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ft伦理第三章

工程伦理第三章PPT笔记

第三章 工程师的职责

相关连载:
draft伦理——第一章
draft伦理——第二章
draft伦理——第三章
draft伦理——第四章
draft伦理——第五章
draft伦理——第六章
draft伦理——第七章

本章的学习目标:
了解工程观的含义和演变过程;
理解工程责任观的演变过程、工程技术发展与责任的关系、被动性责任与主动性责任的区别;
掌握工程师责任包含的内容、工程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工程师在产品安全和质量中及国际环境下应承担的责任。

第一节、工程观的演变
一、工程和工程观

工程是直接的生产力,工程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工程活动中既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又体现着人与社会的关系。
工程理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凝聚并支配着工程系统观、工程社会观、工程生态观、工程伦理观和工程文化观。
工程系统观:从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思想看来,工程本身是一个系统,它的构成要素是:人、物料、设备、能源、信息、技术、资金、土地、管理等;工程与它的外部环境(自然、经济、社会等)是一个包括工程在内的更大的系统。
工程生态观:由于工程活动是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对自然、环境、生态都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工程的生态观就是要考虑生态规律的约束和生态环境的优化。
工程社会观:工程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工程活动是由投资者、管理者、工程师、工人等参与和进行的社会性活动。
工程伦理观:在伦理观中最根本的是工程师应该自觉地担负起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福利的责任,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工程文化观:工程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因而工程活动、工程建构、工程建设必然反映它所处的时代的文化,这主要是体现在工程活动的主题与价值观方面。

二、工程观的演变

随着科技、社会、经济、历史的不断发展,人类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工程理念和观念也发生着变化。总的来看,工程理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时代——听天由命、征服自然和天人和谐。
正确的工程理念必须建立在顺应客观规律一包括各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等的基础上,同时,工程理念必须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工程除了要体现技术进步、经济效益,还必须重视环境一生态效益,遵循社会道德、伦理和社会公正、公平等准则。当前工程活动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其根源之一在于工程理念上出了问题。

新时代的工程理念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的具体内容包括着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方面,特别是:
➢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
➢2、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3、要素优选、组合和集成优化;
➢4、追求不断创新与工程美感;
➢5、设计、构建和运行过程中物质一能量一时间一空间因子的动态一有序化和信息化等。

第二节、工程责任观念的演变

按照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的观点,自从19世纪工程作为一种职业开始诞生以来,工程伦理中关于工程责任的思想主要有过三种明显的观点:第一种观念强调公司忠诚,第二种强调技术专家领导,第三种则强调社会责任。
一、强调公司忠诚(18世纪末19世纪初——20世纪初 )
这种观念认为,工程师的基本义务是对机构忠诚,对雇主负责。这一阶段之所以强调服从和忠诚,是因为18世纪末以前工程主要指的都是军事工程,而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为什么工程职业学会会把忠诚规定为工程师的首要责任呢?
➢1、工程起源于军事、深受服从观念的影响。
➢2、工程是一个相对较晚才出现的职业,在起草伦理准则时难免会模仿医生、律师等更早的传统职业的做法。
➢3、跟当时的一种习惯观点有关,即认为工程是科学的应用,是造福人类的事业,技术上取得进步就等于是社会取得了进步。所以,没有考虑工程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的责任问题。
二、强调技术专家领导(20世纪前半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程师作为下级同他们的上司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因为工程师手中的技术力量逐渐加强,社会上工程师人数开始增加,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社会危机的来临。技术统治论思想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颠覆了从前隐含的服从准则和明文规定的对公司忠诚等准则,主张工程实践内在的价值是技术效率,是工程师追求的最高目标。主张通过追求技术效率的理想,实现在技术进步方面的领先作用,最终实现社会的进步。

在技术统治论和追求效率的论据中,存在一些合理的成分。但是,将技术目标上升为人们追求的最高目的,试图以技术价值取代其他价值或者作为决定其他价值取舍的判断标准,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是与一般的人类福利相违背的。
➢1、技术不是万能的,不能把一切社会问题都还原、归结为技术问题来解决。
➢2、技术也不是恒善的。事实上,它既可为善也可作恶。
➢3、为了技术本身的缘故而追求技术完善未必总是能够最佳地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

