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车联网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联网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了车辆与车辆(V2V)、车辆与基础设施(V2I)、车辆与行人(V2P)以及车辆与网络(V2N)之间的互联互通。
这种智能化的交通系统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增强了驾驶的安全性,还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服务和娱乐体验。然而,车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尤其是在信息安全领域。
根据最新的Upstream Security的统计报告显示,自2020年至今,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汽车信息安全事件已超过千起,仅2023年就高达295起。CAVD(汽车安全漏洞数据库)收录的汽车安全漏洞数据更是超过3000条,影响范围波及数千万辆汽车。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确保车联网系统的安全性,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模糊测试技术(Fuzz Testing)作为一种有效的软件和系统安全评估方法,通过自动生成大量异常、无效或随机的输入数据,检测系统是否能够妥善处理这些非预期的输入,从而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因此,模糊测试在确保系统面对异常输入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一、车联网安全风险分类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安全问题。根据分析研究,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面临的攻击可以分为近程攻击、中程攻击和远程攻击。近程攻击可针对ECU、车内网络、USB 等,中程攻击主要针对 Wi-Fi、蓝牙、RFID 等无线电通信,远程攻击则是将云端服务等作为攻击对象。
1. 近程攻击
近程攻击通常涉及攻击者对车辆进行物理接触,例如通过OBD-II端口。在这种攻击中,攻击者利用车辆的物理接口,如OBD端口或USB接口,直接对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进行操纵,可能导致车辆控制失灵,例如发动机突然熄火或刹车系统故障,这对驾驶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2. 中程攻击
中程攻击则不需要物理接触车辆,而是通过无线通信手段进行。攻击者可能利用蓝牙或Wi-Fi信号,对车辆的通信系统进行干扰或数据截取。他们通过无线电频率的干扰或利用通信协议的漏洞,截获或篡改车辆传输的数据,这可能导致车辆位置信息泄露,或使车辆接收到错误的控制指令,影响行车安全。
3. 远程攻击
远程攻击展示了网络攻击的威力,攻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对车辆的云服务进行攻击。云端信息安全风险涉及车联网系统的后端服务。攻击者可能针对云服务平台发起SQL注入攻击,非法访问或篡改数据库信息,导致大量车辆用户数据泄露。例如,2015年Jeep Cherokee的远程攻击事件,攻击者通过车辆与互联网连接的接口,远程发送恶意指令或代码,控制或干扰车辆系统,这可能允许攻击者远程控制车辆的导航、刹车、加速等功能,严重威胁乘客安全。
图1.车联网基本架构
二、车联网安全的主要挑战
车联网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技术复杂性带来的安全风险、攻击者动机的演变、不断上升的网络安全攻击成本、动态软件物料清单带来的内部影响、社交媒体和暗网的影响、不断扩展的监管现实,以及OTA更新和V2X通信带来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