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实验2:编程实现简单恐龙识别系统的知识表示

一、实验描述

1. 实验目的:
(1)理解和掌握产生式知识表示方法;
(2)能够通过Python编程语言实现产生式系统的规则库。

2. 实验内容:
(1)以恐龙识别系统的产生式规则为例;
(2)用Python语言建造规则库和综合数据库,并能对它们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操作。
(3)步骤:
a. 确定需要识别的动物及其属性
b. 建立恐龙识别系统的规则
c. 选定编程语言并确定综合数据库和规则库结构
选用Python语言作为编程语言
综合数据库的建立
规则库的建立

3. 实验相关:
根据臀部结构的不同,所有恐龙都可以归入蜥臀目和鸟臀目两个大类。这两个大类又可以划分为比较小的类。
一,蜥臀目:蜥臀目分为蜥脚类和兽脚类,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体型的恐龙,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种巨型恐龙——板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安琪龙。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大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的马门溪龙,世界上已知体形最大的陆地动物——易碎双腔龙。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它们大多为肉食性,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为最聪明的一类。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暴龙是著名代表,其余如异特龙、南方巨兽龙、棘龙等也颇具名气。
二,鸟臀目:鸟臀目分为5大类:鸟脚类、剑龙类、甲龙类,角龙类和肿头龙类。
1,鸟脚类: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们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如:鸭嘴龙、禽龙等。
2,剑龙类: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或多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其代表有被认为居住在平原上的剑龙、被发现于坦桑尼亚的肯氏龙。
3,甲龙类: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早期。
4,角龙类: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
5,肿头龙类:主要特点是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主要生活在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
添加“自从1970年以来,许多研究报告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去掉“剑龙类”

二、涉及知识点

产生式Times New Roman(Production)是目前人工智能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知识表示方法。
1943年,逻辑学家 Post 首提,用于计算形式体系中的符号串替换运算。认为,任何数学或逻辑系统都可以简化为一些列规则,在规则中制定如何把一个符号串变成另一个符号串,即给定一个输入符号串通过产生式规则可产生另一符号串,而不管符号串的物理意义。

1.产生式规则 (Production Rule)
形如:P→Q 或者(Production)IF P THEN Q或者如果 P,那么 Q的语句叫做一条产生式规则。
其中:
P — 叫做:前件、前项、左边(LHS-left hand side)它给出了该产生式可否使用的前提条件,由事实的逻辑组合来构成;
Q — 叫做:后件、后项、右边(RHS-right hand side)它指出当前提P满足时,应该推导出的结论或应该执行的动作。

2.产生式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如果前提P满足,则可推出结论Q或执行Q所规定的操作。
作用:产生式规则用来表示问题领域的一般知识。

3.产生式与逻辑蕴涵(逻辑规则)的异同
•逻辑规则的两边只能是命题或谓词,产生式可以是命题和谓词,也可以是其他符号串;
• 逻辑规则要满足真值表,即前后件最终只能为T或F。产生式前后件都可以是任意类型的值,产生式规则右边可能是动作,甚至是复杂的过程语句;
• 产生式可以处理不确定性,逻辑规则只能用于确定推理;
• 逻辑规则可以视为产生式规则,反之不然;
• 形式相同,产生式应用范围更广。

4.产生式与条件语句的主要区别:
(1) 前项结构不同
• 产生式的前项可以是一个复杂的的结构,其值不一定为逻辑类型;
• 传统程序设计语言中if的左部仅仅是一个布尔表达式
(2) 控制流程不同
• 产生式系统中满足前提条件的规则被激活后,不一定被立即执行,能否执行将取决于冲突消解策略
• 传统程序设计语言中是严格地从一个条件语句向其下一个条件语句传递。

