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硅谷】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笔记13 - 图


一、图的基本介绍

1.1 为什么要有图

  • 前面我们学了线性表和树
  • 线性表局限于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的关系
  • 树也只能有一个直接前驱也就是父节点
  • 当我们需要表示多对多的关系时,这里我们就用到了图

1.2 图的举例说明

图是一种数据结构,其中节点可以具有零个或者多个相邻元素。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称为边。节点也可以称为顶点。如下图,展示了一些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 图的常用概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图的表示方式

图的表示方式有两种:二维数组表示(邻接矩阵) 和 链表表示(邻接表)

2.1 邻接矩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邻接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图的快速入门案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图的遍历

所谓图的遍历,就是对节点的访问。一个图有那么多个节点,如何遍历这些节点,需要特定的策略,一般有两种访问遍历策略:

  • 深度优先遍历 DFS
  • 广度优先遍历 BFS

4.1 深度优先遍历 DFS

4.1.1 基本思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2 算法步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3 图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 广度优先遍历 BFS

4.2.1 基本思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2 算法步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3 图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 代码实现图及两种遍历方式

public class Graph {

    private ArrayList<String> vertexList; //存储顶点集合
    private int[][] edges; //存储图对应的邻结矩阵
    private int numOfEdges; //表示边的数目
    //定义给数组boolean[], 记录某个结点是否被访问
    private boolean[] isVisite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测试一把图是否创建ok
        int n = 8;  //结点的个数
        //String Vertexs[] = {"A", "B", "C", "D", "E"};
        String Vertexs[] = {"1", "2", "3", "4", "5", "6", "7", "8"};

        //创建图对象
        Graph graph = new Graph(n);
        //循环的添加顶点
        for (String vertex : Vertexs) {
            graph.insertVertex(vertex);
        }

        //添加边
        //A-B A-C B-C B-D B-E
//		graph.insertEdge(0, 1, 1); // A-B
//		graph.insertEdge(0, 2, 1); //
//		graph.insertEdge(1, 2, 1); //
//		graph.insertEdge(1, 3, 1); //
//		graph.insertEdge(1, 4, 1); //

        //更新边的关系
        graph.insertEdge(0, 1, 1);
        graph.insertEdge(0, 2, 1);
        graph.insertEdge(1, 3, 1);
        graph.insertEdge(1, 4, 1);
        graph.insertEdge(3, 7, 1);
        graph.insertEdge(4, 7, 1);
        graph.insertEdge(2, 5, 1);
        graph.insertEdge(2, 6, 1);
        graph.insertEdge(5, 6, 1);


        //显示一把邻结矩阵
        graph.showGraph();

        //测试一把,我们的dfs遍历是否ok
        System.out.println("深度优先遍历:");
        graph.dfs(); // A->B->C->D->E [1->2->4->8->5->3->6->7]
//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n广度优先遍历:");
        graph.bfs(); // A->B->C->D-E [1->2->3->4->5->6->7->8]

    }

    //构造器
    public Graph(int n) {
        //初始化矩阵和vertexList
        edges = new int[n][n];
        vertex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n);
        numOfEdges = 0;

    }

    //得到第一个邻接结点的下标 w

    /**
     * @param index
     * @return 如果存在就返回对应的下标,否则返回-1
     */
    public int getFirstNeighbor(int index) {
        for (int j = 0; j < vertexList.size(); j++) {
            if (edges[index][j] > 0) {
                return j;
            }
        }
        return -1;
    }

    //根据前一个邻接结点的下标来获取下一个邻接结点
    public int getNextNeighbor(int v1, int v2) {
        for (int j = v2 + 1; j < vertexList.size(); j++) {
            if (edges[v1][j] > 0) {
                return j;
            }
        }
        return -1;
    }

    //深度优先遍历算法
    //i 第一次就是 0
    private void dfs(boolean[] isVisited, int i) {
        //首先我们访问该结点,输出
        System.out.print(getValueByIndex(i) + "->");
        //将结点设置为已经访问
        isVisited[i] = true;
        //查找结点i的第一个邻接结点w
        int w = getFirstNeighbor(i);
        while (w != -1) {//说明有
            if (!isVisited[w]) {
                dfs(isVisited, w);
            }
            //如果w结点已经被访问过
            w = getNextNeighbor(i, w);
        }

    }

    //对dfs 进行一个重载, 遍历我们所有的结点,并进行 dfs
    public void dfs() {
        isVisited = new boolean[vertexList.size()];
        //遍历所有的结点,进行dfs[回溯]
        for (int i = 0; i < getNumOfVertex(); i++) {
            if (!isVisited[i]) {
                dfs(isVisited, i);
            }
        }
    }

