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相对论

前面的内容中,我们成功说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直观时空观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也就是说空间不是一个固定、不变或绝对的结构,它仅给事物提供一个发生的场所。我们读到了,伽利略已经领会到,持有绝对空间的观念是没有意义的,但他仍坚持绝对时间的观念。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进入了19世纪,接触了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物理学,了解到光是一种电磁场,这是优美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揭示的。这些都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如果抛弃绝对空间的观念,那么用什么来替代它?绝对时间的观念崩溃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将在下面给出解答。

毫无疑问,爱因斯坦是现代科学的标志人物。他蓬乱的白发和不穿袜子的样子几乎成了一个“教授”的标准形象。因此出现在孩子画作中的科学家形象经常是一个白发老人。然而,本书中的思想是由一个年轻人提出的。20世纪之交,在思考空间和时间本质时,爱因斯坦才不过20岁出头,他成立了家庭,有一个年轻的妻子。那时,他没在大学或研究机构任职,却经常与几个朋友聚在一起讨论物理问题,时常到深夜。爱因斯坦显得有点远离主流学术团体,现代人倾向于将他视为一个大获全胜的独行侠,这导致一个不幸的后果:这给某些疯子提供了榜样,他们认为自己单枪匹马发现了一种新的宇宙理论,却不明白为什么没有人听他们的。事实上,尽管爱因斯坦的学术生涯开始得并不轻松,但他却与科学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令人奇怪的是,他坚持探索那个时代重要的科学问题,却没有取得大学的学术职位。21岁时,他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毕业,取得了科学和数学专业教师的资格,随后担任了一系列临时教职,为撰写博士论文争取了时间。1901年,在瑞士北部沙夫豪森的一所私立学校任教时,他向苏里奇大学提交了博士论文却遭到拒绝。那次挫败之后,他搬到了伯尔尼,在瑞士专利局开始了三等技术专家的职业生涯。这时他拥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和自由,这成就了他一生中成果最多的几年,历史上任何一个科学家在同样短暂的时间内都无法企及。

我们主要讲述1905年–“奇迹年”–中,爱因斯坦完成的工作。这一年,他首次写下了E=mc2并因此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完成了一篇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后来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1906年,爱因斯坦还在专利局工作,他因彻底改变我们对宇宙的看法而被提升为二等技术专家。1908年,他终于在伯尔尼获得了一个“合适的”学术职位。这让人忍不住去想,如果那些年,爱因斯坦没有把物理学当作业余爱好,他会取得什么成就?他总是满怀深情地回首伯尔尼的往事。在《上帝难以捉摸》(Subtleisthe Lord)中,爱因斯坦的传记作者兼朋友亚伯拉罕·帕伊斯(Abraham Pais)对爱因斯坦在专利局的日子做出了形容,他写到那是“他最接近人间天堂的日子”,因为他有时间思考物理学。在通往E=mC2的道路上,爱因斯坦的灵感来自麦克斯韦方程组。它的数学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他去认真对待光速不变的结论。光速不变具有科学基础,不具有太大争议,因为麦克斯韦方程组是以法拉第的实验作为基础的。是什么让我们挑起了纷争呢?阻碍我们前进的只是一种偏见,这种偏见使我们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即无论我们以多快的速度追赶,所追物体的速度都保持不变。若你以4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此时,一辆汽车以5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从身旁经过,很明显,你会看到这辆车以1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开走。如果我们接受爱因斯坦的观点,认为身边的光速不随我们行走的速度而改变,那么前面原本“显而易见的结论将是一种偏见。我们必须承认常识的误导性,抵制这种偏见,跟随爱因斯坦,看看光速不变会带给我们什么结论。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核心是两个假设,用物理的话来说,是两个公理。公理是假定为真的命题。基于公理,我们得以推演出结论,然后,在现实世界中用实验来检验这些结论。运用公理是一个古老的技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采用公理的方法,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发展了一套现在仍在学校讲授的几何体系,其中它对公理方法的应用广为人知。根据5条公设,欧几里得建立了他的几何学,他还认为这5条公设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随后我们便会看到,欧几里得几何仅仅是许多可能几何体系中的一种,它适用于像桌面这样的平直空间。用来描述地球表面的几何学就不属于欧几里得几何,而是由另一套完全不同的公理定义的。我们很快还会碰到另外一种重要的几何学例子–时空几何学。对照自然检验通过公理得出结论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古希腊人没能广泛使用。否则的话,今天的世界会是另外一番景象。早在11世纪,这个简单步骤被穆斯林科学家使用,到16世纪和17世纪已在欧洲生根发芽。最终,在实验的支持下,科学迅速发展,技术的进步和繁荣也随之而来。

