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单车组之平衡控制内扰分析

目录

前言

一、内扰分析

总结

 


前言

紧接上一篇博客电单车平衡控制理论篇最后两个问题:

  1. 如何通过改变前轮打角获得我们想要的回复力
  2. 如何通过前轮打角产生的回复力控制车身的平衡

本文讨论如何获得我们想要的回复力。



一、内扰分析

还是继续摆出我们的运动学方程:

20210810215308184.png

 上面的两个方程估计有些复杂,大家看得也头疼,为了便于后面的讲解,我会对方程进行抽象简化:

将车身的横摆角速度gif.latex?%5Comega%20r以及侧向加速度gif.latex?%5Cdot%7Bv%7D作为输出,前轮偏角gif.latex?%5Cdelta和车速gif.latex?u作为输入,可以看出每一个输出都会受到两个输入量的影响,并且两个输出量也是相互耦合。

只分析第一个方程,并去掉我认为并不重要的项(不是不重要,只是为了方便引出扰动的概念),得到:

gif.latex?-k_%7B1%7D%5Cdelta%20%3Dm*%28%5Cdot%7Bv%7D+u%5Comega%20_%7Br%7D%29

移项得:

gif.latex?%5Cdot%7Bv%7D%3D-%5Cfrac%7Bk_%7B1%7D%20%7D%7Bm%7D%5Cdelta%20-u%5Comega%20_%7Br%7D

δ是我们的控制量,换句话说我们想要通过前轮偏角δ来控制侧向加速度gif.latex?%5Cdot%7Bv%7D,最理想的情况是:

 

 gif.latex?%5Cdot%7Bv%7D%3D-K*%5Cdelta(完全线性)

但是通过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gif.latex?%5Cdot%7Bv%7D还会受到gif.latex?-u%5Comega%20_%7Br%7D的干扰,gif.latex?-u%5Comega%20_%7Br%7D也就是我们的内扰项了。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想办法将这个扰动项给干掉。

 插一句:为什么我不分析第二个方程呢?

当我们能检测到状态gif.latex?%5Comega%20r时,还需要考虑它是如何被改变的吗,答案是不需要,,,实际车模制作过程中我们会使用MPU6050之类的姿态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横摆角速度gif.latex?%5Comega%20r



总结

本文讨论了电单车在通过前轮偏角控制平衡时的内部扰动项gif.latex?-u%5Comega%20_%7Br%7D,在上一篇博客中我们做了相应的假设将该扰动项忽略。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控制车模的转向(由其是高速转向),该项就无法忽略,同时这也与我们实际生活经验相符:高速急转容易侧翻,低速转向时控制性能比较好。下一篇博客我将介绍如何抵消内扰。

未完待续。。。

 

 

 

  • 3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