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SE学习——RFLP方法论

在MBSE中RFLP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论,当然MBSE还包含其他的方法论,但是都离不开两个重要的内容:

V模型

V模型大家都不陌生,它贯穿了整个MBSE的周期,基本上现在大家熟悉的大部分系统,软件等开发标准,例如MBSE, Aspice, ISO 26262等,其方法论基础都离不开V模型,V模型左边TopDown的开发思路,以需求为基础,然后依次进行架构设计和详细设计,V模型右边以集成,验证和确认为主,具体如下图,在此不再赘述。

RFLP

R: 需求(Requirement)
F: 功能(Function)
L: 逻辑(Logical)
P: 物理(Physical)

MBSE方法论除基于V模型外,模型驱动是其主要特点。所谓的模型是指一切可以描述对象的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文本,图形,伪代码等。

R: 需求(Requirement)

需求是产品开发的前提,根据所在层级不同有很多种类;如:用户,系统,软/硬件;

需求都是以文本形式呈现的,并且通过需求工具进行管理,文本本身就是一种模型,在MBSE而言需求也是以文本为主的。

F: 功能(Function)

其实功能的本质就是需求,只不过功能是根据需求的相关性,被系统化集成和抽象后形成的需求集合。

所以功能的存在是为了从整体的角度明确产品或系统开发的任务,明确定义产品或系统应该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功能以及它们之类如何交互。

 L: 逻辑(Logical)

逻辑架构是介于功能架构和物理架构之间的一个东西,是功能架构的逻辑实现方式,主要考虑通过哪些逻辑组件以及交互关系去实现功能架构中所需的功能,它属于技术中立的解决方案,并不明确具体技术实现方式。

举个例子:我需要一个熟鸡蛋

1.从逻辑上看,我们需要一个加热的东西,和一个热量传递的装置,为了控制鸡蛋测熟度,我们甚至还需要一个计时器来确定加热时间,但是并不明确需要什么技术实现方式。

2.从物理上看,我们加热的东西有可能是一个火堆、一个电磁炉等,这些都是具体的技术实现手段。

所以逻辑架构并没有明确的技术手段去实现,要从逻辑上解决这个问题,算是开放度比较高的。

P: 物理(Physical)

物理架构是基于一个个逻辑组件对应的物理或者技术实现方式,其采用的视图和功能或逻辑基本一致,只是更加细致化,需要明确具体软件或硬件组件,接口信号等,这个就和我们具体软硬件开发相关

最后:在MBSE的过程中都可以使用RFLP方法论的角度来验证。

如有不足或者错误之处请指出或者补充。万分感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超凡-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