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笔记

文章目录

劳动经济学笔记

《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

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 and ariticals in leading

我感觉劳动经济学挺有意思的,很实用

交易劳动者的服务,而不是劳动力

课程考核

期末考试(50%)

笔试,闭卷

题目类型:选择题30分、计算题20分、简答题30分和资料分析题20分

课程作业(30%)二选一

  1. 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研究计划

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分析方法与手段,数据来源和初步分析

  1. 精读一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论文(目录在后

制作ppt pre,展示+讨论20mins,最后两周

考勤和课堂参与(20%)

活跃和参与度高

第一章 导论

policy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wage and employment

三次分配

重大时事政策

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 学生不是劳动力

UR = 失业者/劳动力

失业不失业看有没有报酬

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指各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 量化宽松直接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视为变相"印钞"。

劳动力的定义按照教科书,是美国的那种,我们中国的定义有偏差

CPI调整有一个弱点:一揽子商品,商品里的东西会变

汉堡指数(巨无霸指数)

收入不平等和工资不平等不同,但是收入不平等问题比较严峻

派生效用 derived demand

劳动需求曲线,下降

替代效应,(用更便宜的资本替代劳动)

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增加,除了劳动人数的增加还有劳动时间的增加

对企业的劳动供给曲线:水平的供给曲线(纵轴是价格)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服务只能被租用,不能被买卖

劳动经济学:一些基本概念

普遍性假设: 稀缺性 理性

市场失灵: 不知情 交易障碍 外部性 公共物品 价格扭曲

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概论

失业者: 虽然处于劳动力队伍之中,但是却没有能够实现有酬就业的人被称为失业者。

既没有工作,又不寻找工作,同时也不是因为被临时解雇而等待被雇主召回的人,就不能算作劳动力。

各种不同的劳动力市场状态之间,主要有四种流动形式

  1. 劳动者由于自愿离职或被解雇,从就业者变成失业者。
  2. 失业者由于重新被雇佣或被召回到他们被临时解雇之前从事的岗位。
  3. 原来处于劳动力队伍之中的人,无论是就业者还是失业者,由于退休或决定不再接受或寻找能够获得薪酬的工作(中途退出)而离开劳动力队伍。
  4. 以前从未工作过或从未寻找过工作的人,通过进入劳动力队伍,使这一队伍得以壮大。

失业率: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之比

失业率达到5%,劳动力市场紧缩,存在充足的职位空缺,雇主们很难找到人去填补这些职位空缺

失业率达到7%+,劳动力市场宽松,比较容易找到人填补职位空缺

工资率是指单位工作时间内的劳动力价格。

名义工资是指劳动者根据当前货币价值得到的小时工资,对比较各类劳动力者在同一时间内的工资收入来说,名义工资是最为有用的一个指标;实际工资用名义工资除以某种价格衡量指标,可以用来说明劳动者拿到的名义工资的实际购买力。

实际工资=名义工资/价格指数*100

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

小时工资巨无霸指数:对不同时间或不同地区的购买力所做的真实比较(因为每个地方的巨无霸汉堡价格是标准化的)

工资率、工资性报酬、总薪酬和收入

工资率是指单位工作时间能够获得的货币性报酬

工资性报酬则是指工作时间单位(小时)的数量乘工资率

收入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某一时期内(一年)获得的所有资源——包括工资性报酬、福利以及非劳动收入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主要的劳动力市场结果都与雇佣条件(工资率、总薪酬水平、工作条件)和雇佣水平相关。

规模效应

工资率上升,倾向于用资本进行替代,称作替代效应

经济租金 一个人在某一特定的职位上实际得到的工资超过其保留工资的那部分数额,就是他得到的经济租金。

一个人的经济租金等于收到工资减去预订工资

每个工人可能有不同的预订工资,因此,市场上工人的租金将会有所不同。预订工资最低的人得到的租金最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租金?或者为什么雇主不把工人的工资降低到其保留期的水平呢?

•租金背后的逻辑是,雇主并不知道每个工人的预订工资。

•确定个人的真实预订工资将是昂贵和困难的(由于可能的伪装)。

市场出清工资: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工资率和劳动力人数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和资本的使用量存在重要因果联系:如果一个单位的某种投入所获得的收入恰好等于因此增加的费用,那么不改变此种投入的使用量是最佳做法。

边际产品
劳 动 力 的 边 际 产 品 = M P L = 实 物 产 出 的 变 化 劳 动 力 投 入 数 量 的 变 化 = Δ Q Δ L 资 本 的 边 际 产 品 = M P K = 实 物 产 出 的 变 化 资 本 存 量 的 变 化 = Δ Q Δ K 劳动力的边际产品 = MP_L=\frac{实物产出的变化}{劳动力投入数量的变化}=\frac{\Delta Q}{\Delta L}\\ 资本的边际产品 = MP_K=\frac{实物产出的变化}{资本存量的变化}=\frac{\Delta Q}{\Delta K} =MPL==ΔLΔQ=MPK==ΔKΔQ
边际收益产品
M R P L = M P L ⋅ M R ( 在 一 般 情 况 下 ) M R P L = M P L ⋅ P ( 产 品 市 场 是 竞 争 性 的 ) MRP_L=MP_L\cdot MR(在一般情况下)\\ MRP_L=MP_L\cdot P (产品市场是竞争性的) MRPL=MPLMR()MRPL=MPLP()
我们假设劳动力的边际产品总是下降的

利润最大化
M R P L = M E L MRP_L=ME_L MRPL=MEL
雇主——通过非全日制雇佣——能够雇佣到劳动者的一部分工作时间而非全部工作时间
M P L ⋅ P = W M P K ⋅ P = C ( 资 本 表 述 ) → W M P L = C M P K MP_L\cdot P=W\\ MP_K\cdot P =C(资本表述)\\ →\frac{W}{MP_L}=\frac{C}{MP_K} MPLP=WMPKP=C()MPLW=MPKC
W表示单位劳动力的货币价格