    //对一个结点进行广度优先遍历的方法
    private void bfs(boolean[] isVisited, int i) {
        int u; // 表示队列的头结点对应下标
        int w; // 邻接结点w
        //队列,记录结点访问的顺序
        LinkedList queue = new LinkedList();
        //访问结点,输出结点信息
        System.out.print(getValueByIndex(i) + "=>");
        //标记为已访问
        isVisited[i] = true;
        //将结点加入队列
        queue.addLast(i);

        while (!queue.isEmpty()) {
            //取出队列的头结点下标
            u = (Integer) queue.removeFirst();
            //得到第一个邻接结点的下标 w
            w = getFirstNeighbor(u);
            while (w != -1) {//找到
                //是否访问过
                if (!isVisited[w]) {
                    System.out.print(getValueByIndex(w) + "=>");
                    //标记已经访问
                    isVisited[w] = true;
                    //入队
                    queue.addLast(w);
                }
                //以u为前驱点,找w后面的下一个邻结点
                w = getNextNeighbor(u, w); //体现出我们的广度优先
            }
        }

    }

    //遍历所有的结点,都进行广度优先搜索
    public void bfs() {
        isVisited = new boolean[vertexList.size()];
        for (int i = 0; i < getNumOfVertex(); i++) {
            if (!isVisited[i]) {
                bfs(isVisited, i);
            }
        }
    }

    //图中常用的方法
    //返回结点的个数
    public int getNumOfVertex() {
        return vertexList.size();
    }

    //显示图对应的矩阵
    public void showGraph() {
        for (int[] link : edges)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link));
        }
    }

    //得到边的数目
    public int getNumOfEdges() {
        return numOfEdges;
    }

    //返回结点i(下标)对应的数据 0->"A" 1->"B" 2->"C"
    public String getValueByIndex(int i) {
        return vertexList.get(i);
    }

    //返回v1和v2的权值
    public int getWeight(int v1, int v2) {
        return edges[v1][v2];
    }

    //插入结点
    public void insertVertex(String vertex) {
        vertexList.add(vertex);
    }
    //添加边

    /**
     * @param v1     表示点的下标即使第几个顶点  "A"-"B" "A"->0 "B"->1
     * @param v2     第二个顶点对应的下标
     * @param weight 表示
     */
    public void insertEdge(int v1, int v2, int weight) {
        edges[v1][v2] = weight;
        edges[v2][v1] = weight;
        numOfEdges++;
    }

}

输出:

[0, 1, 1, 0, 0,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1, 0,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深度优先遍历:
1->2->4->8->5->3->6->7->
广度优先遍历:
1=>2=>3=>4=>5=>6=>7=>8=>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数据结构算法 排序算法 内排序 八大基础排序 选择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 思想 每次选择最大的数插入到末尾中 做法 外层for循环控制次数 内层for循环找出最大的值的角标 找出最大角标后,进行交换 优化思路 同时获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分别插入数组的首部和尾部 堆排序 思想 使用大顶堆的思想来排序,每次建堆后交换 做法 总体:建堆-替换 建堆 只要左子树或右子树大于当前根节点,则替换 替换后会导致下面的子树发生了变化,因此同样需要进行比较,直至各个节点实现父>子这么一个条件(递归) 交换排序 冒泡排序 思想 每次俩俩交换,将最大值交换到末尾 做法 外层for控制循环次数 内层for控制比较次数 每次循环之后,比较次数都会减少一次 优化思路 如果一趟排序后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此时就是有序了 快速排序 思想 每次将比支点小的放在支点左边,比支点大的放在支点右边 做法 外循环while只要i和j不碰撞查找 内层两个while循环分别查找出比支点小的和比支点大的角标 如果i<=j满足条件,就交换 一趟排序后,支点的左边都比支点小,支点右边都比支点大 只要满足L<j,i0的条件查找出要插入的何时位置 退出内层while循环后就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插入 优化思路 二分查找插入,找合适位置的时候使用二分查找算法 希尔排序 思想 用增量来将数组进行分隔,直到增量为1。底层干的还是插入排序干的活 做法 最外层for外循环控制增量的数量,每次/2 第二层for循环控制每次增量那组开始进行插入排序,直至完毕 第三层while循环找到要插入到哪个位置 归并排序 思想 将两个已排好序的数组合并成一个有序的数组 做法 递归拆分出两个有序的数组,从mid的位置开始拆分,递归出口:只有一个值的时候就不用拆分了 合并两个有序的数据 分别往两个数组填充已有序的数据 比较两个数组的值谁小,谁小就放到我们的数组中 如果比较完之后还有剩余的数据,那么用while直接添加到我们的总数组中 优化思路 当递归到规模足够小时,利用插入排序 归并前判断一下是否还有必要归并 只在排序前开辟一次空间 基数(桶)排序 思想 分配,回收(分配到不同的位置上,然后回收)..不断分配..回收来进行排序,直到有序 做法 分配一个[array.length][10列]的二维数组来装我们的元素 最外层for循环控制要分配和回收的次数(根据最大值) 将元素的个、十、百位依次放到桶子上(第一次就是放个位,第二次放十位) 依据每列回收桶子,两个for循环 外排序 查找算法 二分查找 分块查找 哈希查找 贪心算法 求最小生成树的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 爬山问题 回溯算法 n皇后问题 动态规划Dynamic Planning 应用 求最长公共子序列LCS 矩阵连乘问题 爬楼梯问题 找零问题 0-1背包问题 分治算法Divide and Conquer 应用:归并排序 其它 Rabin fingerprints 文件指纹算法 BitMap 位算法 BloomFilter 布隆过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WSKH0929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