三、实验步骤

系统给出该实验部分代码,需要用户补全右侧代码片段inputRule函数和deleteRule函数中间的代码
用户点击运行,系统返回运行结果给用户,如下:
测试输入:2 兽脚类&直系后代 现代鸟类 0 24
输出:
规则库如下:
1 .由 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杂食-素食&中等体型 可得 原蜥脚类
2 .由 原蜥脚类&巨型&第一种 可得 板龙
3 .由 原蜥脚类&侏罗纪早期 可得 安琪龙
4 .由 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大型&素食 可得 蜥脚形类
5 .由 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 可得 蜥脚形类
6 .由 蜥脚形类 可得 蜥脚类
7 .由 原蜥脚类 可得 蜥脚类
8 .由 蜥脚类&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 可得 马门溪龙
9 .由 蜥脚类&体形最大的陆地动物 可得 易碎双腔龙
10 .由 晚三叠世至白垩纪&肉食性&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最聪明 可得 兽脚类
11 .由 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 可得 兽脚类
12 .由 兽脚类&著名代表 可得 暴龙
13 .由 鸟臀类&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 可得 鸟脚类
14 .由 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 可得 鸟脚类
15 .由 两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 可得 鸟脚类
16 .由 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 可得 鸟脚类
17 .由 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部素食 可得 鸟脚类
18 .由 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或多对 可得 剑龙类
19 .由 侏罗纪到早白垩纪&全部素食&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 可得 剑龙类
20 .由 剑龙类&居住在平原上 可得 剑龙
21 .由 剑龙类&被发现于坦桑尼亚 可得 肯氏龙
22 .由 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素食&白垩纪早期 可得 甲龙类
23 .由 四足行走&素食 可得 角龙类
24 .由 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白垩纪晚期&祖先是鹦鹉嘴龙 可得 角龙类
25 .由 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生活在白垩纪&全部素食 可得 肿头龙类
添加规则: 兽脚类&直系后代 可得 现代鸟类
添加后:
规则库如下:
1 .由 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杂食-素食&中等体型 可得 原蜥脚类
2 .由 原蜥脚类&巨型&第一种 可得 板龙
3 .由 原蜥脚类&侏罗纪早期 可得 安琪龙
4 .由 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大型&素食 可得 蜥脚形类
5 .由 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 可得 蜥脚形类
6 .由 蜥脚形类 可得 蜥脚类
7 .由 原蜥脚类 可得 蜥脚类
8 .由 蜥脚类&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 可得 马门溪龙
9 .由 蜥脚类&体形最大的陆地动物 可得 易碎双腔龙
10 .由 晚三叠世至白垩纪&肉食性&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最聪明 可得 兽脚类
11 .由 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 可得 兽脚类
12 .由 兽脚类&著名代表 可得 暴龙
13 .由 鸟臀类&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 可得 鸟脚类
14 .由 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 可得 鸟脚类
15 .由 两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 可得 鸟脚类
16 .由 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 可得 鸟脚类
17 .由 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部素食 可得 鸟脚类
18 .由 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或多对 可得 剑龙类
19 .由 侏罗纪到早白垩纪&全部素食&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 可得 剑龙类
20 .由 剑龙类&居住在平原上 可得 剑龙
21 .由 剑龙类&被发现于坦桑尼亚 可得 肯氏龙
22 .由 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素食&白垩纪早期 可得 甲龙类
23 .由 四足行走&素食 可得 角龙类
24 .由 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白垩纪晚期&祖先是鹦鹉嘴龙 可得 角龙类
25 .由 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生活在白垩纪&全部素食 可得 肿头龙类
26 .由 兽脚类&直系后代 可得 现代鸟类
删除规则: 24
删除后:
规则库如下:
1 .由 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杂食-素食&中等体型 可得 原蜥脚类
2 .由 原蜥脚类&巨型&第一种 可得 板龙
3 .由 原蜥脚类&侏罗纪早期 可得 安琪龙
4 .由 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大型&素食 可得 蜥脚形类
5 .由 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 可得 蜥脚形类
6 .由 蜥脚形类 可得 蜥脚类
7 .由 原蜥脚类 可得 蜥脚类
8 .由 蜥脚类&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 可得 马门溪龙
9 .由 蜥脚类&体形最大的陆地动物 可得 易碎双腔龙
10 .由 晚三叠世至白垩纪&肉食性&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最聪明 可得 兽脚类
11 .由 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 可得 兽脚类
12 .由 兽脚类&著名代表 可得 暴龙
13 .由 鸟臀类&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 可得 鸟脚类
14 .由 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 可得 鸟脚类
15 .由 两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 可得 鸟脚类
16 .由 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 可得 鸟脚类
17 .由 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部素食 可得 鸟脚类
18 .由 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或多对 可得 剑龙类
19 .由 侏罗纪到早白垩纪&全部素食&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 可得 剑龙类
20 .由 剑龙类&居住在平原上 可得 剑龙
21 .由 剑龙类&被发现于坦桑尼亚 可得 肯氏龙
22 .由 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素食&白垩纪早期 可得 甲龙类
23 .由 四足行走&素食 可得 角龙类
24 .由 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生活在白垩纪&全部素食 可得 肿头龙类
25 .由 兽脚类&直系后代 可得 现代鸟类