利润最大化规则的两种含义:

  1. 劳动力的实际工资等于劳动力的边际产品
  2. 雇用水平位于劳动力边际产品正在下降的部分

雇主工薪税以及工资补贴的劳动力市场效应

工薪税减免 雇佣补偿计划

第四章 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 动 力 需 求 的 自 身 弹 性 = 劳 动 力 雇 佣 量 变 化 的 百 分 比 劳 动 力 工 资 率 增 长 1 % = % Δ E i % Δ W i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弹性= \frac{劳动力雇佣量变化的百分比}{劳动力工资率增长1\%}=\frac{\%\Delta E_i}{\%\Delta W_i} =1%=%ΔWi%ΔEi
经济学家关心劳动力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还是小于1

任意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一般都有自己富有弹性区域和缺乏弹性区域

直线型劳动力需求曲线上,上端的弹性大于下端的弹性

image-20211031124313719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其他条件相同是,在下述情况下,某一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通常会比较高:

  1. 此类劳动力生产的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高
  2. 其他生产要素可以很容易地替代此类劳动力
  3. 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较高(无需大幅度提高其他要素价格的情况下就能增加这些生产要素的使用量
  4. 雇佣此类劳动力的成本在总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高

产品需求弹性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也越大

第一条派生定理的含义:

  1.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企业层次上的劳动力需求会比行业或市场层次上的劳动力需求更加富有弹性。
  2. 劳动力需求在长期的工资弹性比短期的工资弹性更大

第二条派生定理: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越容易被其他生产要素替代的那一类劳动力,其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大。

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越大

在劳动力需求曲线缺乏弹性的市场上,工会可以获得更多的好处

对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的估计

**规模效益 **

生产技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既定的工资率变化百分比导致的雇佣量变化百分比

短期的劳动力需求弹性仅包括规模效应

替代效应

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既定的工资率变化百分比导致的雇佣量变化的百分比。

劳动力需求越大,工会争取的工资增长幅度越少。我们可以预测以下情况:

  1. 在劳动力需求曲线缺乏弹性的市场上,工会能够为其会员争取到较大的工资增长。
  2. 工会会积极采取有助于降低其会员的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措施
  3. 工会会首先选择在劳动力需求曲线缺乏弹性的市场上发动工人加入工会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投入要素j相对于投入要素k的价格变动的需求弹性被定义为:
η j k = 投 入 要 素 j 的 需 求 量 变 化 的 百 分 比 投 入 要 素 k 的 价 格 变 化 1 % = % Δ E j % Δ W k \eta_{jk}=\frac{投入要素j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投入要素k的价格变化1\%}=\frac{\% \Delta E_j}{\%\Delta W_k} ηjk=k1%j=%ΔWk%ΔEj

交叉弹性为正,二者是替代关系;交叉弹性为负,二者是互补关系

结论:

  1. 劳动力和能源在生产过程中显然是相互替代的,尽管他们之间的替代性不是很强。劳动力和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也是可能相互替代的,但是他们之间的替代性也并不是很强。
  2. 技术劳动力和非技术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时相互替代的
  3. 技术劳动力和非技术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与资本的关系是替代的还是互补的,不知道
  4. 技术劳动力与资本更可能是互补关系
  5. 如果技术和非技术劳动力上升幅度相同,那么,在与替代效应相联系的就业损失方面,非技术劳动力遭受的损失更大。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与技术劳动力相比,非技术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更大。

最低工资立法产生的影响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最低工资上调,就业量减少or增加 not sure

最低工资能起到反贫困的作用吗? no

生存工资立法的影响 not sure

劳动力需求原理在技术变革本质问题上的应用

补偿使得没有人受损

第五章 劳动力市场上的摩擦力

我们之前以为雇主的劳动力成本有以下特征:

  1. 我们假设雇主必须支付的工资率是由市场给定的
  2. 全部的劳动力成本都视为可变的

劳动力市场中员工一方遇到的摩擦力

一价定律

简单的劳动力市场模型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基础上的,即员工能够没有成本的在不同雇主之间转换工作,该模型有一个强有力的可以检测的预测,即拥有同样技能且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工资相同。

企业对工资率和雇用水平的选择
M R P L = M E L MRP_L=ME_L MRPL=MEL

买方垄断

劳动力市场中员工一方遇到的摩擦力

准固定成本:在劳动力身上进行的投资和一定的员工福利

员工人数和工时数组合决策
M E M M P M = M E H M P H \frac{ME_M}{MP_M}=\frac{ME_H}{MP_H} MPMMEM=MPHMEH
通过多雇佣一位员工来多生产一件产品的成本=增加现有员工的工作小时数多生产一件产品的成本

政策分析:加班工资

加班和工作机会扩张,并不会,会转入到资本投入

培训:

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因为不具有普适性,可能会减少入职率)

第六章 经济中的劳动力供给:工作决策

劳动力参与率

工作小时数

工作决策理论

需求是以下三个变量的函数:机会成本(价格)财富水平 偏好水平

闲暇的机会成本 财富和收入

定义收入效应:在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W ˉ \bar{W} Wˉ),收入变化 ( Δ Y ) (\Delta Y) (ΔY)引起的工时变化:
收 入 效 应 = Δ H Δ Y ∣ W ˉ < 0 收入效应=\frac{\Delta H}{\Delta Y}|\bar{W}<0 =ΔYΔHWˉ<0
收入效应为负

