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层 物理层
机械、电子、定时接口通信信道上的原始比特流传输。
第2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寻址,同时将原始比特流转变为逻辑传输线路。
第3层 网络层
控制子网的运行,如逻辑编址、分组传输、路由选择。
第4层 传输层
接受上一层的数据,在必要的时候把数据进行分割,井将这些数据交给网络层,且保证这些数据段有效到达对端
第5层 会话层
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及管理会话。
第6层 表示层
信息的语法语义以及它们的关联,如加密解密、转换翻译、压缩解压缩。第7层应用层各种应用程序协议,如HTTP、FTP、 SMTP、POP3.
物理层
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也是OSI模型的第一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的作用是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使其上面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透明传送比特流”表示经实际电路传送后的比特流没有发生变化,对传送的比特流来说,这个电路好像是看不见的。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OSI模型的第二层,负责建立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该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控制协议,将有差错的物理信道变为无差错的、能可靠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链路。
在计算机网络中由于各种干扰的存在,物理链路是不可靠的。因此,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的基础上,通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即提供可靠的通过物理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