三、强调社会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工程活动的负面效应日益显著。纳粹德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制造毒气室和威力更大的杀人武器以及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和长崎,这些事实使人们对技术统治论的幻想破灭。此后,核武器、生化武器和远程导弹等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战争更加残酷。这些科学技术和工业的极度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在二战后以及20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爆发了反对核武器的和平运动,在60年代和70年代兴起了消费者运动和环境运动。一些工程师重新反思国家目标、企业商业目标及其工程自身价值,新的工程伦理责任观念产生了。
现在工程伦理准则要求工程师把对公众负责放在首位很有道理。因为,工程师的行为影响到社会活动的多个环节。所以工程活动的作用和影响除了工厂内部外,还有工程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即社会上的消费者、广大公民。所以社会责任尤为重要。
我们这里在强调工程责任的第三种观念即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要注重它和前两种观念的结合。也就是说,工程师当然还应当保持忠诚,在技术发展方面的领先作用也应当得到保留,但这些必须以对公众整体的福利负责为限,必须首先服从于公共福利。现在,社会责任观念已经被工程专业团体广泛接受和采用。

第三节、工程技术外部性与工程师的责任
一、责任的含义

美国工程伦理中的新责任概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义务( Obligation)。责任包含多种含义,而义务是责任的核心思想。责任就是义务——道德命令类型的行为。
2、可负责的/可解释的(Accountable)。成为有责任的就是成为负责的。这意味着拥有道德主体的一般能力,包括按照道德理性理解和行动的能力。也意味着对遇到的特定义务能负责任。
3、尽责的((Conscientious) 。道德高尚的工程师接受他们的义务并尽责的去完成。
4、应受谴责的/值得赞赏的(Blameworthy/Praiseworthy)。根据语境,对坏事可解释的争议,“负责的”是应受谴责的同义词。对正确行为可解释的争议,“负责的”是值得赞赏的同义词。

哈里斯等所著《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一书中提到工程师的三种责任:
1、义务—责任:指职业工程师以一种有益于客户和公众的,并且不损害自身被赋予的信任的方式使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义务。当说职业人员应该“负责任”和“负责任的行为”时,指的正是这一类型的责任,可视为积极的和向前看的责任概念。
2、过失—责任:指可以将错误归于某人,工程师应该为一个错误“负责”,或作为一起事故“负责”的人,这是一个消极的向后看的责任概念。
3、角色—责任:涉及到一个承担某个职位或管理角色的人。如一个工程师负责一项工程设计或工程项目的实施。他在负责具体工程部分时,具有一定的专业或管理上的决策权,他在实施运用他能选择的资源、策略、方法时,他应对自己的选择具有负责的意识。

二、工程师的责任

工程技术自身是复杂性,工程活动与社会又具有紧密联系性,而工程师在现代工程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专业角色,工程师不仅要精通技术业务,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有关技术难题,还要善于管理和协调,处理好与工程活动相关联的各种关系。尤其是,工程活动对社会和环境越来越大的影响,要求工程师必须打破技术眼光的局限,对工程活动的全面社会意义和长远社会影响建立自觉的认识。总之,工程师除了向直接的雇主负责外,更重要的是,要向受其产品影响的最终消费者和更大范围的公众负责,向社会负责。
1、现代工程中,工程师最直接的责任是对雇主的责任。因为雇主为工程师提供工作机会、培训机会和职业上的升迁机会,所以,对雇主负责是对现代工程师最基本的要求。
2、工程师对雇主的伦理责任,主要体现在团队合作、保密和利益冲突等方面。

补充知识——台湾:工程师应承担以下诸责任Imperative Responsibility
1、对个人的责任
善尽个人能力, 强化专业形象。
➢工程人员应恪守法规,砥砺言行,以端正整体工程环境之优良风气,并维护工程人员之专业形象。
➢工程人员不得以任何直接或间接等方式,向客户、长官、承包商等输送或接受不当利益。
➢工程人员应了解本身之专业能力及职权范围,不得承接个人能力不及或非专业领域之业务。
➢工程人员应对于不同种族、宗教、性别、年龄、阶级之人员,皆公平对待。工程人员应彼此公平竞争,不得以恶意中伤或污蔑等不当手段,诋毁同业争取业务。
➢工程人员不得擅自利用组织或专业团体之名,图利自己。