四、实验代码

'''
编程实现简单恐龙识别系统的知识表示
'''
# python 使用类创建结构体
class MyRules(object):
    class Struc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count, pre, back,mark):
            self.count = count
            self.pre = pre
            self.back = back
            self.mark=mark

    def make_rule(self, count, pre, back,mark):
        return self.Struct(count, pre, back,mark)
myrule = MyRules()

#规则库
rules=[
    myrule.make_rule(3,'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杂食-素食&中等体型','原蜥脚类',0),
    myrule.make_rule(3,'原蜥脚类&巨型&第一种','板龙',0),
    myrule.make_rule(2,'原蜥脚类&侏罗纪早期','安琪龙',0),
    myrule.make_rule(3,'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大型&素食','蜥脚形类',0),
    myrule.make_rule(4,'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蜥脚形类',0),
    myrule.make_rule(1,'蜥脚形类','蜥脚类',0),
    myrule.make_rule(1,'原蜥脚类','蜥脚类',0),
    myrule.make_rule(4,'蜥脚类&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马门溪龙',0),
    myrule.make_rule(2,'蜥脚类&体形最大的陆地动物','易碎双腔龙',0),
    myrule.make_rule(6,'晚三叠世至白垩纪&肉食性&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最聪明','兽脚类',0),
    myrule.make_rule(1,'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兽脚类',0),
    myrule.make_rule(2,'兽脚类&著名代表','暴龙',0),
    myrule.make_rule(2,'鸟臀类&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鸟脚类',0),
    myrule.make_rule(1,'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鸟脚类',0),
    myrule.make_rule(5,'两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鸟脚类',0),
    myrule.make_rule(5,'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鸟脚类',0),
    myrule.make_rule(2,'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部素食','鸟脚类',0),
    myrule.make_rule(3,'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或多对','剑龙类',0),
    myrule.make_rule(3,'侏罗纪到早白垩纪&全部素食&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剑龙类',0),
    myrule.make_rule(2,'剑龙类&居住在平原上','剑龙',0),
    myrule.make_rule(2,'剑龙类&被发现于坦桑尼亚','肯氏龙',0),
    myrule.make_rule(4,'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素食&白垩纪早期','甲龙类',0),
    myrule.make_rule(2,'四足行走&素食','角龙类',0),
    myrule.make_rule(3,'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白垩纪晚期&祖先是鹦鹉嘴龙','角龙类',0),
    myrule.make_rule(6,'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生活在白垩纪&全部素食','肿头龙类',0),
]
cat=24#规则库长度
length=0#事实库长度
f=[]#事实库

def check():#查看规则库
    print('规则库如下:')
    j=1
    for i in rules:
        print(j,'.由',i.pre,'可得',i.back)
        j=j+1

def inputRule():#添加规则   #ask1
    global cat,rules
###########开始1#############
    count = int(codeInList[0])
    pre = codeInList[1]
    back = codeInList[2]
    mark = int(codeInList[3])
    new_rule = myrule.make_rule(count,pre,back,mark)
    rules.append(new_rule)
    cat = cat + 1


###########结束1#############
    check()
def deleteRule():#删除规则  #ask2
###########开始2#############
    global cat,rules
    index = int(codeInList[4])
    if 1<= index <= len(rules):
        del rules[index - 1]
        cat -= 1
    else:
        print("wuxiao")


###########结束2#############
    check()

import sys
'''
添加规则输入(参见规则库形式):事实条数 事实(事实之间用&隔开) 结果 是否使用   例如输入:3 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杂食-素食&中等体型 原蜥脚类 0
删除规则输入:删除的规则索引号(第一条为1) 例如删除第一条输入:1
'''
#输入的运行参数前4位为添加规则输入、第5位为删除规则输入
codeIn=sys.stdin.read()
codeInList=codeIn.split()

check()
print('添加规则:',codeInList[1],'可得',codeInList[2])
print('添加后:')
inputRule()
print('删除规则:',codeInList[4])
print('删除后:')
deleteRule()
  • 15
    点赞
  • 2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