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链设计模式

责任链设计模式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使得请求可以在一系列处理者之间传递,直到被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处理者会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决定是否将其传递给链中的下一个处理者。此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处理流程中,例如请求处理和事件处理系统。

Mybatis 和 Spring MVC 拦截器

虽然Mybatis和Spring MVC都采用了责任链模式,但它们在应用场景和实现方式上存在差异。

Mybatis 拦截器

实现方式
Mybatis通过拦截器(Interceptor)机制提供了对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更新)的拦截功能。开发者可以通过实现 Interceptor 接口创建自定义拦截器,从而有效地干预数据库操作。这允许开发者插入自己的逻辑,比如日志记录、性能统计或者权限检查,而不影响主业务流程的代码清晰度。

public interface Interceptor {
    Object intercept(Invocation invocation) throws Throwable;
    Object plugin(Object target);
    void setProperties(Properties properties);
}

每个拦截器可以根据其配置,在数据库操作执行前或执行后采取特定的行动,例如日志记录、权限校验或事务管理等。这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式来增强或审查数据库交互,而不侵入业务逻辑代码。

应用场景

Mybatis 拦截器可以应用在多种场景中,主要包括:

  1. 性能监控:通过记录数据库查询的执行时间,拦截器可以帮助开发者识别和优化慢查询,从而提高应用性能。
  2. 审计日志:拦截器可以用于记录对数据库表的所有修改,这对于跟踪数据变更历史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对数据访问进行严格监控的环境中。
  3. 权限验证:在执行数据库操作前,拦截器可以检查用户是否具有执行特定操作的权限,这有助于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利用这些拦截器,开发者可以在不修改主业务逻辑的情况下,增强系统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Spring MVC 拦截器

实现方式

Spring MVC 中的拦截器用于在处理HTTP请求时执行前处理和后处理。开发者可以通过实现 HandlerInterceptor 接口或继承 HandlerInterceptorAdapter 类来创建拦截器。

public interface HandlerInterceptor {
    boolean pre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throws Exception;
    void post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ModelAndView modelAndView) throws Exception;
    void afterCompletion(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Exception ex) throws Exception;
}

这些方法分别在请求处理之前、请求处理后(控制器方法调用之后)和请求完成后(渗透图之后)执行。

Spring MVC 拦截器的执行阶段

Spring MVC 拦截器提供三个主要的接口方法,它们在HTTP请求处理的不同阶段被调用:

  1. preHandle - 在控制器处理请求之前执行。这是进行身份验证、日志记录或其他预处理操作的理想时机。
  2. postHandle - 在控制器执行之后,但在视图渲染之前执行。此时可以对请求作出进一步的处理或修改视图数据。
  3. afterCompletion - 在整个请求结束后执行,即在视图渲染之后。这用于清理工作或进行某些审计日志记录。

应用场景

利用Spring MVC拦截器的不同执行阶段,可以实现多种应用场景:

  1. 身份验证:在preHandle阶段,检查用户的身份凭证,确保只有验证通过的请求才能被处理。
  2. 日志记录:在preHandleafterCompletion阶段,记录请求的接收和完成时间,用于监控请求的生命周期。
  3. 性能监测:通过在preHandle记录开始时间,并在afterCompletion记录结束时间,计算处理请求所需的总时间,从而监控性能。

责任链业务场景设计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用于将请求的处理分发给一系列的处理对象,每个处理者都有机会处理该请求。此模式允许多个对象处理同一个请求,或者将这些对象链接成一个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它被处理。这种模式在多种业务场景中非常有用,特别是在需要多个处理步骤或多层审批的场景中。

业务场景应用

责任链模式适用于多个处理步骤依次执行的业务场景。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业务场景:

1. 审批流程

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审批流程通常需要多个级别的审批。例如,一个员工的休假请求可能需要直接上级的批准,然后是部门经理的批准,最终可能还需要HR的确认。责任链模式可以有效地管理这种层级和顺序的复杂性。

2. 事件处理系统

在复杂的事件处理系统(如UI框架、游戏编程)中,一个事件(如鼠标点击、键盘事件)可能需要由多个对象处理。例如,一个点击事件可能首先由按钮自身处理,然后是包含该按钮的容器,最后是整个应用程序级的处理器。责任链模式允许事件沿着链传递,直到被处理。

3. 数据处理管道

在数据分析和处理应用中,原始数据可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才能产生最终结果,这些处理步骤包括清洗、验证、转换等。责任链模式允许动态地添加或修改处理步骤,每个处理器处理完数据后将其传递给下一个处理器。

4. 请求拦截和过滤

在Web开发中,请求可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过滤器进行安全检查、日志记录、请求修改等处理,然后才能到达目标处理器(如Servlet)。责任链模式允许按顺序透明地添加或移除这些过滤器。

实现示例

假设我们需要实现一个简单的购买请求审批系统,可以这样设计:

interface Approver {
    void setNext(Approver nextApprover);
    void approve(Request request);
}

class Manager implements Approver {
    private Approver nextApprover;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Next(Approver nextApprover) {
        this.nextApprover = nextAppro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pprove(Request request) {
        if (request.getAmount() < 1000) {
            System.out.println("Manager will approve the request.");
        } else {
            nextApprover.approve(request);
        }
    }
}

class Director implements Approver {
    private Approver nextApprover;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Next(Approver nextApprover) {
        this.nextApprover = nextAppro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pprove(Request request) {
        if (request.getAmount() < 5000) {
            System.out.println("Director will approve the request.");
        } else {
            nextApprover.approve(request);
        }
    }
}

class CEO implements Appro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Next(Approver nextApprover) {
        // CEO is the end of the chain
    }

    @Override
    public void approv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CEO will approve the request.");
    }
}

在这个例子中,ManagerDirectorCEO形成了一个审批链。每个审批者检查请求的金额并决定是否批准该请求或将其传递给链中的下一个审批者。

责任链模式的好处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其主要优点在于它为请求的处理提供了多个对象的机会,而这种处理可以解耦发送者和接收者。这种模式具体的好处包括:

1. 降低耦合度

责任链模式使得一个对象无需知道是哪一个对象处理其请求。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和分配责任。

2. 增强了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

通过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调整它们的顺序,允许动态地添加或删除责任。这可以在运行时通过将处理者连成链来进行。

3. 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很方便

责任链模式支持开闭原则,可以很容易地扩展新的请求处理类,由这些类实现具体处理的细节。这种模式让新加入的类可以复用现有的代码。

4. 分散请求的处理

请求的发送者并不需要知道哪一个对象最终处理这个请求,链的每一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这个请求。这种分散处理功能使得系统更能够应对变化。

5. 可以控制请求处理的顺序

责任链模式允许请求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多步处理,并且可以很容易地控制这个处理的顺序。

缺点

虽然责任链模式有许多好处,但它也有一些缺点,如下:

  • 请求不保证被接收:在责任链模式中,请求可能一直沿链传递到链尾都没有被处理(即没有任何对象处理请求),这需要额外注意。
  • 性能问题:在一些情况下,责任链模式可能会导致某些请求的处理非常慢,因为它可能需要经过多个处理对象。
  • 复杂性:如果链太长或者处理方式不够清晰,责任链模式可能会增加系统实现的复杂性。

总结

责任链模式通过分散处理责任,为复杂业务流程提供了灵活、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它允许请求在一系列对象中传递,直到被处理,极大地降低了处理者之间的耦合度。虽然可能会增加处理时间和复杂性,但其在管理多级请求处理、事件响应系统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设计复杂系统时的一个有价值的工具。

  • 24
    点赞
  • 2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