爱因斯坦第一个公理是麦克斯韦方程组成立,即无论光源或观察者如何运动,光总是以相同的速度在真空运动。他的第二条公理主张遵循伽利略的说法,即任何实验都不能用来标识绝对运动。有了这两个命题作为武装,我们就可以像优秀的物理学家那样继续去探索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源于他的两个公理,理论的最终检验标准却是它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科学一向如此。搬用费曼的话来说:“概括起来讲,我们通过以下步骤寻找新的规律。首先,猜猜看。然后,基于猜测计算出结果,看看这个基于猜测的定律后面蕴含的结论。接着,将结果与大自然、实验或经验进行对比,通过与观测结果直接对比来判断猜测是否可行。如果与实验不一致,那么理论就猜错了。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科学的关键。这跟你的猜测有多美没有关系,跟你多聪明,你是谁,叫什么也没关系。只要与实验不符,就是错的。就是这样。”这则绝妙的话摘录于费曼在1964年的一次演讲,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演讲视频观看。

接下来几页的目标是找出爱因斯坦公理内含的结论。我们的工具是思想实验,(假设推理)一种爱因斯坦经常喜欢使用的技术。具体说来,假定无论观察者怎样相对运动,光速相对于所有观察者都保持不变,我们探讨这一假定导致的结果。为此,想想一种叫作光钟的笨重钟表,它由两个镜子组成,镜子间,一東光来回反射,光束反射一次,光钟走动一下。例如,如果镜子相距1米,则光大约需要6.67纳秒完成一次往返。一次往返,光以299792458米每秒的速度移动了2米,您可以亲自检查下这个数字。这是一个高精度的时钟,一个心跳的时间,它走了1.5亿下。

现在,把光钟放在一列火车上,随火车从站台上的人身边疾驰而过。重要的问题是,对站台上的人来说,时钟走多快?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假定时钟快慢是不变的,即每走一步需要6.67纳秒。

图2显示了光钟在火车上的一个时间单位,它是由站在站台上的人观察到的。因为火车正在前进,在一个时间单位内,光必须传播更长的距离。也就是说,在站台上的人看来,由于时钟的运动,在一个时间单位内,光束的起点和终点落在了不同的地方。因此,若要使光钟与它静止时走动的快慢相同,光必须传播得快一点,否则,它无法在6.67纳秒内走完这段被拉长的距离。在牛顿世界里,火车的运动增加了光速。但关键是,爱因斯坦认为光不能加速,它对每个人都一样。这引起一个令人不安的结果,即对站台上的人来说,由于光线要走更长的距离,移动的光钟每走一步都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这个思想实验表明,若光速如麦克斯韦所说的是一个不变的常数,那么时间将以不同的速率流逝,其流逝的快慢由物体相对于我们的运动状态来确定。换句话说,绝对时间与光速不变水火不容。(不同的参照系,不同的时间快慢)

必须强调的是,时钟变慢并非光钟所特有的现象。普通的摆钟和光钟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它的工作理是每一秒钟摆在两个地方“往返”一次。原子钟也是这样,它通过原子发出光波的波峰和波谷的数目来确定一个时间单位。甚至,体内细胞的衰变率也可以用来计时。这些装置都测量了时间的流逝,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光钟常常被用来讲授爱因斯坦理论,不厌其烦,但这是一种非常陌生的时钟,引起了无数困惑。我们很容易被误导,认为以上结论是光钟独有的奇怪特性,而不是我们对时间本身的本质认识。若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选择光钟而不是其他时钟的唯一原因是,满足使用爱因斯坦光速不变的奇怪要求,从而让每位读者都能得到有关相对时间的结论。然而,通过对光钟思考而得到的所有结论都适用于任何其他类型的钟表。原因如下。想象一下,把自己放在一个密闭箱子里,在箱子里放入一个光钟和一个摆钟,给它们校准时间。若这两个钟表足够精确,它们将保持同步,并永远显示相同的示数。接下来,把箱子放到运动的火车上,由爱因斯坦第二公理,箱子里的人不能判断自己是否在运动。但若认为光钟和摆钟不同,它们不再同步,那么箱子里的人就可以肯定自己的运动状态,这违背第二公理的结论。因此,摆钟和光钟必有完全相同的时间规律,对站上的人来说,运动的光钟变慢,那么其他运动的时钟也将变慢。实际上,站台上的观察者看到的是移动的火车上时间流逝变慢。这不是幻觉引起的。(时间源于可测量的实验,不然时间的定义就没有意义了)

