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PC与Netty
⭐⭐⭐⭐⭐⭐
Github主页👉https://github.com/A-BigTree
笔记链接👉https://github.com/A-BigTree/Code_Learning
⭐⭐⭐⭐⭐⭐
如果可以,麻烦各位看官顺手点个star~😊
📖RPC专栏:https://blog.csdn.net/weixin_53580595/category_12368218.html
文章目录
gRPC跟Netty的关系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依赖:
- 依赖Netty实现的HTTP/2协议的封装,通过Listener机制监听HTTP/2的数据报文事件,完成网络相关处理;
- Reactor IO模型的依赖,Nio/Epoll;
- 依赖Netty的ByteBuf完成流数据在内部中的缓存与流转;
1 几种常见的RPC IO模型
1.1 BIO模型
主要特点
- 每个请求一个IO线程处理
- Client消息请求与应答由IO线程完成
- IO线程在没有处理完之前会同步阻塞
优点
- 想啥呢? 没啥优点
缺点
- 吞吐低:每个请求一个线程很容易导致server端出现资源瓶颈从而影响吞吐,频繁创建线程也不能合理利用线程资源(可以通过使用线程池来解决)
- 稳定性:由于是阻塞模型,遇到网络抖动就凉了
- 可维护性:IO线程数无法预估,资源利用率低
1.2 NIO模型
俗称IO多路复用模型,该线程模型中前端挂载一个Selector用于轮询各个Channel的IO事件,收到后Dispatch到后端Worker线程池去做实际的IO处理(读写等),Worker线程池可以有多种模式,取决于具体设计
主要特点
- IO多路复用
- 非阻塞
优点
- IO非阻塞,可靠性和效率都相应提高
缺点
- 轮询的效率可能不高,取决于底层使用的系统库函数(select/poll)
- 内存拷贝相关还是会阻塞
1.3 AIO模型
AIO模型跟NIO模型本质的区别是异步,这里异步的含义是指当数据处理完成之后才通知使用方,而NIO是数据就绪之后。
1.4 RPC性能三要素
- IO模型:决定了数据发送的效率,可靠性等
- 协议:通常内部协议性能会更优
- 线程模型:决定编解码、消息接收与返回等在哪个线程执行
2 gRPC client侧线程模型
gRPC client端可以划分出三种线程
- Caller线程:业务当前线程
- Worker线程(grpc-default-executor):请求处理与响应回调线程
- IO线程(grpc-nio-worker-ELG):使用Netty的ELG
以futureClient为例,一次client请求的线程切换如下图:
整体一次执行流程描述如下:
- 创建链接,通常是Delayed的模式,第一次创建Stream时候之前才会创建连接
- 创建Stream,代表发起一次请求,在Caller Thread完成
- 发送Header,将Header Frame投递到WriteQueue,Call Thread完成,ELG异步消费WriteQueue
- 发送Message,将Message Frame投递到WriteQueue,Call Thread完成,ELG异步消费WriteQueue
- 接收Header,这里完成一次从ELG -> Worker线程池的切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创建Client时我们指定了directExecutor模式,那么将统一由ELG线程完成
- 接收Message,这里完成一次从ELG -> Worker线程池的切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创建Client时我们指定了directExecutor模式,那么将统一由ELG线程完成
- 接收关闭Stream请求,线程切换同5,6,最终会回调Future的set方法
- Caller Thread通过Future.get获取到结果
3 gRPC server侧线程模型
gRPC server侧主要包括两个线程:
- Worker线程(grpc-default-executor):Server启动时候指定
- IO线程(grpc-nio-worker-ELG):使用Netty的ELG
以一次Unary请求为例,Server侧线程切换如下:
整体一次执行流程描述如下:
- 接收Client发送的创建Stream的请求,ELG -> Worker线程切换,最终创建一个ServerCall及其Listener
- 接收Client发送的Msg,ELG -> Worker线程切换,反序列化保存
- Client完成发送,ELG -> Worker线程切换,回调Server业务逻辑
- 处理完成发送Header,扔到WriteQueue,ELG异步消费发送Header Frame到Client
- 处理完成发送Message,扔到WriteQueue,ELG异步消费发送Message Frame到Client
- 完成全部消息发送,标记end of frame,对于unary而言跟5合成一步,扔到WriteQueue,ELG异步消费发送Message Frame到Client
- Client发送RstStream请求,并不一定会发送,取决于配置,回调Listener
综上完成了Client与Server线程模型的介绍,结合之前篇章gRPC API设计思路部分,相信大家可以更好的理解一次请求在gRPC内部是如何流转的。下面将介绍一个连接从建立到释放状态流转的过程,从另一种维度介绍gRPC是如何维护连接的。
4 gRPC链接状态机
gRPC内部在Channel构建到销毁的生命周期内,维护了该链接的整个状态的运转,了解内部具体的运转流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定位问题。gRPC内部链接主要分成如下几个状态:
CONNECTING
:代表Channel正在初始化建立连接,流程会涉及DNS解析、TCP建连、TLS握手等READY
:成功建立连接,包括HTTP2协商,代表Channel可以正常收发数据TRANSIENT_FAILURE
:建连失败或者CS之间网络问题导致,Channel最终会重新发起建立连接请求,gRPC提供了一套backoff Retry机制来保证不会出现重连风暴IDLE
:Channel中长期没有请求或收到HTTP2的GO_AWAY信号会进入此状态,此时CS之间连接已经断开,一旦新请求发起会转移到CONNECTING。主要目的是保障SERVER连接数不会太大造成压力SHUTDOWN
:Channel已经关闭,状态不可逆,新请求会立即失败掉,排队的请求会继续处理完
下图描述了五种状态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