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王道考研学计算机网络笔记(二):计算机网络的分层和OSI模型

跟着王道考研学计算机网络笔记(二):计算机网络的分层和OSI模型

分层结构

为什么要分层?

  1.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将数据通信的通路进行激活。
  2. 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目的主机。
  3.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查明目的主机是否开机,并且与网络进行连接正常。
  4.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弄清楚,对方计算机中文件管理程序是否已经准备好工作。
  5. 确保差错和意外可以解决。

分层的基本原则:

  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每层只实现一种相互独立的功能。
  2. 每层之间的界面要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3. 结构上不可分割开,每层都使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 保持上层对下层的独立性,上层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5. 整个分层结应该促进标准化工作。
  • 实体

    第n层的活动元素叫做n层实体,同一层的实体叫做对等实体

  • 协议

    为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数据而建立的规则,标准和约定成为网络协议。【水平】

    • 语法: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
    • 语义:规定要完成的功能
    • 同步: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
  • 接口:(访问服务点的SAP):上层使用下层的入口

  • 服务: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垂直】

    image-20220325220327377

    SDU服务数据单元:为完成用户所需求的功能而应该传送的数据。

    PCI协议控制信息: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

    PUD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

OSI参考模型

七层OSI参考模型(法定标准)

目的:支持异构互联网系统的互联互通

七层同音简记(物联网淑惠试用)

上四层是端对端通信,下三层是点对点通信。

image-20220325222947251

整个传输过程类似于打包和拆包。

image-20220325223027435

应用层

用户与网络交互的页面;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典型的应用层服务:

  1. 文件传输(FTP)

  2. 电子右键(SMTP)

  3. 万维网(HTTP)

表示层

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

  • 功能一

    数据格式的变换(翻译官)

  • 功能二

    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 功能三

    数据的压缩和恢复

会话层

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这是会话,也是建立同步。

  • 功能一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 功能二

    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传输层

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地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者用户数据报

  • 功能一

    靠性传输和不可靠性传输

  • 功能二

    错控制

  • 功能三

    量控制

  • 功能四

    复用:多个应用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

    分用:运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给上面应用层中相应的进程。

网络层

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头端传送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网络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 功能一

    路径选择(最佳路径)

  • 功能二

    流量控制

  • 功能三

    差错控制

  • 功能四

    拥塞控制:若所有的结点都来不及接受分组,而要丢弃大量分组的话,网络就处于拥塞状态。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缓解这种拥堵。

数据链路层

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组装成帧。

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位是帧。

  • 功能一

    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

  • 功能二

    差错控制

  • 功能三

    流量控制

  • 功能四

    访问(接入)控制:控制对信道的访问

物理层

主要实在物理结构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传输的单位是比特。

透明传输:是指不管所传输的数据是怎样的比特组合,都应该可以再链路上进行传输。

  • 功能一

    定义接口特性

  • 功能二

    定义传输模式 (单工、半双工、双工)

  • 功能三

    定义传输速率

  • 功能四

    比特同步

  • 功能五

    比特编码

TCP/IP模型&5层参考模型

image-20220325232127449

TCP/IP模型和OSI模型的对比

相同点
  1. 都分层
  2. 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
  3. 可以实现异构网络的互联
不同点
  1. OSI定义三点:服务、协议、接口
  2. OSI先出现,参考模型先于协议发明,不偏向特定的协议
  3. TCP/IP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异构网互联的问题,将IP作为重要的层次。
  4. 连接方式的不同

image-20220325232912574

面向连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建立连接,在此阶段,发出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只有在连接成功建立之后,才能开始数据传输,这是第二阶段。接着,当数据传输完毕,必须释放连接。

面向无连接没有这么多阶段,它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5层参考模型

image-20220325233513264

image-20220325233657366
6)]

面向连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建立连接,在此阶段,发出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只有在连接成功建立之后,才能开始数据传输,这是第二阶段。接着,当数据传输完毕,必须释放连接。

面向无连接没有这么多阶段,它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