定义替代效应:收入保持不变时,工资率变化导致的工时变化:
替 代 效 应 = Δ H Δ W ∣ Y ˉ > 0 替代效应=\frac{\Delta H}{\Delta W}|\bar{Y}>0 =ΔWΔHYˉ>0
替代效应为正

工资率上升会出现两种效应

劳动力供给曲线斜率可正可负,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大小比较

向后弯曲的曲线

image-20211031124223256

劳动与闲暇的无差异曲线

  1. 位于右上方的任何一条无差异曲线都比左下方的无差异曲线受人们所偏好
  2. 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3. 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
  4. 无差异曲线是凸的
  5. 物依稀为贵
  6.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无差异曲线

收入和工资约束

一个人的工资率可以被定义:一个单位工时增加带来的收入增量:
工 资 率 = Δ Y Δ H 工资率 = \frac{\Delta Y}{\Delta H} =ΔHΔY
恰好为预算约束线的斜率(收入/闲暇

工资上涨带来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image-20211031125520133

到底哪种效应更强?

保留工资

带钉子的预算约束线

image-20211031130722105

净工资率为0 的社会福利计划

福利补贴和工资1:1发放1:1 福利享受时间限制

净工资率为正的社会福利变化

税收减免

第七章 劳动力供给:家庭生产、家庭和生命周期

考虑到家庭生产的劳动力供给模型

针对个人的基本模型:与劳动-闲暇模型的相似之处

只需要将前面的闲暇时间改成家庭生产时间(包括家庭杂事和放松时间

一些新的含义

家庭中的联合劳动力供给政策

将单一决策者扩展到已婚夫妇,假设双方有着相同的偏好

假定夫妻之间是通过谈判来进行决策的

在家庭决策中,夫妻双方中获得资源更多的那一方的影响力更大

附加的劳动者效应:一方工作工资率下降,另一方可能会增加工作

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在经济衰退时期,本来想找工作的人变得灰心丧气,倾向于滞留在劳动力市场之外

隐性失业:本来愿意工作,但是工作岗位实在太少了,所以选择不进入劳动市场

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替代效应与何时开始工作

当一个人在家里的生产率低于市场工资报酬时,应该工作

退休年龄的选择

image-20211031134725150

如果社会保障福利的增加时按照一个固定数额给付的,那么这会导致每个年龄退休时能够获得的终身福利都出乎意料的增加了。

政策应用:儿童看护与劳动力供给

降低儿童看护补贴 儿童抚养保证

第八章 补偿性工资差别与劳动力市场

工作匹配:劳动者的偏好及信息作用

均衡工资差别 劳动力的配置 对劳动者的补偿

补偿性工资差别是与不同的工作特征联系在一起的,假设:

  1. 效用最大化,净收益——从工资和工作的心理方面获得的总效用——趋于均等的

  2. 劳动者的信息获得

  3. 劳动者的流动性

补偿性工资差别的实证检验

享乐主义工资理论与工伤风险

工作机会提供曲线

规范分析: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

收益成本分析

享乐主义工资理论与员工福利

实物薪酬 延期薪酬

无差异曲线

斜率绝对值为1的等利润曲线 扁平的利润曲线 陡峭的等利曲线

政策案例:雇主提供的医疗福利

第九章 人力资本投资:教育与培训

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所做的投资主要发生在三个阶段:

  1. 早期凡童时代 他人的决策
  2. 青少年和刚刚成年阶段
  3. 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后

人力资本投资:基本模型

人力资本形成分为三种类型:

  1. 实际增加的费用和直接费用
  2. 放弃的工资性报酬
  3. 学习是沉闷的,造成的心理损失

关于大学教育需求的四条结论:

  1. 与看重未来者相比,看重当前的人上大学的可能性较小(其他条件不变)
  2. 接受高等教育之后的时间越长,上大学的收益就越高,因此大多数大学生是年轻人
  3. 如果上大学的成本增加,那么高中毕业生大学入学率会下降
  4. 如果工资性报酬差别扩大,高中毕业生上大学的入学率会增加

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具有不确定性的

劳动者在年轻的时候进行的在职培训投资是最多的,此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曲线是凹形的。

从年龄与工资性剖面曲线中得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的劳动者之间的工资性报酬差别也趋于更加明显。有能力学得更快的人最终会选择报酬水平较高的工作,而这些工作有要求从业者学习更多的东西,从而把从业者的能力推向最高的高度。

女性与人力资本获得更少,在职培训也更少,因为一些女性要从事家庭工作,工作时间短;此外,现在女性的正规学校教育率已经在增加了

教育是一项有益的投资吗?

教育会带来社会成本-------->社会收益(教育投资的增加会提该劳动者的生产率) 信号模型(筛选机制)

image-20211204152833944

信号还是人力资本?

无论哪种情况确实表明教育增加了社会收益

公共部门提供的培训是一种有益的社会投资

第十章 劳动力流出:移出、移入以及人员流动

Worker Mobility: Migration, Immigration and Turnover

川川课堂笔记:

劳动力流动:没有换雇主

Migration(跨区流动), Immigration(跨国际的流动) and Turnover(跨公司的流动)

劳动力市场

生产部门有三大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

职业岗位:管理岗,专业技术岗,服务人员,办事人员

还有跨行业的

”推拉模型“ 钱,工资率 趋向于均衡的过程

推拉失衡:市场失灵,制度障碍,摩擦,安土重迁,交通费用,机会成本

present value of net benefits = benefit-cost

consequence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主要是

Brain drain 发达国家会吸引欠发达地区的高尖人才

stem 印度和中国 统计工程物理数学 盲流:大多是农村到城市的流动

流到那里去?