2、对专业的责任
蕴涵创新思维,持续技术成长。
➢工程人员应持续进修专业技能与相关知识,提升工作质量。
➢工程人员不得夸大或伪造其专业能力与职权,欺骗公众,引人误解。➢工程人员应积极参与专业团体,并藉由论文发表等进行技术交流,提升整体专业技术与能力。
➢工程人员应秉持专业观点,以客观、诚实之态度勇于发言,支持正当言论作为,并谴责违反专业素养及不当之言行。
➢工程人员应尊重他人专业与智慧财产,不得剽窃他人之工作成果。
➢工程人员应随时思考专业领域之持续发展,并致力提升公众之认同与信赖,保持专业形象。

3、对同事的责任
发挥合作精神,共创团队绩效
➢工程人员应尊重前辈、虚心求教, 并指导后进工程人员正当作为及专业技术。
➢工程人员不得对下属作不当指示。
➢工程人员应对于同僚业务上之不当作为,婉转劝告,不得同流合污。
➢工程人员应与同事间相互信赖、彼此尊重,并砥砺切磋,以求共同成长。

4、对雇主/组织的责任
维护雇主权益,严守公正诚信。
➢工程人员应了解及遵守雇主之组织章程及工作规则。
➢工程人员应尽力维护雇主之权益,不得未经同意,擅自利用工作时间及雇主之资源,从事私人事务。

5、对业主/客户的责任
体察业主需求,达成工作目标。
➢工程人员应秉持诚实与敬业态度,沟通与了解业主/客户之需求,维护业主、客户正当权益,并戮力完成其所交付之合理任务。
➢工程人员应对业主/客户之不当指示或要求,秉持专业判断,予以拒绝及劝导。
➢工程人员应对所承办业务保守秘密,除非获得业主/客户之同意或授权,不得泄漏有损其权益之相关信息。|

6、对承包商的责任
公平对待承包商,分工达成任务。
➢工程人员应以专业角度订定公平合理之契约,避免契约争议与纠纷。
➢工程人员不得接受承包商之不当利益或招待,并应尽可能避免业务外之金钱来往。工程人员不得趁其职务之便,以压迫、威胁、刻意刁难等方式,要求承包商执行额外之工作或付出。
➢工程人员应与承包商齐力合作,完成任务,不得相互推诿责任与工作.

7、对人文社会的责任
落实安全环保,增进公众福祉。
➢工程人员应了解其专门职业乃涉及公共事务,执行业务时,应考虑整体社会利益及群众福祉, 并确保公共安全。
➢工程人员应熟知专业领域规范,并了解法规之含义,对于不合乎规范、损及社会利益与公共安全之情事,应加以纠正,不得随意批准或执行。
➢工程人员应提供必要之技术数据或作业成果说明,以利社会大众及所有关系人了解其内容与影响。
➢工程人员应运用其专业职能,尽其所能提供社会服务或参与公益活动,以造福人群,增进社会安全、福祉与健康之环境。
8、对自然环境的责任
重视自然生态,珍惜地球资源。
➢工程人员应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充实相关知识,避免不当破坏自然环境。
➢工程人员应兼顾工程业务需求与自然环境之平衡,并考虑环境容受力,以减低对生态与文化资产等之负面冲击。
➢工程人员应致力发展及优先考虑采用低污染、低耗能之技术与工法,以降低工程对环境之不当影响。

三、工程师的责任困境及摆脱困境的途径

工程师的责任是非常有限的,即使随着工程师所掌握的技术力量的增强,这种责任的有限性也并未改变,但从最初的对个人和公司负责发展到对公众、社会负责,工程师的责任范围还是有所扩展,伴随着这种扩展,他们也面临着更多的责任困境。
➢1、首先,科学技术本身有价值倾向。即使使用技术的人们没有随意误用或滥用技术,科学技术自身仍经常会带来伦理问题。
➢2、其次,多重角色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使工程师陷入责任困境。
➢3、最后,责任主体的集体化造成工程师的责任困境。当科学家集体和其他社会集体共同实行问题性行为时,我们如何应对责任问题?当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追踪时,应该由谁承担责任以及承担怎样的责任?
面对上述问题,米切姆认为,要想使工程师摆脱职业的责任困境,必须倡导公众参与和技术评估。
➢1、公众参与就是让公众参与到工程的决策过程中来。米切姆指出:“考虑工程的伦理问题不再是专家们的事情,而是这个时代所有人的事情”。因此, 广泛的公众参与就显得十分必要。
➢2、技术评估是米切姆提出的解决工程师责任困境的又一途径。技术评估一种事前思维,其重点是强调要在决策阶段中对已完成的某个设计方案的预测的实施效果——尤其是“派生效果”和“长期效果”一一进行全面地、综合性的、带预见性的评价,并把这种带预见性的对预测的“事后效果”的评价作为事前决策的根据。

