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伴随着汽车行业“智能座舱”、“第三起居室”等概念的兴起,汽车内饰的科技感和豪华感越来越多地成为汽车制造商主打的卖点和市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而汽车内饰氛围灯就是能够实现这两者需求的关键装备。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内饰面透光氛围灯的分类,软质光纤透光的关键技术,以及着重介绍了适配光纤发光的模组自混光装置的结构设计和光学开发。
2.汽车内饰氛围灯简介
汽车内饰氛围灯是一种起到辅助装饰作用的装置,从所起到的作用看主要包含照明,氛围烘托,显示,智能交互等;从安装位置看通常会分布在仪表板、门板、顶棚和中央通道等位置;从氛围灯的形态看主要有点发光,线发光,面发光,立体发光等,从色彩看有单色、多色可供选择;从点亮触发方式看主要有用户手动触发,导航界面或其他控制屏幕触发,语音控制,特定情境的触发,如开关门,加速减速,转弯,随音乐律动等;从氛围灯的组件构成看主要包含发光光源即LED模块,光传导组件即光导体,匀光组件即灯罩/配光镜,其他辅助组件,包含光导体支架,反光膜,匀光膜等组件。
奔驰全新E-class座舱氛围灯
3.大面积发光氛围灯的分类
上文提到的面发光氛围灯因发光面积大,发光图案多变,显示效果惊艳,受到主机厂的青睐,但是同时对布置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也就发展出了不同设计方案,目前业内的面发光氛围灯主要分为传统的硬质光导和由光纤编织的软质光导两种技术方案,其中硬光导方案技术成熟,光导体采用传统的PMMA材质,需要相对较大的布置空间;光纤编织的软光导方案相对前沿,各供应商和主机厂大多处于前期可研阶段,量产车上也鲜有出现,它的优势是需要的布置空间很小,对大曲率曲面的适应性好。
3.1硬质面透光氛围灯
硬质光导体的面透光方案,原理上它与传统的透光饰条技术方案完全相同,只是把相应零件扩大了面积而已,从结构上可以打散成支撑骨架,PMMA光导体,PC材料匀光面罩,表皮层和发光光源等。这种方案有以下几点需要着重关注,
1)空间要求: 对A面到门板钣金的空间要求较高,因为每个塑料件组件都需要一定料厚,同时组件之间还要留有安全间隙,参考13~15mm;
2)安全要求: 整车侧碰后不允许出现危害乘员的尖角;
3)表皮是贯通孔还是半透孔方案,透光率差异很大,进而整灯亮度有很大影响,需要在开发阶段给与明确;
4)整灯是否有流水,跑马等动态效果对光源方案和空间布置也有很大影响,需要在开发阶段给与明确。
极氪009面透光氛围灯实际应用案例
3.2光纤软质面透光氛围灯
软质面透光是最近几年刚刚流行起来的技术,从结构和材质上都和硬质面透光有本质的区别,顾名思义,就是使用可以发光的光纤编织成平面”织物”,因为其具有布置空间小,柔软易随型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软质面透光其实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编织到表皮层直接发光,一种是作为柔性光导衬在表皮层下面,需要通过表皮层的开孔图案进行发光,本文讨论的是后者的发光方案。
软质面透光示意
4.光纤软质面透光氛围灯的关键技术
软质面发光技术目前尚未成熟,业内的主机厂和开发商都在进行前期可研开发。可以预见的是,该技术一旦达到量产的成熟度,应用前景将十分可观,结合内饰灯光造型的统筹考虑,将其应用在仪表,门板,顶棚和柱护板等区域,将会把整个座舱的科技感和豪华感提升到新的高度。
展开来看主要有如下核心技术。
4.1光纤侧发光技术
需要注意单根光纤往往是不能测发光的,因为光线大部分会进行全反射传到,从光纤另一个出光端射出,高端车顶棚上的星空顶就是类似的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侧发光的目的,可以从结构,物理,化学的等角度对光纤进行侧发光改良,达到面发光氛围灯的技术要求。
端部发光光纤
侧发光光纤
4.2光源模组
因为光纤的发光效率远不如传统的光导板高,所以如果想要在实车上获得相同的亮度,在光源发光端就要给与更多的能量,通常传统光导板单颗光源的亮度通常在3~8流明,而软光纤光导的单颗光源需要做到15~30流明。较高的流明数代表着较高的输出功率和较大的发热量,所以这种光源模组的散热结构需要给与足够的考量,开发阶段需要进行充分的热量模拟和试验。
软光纤光源方案示意1
软光纤光源方案示意2
软光纤模组的另一项“必备技能”是可以实现自混光,很好理解,硬塑料光导板在结构设计时都会在入光端留出一定混光距离,以使光源的红绿蓝三色灯珠发出的光充分混合,得到白光,而光纤软光导因为不具备PMMA硬光导的光线震荡空间结构而无法完成着这种混光,所以需要在模组结构设计中增加类似硬光导混光头的结构,以使软光纤入光端的断面对接的是混光头出来的白光,而不是模组的三色灯珠发出的三色光。
4.3光纤编织技术
因为光纤本身是松散的,无法满足定型和装配的要求,需要使用机织工艺把光纤“纺织”成可发光织物,例如可以使光纤占居纬向,普通纱线占居经向,需要注意的是,批量织机就纱线的长度,抗拉伸,抗弯等机械性能是有要求的,光纤选型时务必要注意,以免无法上机或者产生无法接受的缺陷。
4.4材料复合技术
这里主要指可以使多层材料粘接复合的热熔胶,需要同时满足光学要求和耐温、耐老化的性能要求,也是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欢迎扫下面二维码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
扫描加入免费的「智慧城市之智慧交通」知识星球可了解更多行业资讯和资料。
欢迎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
联系方式:微信号1851544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