什么样的人在流动? 年龄 教育 性别

铁公鸡: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房地产建设 工人住在临时公房

人口普查:国务院总理 调查所有的人 经济普查:每五年一次 调查所有的单位

上山下乡,三峡

remittance: 把钱汇款回来

美国:移民 计算机(技术) 贸易

书本上的内容

劳动力流动的决定因素

如果与流动相联系的收益现值超过了与之相关的货币成本和心理成本,劳动者就会更换工作
净 收 益 现 值 = ∑ t = 1 T B t ( 1 + r ) t − C 净收益现值=\sum_{t=1}^{T}\frac{B_t}{(1+r)^t}-C =t=1T(1+r)tBtC
净收益更大:

  1. 劳动者新的工作效用更高
  2. 过去的工作快乐越少
  3. 成本越低
  4. 在新的工作持续时间越长

跨地域流动

劳动力会从较高工资性报酬的机会相对较少的地区移到机会相对较多的地区

人们总是会被吸引到那些想全日制劳动者支付的是工资性报酬最高的地区

迁移者的个人特征:

年龄 教育 (受教育程度高)

国际移民:技术劳动者or非技术劳动者取决于本国内工资待遇的差别

移民获得工资性报酬的增长幅度主要取决于迁移的原因以及迁移者所做的准备

经济原因 家庭迁移

移民后的最初工资性报酬低,,报酬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移民后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高)

回归迁移:重新返回原来的迁出地的人往往是在当初决定移民的时候最接近边际状态的人(预期净收益最少的人)

政策应用:限制移民的进入

人们是否欢迎移民取决于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如果想要研究地区歧视问题

移民的获益者和受益者分析

员工流动

年龄的影响

工资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从事低工资工作的劳动者比从事高工资工作的劳动者辞职的可能性更大

企业规模的影响

企业规模扩大,员工的辞职率会趋于下降

性别差异

女性劳动者的辞职率更高

劳动力市场周期的影响

劳动者能够相对容易、快速的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时,他们的辞职可能性会更大

企业的地理位置

当劳动者辞去某一工作的成本相对较低时,劳动者流动的可能性就较大

流动越多越好?

一方面,劳动力流动对社会有益,因为它不仅会改善个人福利,而且也提高了工作匹配的质量

另一方面,劳动者面临的较低流动成本可能会削弱雇主和员工双方进行特殊培训投资的动力,或者削弱他们对工作匹配有关的特定信息进行投资的动机。

第十一章 薪酬与生产率:企业的工资决定

激励员工:基本原理概览

雇佣合同 : 正式合同 隐含合同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处理

打击欺骗行为:发送信号 自我强制执行 创造一种剩余

激励员工

绩效工资 (存在两个问题:

  1. 基于产出来付酬的做法对雇主来说既是有收益的也是有成本的
  2. 必须挑选出一个与雇主的最终目标一致的产出衡量指标

计时工资+监督

激励群体中的个人

公平问题 群体忠诚度

生产率和薪酬确定依据

员工方面的偏好 (薪酬的可变性 人员分类 薪酬比较

雇主方面的考虑

根据产出支付薪酬:个人激励计划

问题1. 可能会诱导劳动者忽略那些不容易被考量的绩效 2. 机器或者工具因为没有得到适当的维护或者使用而受损

群体激励计划

问题群体是由个人组成的,而消极怠工决策最终又是在个人层面上做出的(搭便车)

群体激励与高管人员的工资

根据工时支付工资并实施绩效加薪

生产率和绩效水平

为什么高薪酬可能会提高员工的生产率

吸引优秀员工 培育员工的组织承诺度 公平感

效率工资:当雇主进一步增加工资中获得的边际收益与随之产生的边际成本相等时,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才能使雇主实现利润最大化

只有存在结构性的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效率工资才可能出现

生产率与终身薪酬支付顺序

先减额支付后超额支付

员工分类 工作动机 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

  1. 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工资性报酬流的现值必须至少等与劳动力市场上的其他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性报酬流的现值。
  2. 企业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但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风险:提前解雇 公司破产 老员工一直工作

对员工的保护 :尽早裁员 养老金 对雇主的保护:强制退休年龄

晋升竞赛

  1. 谁是最后的胜利者不确定
  2. 依据工作绩效
  3. 所有的报酬完全归胜利者所有

高层领导晋升

努力的动机 存在的问题

职业生涯方面的考虑与生产率

努力的扭曲 计件工资率和努力 努力顺序

理论应用:揭开两个劳动力市场之谜

为什么工资性报酬会随着员工任职年限增加而上升?

  1. 雇主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任何时候都等于他们的边际收益产品
  2. 企业对特殊培训的投资是由劳动者和企业共同承担的
  3. 雇主为了吸引和激励那些愿意长期为自服务的劳动者而设计的延期薪酬激励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什么规模较大的企业支付的薪酬水平比较高?

它们需要雇佣到更优秀的员工以及它们有更好的机会使自己的员工变得更富有生产率

  1. 在职培训方面存在一种规模经济
  2. 大企业通常更多地使用彼此之间具有较高相互依赖性的生产流程,而这种生产流程要求劳动者必须是及其可靠而且训练有素的。
  3. 在大企业中存在职位空缺的成本更高
  4. 大企业的员工生产率更高,因为员工更有效率的匹配到不同的工作任务以及机器设备上去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5. 提供更大的职业晋升阶梯

第十二章 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种族和族裔

可衡量的和不可衡量的工资性报酬差别来源

不同性别劳动者之间的工资性报酬差别

年龄和教育 职业 工时和工作经验

由于平均生产率特征水平的不同的差异来源称作前市场差别

无法得到解释的差别

歧视的界定:不同人口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受到的差别对待就是劳动力市场歧视

劳动力市场歧视:劳动力的工资即使他们的生产率特征的函数,同时也是他们的每一种生产率特征在劳动力市场上可以要求的价格的函数。

工资歧视 职业歧视

职业隔离的衡量

工资歧视的衡量

  1. 首先分别搜集与男性和女性有关的各种信息,必须包括所有在理论上与工资性报酬的决定有关的人力资本特征数据和其他方面的数据。
  2. 利用统计方法估计出每种特征对女性工资性报酬做出的贡献有多大。
  3. 估计,如果女性的生产率特征与男性完全相同,则她们应该获得的工资性报酬是多少
  4. 将计算的女性平均工资性报酬和男性比较

