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 Simulink 电力电子仿真-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分析

文章详细探讨了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结构、参数设置,重点通过电阻、阻感和反电动势负载的仿真分析,展示了晶闸管触发角对输出特性的影响。总结部分强调了负载条件对仿真结果的重要性,并提供了相关负载特性的对比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一、单相桥式全控整流

1电路拓扑

2.参数设置:

二、仿真分析

1.电阻负载

2.阻感负载

3.反电动势负载

三、总结 


一、单相桥式全控整流

1电路拓扑

    电路组成: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由四个晶体管(通常称为晶闸管)和电阻组成。这四个晶闸管分为两对,形成两组桥臂。

开通晶闸管:当输入交流电信号通过变压器降压后,接入晶闸管的两个交流输入端。 晶闸管的门极接入触发控制电路。当控制电路输出触发信号时,晶闸管正向导通,形成一个正导通的主电路。 此时,电流会通过晶闸管并进入负载电路。

关断晶闸管:在晶闸管正向导通后,当交流电压反向时,晶闸管会关断。此时,另一对晶闸管会由于变压器的储能作用而形成正导通的主电路。 负载电路从正向导通瞬间开始以反向电压工作,并保持该反向电压直到接下来正向导通的晶闸管。

换流过程:当正向导通的晶闸管关闭后,由于变压器的储能作用,晶闸管的另一对形成了正导通的主电路。 电流会通过这一对晶闸管并进入负载电路,实现了电流的不间断输出,并将交流电信号变换为直流电信号。

触发控制:晶闸管的触发控制电路通过改变晶闸管的触发脉冲的时间、幅度和频率,来实现对晶闸管导通的控制。 控制电路可以感知输入交流电信号的特性,并产生与之匹配的触发电压和触发时间,以确保晶闸管在合适的时机导通,并实现需求的电流输出。  

2.参数设置:

(1)电源参数:输入电压峰值50V,频率50Hz

二、仿真分析

1.电阻负载

        晶闸管触发角α=0°~180°仿真波形如下图所示,随着触发角的不断增大,输出电压以及电流的平均值不断减小,最变为0。

标题

        晶闸管触发角α=30°/90°/仿真波形如下图所示,分别为VT1、4驱动脉冲和输入电压相位图(a)、输入电压(b)、VT1电压电流(c)、输出电流(d)、VT2、3驱动脉冲(e)、输入电流(f)、VT2电压电流(g)、输出电压(h)。(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后续顺序以及编号相同) 

   (1)晶闸管触发角α=30°

(2)晶闸管触发角α=90°

   在电阻负载工况下,通过晶闸管触发角α=30°/90°/仿真波形可以看出:

 a.VT1、4脉冲相同,VT2、3脉冲相同,VT1、VT2、脉冲相差180°,VT3、VT4、脉冲相差180°

 b.阻性负载条件下输入/输出的电压、电流波形相同,幅值相差电阻的倍数,并且f(Uo)=2*f(Uin)

c.晶闸管在非理想情况导通时电压并不为0,导通压降0.8V(实际不同厂家的器件参数不一致) 

d.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输入电压峰值,流经晶闸管电流的平均值为输出电流平均值的一半

  导通角度与触发角之和为180°

e.变压器二次侧电流有效值等于输出电流有效值,变压器二次电流中无直流分量,即无直流磁化

f.晶闸管移相范围0°~180°(晶闸管移最大相角度对应输出电压平均值为0时的触发角)

2.阻感负载

       晶闸管触发角α=0°-90°仿真波形如下图所示,随着触发角的不断增大,输出电压以及电流的平均值不断减小,最变为0。

         晶闸管触发角α=30°/90°仿真波形如下图所示 :

(1)晶闸管触发角α=30°

(2)晶闸管触发角α=90°

     在阻感负载工况下,通过晶闸管触发角α=30°/90°仿真波形可以看出:

 a.VT1、4脉冲相同,VT2、3脉冲相同,VT1、VT2、脉冲相差180°,VT3、VT4、脉冲相差180°

 b.阻感性负载条件下,由于电感的存在,电流不能发生突变,输出电流近似为一条直线,其波动频

    率与输出电压一致,并且f(Uo)=2*f(Uin),输入电流为±180°矩形波,相位由触发角决定,有效值

   与输出电流相同

c.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输入电压峰值,流经晶闸管电流的平均值为输出电流平均值的一半