第四节、工程技术发展与责任的关系
第五节、工程师的职业道德
一、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内涵

很多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范都规定了工程师的一些基本道德责任,如忠实于雇主和客户,不谋私利等,进而要求工程师将社会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等。对于这些责任的性质,不应该只看成职业义务的履行,而更应该理解为一种“德性的实践”。
另一方面,工程师的职业活动不仅要有良好的动机或善的出发点,而且要对其活动的后果有合理的关照。

二、工程师个人职业道德发展过程

查理德(RichardMuCuen)根据雷斯特(Rest)和科尔比(Collby)总结的个人道德发展六阶段而提出了个人工程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三层次,以及在这六个阶段中个人所在组织对其道德发展的影响。
➢第一层次:前专业人员。第1阶段,并不关心社会或职业责任,职业行业行为受个人受益的情况所支配,而不考虑(或认识不到)他的操行是否会影响公司、客户和工程师之间以及自己的职业前途。第2阶段:做的好就会有奖励,这个阶段他们将行为与交换联系起来,其伦理动机是促进自身利益,为了自己的小目的遵守要求。这两个阶段,工程师还未进入工程的组织中或没有意识到自己进入工程组织中,没有组织中一员的身份认同感,专业的抉择权利也没有成员的责任感,只有一般的自身利益保护倾向。

第二层次:专业人员。第3阶段:工程师把对公司的忠诚放在首要位置,当公司提出行动方案,工程师不会做进一步的伦理道德思考。在这个阶段的工程师程一般是刚进入工程专业领域进行实习型工作,一般要在此公司的前辈工程师的指导带领下工作,他们所处专业工作领域是专业工作的新人,但他们是工作单位的正式成员,他们作为公司的一员,他们需要所在公司组织中的成员身份的认同感。第4阶段:个人保持对公司的忠诚,并且认识到自己所在的公司只是所从事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认识到对职业的忠诚会提高公司的声誉,并给工程师带来回报。处于这个阶段的工程师遵守自己所从事行业的行为规范。这个阶段的工程师一般是具有国家承认资格并在同行得到能力认可的,在公司内就有一定的工程专业抉择权的工程师,他们的专业能力地位有一定的公司认可和专业组织内的认可。

第三层次:有原则的专业人员。第5阶段:这个阶段为人类福利服务是首要的。这类工程师是其专业领域社团的重要成员,他们不仅要求自己让自己的行动体现出其社会责任,他们还会监督教育其专业社团其他成员和他的学员的职业道德感与社会责任心。第6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工程师,职业操行遵循公正、公平和关怀世人的普遍性原则。

三、工程师职业道德标准规范之间的伦理冲突

在具体的工程师工作的环境中,工程师是否履行了道德责任,一般都是以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去评判,但是在现实的工程实施环境中,道德标准规范之间出现了许多伦理冲突。当一些负责任的工程师自身的道德素质高于了其所工作的社会环境或所工作的公司时,工程师的职业道德认识可能与公司利益产生冲突,当工程师做出属于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行为,这种行为被卷入到不服从组织的行为中。不服从方式可大致分为三种:
➢1.对立行为不服从,自己不从事组织的违反道德的工作,还阻止这种工程的实施进行。
➢2.不参与的不服从,自己拒绝完成违背职业道德或职业目标的工程项目或实施方式。
➢3.抗议的不服从,自己不参加这些违背道德的工程,强烈为社会公众健康、安全、福祉负责的意识认为,当公司为自身经济利益而在隐瞒公众知情的情况下损害公众利益,知情的专业人士应该以某种形式公开抗议(或举报)

第六节、工程师的责任
一、工程师在产品安全和质量中的责任

产品责任是与工程师关系最密切的责任之一,因为在工程实践中,工程师要负责设计和监督制造产品,这是工程师的一项主要工作。产品质量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就是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制造、交换和消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产品质量的形成和实现。所以,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即产品的设计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和消费部门,都应该承担相应的产品质量责任。所以,工程师作为产品设计者要对产品质量和安全负责。

工程师在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中要承担产品的设计质量责任。产品的开发设计常常决定产品的最高质量水平,因而对提高产品质量负有主要责任。
同时,工程师还要监督产品的制造过程。尽管生产制造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和提高产品设计确定的固有质量,但生产制造部门对于产品最终能否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负有决定性的责任。

