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BSE是什么东西?
基本概念:MBSE是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缩写。它是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强调在整个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使用模型。在MBSE中,模型被用作描述、分析和规范系统各个方面的中心工件,这些方面包括系统需求、体系结构、行为和验证。通过采用形式化、结构化的模型,MBSE帮助工程师、设计师和管理者更有效地进行决策,从而提高系统开发效率、减少错误和遗漏,并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
2007年,INCOSE(系统⼯程国际委员会)在国际研讨会上,将MBSE定义为“对建模的形式化应用,用来支持系统的需求、设计、分析、验证和确认活动,这些活动开始于概念设计阶段并持续到整个开发和以后的寿命周期阶段。”
简而言之,MBSE就是开发一个产品、平台的时候,把产品、平台研发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用“计算机数据模型”方式建立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模型”。
2.MBSE有什么作用?
一般在MBSE出现之前,系统工程所用的方法是TSE,TSE是一种基于文档的系统工程,其主要由我们自然语言产出的,以文本为主,也包括少量的图片和图表。因为许多文档是由不同的作者生成的,所以不同的设计人员在解读一条需求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无法保障需求、设计、分析与测试之间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会对后期开发产生巨大隐患。而使用数字建模的方法,可以建立系统的单一真实来源,其中使用相同的模型元素创建系统的特定于学科的视图。
然而MBSE可以通过提供可评估一致性、正确性和完善性的无歧义的且精确的系统模型,提升了产品质量;通过系统模型的使用,从多个侧面进行观察,提供变更影响分析的能力,提高了管理复杂系统的能力;改善了开发系统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
下图为MBSE的V模型图。
3.总结:
因为我们研发对象的不断深入,系统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现如今,一个产品需要更加的安全并且便宜耐用,开发一个产品不仅仅只是在一个领域里面单打独斗,而会涉及更多的领域,更多的组件,需要将这些组件都集合起来才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所以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应运而生,通过标准系统建模语言构建需求模型、功能模型、架构模型,实现需求、功能到架构的分解和分配,通过模型执行实现系统需求和功能逻辑的“验证”和“确认”,并驱动联合仿真、产品设计、实现、测试、综合、验证和确认环节。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摒弃传统系统工程中基于文档设计带来的各项弊端,以计算机模型表述的方式,将设计标准化、接口一致化,是一项颠覆性的设计组织管理技术,是实现数字化企业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