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1.TCP/IP协议分层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数据链路的作用

数据链路,指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有时也指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通信手段。

TCP/IP中对于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以下的部分(物理层)为做定义。因为TCP/IP以这两层的功能是透明为前提。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定义了通过通信媒介互联的设备之间传输的规范。通信媒介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波以及红外线等介质。此外,各个设备之间有时也会通过交换机、网桥、中继器等中转数据。

实际上,各个设备之间在数据传输时,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都是必不可少的。众所周知,计算机以二进制0、1来表示信息,然而实际的通信媒介之间处理的却是电压的高低,光的闪灭以及电波的强弱等信号。把这些信号与二进制的0、1进行转换正式物理层的责任。数据链路层处理的数据也不是单纯的0、1序列,该层把它们整合成一个叫“帧”的块,然后进行传输。

数据链路也可以被视为网络传输中的最小单位。

在以太网与FDDI(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的规范不仅包含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也规定了第1层物理层的规格。

2.1数据链路的端

数据链路的段是指一个被分割的网络。然而根据使用者不同,其含义也不尽相同。例如,引入中继器将两条线路组成一个网络。

这种情况下有两种数据链路:

  • 从网络层上看,两条由中继器连接的网线被视作为一个段(逻辑上)。

  • 从物理层的概念看,两条网线是两个物体,即,一条网线是一个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网络拓扑

网络的连接和构成的形态称为网络拓扑。网络拓扑包括总线型、环型、星型、网状型等。

3. 数据链路相关技术

3.1 MAC地址

MAC地址用于识别数据链路层中相互连接的节点。在总线型与环型网络中,先暂时获取所有目标站的帧,然后再通过MAC寻址。如果是发送给自己的就接受,如果不是就丢弃(在令牌环的这种情况下,依次转发给下一个站)。

MAC地址长48比特,结构如下图所示,使用网卡(NIC)的情况下,MAC地址一般会烧入到ROM中。因此,任何一个网卡的MAC地址都是唯一的,全世界都不会有重复(但有例外情况,MAC地址不一定是唯一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1位:单播地址(0)/多播地址(1)

第2位:全局地址(0)/本地地址(1)

第3~24位:由IEEE管理并确保各厂商之间不重复

第25~48位:有厂商管理并保证产品之间不重复

MAC地址中3~24位(比特位)表示厂商识别码,每个NIC厂商都有特定唯一的识别数字。25~48位是厂商内部识别每个网卡而用。因此,可以保证全世界不会有相同的MAC地址的网卡。

3.2 共享介质型网络

从通信介质(通信,介质)的使用方法上看,网络可分为共享介质型和非共享介质型。

共享介质型网络指由多个设备共享一个通信介质的一种网络。最早的以太网和FDDI就是介质共享型网络。在这种方式下,设备之间使用同一个载波信道进行发送和接收。为此,基本上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并有必要对戒指进行访问控制。

共享介质型网络中有两个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一种是争用方式,另一种是令牌传递方式。

争用方式

争用方式是指争夺获取数据传输的权力,也叫CSM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这种方法通常令网络中的各个站才u哦那个先到先得得到方式占用信道发送数据,如果多个站同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也因此会导致网络拥堵与性能下降。

例如:当B想向D发送数据,B在确认没有其他设备在发送数据以后,立刻发送数据给D,每个站从报文首部中读取接收端的MAC地址,若跟自己的不匹配则丢弃。

在一部分以太网中采用了改良CSMA的另一种方式----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式。CSMA/CD要求每个站提前检查冲突,一旦发生冲突,则尽早释放信道。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 如果载波信道上没有数据流动,则任何站都可以发送数据。

  • 检查是否会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放弃发送数据,同时立即释放载波信道。

  • 放弃发送以后,随即延迟一段时间,再重新争用介质,重新发送帧。

总结起来就是:

①先听后发;

②边听边发;

③冲突停发;