工资差别的分析

美国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工资性报酬差别

就业率的差别

黑人的失业率是白人的两倍(稳定)

职业隔离和工资歧视

不同族裔劳动者之间的工资性报酬的差别

市场歧视理论

第一种歧视来源:个人偏见;第二种:先入为主的统计性偏见;第三种建立在劳动力市场中存在某些非竞争性力量这样一种假设基础上。

个人偏见模型:雇主歧视

存在雇主歧视时的利润

存在雇主歧视时的工资差别

歧视的代价

通常存在面临政府管制的垄断企业中

个人偏见模型:顾客歧视

职业隔离,更高的工资

个人偏见模型:员工歧视

统计性歧视

试用期 信号甄别

非竞争性歧视模型

垄断可能存在长期的歧视

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力量并不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上的垄断力量。

拥挤 为了降低某些职业的工资水平而故意采取的拥挤政策造成的结果。

双重劳动力市场

主要部门 和 次要部门

拥挤假设和双重劳动力市场的共同假设:劳动者是被安排到相应的职业群体中,并且之间的流动严格受限。

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

串谋行为

总结:政府干预可能有用,歧视性压力来源有多种,存在歧视性行为的主体未必就是获利方。

美国联邦政府消除歧视的计划

公平薪酬法 《民权法案》

资历 可比价值:理论,实践

联邦政府合同执行计划

美国联邦政府反歧视计划的有效性

第十三章 工会和劳动力市场

工会结构和工会会员

工会是劳动者的组织,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工会会员在货币和非货币方面的就业条件

工会被划分为两种类型:产业工会:代表的是某一行业或企业中的全体劳动者或大部分劳动者,不考虑劳动者从事的职业;同业工会,属于某一特定职业群体的劳动者。

集体谈判Or分散化谈判

工会主义的国际比较

加入工会的劳动者占劳动者总人数的比例

就业条件被集体谈判协议覆盖的劳动者在全体劳动者所占的比例

美国工会的法律结构

政府雇员工会 工会会员

工会的目标:更多的东西

工会实现目标的约束条件

工会最终面临向下倾斜的劳动力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缺乏弹性的快速增长的产业中,工会提高其会员工资的能力是最强的;在那些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极高的产业以及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产业中,工会提高会员工资的能力是最弱的。

image-20211204204850702

垄断性工会模型

效率合约模型

工会不是有“效率”的,在此的效率仅仅指雇主和工会双方福利改善

正式模型

image-20211204205708787

曲线ed称作合约曲线,最后停留的位置取决于谈判力度的大小

image-20211204205757430

合约曲线

  1. 偏离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并位于右侧
  2. 合约曲线向上倾斜(右上左上垂直都有可能)

集体谈判活动及其谈判工具

工会会员人数:一种供求分析法

image-20211204210210651

人口结构的变化

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化

就业的地区结构变化

竞争的压力

雇主的抵制

工会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的行为

产品需求的变化 严格抵制替代劳动力:立法,谈判

集体谈判和罢工威胁

简单模型

image-20211204210942924

永久性替代罢工者:美国劳动者一旦罢工,会有永久失去工作的危险

罢工与信息不对称

工会领导人和普通工会会员

公共部门的集体谈判:仲裁的威胁

仲裁的形式:常规仲裁(仲裁作者自由决定妥协工资水平) 最后出价仲裁(只能将工会和资方在接受仲裁前的最后要求作为考虑对象)

合作区域

说服仲裁者

仲裁效果:效果都类似

工会的影响

工会对工资率的影响理论
工 会 为 会 员 争 取 的 相 对 工 资 优 势 ( R ) = W u − W n W n 工会为会员争取的相对工资优势(R)=\frac{W_u-W_n}{W_n} (R)=WnWuWn
溢出效应

威胁效应

等待性失业

劳动力需求曲线的移动

工会影响工资率的证据

工会影响总薪酬的证据

工会对就业的影响

工会对生产率和利润的影响

对工会的规范分析

潜在的降低社会福利水平:

  1. 工会通过将工会部门的工资提高到非工会部门之上的做法,在等价的劳动力之间制造出了工资水平(生产率)的差别
  2. 水平较高且比较僵化的工会工资阻碍了在低工资岗位上工作的劳动者向高工资岗位的流动,结果导致社会的产出低于应当达到的水平。

潜在的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1. 在流动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工会为劳动者改善工作条件提供了一种集体发言机制

  2.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条件

  3. 雇主并不知道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迫使资方寻找利润最大化。

第十四章 失业

失业率
u = U L = 失 业 人 数 劳 动 力 总 人 数 u=\frac{U}{L}=\frac{失业人数}{劳动力总人数} u=LU=
劳动力市场的存量-流量模型

失业持续时间

失业者的来源:一部分来源之前的非劳动力人口

流动率影响失业水平

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以及信息流的不完善引发的,结构性失业由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之间的持续性不平衡引发的,而需求不足性失业则是与经济活动的波动(周期)联系在一起的