我国的相关法律也有规定。2000年9月1日施行的《产品质量法》43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
除了上述提到的工程师应该负有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外,产品质量责任还包括社会责任,即产品的制造生产和经销行为必须对社会负责。包括产品质量的环境保护性、产品质量的资源保护性等方面。后面章节将有所论述。

二、被动性责任与主动性责任

前面已经提到工程师在工程活动中承担着各种责任,最初,这些责任往往体现为被动性责任。也就是发生工程事故后,进行责任追究,有关部门要进行事故调查,查清事故发生的经过,确定发生的原因,找出造成事故的责任人,并且对他/她进行处罚(经济赔偿、纪律处分、道德谴责,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美国哲学家J. Ladd在1991年《社会哲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主动性责任”(positive responsibility)的新观念。他指出,在当今时代,人类对自然的干预能力越来越巨大、后果越来越危险,有必要发展出一种新的责任意识,它以未来的行为为导向,是一种“主动性责任”(或称“预防性的责任”、“关护的责任”),即主动为造福人类、保护自然尽责,对科技行为的可能危害保持警惕、防止发生危害。

这种新的主动性责任意识与旧的被动性责任意识区别如下:
➢1、旧的责任模式是聚合性的,以个体行为为导向,主要用于调节家庭、民族和国家等小集体、小范围内的道德行为;而新的责任模式则是发散性的,以许多行为者参与的合作活动为导向,要求居住在同一个地球的所有的人们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携手合作共同应付全球性问题的挑战。
➢2、旧的责任模式代表着一种事后责任,它专注于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是一种消极性的责任追究;新的责任模式代表着一种事先责任,以未来要做的事情为导向,是一种积极性的预防性的行为指导。因为在当今的科技时代,许多干预自然进程的工程活动后果都是既危险又无可挽回的,仅靠被动性责任、靠事后追究一切都为时已晚、徒劳无益,所以,工程师在发展工程技术尤其是全新的工程技术时树立主动性责任意识极为重要。

三、工程师在国际环境下的责任

具体实践中,一些国家在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工程师在国际活动中的责任有所规定,但这些规范都依赖本国的文化标准,而且不足以适用于各种国际伦理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一种额外的、与这些规范有别的指导原则,即“超文化规范”。哈里斯在《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中提出了9种这样的规范:
1、 避免剥削
2、避免家长主义
3、避免贿赂和赠送或收受厚礼
4、避免侵犯人权
5、促进东道国的福祉
6、尊重东道国的文化规范和法律
7、促进东道国公民的健康和安全
8、保护东道国的环境
9、促进合理的社会背景制度。
除了上述的超文化规范外,这里再着重强调一下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工程师的国际责任。

小结

各类工程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工程理念的支配下进行的。工程理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凝聚并支配着工程系统观、工程社会观、工程生态观、工程伦理观和工程文化观等。随着科技、社会、经济、历史的不断发展,人类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工程理念和观念也发生着变化。总的来看,工程理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时代——听天由命、征服自然和天人和谐。

自从19世纪工程作为一种职业开始诞生以来,工程伦理中关于工程责任的思想主要有过三种明显的观点:第一种观念强调公司忠诚,第二种强调技术专家领导,第三种则强调社会责任。总之,工程师除了向直接的雇主负责外,更重要的是,要向受其产品影响的最终消费者和更大范围的公众负责,向社会负责。
实际上,工程师的责任是非常有限的,即使随着工程师所掌握的技术力量的增强,这种责任的有限性也并未改变,但从最初的对个人和公司负责发展到对公众、社会负责,工程师的责任范围还是有所扩展,伴随着这种扩展,他们也面临着更多的责任困境。要想使工程师摆脱职业的责任困境,必须倡导公众参与和技术评估。

现代工程要求工程师除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外,还要具备在利益冲突、道义与功利矛盾中做出道德选择的能力;除对工程进行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判断外,还必须具备对工程进行伦理价值判断的能力;除具备专业技术素养外,还应具备道德素养。个人工程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三个层次,即前专业人员、专业人员、有原则的专业人员。

工程师在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中要承担产品的设计质量责任。同时,工程师还要监督产品的制造过程。随着技术环境越来越复杂,工程师承担责任应变被动性为主动性,知情同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工程师在国际活动中的责任不能完全按照本土国和东道国任何一方的准则执行,而应该有一种超文化规范进行约束。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