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微课版)》第1章课后习题答案

1.1 解释下列名词

摩尔定律:对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性能和价格等发展趋势的预测,其主要内容是:成集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性能将提高一倍,而其价格将降低一半。

汇编器:负责将汇编语言翻译为机器语言目标程序。

编译器:将高级语言翻译成汇编代码。

解释器:将源程序中的语句按照执行顺序逐条翻译成机器指令并执行,且不生成目标程序。

链接器:将一个或多个由编译器或汇编器生成的目标文件外加库链接为一个可执行文件的程序。

时钟周期:时钟周期是时钟频率的倒数,也称为节拍周期或T周期,是处理操作最基本的时间单位。

机器字长:运算器一次运算处理的二进制位数。

主存容量:主存能存储的最大信息量。

CPI:Clock Cycles Per Instruction,指执行每条指令所需要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IPC:Instruction Per Cycles,每个时钟周期CPU能执行的指令条数,是CPI的倒数。

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用每秒钟执行完成的指令数量作为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指标,该指标以每秒钟完成的百万指令数作为单位。

MFLOPS:Million Floating-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计算机每秒执行浮点运算的次数。

CPU时间:计算某个任务时CPU实际消耗的时间。

1.2选择题

(1)[2018]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中数据采取二进制编码表示,其主要原因是(  )。

Ⅰ.二进制计算规则简单

Ⅱ.制造两个稳态的物理器件较为容易

Ⅲ.便于逻辑门电路实现算术运算

A.Ⅰ、Ⅱ        B.Ⅰ、Ⅲ        C.Ⅱ、Ⅲ        D.Ⅰ、Ⅱ、Ⅲ

答案:D

(2)[2019]下列关于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基本思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程序的功能都通过中央处理器执行指令实现

B.指令和数据都用二进制表示,形式上无差别

C.指令按地址访问,数据都在指令中直接给出

D.程序执行前,指令和数据需预先存放在存储器

答案:C。数据并不都是在指令中直接给出,指令中有时候给出的是数据的地址。

(3)[2016]高级语言源程序转换为机器级目标代码文件的程序称为(  )。

A.汇编程序

B.链接程序

C.编译程序

D.解释程序

答案:C

(4)[2015]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执行的是(  )。

I.机器语言程序

Ⅱ.汇编语言程序

Ⅲ.硬件描述语言程序

A.仅I        B.仅I、II        C.仅I、Ⅲ        D. I、II、Ⅲ

答案:A。

(5)[2011]下列选项中,描述浮点数操作速度指标的是(  )。

A. MIPS        B. CPI        C. IPC        D. MFLOPS

答案:D

(6)[2010]下列选项中,能缩短程序执行时间的措施是(  )。

I. 提高CPU时钟频率

Ⅱ.优化数据通路结构

Ⅲ.对程序进行编译优化

A.仅I和Ⅱ        B.仅I和Ⅲ        C.仅Ⅱ和Ⅲ        D. I、II、Ⅲ

答案:D

(7)[2013]某计算机主频为1.2GHz,其指令分为4类,它们在基准程序中所占比例及CPI如表1.7所示。该机器的MIPS数为(  )。

指令类型所占比例CPI指令类型所占比例CPI
A50%2C10%4
B20%3D20%5

A.100        B.200        C.400        D.600

答案:C。平均CPI=0.5*2+0.2*3+0.1*4+0.2*5=3

MIPS=f/CPI=1200M/3=400

(8) [2012]假定基准程序A在某计算机上的运行时间为100秒,其中90秒为CPU时间,其余为I/O时间。若CPU速度提高50%, I/O速度不变,则运行基准程序A所耗费的时间是(  )。