摩擦性失业

供给等于需求均衡时的摩擦性失业,随机波动,匹配成本等

工作搜寻成本

保留工资

模型意义

  1. 保留工资没有被确定在市场提供的最低工资水平上
  2. 预期工资性报酬会低于 W ∗ ( K ∗ ) W^{*}(K^*) W(K)
  3.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人最终可能会获得不同的工资
  4. 任何能够导致失业者加快寻找工作步伐的因素都可以缩短他们的失业时间。
  5. 如果变成变成失业者对个人而言产生的成本有所下降,这会导致职业者提高自己的保留工资。

失业保险福利的影响

总体来看,新进入或者重新进入的劳动力队伍的人以及被企业根据正当理由解雇的劳动者没有资格领取失业福利。

结构性失业

原因:

  1. 在某一既定地区中,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技能与劳动者实际供给之间出现了不匹配
  2. 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不同地区之间出现了不平衡。

如果工资率是完全弹性的并且职业流动地区流动成本很低,那么这种失业就会很快趋于消失。

职业失业率和地区失业率

职业不平衡 培训成本不同,门槛不同

地区不平衡 ”傻来“ 信息流动的不充分性

是效率工资造成了结构性失业吗?

效率工资影响失业率

失业率影响效率工资

效率工资与工资曲线:地区失业率与地区实际工资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长期失业的国际比较

需求不足性失业(周期失业)

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1. 导致货币刚性的制度原因和利润最大化原因
  2. 美国失业补偿计划的资金筹集方式

工资下降刚性:名义工资

工资刚性和工会:工会在,所以不能随便降低工资

工资刚性与特殊人力资本

工资刚性与信息不对称 :解雇劳动者释放企业困难的信号,更容易接受。

工资刚性与风险规避:后进先出,让有资历的员工临时解雇

工资刚性:劳动者的地位与社会标准

美国失业补偿金的资金来源:工薪税

失业保险税会鼓励雇主解雇员工吗? 不会,收入等于支出

季节性失业

劳动力需求的波动引起的,但是在一年中遵守某种形式。

何时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定义自然失业率:

  1. 在工资和通货膨胀处于稳定状态或者可接受状态时的失业率
  2. 职位空缺数量等于失业者人数时的失业率
  3. 总需求的任何增加都不会引起失业人数减少的失业率

所有的失业都是自愿失业(周期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失业率与人口结构特征

自然失业率究竟是多少?不知道,降低的方案也莫衷一是。

第十五章 工资性报酬分配不均等

不均等的衡量

对工资分配不均等程度衡量的一个指标是方差

缺点:离散系数不变,但方差改变

将第80分位上的工资性报酬与第20分位上的工资性报酬之间的比率作为一种衡量工资性报酬分配两端之间的距离程度增大的工具

高等教育回报投资的上升

相同人力资本群体内部的工资性报酬差别的差别扩大

工资性报酬分配不均等程度加剧的根本原因

  1. 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的供给可能比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增长得更快,从而降低了低技能劳动者的相对工资水平。
  2. 与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的需求相比,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的需求增长更快
  3. 像工会主义势力下降等一些制度力量发生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生产工人相对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的工资下降

劳动力供给方面的变化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技术变革

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 技术变革和工资极化

技术变革和社会技能 技术变革和“胜利者”薪酬 技术变革与薪酬不稳定性

制度因素的变化

工会的衰落 最低工资不变,但总体工资水平增加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image-20211217220906150

第十六章 国贸和生产共享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贸易

市场的功能是促进互惠交易的表现。

个人间贸易和对比优势原理

跨国贸易的动机

无贸易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 $\to $ 比较优势

有贸易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 $\to $ 资源的重新配置

贸易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扩大贸易与技术变革对生产or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相似

产品需求的变化

其他生产要素供给的变化

低工资劳动力

替代效应: 用外国劳动力替代美国劳动力的难易程度与工资率和生产率都有关

规模效应 : 带动需求增加,从而劳动力需求增加

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变化

对劳动力需求的净影响

就业效应估计

在长期中,对外贸易的开放度影响不会超过技术变革

工资效应估计

贸易增加并没有带来制造业工资减少,反而非制造业减少了。因为失业的人会培训去非制造业上班。。。

各国的工资会趋同吗

一价定律会趋同,但实际上有很多成本摩擦,并不会

政策问题

贸易扩张对劳动者产生的影响:

  1. 消除国家间的贸易壁垒有助于增加两国的总消费量——通过更高程度的专业化以及更好的利用比较优势。

  2. 未来实现更高程度的专业化而需要在每个国家内部完成的资源流动会增加工作被替代的劳动者的成本

  3. 补偿人力资本投资

  4. 收入支持计划:失业和养老福利 工资保险计划(失业再找到工作)

  5. 补贴性就业:向愿意接受被替代员工的雇主进行补贴 or 政府直接雇佣

补偿的目标群体范围多大?

国际贸易壁垒的减弱增强了其他因素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 影响,也提高了对高技能劳动者的相对需求。

一方面,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增加;另一方面,劳动者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得不将针对劳动力需求变化的调整当做一件风险越来越高的事情。

所以政府要扩大教育范围改善教育质量。因为认知技能水平较高的劳动者能够适应更大范围的工作,也更轻松的学会更多的新技能。

提高雇主解雇成本时,也会增加雇佣成本。

Lecture 1

image-20220109225958664

劳动力市场由劳动力服务(如出租车服务)的所有买方(雇主)和卖家(雇员)组成。通过劳动力市场,工人被分配到工作,协调就业决策。

  • 劳务只能出租,工人是不能买卖的
  • 工作条件和公平待遇等非金钱因素与工资率一样重要
  • 在其他市场中不存在的机构和立法(例如,工会)可能会影响雇佣关系。

劳动力(LF)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积极寻求工作,或期望从裁员中被召回的人

  • 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 没有工作、既不找工作也不等待召回的人不被视为劳动力

劳动力参与率(LFP)的定义是劳动力除以1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UR)定义为失业人员与劳动力的比例

