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HashMap的底层实现原理

一.Java HashMap的底层实现原理(以jdk7为例)

1.HashMap map = new HashMap();

   在实例化以后,才在底层创建了一个长度为16的一维数组 Entry [] table

2.map.put(key1,value1);

  • 首先,调用key1所在类的hashCode()计算key1的哈希值,此哈希值经过某种算法计算之后,得到在Entry数组中的存放位置

    • 如果此位置上的数据为空,则此时的key1-value1添加成功 ①

    • 如果此位置上的数据不为空(意味着此位置上存在一个或多个数据(以链表的形式存在)),,此时比较key1和已经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的哈希值

      • 如果key1的哈希值与已经存在的数据的哈希值都不相同,此时key1-value1添加成功 ②

      • 如果key1的哈希值与已经存在的数据的哈希值相同,继续比较

        调用key1所在类的equals()方法,比较

        • 如果equals返回false:

        此时key1-value1添加成功 ③

        • 如果equals返回true:

        使用value1替代value2(修改原有数据)

注: 关于②和③

        此时key1-value1和原来的数据以链表的方式存储,在不断地添加过程中会涉及到扩容问题,当元素占整个数组的0.75时,扩容.

  默认的扩容方式:

        扩容为原来的2倍,并将原有的数据直接复制过来

二.HashMap在jdk8中的底层实现原理:(以与jdk7的不同说明)

①new HashMap();

    底层没有创建一个长度为16的数组

②jdk8底层数组为: Node[] ,而非Entry[]

③首次调用put()方法时,才创建了长度为16的数组

④jdk7的底层为: 数组+建表

jdk8的底层为: 数组+建表+红黑树

  • 数组: 用来定位元素的位置

  • 链表: 用来存储位置相同的元素

  • 红黑树: 可以实现自平衡(旋转)

       当数组的某一个索引位置上的元素以链表形式存储的数据个数>8,且当前数组的长度>64时,此时此索引位置上的所有数据改为使用红黑树存储;当在树上进行删除操作,使结点数等于6时,又自动转为链表存储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不会写代码的菜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