A. 55秒        B.60秒        C.65秒        D.70秒

答案:D。CPU时间变为90/1.5=60秒,A运行的总时间=CPU时间+I/O时间=60+10=70秒。

(9)[2014]程序Р在机器M上的执行时间是20秒,编译优化后,P执行的指令数减少到原来70%,而 CPI增加到原来的1.2倍,则P在M上的执行时间是

A. 8.4秒        B.11.7秒        C.14.0秒        D.16.8秒

答案:D。

T_{CPU}=CPI\times IC\times T

T‘=20*0.7*1.2=16.8秒。

(10)[2017]假定计算机M1和M2具有相同的指令集体系结构(ISA),主频分别为1.5GHz和1.2GHz。在M1和M0上运行某基准程序P,平均CPI分别为2和1,则程序Р在Ml和M2上运行时间的比值是(  )。

A.0.4        B.0.625        C.1.6        D.2.5

答案:C。

T_{CPU}=\frac{CPI\times IC}{f}

 T1:T2=(2/1.5):(1/1.2)=1.6

1.3 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按此思想设计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应由哪些部件组成?它们各有何作用?

基本思想:

存储程序 将程序存放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
程序控制 : 按指令地址访问存储器并取出指令,经译码依次产生指令执行所需的控制信号,实现对计算的控制,完成指令的功能。

1.4 计算机系统从功能上可划分为哪些层次?各层次在计算机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第6层是高级语言层,是面向用户的抽象层次。用户使用与机器无关的高级语言编程,编程过程中不需要知道机器的技术细节,只需掌握高级语言的语法规则、算法和数据结构等就可以编程。高级语言大大降低了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难度,便于计算机的应用与推广。

第5层是汇编语言层。该层为用户提供基于助记符表示的汇编语言编程。汇编语言与机器结构直接相关,用户必须在了解机器内部的详细技术细节(如寄存器、寻址方式等)后才能编程。本层的编程难度比高级语言层难度大。

第4层是操作系统层。该层用于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提高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效率,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


第3层是指令集架构层。该层可通过机器语言编写程序实现对计算机硬件的控制,也称为传统机器层或ISA (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层,是计算机中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之间的界面和纽带。一方面,用户在该层可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编程控制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另一方
面,该层之上的软件系统的各种程序必须转换成该层的机器语言形式才能被底层的硬件执行。与高级语言层和汇编语言层相比,该层的编程更加烦琐。


第2层为微代码层。该层是实际的机器层,该层的用户使用微指令编写微程序,用户所编写的微程序由硬件百接执行,注意只有采用微程序设计的计算机系统才有这一层。


第1层为逻辑门层。该层是计算机系统最底层的硬件系统,由逻辑门、触发器等逻辑电路组成,它是由逻辑设计者采用布尔代数设计的硬件内核。

1.5假定某计算机1和计算机2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相同的指令集,该指令集中共有A、B、C、D4类指令,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0%、20%、15%和25%。计算机1和计算机2的是时钟周期分别为600MHz和800MHz,各类指令在两计算机上的CPI如表1.8所示。


表1.8 各类指令在两计算机上的CPI

指令类型ABCD
CPI12345
CPI22234


求两计算机的MIPS各为多少?

解:

计算机1的平均CPI=2*0.4+3*0.2+4*0.15+5*0.25=3.25

计算机2的平均CPI=2*0.4+2*0.2+3*0.15+4*0.25=2.65
计算机1的MIPS=600/3.25=185
计算机2的MIPS=800/2.65=302


1.6若某程序编译后生成的目标代码由A、B、C、D4类指令组成,它们在程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0%、20%、15%、25%。已知A、B、C、D四类指令的CPI分别为1、2、2、2。现需要对程序进行编译优化,优化后的程序中A类指令数量减少了一半,而其他指令数量未发生变化。假设运行该程序的计算机CPU主频为500MHz。回答下列各题。
(1)优化前后程序的 CPI各为多少?(2)优化前后程序的MIPS各为多少?
(3)通过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解答:

(1)优化前CPI=1*0.4+2*0.2+2*0.15+2*0.25=1.6

优化后A指令所占比例为0.2/0.8

优化后B、C、D指令所占总比例为0.6/0.8

优化后CPI=1*(0.2/0.8)+2*(0.6/0.8)=1.75

(2)优化前MIPS=500/1.6=312.5

优化前MIPS=500/1.75=285.7

(3)优化后CPI增加,MIPS减少,优化失败,应尝试降低CPI最大指令的比例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