  • 失业者是那些没有有偿工作的人

实际上,那些被雇主解雇,被解雇或辞职,正在寻找其他工作,以及刚刚进入或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 紧缩(低)和劳动力市场(高)

劳动力参与率(LFP)、人口§、失业者(U)、就业者(E)和劳动力(LF)之间的关系。
L F P = L F / P U R = U / ( U + E ) = U / L F \begin{aligned} &\mathrm{LFP}=\mathrm{LF} / \mathrm{P} \\ &\mathrm{UR}=\mathrm{U} /(\mathrm{U}+\mathrm{E})=\mathrm{U} / \mathrm{LF} \end{aligned} LFP=LF/PUR=U/(U+E)=U/LF
当前人口调查(CPS)将所有16岁及以上的人分为三类:就业、失业和失业的剩余群体

规模效应(由于产品需求较少)和替代效应(由于相对价格的变化)

市场清算工资在理论上存在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它是在实践中达到的

Lecture 2 劳动力需求

“短期”一词是什么意思?

  • 公司只能改变劳动力的数量,即假设资本和技术的存量是固定的。

公司为什么要雇佣工人?

  • 雇佣工人的目的是生产出公司可以盈利的产品。

  • 也就是说,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衍生的需求,它来自于消费者对最终产品的需求。

企业如何决定其生产水平(例如,是否以及如何生产、提高或降低产量水平)?

  • 利润最大化

当一个额外的投入单位产生的额外收入等于一个额外单位的投入成本时,利润最大化。

边际回报递减定律——考虑到固定资本,劳动力的边际产出最终会随着就业人数的增加而下降

为什么? 人均资本下降专业化、合作、外部性下降

当劳动的边际收入产品等于劳动的边际费用时,利润就会最大化
M R P L = M P L ∗ M R = M E L M P L ∗ P = W < = > M P L = W / P M R P_{L}=M P_{L} * M R=M E_{L}\\ MPL*P=W <=> MPL=W/P MRPL=MPLMR=MELMPLP=W<=>MPL=W/P
反对该理论

  • 雇主不知道个别工人的准确产出,也没有提到MRP。

  • 在某些情况下,额外的劳动不会产生任何东西

  • 工资率的上升将会导致就业水平的下降。

  • 产出水平下降(规模效应)

  • 资本投入增加(替代效应)

  • 但资本增长规模是否不明确。

垄断者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将位于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下面和需求曲线的左边。

  • 因为MR总是低于产品价格的P。

雇主工资税

  • 支付这些税是为了为失业保险、医疗保健和其他社会保障项目提供资金。
  • 假设雇主被要求支付税款,并且税收是每劳动小时的固定金额(X)。
  • 谁真正承担了这种工资税的负担?

如果劳动力供应曲线向上倾斜,员工实际上承担着较低工资和较低就业的负担。也就是说,员工不能免除缴纳该税。

  • 传递给员工的负担数量取决于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斜率。
  • 如果劳动力供应曲线是垂直的,那么全部税收数额将以较低工资的形式转移给工人

证据还远未得出结论。

  • 工资效应,但对就业的影响很小
  • 例:强制生育福利的影响

等量曲线:等量曲线描述了产生相同水平产出的劳动力和资本的可能组合。也就是说,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相同的输出量

  • 负斜率:劳动力与资本之间的替代,曲线是凸的。
  • 等量线不相互作用。
  • 较高的等量与较高水平的输出相关

Lecture 3 劳动力需求弹性

希克斯-马歇尔法律国家的工资弹性的需求正相关以下条件

  • 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 其他生产因素的可替代性
  • 其他生产因素的供应弹性
  • 使用该类别的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份额

第一条定律:对所生产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更大,对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更大

  • 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产出的下降就越大;产出下降越大,就业损失就越大。

企业层面的劳动力需求将比市场层面的劳动力需求更具弹性。为什么

  • 劳动力对垄断者的需求不如有竞争力的公司有弹性

  • 长期工资弹性将高于短期工资弹性

第二条法律规定,其他生产要素越容易替代,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就越大。

  • 任何限制都使需求缺乏弹性

  • 从长期来看,替代的可能性通常是可行的。

第三定律规定,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高,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就越大。

  • 用其他因素替代劳动力a,如果没有弹性的动力来替代较小的替代效应,可能会提高这些因素的价格。

  • 从长期来看,其他因素的供应将更有弹性

第四条法律规定,劳动力成本份额越大,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就越大。

  • 劳动力成本的初始份额越大,其他条件相同,意味着产品总成本增加越多,需求越少(由于产品之间的替代而产生的规模效应)
  • 并不总是成立。例如,输入之间的替代相对地比客户消费的产品之间的替代更容易

自身工资的弹性可分为两部分。

  • 规模效应的弹性:与给定工资百分比变化相关的就业百分比变化,保持生产技术不变。
  • 来自替代效应的弹性:与给定的工资百分比变化相关的就业百分比变化,保持产出不变

技术变化如何影响对劳动力的需求?

  • 产品需求:需求转移和需求弹性变化
  • 替代效应:例如,特定行业的资本减少

Lecture 4 劳动力市场上的摩擦

如果个别雇主面临着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应曲线(类似于市场曲线),经济学家就会将劳动力市场视为一个垄断市场。

劳动力供给的向上倾斜的曲线意味着雇佣劳动力的边际费用超过了工资

image-20220110094627372

强制工资

image-20220110094853317

什么是人力资本?

