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仪器(TI)的**MagPack™封装技术**是其DC/DC电源模块中的一项创新设计,旨在通过集成磁性元件和优化封装结构,提升电源系统的功率密度、效率和可靠性。
MagPack™ 技术核心特点
1. 磁性元件集成
- MagPack™ 将电感、变压器等磁性元件直接嵌入模块内部,替代传统设计中需要外置的分立磁性元件。这种集成显著减少了PCB占板面积,简化了电路布局。
2. 高功率密度
- 通过紧凑的封装设计和三维堆叠技术,MagPack™ 在极小体积(如2.3mm×3mm)内实现了高功率输出(如6A),功率密度可达传统方案的2-3倍。
3. 优化的热管理 (新材料,热界面材料?)
- 封装结构采用低热阻设计,通过金属散热片或导热材料将热量高效传导至PCB或外部散热器。
4. EMI性能提升(内部屏蔽,外部金属层屏蔽?)
- 集成磁性元件减少了高频开关噪声的辐射环路,结合内部屏蔽层设计,MagPack™ 可显著降低电磁干扰(EMI),帮助系统轻松通过CISPR 25等严苛标准。
与传统方案的对比优势
特性 | 传统分立方案 | MagPack™ 模块 |
---|---|---|
元件数量 | 需外置电感、电容等 | 全集成,仅需输入输出电容 |
占板面积 | 大(需布局电感和散热) | 缩小50%以上 |
设计复杂度 | 高(需磁性元件选型和布局优化) | 低(即插即用) |
EMI风险 | 高(长走线易辐射噪声) | 低(内部屏蔽和短路径设计) |
热性能 | 依赖外部散热 | 内置高效散热结构 |
典型应用场景
1. 工业自动化:用于PLC、伺服驱动器等空间受限且环境恶劣的设备。
2. 通信基础设施:5G基站、光模块等需要高密度电源的场景。
3. 汽车电子:ADAS、信息娱乐系统等对可靠性和温度范围要求严苛的应用。
4. 便携设备:无人机、医疗设备等追求轻量化和小型化的领域。
设计考量
- 成本权衡:MagPack™模块的单价高于分立方案,但可降低整体系统成本(减少PCB层数、节省开发时间)。
- 功率范围:目前多用于中小功率,高功率场景可能仍倾向分立设计。
MagPack™技术通过**磁性集成+封装创新**,解决了高功率密度与低EMI/热管理的矛盾,特别适合追求小型化、高可靠性的应用。对于工程师而言,它大幅缩短了电源设计周期,同时降低了系统风险,是TI在电源模块领域的重要竞争力之一。
代表产品示例:TPMS82864/6
这个型号有Magpack封装,如上图,也有TI其他的模块的封装。如下图:
在封装尺寸上,Magpack封装是2.3x3mm,下面的是3.5x4mm。确实如TI解释,新封装提高了封装功率密度。就如第三点所说,优化了热管理,如下图热参数表,结温jc为31.8°,封装材料导热能力比较强,可以估计封装材料应该是有一些料的。ΨJT这个参数,Magpack是负的,如第四点解释也能解释清楚,但是其他的模块也是如解释一样的情况,这个就比较怪了。只有在有热管散热的那种情况下才有这种负参数的。这个可能才是TI的杀手锏一样的技术了。
另外EMI的测试参数降低不少,除了布线布局之外可能就是屏蔽了,不确定如何在内部怎么将晶片与电感屏蔽的,或者在模块的外面溅射了一层金属层做屏蔽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