在实验室,若要测试到这种否定绝对时间的结果,就需要发展一种方法来研究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因为,只有物体接近光速,时间拉伸因子才足以被实验测量到。稍微理想一些,我们寻找一个有寿命的物质来做研究,看看可否通过让它快速运动起来来延长它的寿命。

幸运的是,这样的物质确实存在,科学家对它们再熟悉不过了。事实上,我们本身就是由这些物质构成。它们就是基本粒子,一种非常小的亚原子粒子,宇宙中所有物体的最小组成部分。它们因为小,所以很容易被加速到很大的速度。在本书的后面,我们还会看到很多有关基本粒子的内容。现在,我们给出两个基本粒子,即电子和u子。

电子是构成我们身体的重要粒子,我们应该感激它们。电子参与导电,当它们通过电线时,点亮灯泡,加热烤箱。μ子在许多方面与电子相同,只是质量更大些。科学家并不理解为什么自然界会存在u子,它更像是电子的副本,却不参与地球和人类的构造。不管u子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它在检验爱因斯坦相对论方面表现非常出色。因为它的寿命很短,而且质量很小,很容易加速到很大的速度。据我们所知,把一个u子放在身边时(以静止的我们作为参考系),它的寿命大约是2.2微秒(一微秒是百万分之一秒),相比u子,电子的寿命很长,没有限制。μ子死亡时,变成一个电子和一对叫作中微子的亚原子粒子。这里,我们只需要知道μ子死亡就可以了,不需要其他额外信息。在纽约长岛,有一个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23],实验室内有一台交替梯度同步加速器(AGS),这台设施为爱因斯坦理论的验证提供了了不起的实验。上世纪90年代末,布鲁克海文的科学家们制造了这台机器,他们产生一个u子束,u子以光速的99.94%在14米直径的圆环上循环。如果u子在圆环中只能存活2.2微秒,那么它们只能跑15圈[24]。实际上,它们跑了400圈,这说明它们的寿命延长了29倍,达到60多微秒。实验事实说明爱因斯坦是对的,他走在真理的道路上。但他的理论能有多准确?

我们值得在这里稍作停留,思考下发生了什么。根据勾股定理和爱因斯坦关干光速不变的假定,我们导出了一个数学公式。它赋予我们预测亚原子粒子寿命延长的能力。当一个称为u子的亚原子粒子在布鲁克海文的粒子加速器中加速到99.94%光速的速度时,我们计算出它的寿命应该是静止u子寿命的29倍。这一预测与布鲁克海文的科学家所测到的数值完全一致。这就是物理学的天地,你思考得越多,它就越精彩。当然,在20世纪90年代,爱因斯坦的理论早已成熟。布鲁克海文的科学家们更关注子的其他性质。爱因斯坦理论的寿命延长效应给他们提供了额外的好处,这意味着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对u子进行观察。

根据实验,我们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时间是可拉伸的。它流失的快慢因人而异(因u子而异),取决于他们的运动状态。