  ,导通角度为180°,与触发角无关。

d.变压器二次侧电流有效值等于输出电流有效值,变压器二次电流中无直流分量,即无直流磁化

f.晶闸管移相范围0°~90°(晶闸管移最大相角度对应输出电压平均值为0时的触发角)

3.反电动势负载

    晶闸管触发角α=30°,相关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相比较于电阻负载下的波形图,电流波形幅值降低,并且输入电压绝对值大于反电动势时,晶闸管才能承受正压导通。

标题

     为了克服输出电流断续的情况,一般在直流输出侧串联电抗器,减少电流的脉动和延长晶闸管的导通时间,晶闸管触发角α=30°,当电感量足够大可以使得晶闸管导通180°时,其输出波形与感性负载波形相同,幅值不同 。

三、总结 

        从上述的仿真波形中可以看出不同负载特性波形差异比较大,因此在验证仿真时特需注意负载条件,不同负载特性对比如下表所示(电感较大):

负载电阻阻感性反电动势感性负载
导通角度≤180°180°180°
移相范围0°~180°0°~90°0°~90°
晶闸管最大电压输入电压峰值输入电压峰值输入电压峰值
晶闸管平均电流输出电流/2输出电流/2输出电流/2
变压器直流磁化
变压器二次侧电流有效值输出电流有效值输出电流有效值输出电流有效值

更多分享及交流,欢迎关注公众号,持续更新中

### 不间断电源(UPS)在Matlab Simulink中的建模与仿真 #### 1. UPS系统概述 不间断电源(UPS)是一种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电力供应的设备,在市电中断或其他异常情况下可以立即切换到备用电池供电模式,确保负载不断电。为了更好地理解UPS的工作机制及其动态响应特性,可以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对其进行详细的建模仿真。 #### 2. 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描述 一个典型的UPS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输入整流器**:负责将交流电网电压转换成稳定的直流电压供后续环节使用。 - **充电控制器**:用于管理储能元件(通常是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维持合适的SOC状态。 - **逆变器模块**:核心组件之一,作用在于把来自DC母线上的能量转化为适合驱动各类电器工作的AC输出形式;此过程中涉及到复杂的PWM调制技术以获得高质量正弦波形[^4]。 #### 3. 建立Simulink模型的具体步骤 ##### 输入源配置 对于单相UPS而言,可以从Powergui Library中选取Voltage Source作为外部电网接入点,并设定相应的参数如额定功率、频率等属性值。 ##### 控制策略设计 采用双闭环控制系统架构——外环调节输出电压水平使之恒定不变,而内环则专注于电流跟踪控制以便精确复制期望波形特征。具体来说就是通过PI调节器来修正偏差项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matlab % 创建一个新的SIMULINK模型窗口 new_system('my_UPS_model'); % 添加必要的子系统框图对象... add_block('powerlib/Electrical Sources/Voltage source','my_UPS_model/Input_Voltage'); set_param(gcb,'Amplitude','220'); % 设置输入电压幅度为220Vrms ``` ##### 能量存储单元表示方法 考虑到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复杂工况需求,建议选用Battery block来表征内部蓄能池的行为特点。同时还需要配套设置好初始荷电量SoC以及最大容量Limit等相关选项。 ##### 输出级处理措施 最后一步是在末端连接LC滤波单元和平滑电阻R_Load构成完整的电气网络结构。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削弱高频谐波分量的影响程度,而且还能有效提升整体性能指标表现。 #### 4. 关键注意事项 在整个开发周期里务必重视以下几点事项: - 合理规划各阶段的时间分配比例; - 准确把握不同部件之间的接口定义规则; - 定期保存工作进度以防意外丢失重要数据资料。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北纬的小熊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