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如果说什么新鲜词最火?“元宇宙”是一个,“NFT”也一定算一个。
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聊了啥是元宇宙,今天让我们来说说NFT,再讲讲NFT为啥能让创作者赚到钱,而且能持续赚到钱。
什么是NFT?
我们还是从一则新闻讲起:
今年3月11日,全球顶级拍卖行佳士得在网上举办了首次数字艺术品拍卖,拍卖的是美国平面设计师Beeple的一幅作品《每一天——头5000天》。
那么,为什么要在网上进行拍卖呢?因为这幅作品不是实体存在的,而是一副数字艺术品。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幅数字艺术品: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幅数字艺术品竟然拍出了约合人民币4.5亿元的天价。
换句话说,一张数字图片4.5亿!
大家都知道,数字图片是可以任意复制的,那么凭什么这张图就值4.5亿呢?我在手机上截个屏不就拿到了么?
是的,要想欣赏到这幅图片,确实不需要4.5个亿,只要保存一下图片就够了。
但是要想证明自己拥有这幅图片,就需要4.5个亿了。因为需要交4.5才能登记图片和所有者的绑定关系。
图片是数据的一种,推而广之,而这种登记了绑定关系的数据,就叫做NFT。
关于NFT还有一个相对学术的定义:
NFT
它的全称是Non-Fungible Token,翻译过来是“非同质化代币”。“代币”这个概念讲起来比较专业,你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成一种数字化的“所有权凭证”,只在区块链系统中发行和使用,用来代表着你拥有的某一种资产或权益。
NFT为什么火?
那为什么NFT突然火起来了呢?
首先,它让降低了艺术创作的门槛。
1962年,耶鲁大学的艺术史学家库布勒教授说过:“所有人造的东西,都是艺术品。”
在这种定一下,无论是《杜尚的小便池》,
还是皮耶罗·曼佐尼的《大便的罐头》,
还是克里斯·托雷斯的《彩虹猫表情包》,
或是作者亲手缝制的《咖啡沙包》,
这些都是艺术!
没错,这就是“你上你也行!”
其次,它可以让创作者持续受益。
传统的收藏品交易,对创作者并不是很友好。一副多次转手并升值了的艺术品,创作者只能从第一次交易中获得一次性的受益,之后就和创作者没有关系了。
2018年,英国艺术大师大卫·霍克尼的一幅画卖出了9030万美元的天价,也创下了在世艺术家的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但大卫·霍克尼并没有从拍卖中得到一分钱,因为他早在1972年,就以1.8万美元的价格把这幅画卖掉了。
但NFT则不同,它通过在每次转手登记时强制分成的方式,保证了创作者的收益。
如何强制分成?
那么强制分成是怎么做到的呢?
第一,通过技术而不是通过人来登记。这里说的技术就是指分布到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因为采用了分布到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同时登记,所以某一个计算机上不如实的记账都不会影响其它的计算机。这种技术有一个更流行的名称——“区块链”。
可以看到,这种技术会带来一个性质:“不可篡改性”。
第二,登记这个动作不但包含了所有权的转移,而且包含了此次转移带来的价值的分配。
换句话说,这次登记不但记录了所有权的改变,还计算并结算了收藏着要付的钱、代理商挣的钱以及创作者可以分到的钱。
如果艺术品升值了,收藏者想从中获利,自然可以委托代理商交易给下一个收藏者。登记机制依然会保证创作者获得新的一次所有权转移带来的价值分成。
这种登记机制的实现也有一个更加流行的名字——“智能合约”。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一段在某个NFT创建时和NFT一起写好的计算机程序(规则),参与这个NFT交易的各方都不得不遵守这个规则,因为这个程序是放在“区块链”上的,而切这个程序也是不可篡改的。
NFT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使用了很多关键技术,也解决了不少现实问题。但由于篇幅的限制,很难在一篇文章中逐一介绍,我们只是选择了现有NFT介绍文章中没有提及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讲述。
泰昇宇链也将持续关注NFT产业的发展并第一时间与您分享在NFT领域的探索过程,谢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