嗅觉敏锐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时间这种令人不安的行为似乎不是问题的全貌,还有其他东西潜藏在后面。回到交替梯度同步加速器中,再想一想那些嗡嗡作响的μ子。在加速器上画一条终点线,数一数u子在死亡前跨越终点线的次数。对于观察u子的人来说,由于u子寿命延长了,它们跨越了400次。但如果和u子一起绕环疾驰,你会跨越终点线几次呢?必须是400,否则这个世界将毫无意义。问题来了,当你随着u子绕环飞行时,手表会显示它们的寿命只有2.2微秒,因为u子相对于你是静止的,并且u子静止时的寿命只有2.2微秒。尽管如此,在u子消失前,你和u子还必须绕环运动400多圈。然而,在2.2微秒内跑400圈似平又是不可能的。这是怎么回事?幸运的是,有办法摆脱这种困境。从u子的角度来看,环的周长缩小了。为了观测的-致性,从u子看来,环的长度必须收缩,直到它产生的效果和u子寿命增加的相同。所以空间也必须是可伸缩的!跟时间膨胀一样,空间收缩也是一个真实的效果。运动的物体确实如此。举一个奇怪的例子,有一辆4米长的汽车试图进入一个3.9米长的车库,这似乎不可能。但根据爱因斯坦理论,如果汽车的速度超过光速的22%,它就能挤进去,至少在碰到墙的最后一刹那。同样,根据数学公式,你可以验证22%是正确的数字。因为,再快一点,车子就缩小到3.9米以下;再慢一点,车身缩小的长度不够。

在亚原子世界,发现时间减慢,距离缩短,就足以令人惊讶了,更何况爱因斯坦的推理对人类这样大小的物体也适用。有朝一日,我们的生存将依靠这些奇怪的现象。想象一下几十亿年后的遥远未来,太阳不再能给我们提供生命所需的稳定光照,它已变成了一个恒星怪物,会在最后死亡的暴胀中,吞没掉我们的星球。那时,如果我们没有因其他原因而灭绝,就必须设法逃离地球家园,前往其他行星。然而,人类生活的银河系是由1000亿个太阳组成的螺旋状岛屿,直径约10万光年。也就是说,在地球上看来,光需要10万年才能穿过银河系。若如上所述,前往其他行星是我们最终的命运,那么我们的目的地似乎也只能局限于临近的-小部分恒星(天文尺度上),因为好像我们很难指望达到银河系更遥远的角落,即便光也需要10万年的时间。事实并非如此,爱因斯坦的理论可以拯救我们。我们可以建造一艘飞船,以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飞向太空,那么恒星间的距离就会缩短。我们越接近光速,间距就越短。如果我们能以99.99999999%的光速旅行,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短短的50年时间离开银河系,飞到邻近的仙女座星系,尽管它距离我们将近300万光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最大的障碍是如何为宇宙飞船提供动力,使其能够达到如此快的速度。随着空间和时间扭曲的发现,前去宇宙远处旅行的想法和以前已大不相同。如果你是人类第一批仙女座探险队的一员,经历了50年的旅程后来到了新的星系,并在那里给出生的孩子讲太空中蓝色星球的故事,若这些新生的小孩希望回到地球家园,亲眼一睹它的姿态,他们需要调转宇宙飞船,再花上50年才能返回地球。这样,往返仙女座的整个旅程将花费100年的时间。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当他们回到地球轨道时,地球上的居民已经生活了600万年了。那时,他们祖先的文明是否还存在?爱因斯坦让我们看到一个匪夷所思的世界。

GPS狭义相对论效应是指由于卫星运动速度的相对论影响,导致地面接收到的卫星信号时间与实际时间存在微小差异。由于狭义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效应,当卫星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绕地球运动时,由于运动速度快于地球表面,卫星的时间会缓慢流逝。 根据相对论效应,卫星时钟相对地面时钟会存在时间差异。具体来说,卫星时钟运行速度快于地面时钟,同时受到相对论的影响,时间流逝更慢。当卫星从地面到达地球轨道上时,卫星时钟比地面时钟慢约7微秒。这个微小的差异可能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导航系统来说却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为卫星的位置和时间是用来计算接收器位置的重要参数,如果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可能会因为时间差异而产生明显的误差。因此,在GPS系统中,为了准确计算卫星与地面接收器之间的距离,需要将相对论效应纳入考虑。 为了校正相对论效应,GPS卫星搭载了高精度的原子钟来保证卫星时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同时,在地面接收器中,也需要使用特殊的算法和校正因子来纠正相对论效应的影响,以保证定位的准确性。 GPS狭义相对论效应虽然只是微小的时间差异,但却是保证GPS导航系统高精度定位的关键之一。它的实际应用使得人们能够在导航、测量和地理定位等领域中获得更高精度和可靠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yyc_audio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