = 60    #入射角θ1
Thet_2 = 34.58    #折射角θ2
r_per = ((sin((Thet_2-Thet_1)*pi/180))**2 / (sin((Thet_2+Thet_1)*pi/180))**2).evalf()    #r⊥,perpendicular
r_par = ((tan((Thet_2-Thet_1)*pi/180))**2 / (tan((Thet_2+Thet_1)*pi/180))**2).evalf()    #r||,parallel
r = (r_per+r_par)/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折射角θ2
#空气的折射率n1=1,玻璃的折射率n2=1.526
#假设入射角θ1 = 60°
from sympy import *
n1 = 1
n2 = 1.526
Thet_1 = 60    #入射角θ1 = 60°
Thet_2 = (asin(n1/n2*sin(Thet_1*pi/180))*180/pi).evalf()
print('折射角θ2:',Thet_2)

结果:

折射角θ234.577006928745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和r||不相等(正常入射时除外),初始非极化辐射的透射率τr为两个部分的平均透射率。其中下标r是提醒只考虑反射损失。

from sympy import *
Thet_1 = 60    #入射角θ1
Thet_2 = 34.58    #折射角θ2
r_per = ((sin((Thet_2-Thet_1)*pi/180))**2 / (sin((Thet_2+Thet_1)*pi/180))**2).evalf()    #r⊥,perpendicular
r_par = ((tan((Thet_2-Thet_1)*pi/180))**2 / (tan((Thet_2+Thet_1)*pi/180))**2).evalf()    #r||,parallel
#非极化辐射的透射率τr
Tau_r = 1/2 * ((1-r_par)/(1+r_par) + (1-r_per)/(1+r_p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θ2——折射角
K——消光系数,Th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L——辐射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m。
其中下标a提醒只考虑了吸收损失

from sympy import *
Thet_1 = 60    #入射角θ1
Thet_2 = 34.58    #折射角θ2
#非极化辐射的吸收率τa
K = 32    #消光系数,Th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L = 2.3*10**(-3)    #辐射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m
Tau_a = (exp(-K*L/cos(Thet_2*pi/180))).evalf()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极化的垂直分量,覆盖层的透射τ⊥、反射率ρτ⊥和吸收率α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rom sympy import *
Thet_1 = 60    #入射角θ1
Thet_2 = 34.58    #折射角θ2
r_per = ((sin((Thet_2-Thet_1)*pi/180))**2 / (sin((Thet_2+Thet_1)*pi/180))**2).evalf()    #r⊥,perpendicular
r_par = ((tan((Thet_2-Thet_1)*pi/180))**2 / (tan((Thet_2+Thet_1)*pi/180))**2).evalf()    #r||,parallel
#非极化辐射的吸收率τa
K = 32    #消光系数,Th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L = 2.3*10**(-3)    #辐射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m
Tau_a = (exp(-K*L/cos(Thet_2*pi/180))).evalf()
#透射率τ
Tau = Tau_a * (1-r_per)**2 / (1-(r_per*Tau_a)**2)
#反射率ρ
Rho = r_per * (1+Tau_a*Tau)
#吸收率α
Alpha = (1-Tau_a) * ((1-r_per)/(1-r_per*Tau_a))

(5.3.1)可简化为(5.3.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3.3)可简化为(5.3.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3.2)可简化为(5.3.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与方程5.3.1至5.3.3相比,方程5.3.4至5.3.6的优点在于,偏振在近似方程中通过单个项τr而不是每个单独光学性质的更复杂表达式来解释。

from sympy import *
Thet_1 = 60    #入射角θ1
Thet_2 = 34.58    #折射角θ2
r_per = ((sin((Thet_2-Thet_1)*pi/180))**2 / (sin((Thet_2+Thet_1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