  • 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人所拥有的资源的集合,如知识、技能、经验、健康、……
  • 可以通过在教育、培训和卫生保健等活动上的昂贵投资来积累
  • 不同于有形的货币资本

高等教育专业化的原因:通过分工获得比较优势

可以提高生产率

两个概念:一般人力资本(GHC)和特定人力资本(FHC)

较大公司的工人倾向于投资更多的FHC。

  • 大公司的人员流动率较低
  • 大公司的内部劳动力市场

移民是指人们为了以永久居民或归化公民身份定居的地方,前往目的地国的国际移民。

移民搬迁的个人特征 年龄 教育 性别

距离 信息成本,金钱成本,心理成本

经济因素更好的工作 家庭移民

这些分析忽略了低工资劳动力无法进入就业岗位的可能性,雇主可能会将工作转移到其他有大量低工资劳动力供应的地方)。

Workers

  • Lower employment, lower wage rate for low-skilled native workers (substitute effect)

  • Other workers (who are not substitutes for unskilled migrant workers) may benefit from

increased consumer demand (scale effect dominates the substitute effect, gross complements).

  • A small group of workers who are complementary with unskilled labor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ould gain from an influx of unskilled migrant workers.

Employers

  • Profit increased in short-run; increased investment and production in long-run.

Consumers

  • The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by migrant workers are increased in quantity and reduced in

price.

然而,关于移民(或国内移民)的更大问题是,低技能本地工人的损失是否发生在整个本地居民获得整体收益的背景下

  • 移民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因此,他们的涌入是使已经居住在东道国的人总体上更富还是更穷,取决于移民增加了总体生产的多少,而他们消费了多少

  • 如果移民的收入不等于他们增加东道国的产出的全部价值,那么土著人的可支配总收入将会增加。

  • 支付/接受公共服务,改变了当地居民的净税收负担。

流动性在社会上很有用,因为它促进了个人福祉和工作匹配的质量。

工人之间较低的流动性成本(因此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也削弱了雇主和雇员投资于特定培训或特定工作匹配信息的动机。我们可以认为,如果不进行这些投资,就会降低员工的生产潜力

歧视价值最低的雇主将通过雇佣少数族裔工人获得额外利润;歧视价值较高的雇主将会失去生意。只有当所有黑人工人和同等工资的白人工人都受雇于歧视价值最低的雇主时,才会达到停止点。

合同曲线合同曲线位于公司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右边。

  • 这意味着公司在任何给定的工资水平下使用的劳动力都超过了单方面控制就业的劳动力,这意味着集体谈判协议将包含在工厂制造过剩劳动力的条款。

  • 虽然雇主使用这些条款可能会更好,因为它可以促使工会同意支付较低的工资,但它未能将成本最小化是社会浪费(如果劳动力被重新分配和更有效地使用,社会可以增加其总产出)。

  • 根据联盟的无差异曲线和公司的同利润曲线的形状,合同曲线可以向上倾斜,甚至是垂直的。

工会是提高了还是减少了社会福利?

有增加有减少

  • 工人罢工时生产损失(劳动力资源浪费)

  • 生产过程中使用过剩的工人

  • 对工人流动性的限制(造成对工会和非工会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异无反应)

  • 工会提供了集体声音机制,在确定影响工人效用的工作场所条件时,可以替代了昂贵使用的退出机制。因此,它们促进了改善帕累托的交易,否则就不会因为员工流动性的高成本而诱发。

  • 工会化的雇主可能在其产品市场上拥有巨大的垄断权,这给他们带来了额外的利润。如果谈判的有效合同模式成立,工会和雇主最终可能会简单地分割雇主的超额利润。

  • 当工会组织并提高其成员的工资时,公司可能会震惊于寻找更好的生产方式。通过在工人和管理层之间建立正式的沟通渠道,工会化至少有可能提供一种机制,使雇主和雇员可以更有效地沟通工作场所的流程。

失业工人在一段时间内就业的概率越低(即失业率越低),他们的预期失业持续时间就会越高,失业率就会越高。

工资曲线

  • 各国的实证研究支持失业率和实际工资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工资曲线。
  • 使用标准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分析,人们可能会认为,更高的失业率和更高的工资将会相互关联。
  • 我们可能观察到负倾斜工资曲线的一个原因可以在结构性失业的效率-工资解释中找到。在这种原因和其他原因恰好造成失业率上升的地区,减少逃避行为所需的效率、工资保费将会更低。

各国政府还担心失业率过低。许多人认为,异常低的失业率反映了劳动力市场需求过剩的情况。

  • 有人认为,如果劳动力需求超过供应,工资将趋于上升,工资上涨将导致价格通胀。
  • 过低的失业率可能会增加工人们的逃避责任。

自然失业率受到就业工人的自愿人员流动率、劳动力内外的流动以及失业者找到可接受的工作所需的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影响

洛伦兹曲线

image-20220110135118728

基尼系数是完全等式线与观测到的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与完全等式线与完全不等式线之间的面积的面积之比。系数越高,分布就越不相等。在右边的图中,这是由A/(A+B)的比率给出的,其中A和B是图中所标记的区域的面积。

以基尼系数衡量的收入不平等的变化可能是由于社会的结构变化,如人口增长(婴儿潮、人口老龄化、离婚率增加、分裂为核心家庭的大家庭、移民、移民)和收入流动。

在观察快速增长如何表现在不平等方面时,需要理解的是中国机构背景的五个关键特征

  • 政府结构
  • 人口控制政策
  • 农村到城市移民
  • 教育制度
  • 区域收入不平等

城乡之间,东西部差距

收入不平等的来源

  • 劳动力特征的变化
  • 增加人力资本(教育)的回报
  • 离开农村(移民)
  • 贸易自由化
  • 技能偏见和定向的技术变化
  • 所有权和市场结构
  • 再分配和其他劳动保护政策

外包:富裕国家的许多公司将其全部或部分生产转移到世界上较贫穷的地区。

社会科学的目的是要衡量经济制度或市场变化实际产生的影响。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