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本常用命令(三)

一、Linux目录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entOS系统中所有的分区、目录、文件都有一个相同的位置起点——根目录。系统定位文件或目录位置时,使用斜杠“/”进行分隔,Windows系统中是使用反斜杠“"。根目录是CentOS系统起点,其所在分区称为根分区。常见的几种子目录及其作用:

  • /boot:系统内核存放的目录,也是系统启动时所需文件的存放目录,安装CentOS时,为boot目录创建一个分区,有利于对系统进行备份。
  • /bin:此目录存放了所有用户都可执行的且经常使用的命令,如cp,ls
  • /dev:此目录保存了接口设备文件,如/dev/hdal
  • /etc:保存了有关系统设置与管理的文件
  • /home:存放所有普通系统用户的默认工作文件夹,也称为宿主目录、家目录,如果要给大量的普通用户使用,建议将/home目录划分为独立的分区,以方便用户数据的备份。
  • /root:系统管理员(超级用户)的宿主目录
  • /sbin:存放系统中最基本的管理命令,管理员用户有权限执行
  • /usr:存放其他的用户应用程序
  • /var:存放系统中经常需要变化的一些文件,通常也被划分为独立的分区

二、cat命令

显示并连接文件的内容,实际使用中更多地用于查看文件的内容,cat命令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文件内容查看命令,基本使用格式为cat[选项]文件名,比如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三、more和less命令

采用全屏的方式分页显示文件,便于从头到尾仔细阅读文件内容。二者命令用法基本相同。
采用more命令查看超过一屏文件时,进行分屏显示,在左下角显示当前内容在整个文件中的百分比,阅读界面过程中,按enter键向下查看,空格键向下
翻一屏,按b向上翻一屏,按q退出当前环境。
采用less命令时,也是分屏显示,左下角不显示百分比,显示被查看文件的文件名,按pageup向上翻页,pagedown向下翻页,按/键查找内容,n显示下一个内容,N显示上一个内容。

四、head和tail命令

二者是一对作用相反的命令,head 用于显示文件开头的内容,tail用于显示文件末尾内容。tail命令常用于查看系统日志,以便观察网络访问、服务调试等相关信息。

五、wc命令

统计文件内容中的单词数量,行数等信息。常用选项如下:

  • -c :统计文件内容中的字节数
  • -l : 统计文件内容的行数
    –w: 统计文件内容中的单词个数

六、grep命令

检索、过滤文件内容,用于在文件中查找并显示包含指定字符串的行,可以直接指定关键字符串作为查找条件。基本格式:grep[选项]查找条件目标文件。常用几个选项如下:

  • -i:查找内容时忽略大小写
  • -v:反转查找,即输出与查找条件不相符的行

备注:使用grep命令可以过滤掉空行和以“#”开头的注释文字

七、压缩和解压缩工具

Linux系统中常用的压缩命令工具包括gzip、bzip2,最常用的归档命令工具为tar。使用tar命令可以通过特定选项自动调用gzip、bzip2程序

  • gzip和gunzip命令。使用gzip制作的压缩文件扩展名“.gz",制作压缩文件时,使用“-9”提高压缩比;解压缩经gzip压缩的文件时,使用“-d”选项的gzip 命令,或者直接使用gunzip命令。
  • bzip2和bunzip2命令。使用bzip2制作的压缩文件默认扩展名“.bz2",

八、tar命令

主要用于对目录和文件进行归档,实际生产环境中,在归档的同时会将文件包进行压缩(调用gzip或bzip2命令),使用tar命令时,前面的“-”号可以省略,常用几个选项如下:

  • -c:创建.tar格式的包文件
  • -C:解压时指定释放的目标文件夹
  • -f:表示使用归档文件
  • -j:调用bzip2程序进行压缩或解压
  • -p:打包时保留文件及目录的权限
  • -P:打包时保留文件及目录的权限
  • -t:列表查看包内的文件
  • -v:输出详细信息
  • -x:解开.tar格式的包文件
  • -z:调用gzip程序进行压缩或解压
  • 如需要对制作的归档文件进行压缩,可以通过“-z"或“-j”自动调用压缩工具进行压缩。如果需要制作“.tar.bz2"的格式的归档压缩包,将“-z"改为“-j"选项
  • 解压并释放归档压缩包文件时,从“.tar.gz"格式的归档压缩包恢复数据时,需要结合“-z"选项,对于“.tar.bz2”格式的压缩包,对应的是“-j"选项。

九、vi文本编辑器

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命令模式、输入模式、末行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命令模式:启动vi编辑器默认进入命令模式,该模式中完成光标移动、字符串查找,以及删除、复制、粘贴等操作
  • 输入模式:主要操作是录入文件内容,可以对文本文件进行修改或增加新的内容。
  • 末行模式:可以设置vi编辑环境、保存文件、退出编辑器,以及对文件内容进行查找、替换等操作。

vi编辑器最基本、最常用的按键命令如下:

  • a:在当前光标位置之后插入内容
  • A:在光标所在行的末尾插入内容
  • i:在当前光标位置之前插入内容
  • I:在光标所在行的开头插入内容
  • o:在光标所在行的前面插入一个新行
  • O:在光标所在行的前面插入一个新行

移动光标:直接使用键盘上的上、下、左、右来完成移动

  • 翻页移动:PageDown键或者Ctrl+F向下翻动一整页内容,使用pageup键或者Ctrl+B向上翻动整页内容
  • 行内快速跳转:按Home键、数字0键将光标快速跳转到本行的行首,按End键快速将光标跳转到本行行尾。
  • 行间快速跳转:使用gg可跳转到文件内容的第1行,使用按键命令G可跳转到文件中的最后一行。

复制、粘贴和删除
删除操作:使用x键或DEL键删除光标处的单个字符
复制操作:使用yy复制当前整行的内容到剪贴板
粘贴操作:在vi编辑器中,前一次被删除或复制的内容将会保存到剪切板缓冲器中,按P键即可将缓冲区的内容粘贴到光标位置之后。

末行模式中的基本操作

  1. 保存文件及退出vi编辑器
    对文件内容进行修改并确认后,需要执行“:w"命令进行保存。
    退出编辑器,需要退出编辑器时,可以执行“:q"命令
    保存并退出,既要保存文件又要退出vi编辑器可以使用末行命令“:wq"实现。

  2. 打开新文件或读入其他文件内容
    执行“:e新的文件”形式的末行命令可以编辑新文件
    执行“:r其他文件”形式的末行命令可以读入其他文件中的内容。

  3. 替换文件内容
    sub/旧的内容/新的内容【/g],主要关键字为sub,%表示在整个文件内容中进行查找并替换。
    n,m表示在指定行数范围以内的文件内容进行查找和替换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南通市民李某人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