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PT系统简介
IPT系统,在电力电子领域通常指感应式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系统,这是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产生高频交变磁场来传输电能,发射线圈中的电流变化会在接收线圈中感应出电流,从而实现电能的传输。
这是一种非接触式传输——不需要物理接触,因此IPT系统可以避免接触式供电中的电火花、漏电和接头磨损等问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在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以及水下装备的无线充电都有广泛的应用。
图1 电磁感应原理示意图
图2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示意图
二、IPT系统的控制
IPT 系统存在三种控制方式:副边控制、原边控制和原副边协同控制。
图3 双边LCC补偿电路图
副边控制(Secondary Side Regulation, SSR):直接在变压器的副边电压输出端进行电压调节。通过在副边增加光耦、误差放大器(如TL431)及相关阻容元件,实时监测输出电压,并将监测结果反馈至原边。优点有:能够直接监测和调节输出电压,调节精度较高;可以持续检测输出电压,瞬态响应较快。但是成本较高,需要额外的光耦合器和反馈电路,增加了组件成本,另外电路设计和调试相对复杂。
原边控制(Primary Side Regulation, PSR):通过辅助线圈或变压器的辅助绕组来间接监测副边输出电压,并在原边进行调节。优点有:成本较低,不需要光耦合器和副边反馈装置,减少了组件数量;电路设计简单,降低了设计和制造成本。但是调节精度较低,调节精度不如副边控制;输出电压的采样频率较低,瞬态响应速度较慢。
原副边协同控制(Hybrid Control):结合了原边控制和副边控制的优点,通过在原边和副边同时进行电压调节,实现更精确和快速的控制。优点有:结合了副边控制的高精度和快速响应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灵活调整控制策略。但与此同时需要同时处理原边和副边的控制逻辑,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由于需要更多的控制元件和电路设计,成本相对较高。
三、IPT与WPT
在电力电子领域,还会经常看到一个缩写WPT,全称为Wireless Power Transfer,即无线能量传输,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电能的技术,除了IPT,还包括其他形式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主要为耦合磁共振型和远场电磁波型,共三种。IPT作为WPT的一种形式,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
图4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