④随机延迟后重发。

令牌传递方式

令牌传递方式是沿着令牌换发送一种叫做“令牌”的特殊报文,是控制传输的一种方式。只有获得令牌的站才能发送数据。这种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不会有冲突,二是每个站都有平等循环后的令牌的机会。因此即使网络拥堵也不会导致性能下降。

3.3 非共享介质网络

非共享介质网络是指不共享介质,是对介质采取专用的一种传送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网络中的每个站直连交换机,有交换机负责转发数据帧。此方式下,发送端和接收端并不共享通信介质,因此很多情况下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

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构建网络,从而使计算机与交换机端口之间形成一对一的连接,即可实现全双工通信。在这种一对一连接全双工通信的方式下不会发生冲突,因此不需要CSMA/CD的机制就能实现更高效的通信。

3.4 根据MAC地址转发

交换集线器,这是一种将非介质共享型网络中使用的交换机用以在以太网中的技术,交换集线器也叫做以太网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就是持有多个端口的网桥。它们根据数据链路层中的每个帧的目标地址,决定从哪个网络端接口发送数据。这是所参考的、用以记录发送接口的表就叫做转发表。

这种转发表的内容不需要使用者在每个终端或交换机上手动设置,而是可以自动生成。数据链路层的每个通过点在接受包时,会将源MAC地址以及曾经接收该地址发送的数据包的接口作为对应关系记录到转发表中。以某个MAC地址作为源地址的包有某一接口接收,实质上可以理解为该MAC地址就是该接口的目标。因此可以说,以该MAC地址作为目标的包经由该接口送出即可。这一过程也叫做自学过程。

交换机的转发方式:

一种叫做存储转发,另一种叫做直通转发。

存储转发方式检查以太网数据帧末尾的FCS位在进行转发,可以避免发送由于冲突而被破坏的帧或噪声导致的错误帧。

直通转发方式中不需要将整个帧全部接收下来以后进行转发。只需要得知目标地址即可开始进行转发。因此它具有延迟较短的优势。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有发送错误帧地可能性。

4.以太网

4.1以太网的连接形式

在以太网普及之初,一般采用多台终端使用同一根同轴电缆的共享介质型的连接方式。

而现在,随着互联设备的处理能力以及传输速度的提高,一般采用终端与交换机之间独占电缆的方式实现以太网通信。

4.2以太网帧结构

以太网帧前端有一个叫做前导码(Preamble)的部分,他又0、1数字交替组合而成,表示一个以太网帧的开始,也是对端网卡能够确保与其同步的标志。如下图,前导码末尾是一个叫做SFD(Start Frame Delimiter)的域,它的值是”11“。在这个域之后就是以太网的本体。前导码与SFD合起来占8个字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太网帧本体的前端是以太网的首部,它总共占14个字节。分别是6个字节的目标MAC地址、6个字节的源MAC地址以及2字节的上层协议类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紧跟帧头后面的是数据。一个数据帧所能容纳的范围是46~1500个字节。帧尾是一个叫做FCS(Frame Check Sequence,帧检验序列)的4个字节。

在目标MAC地址中存放了目标工作站的物理地址。源MAC地址中则存放构造以太网帧的发送端工作站的物理地址。

类型通常会跟数据一起发送,它所包含用以表示协议类型的编号,即表明以太网的再上一层网络协议。在这个字段后面则是该类型所标识的协议首部及数据。

类型编号(16进制)协议
0800Internet IP (IPv4)
0806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
8035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RARP)
814CSNMP over Ethernet
86DDIPv6

帧尾最后出现的是FCS。用它可以检查帧是否有所损坏。在通信传输过程中,如果出现电子噪声的干扰,可能会影响发送数据导致乱码的出现。因此检查这个FCS字段的值九客机将那些收到噪声干扰的错误帧丢失。

FCS中保存着整个帧除以生成多项式的余数。在接收端也用同样的方式计算,如果的到FCS的值相同,就判定所接受的帧没有差错。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