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前言
严肃游戏(Serious Game),又被称为功能游戏,是电子游戏的一种,被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巧和模拟现实等。
本文介绍的《Pocket Universe》就是一款基于模拟宇宙星体运动的功能游戏。
提示:以下是本篇文章正文内容,下面案例可供参考
一、《Pocket Universe》游戏介绍
《Pocket Universe》游戏介绍
谈及宇宙星体模拟器,科幻迷可能首先想到的是《Universe Sandbox2》这种硬核3D端游,在众多平台上一致受到90%以上的特别好评,而我所要介绍的是一款被誉为其手游版的《Pocket Universe》。
Universe Sandbox
Pocket Universe
《Pocket Universe》对于新手来说比较容易上手,对于老玩家来说也能很大程度上的满足各种新构想,本游戏采用了重力模拟器,玩家可以打造一个行星,为它配上各种卫星;也可以打造一个和太阳一样的恒星系,利用物理的引力规则甚至可以模拟双星,三星乃至多星系统(对于三体读者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观察不同星体或规则或不规则的运行轨迹,让玩家的想象力得到真是的体验感。
《Pocket Universe》的游戏界面非常简介,开启新的存档后,将会进入一个开放的,几乎没有边界的2D开放世界(不同于《Universe Sandbox2》的3D开放,这或许是很多玩家的一种遗憾,但是对于目前手机的配置环境下,3D反而会流失大量的玩家),游戏虽然是一款模拟类的,但是仍然会有成就系统,比如:您的第一颗恒星,您的行星上第一次诞生了生命,您的行星上的生命由于炎热/寒冷而灭绝等等。
二、《Pocket Universe》游戏玩法与特色
进入游戏后可以选择新建存档或者继续上次的存档,在新建游戏后,最初解锁的只有恒星和岩行星,其他的星体需要通过简单的成就解锁,游戏全程也没有任何充值或者广告窗口,玩家可以为放置的星体设置质量(不同星体的上下限不同)、初始速度、位置和自转方向等。放置后将会根据玩家设置的初始属性和周围其他星体的引力自主运动,岩行星靠近恒星时表面会出现熔岩覆盖,过远又会出现动土覆盖,玩家可以很清楚的观测到星体的渐变过程。玩家可以通过屏幕上的加速/减速按钮来方便观测,点击星体后视角会自动追踪,也可以查看当前星体的各种属性。
成就系统
游戏内的成就系统也是一大亮点,有简单的也有困难的,有些成就会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用来提示成就的语言也比较诙谐幽默:伟大征程、冰与火之歌等。游戏并没有设置失败惩罚系统(甚至没有定义游戏失败的概念),即使是您创造的三星系统最终碰撞(游戏的乐趣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星体间的不断碰撞),恒星碰撞后的溅出物质甚至会在新恒星周围重新凝结为一颗新的行星。系统会为玩家自主放置的星体或者由于碰撞产生的星体自动给予命名(即使现在出现了主界面为中文的汉化版,自动命名的星体也全是英文名),玩家可以手动选择星体并重新为其命名。
双星系统
游戏有一个隐藏彩蛋使可以通过分享活动获得“地球”,其余的星体都可以通过成就系统获得,未解锁的星体在游戏中意外获得也可以解锁,比如“黑洞”,可以通过大量的恒星碰撞使质量超过临界值来产生,在恒星的质量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也可以解锁红巨星,白矮星等星体。
游戏中的行星是可以产生生命的,前提是类地行星在恒星的“绿色带”范围,不能离恒星太远或者太近,如果行星的生命死亡,就不会再产生生命了,如何控制行星的初始位置和速度使其尽可能长时间的处于“绿色带”是很多玩家追求的目标。
三、《Pocket Universe》游戏的贡献和价值
很多科幻迷毕生所愿可能就是亲眼见识一下这个广袤的宇宙,但是这种愿望对于普通人来说过于遥远,每次看完三体后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要看看三星系统的无规则运动,而一款硬核的宇宙模拟类游戏正好可以满足科幻迷的这些需求。
市面上的宇宙模拟类游戏一直有,但是不多,算得上高质量的更是凤毛麟角,在电脑端《Universe Sandbox2》几乎在这一领域封神,甩开同类游戏很远,但是基于其需要购买、不便于携带,和对电脑配置有一定的要求等诸多原因,科幻迷需要一款便携版的呼声一直未曾减退,《Pocket Universe》可能在实现的功能和界面美观上离《Universe Sandbox2》仍然有较大距离,但是在手游平台上几乎没有其他同类游戏可以媲美,不到100M的存储大小,对于配置几乎没有任何要求。
总结
《Pocket Univers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科幻迷的宇宙梦,也能作为开发儿童探索欲和好奇心的启蒙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