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地一体化网络
1.1.天地一体化网络发展现状
1.2.天地一体化网络协议体系
针对空间网络特点, 空间网络标准化组织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 CCSDS) 为国际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器等在轨飞行器制定了一系列覆盖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标准协议。[1]
物理层制定了无线射频和调制系统和 Proximity-1空间链路协议, 其中无线射频和调制系统定义了航天器与地 面站之间空间链路的物理层协议, Proximity-1空间链路协议定义了邻近空间链路的物理层特性。[1]
数据链路层, CCSDS定义了两个子层, 分别是数据链路协议子层和同步与信道编码子层, 数据链路协议子层工作在同步与信道 编码子层之上, 为遥控(telecommand, TC)、遥测(telemetry, TM)、高级在轨系统(advanced orbiting system, AOS) 和邻近空间(Proximity-1)分别定义了传输变长数据的空间数据链路协议, 这些协议的集合统称为空间数据链路协 议(space data link protocols, SDLP)。[1]
网络层, 通过定义空间分组协议(space packet protocol, SPP)实现空间网络路由功能。[1]
传输层使用SCPS-TP (space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specification-transport protocol)协议实现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1]
应用层,定义了文件传输协议(CCSDS file delivery protocol, CFDP)(严格地说, CFDP同时工 作在应用层和传输层)和各类压缩协议(例如: lossless data compression和image data compression协议)等应用协议。[1]
为实现空间网络与地面网络的融合, CCSDS制定了IP Over CCSDS标准, 提供了对IP协议的支持。2022年3月完成系统设计的3GPP Release17版本, 定义了非地面网络(non terrestrial networks, NTN)与地面5G移动网络的融合标准, 将空间网络全面纳入全球无线标准体系。[1]
针对端到端传播时延大、且中间链路连通性无法保证的网络,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喷气推进实验室提出了时延容忍网络(delay-tolerant networking, DTN)协议体系。[1]
由于链路的可用性 不确定, 与TCP/IP协议尽可能地以最快速度完成数据传输不同, 时延容忍网络协议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实现数据的 正确传输, 并不追求传输的时效性。[1]
1.3.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
图2显示了采用天网地网架构的一种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 天基网络由各级卫星星座和地基节点网(包含地面信关站等地面基础设施)组成, 地面网络主要由地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组成, 天基网络与地面网络通过天地一 体化网络互联节点连接。[1]

近年来, SDN和NFV技术在地面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
SDN将所有的控制逻辑放到控制器中, 控制器按照上层应用的需求计算路由, 通过OpenFlow协议与网络设备通信, 动态设定转发表, 网络交换设备只需按照转发表完成最纯粹的数据转发功能即可.。[1]SDN技术能够在异构多域网络环境下对全网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动态配置,实现灵活高效的资源分配和协同。因此天地融合网络可通过SDN技术实现网络的弹性可重构,通过SDN提供的网络功能增强网络活力,降低运营成本,促进网络开放与业务创新。[2]
NFV将网络功能从传统的专用硬件设备中抽离出来, 通过虚 拟化技术以软件的形式运行在通用设备上, 并通过对这些服务进行动态编排, 实现对用户的按需服务.。由于SDN 将网络的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开, NFV将设备的管理平面与操作平面分开, 可以大幅提升网络的可管理性和灵活性, 使得快速部署新的网络功能成为现实。[1]
1.4天地一体化网络路由协议
与地面拓扑相对固定不同, 空间网络拓扑具有高动态性特点.。因此, 在设计天地一体化网络路由协议时, 需满足收敛速度快、协议开销低、路由稳定性高等特点.。随着星上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的不断提升, 卫星网络规模的大幅扩大, 以及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增长, 卫星网 络IP化成为必然趋势。[1]
1.4.1.基于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
1.4.2.基于业务需求的路由协议
1.4.3.负载均衡路由协议
1.4.4.切换重路由协议
参考文献
[1]蒋长林,李清,王羽,等.天地一体化网络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24,35(01):266-287.DOI:10.13328/j.cnki.jos.006753.
[2]徐晖,缪德山,康绍莉,等.面向天地融合的卫星网络架构和传输关键技术[J].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2020,1(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