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情提要
本文引用的图片全部来自于b站工科男孙老师的视频,视频质量很高,讲解深入浅出,大家对嵌入式硬件感兴趣或者对电子DIY感兴趣的话,可以多关注关注!
另外,欢迎大家跟我交流或者在评论区提出各种观点和建议!我都会认真听取,积极采纳!
示波器怎么用(基础操作)
六号按键左上方那个single按键是七号按键哈!忘了标注了
一般来说,我们平时只会用到图上标注的六个按钮或旋钮,功能如下:
查看波形的形态
一号:控制波形的高矮
二号:控制波形的上下移动
四号:控制波形的左右移动
五号:控制波形的胖瘦
这四个旋钮是为了方便查看波形的形态,但波形本身没有变化
捕捉想要的波形
六号:设置截取波形的特征,即捕捉你想要的波形
比如上图显示的就是,告诉示波器,”捕捉来自CH1的上升沿跨过680毫伏的信号的全部内容,并显示波形“
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找到来自CH1的上升沿680毫伏的点,然后以这个点为中心截取波形,这样截取的每一帧就都一样了,所以看起来就像是静止了“
———————————————————————————————————————————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那个全部内容的由来:
这涉及示波器的三种耦合模式
直流耦合(DC Coupling)
作用:直接接收信号的“全部内容”,包括稳定的直流电压(比如电池的电压)和波动的交流部分(比如声音信号)。
使用场景:比如你想测一个电路的整体电压,既要看它的稳定值,又要看它上下波动的细节。
交流耦合(AC Coupling)
作用:过滤掉直流成分,只显示信号的波动部分。比如一个信号是“3V直流 + 0.5V波动”,交流耦合会只显示那0.5V的波动。
使用场景:想观察小幅度波动时(比如电源里的纹波),或者直流电压太大导致波形超出屏幕范围时。
接地耦合(GND)
作用:完全断开输入信号,让示波器显示“零电压”的位置(基准线)。
使用场景:调整波形的上下位置时,用来确定“零点”在哪里。
———————————————————————————————————————————
举个栗子🌰:
假设你要测量手机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它可能是“5V直流 + 0.1V的微小波动”。
用直流耦合:你会看到一条稳定的5V电压线,上面叠加了微小的波动。
用交流耦合:你会看到0.1V的波动被放大显示,更容易观察细节,而5V的直流部分被“忽略”了。
总结:耦合就像给信号“戴不同的眼镜”——直流耦合看整体,交流耦合专注看变化,接地耦合帮你找基准。根据你想观察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模式就好啦!
———————————————————————————————————————————
但是面对突然的脉冲,我们要如何捕捉到它呢?只靠六号,我们只能捕捉到那一帧,其他帧都没有那个脉冲信号,这样的话,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就是出现一瞬间然后立马消失,无法分析。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七号按键single登场了!
它的作用是:捕捉你想要的波形,截取那一帧,并暂停给你看
按一下就OK啦~
测量波形
我们的三号按键cursor登场!
按一下就会出现测量卡尺,同时会跳出菜单,可以选择测量时间还是幅值,然后用左上角最大的旋钮来控制卡尺的移动,然后在屏幕上读数就欧克啦~
示波器能做什么
排查导致系统异常工作的电源
电脑和单片机进行串口通信,单片机没有对电脑的指令做出响应,用示波器可以确定到底是单片机没收到信号,还是单片机执行代码有问题(有波形,就说明接收到了信号)
捕捉开关导致的上电电压异常(通常会导致电路的烧毁)
示波器原理
截取一段段的波形,然后逐帧放到显示屏上
如果你不告诉示波器如何截取波形,它会随便截取,逐帧播放的时候就会产生流动动画的效果。但这对我们的分析来说毫无意义,甚至还会给我们的分析带来困扰。而这,就是六号和七号按键或旋钮存在的意义,即告诉示波器要截取什么样的波形
示波器选购
一个好的示波器起码要保证波形不会失真,那么我们就基于这个问题来谈一谈示波器的参数
存储深度和采样率共同影响着实际的采样率,仪器上标注的采样率实际上表示的是采样的最大值,就是上限,但实际上,我们为了得到满足测量需求的足够长时间的波形,更多的会基于存储深度来计算实际采样率:实时采样率 = 存储深度 / 时间(一般实时采样率都会远低于标注的采样率)
带宽就是一个特定频率,把示波器看成一个低通RC滤波器的话,带宽就是 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带宽应当是被测正弦波频率的五倍。
那其他的波形跟带宽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根据傅里叶变换理论,任何波形都是由有限个或者无限个正弦波组合而来的。所以还是那个五倍原则。但平时测量的方波信号一般都不会超过十兆。
做个小总结:
带宽建议100M
存储深度和采样率一般都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