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墩刻符——汉字之河的重要源头

关注我们 - 数字罗塞塔计划 -

刻画符号是文字形成早期阶段刻画在陶质、石质等器物或山崖石壁上的、表示一定意义的符号,这类符号是探究远古社会的活化石。近百年来,经过一代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刻画符号的发现范围不断扩大,出土的刻画符号数量日渐增多,如满天星斗闪耀在祖国大地上。此前,本号已经介绍过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发现的距今8000余年的贾湖刻符(详见《贾湖刻符——汉字起源的重要线索》),今天就跟着小罗一起走进安徽蚌埠双墩遗址考古发现的“双墩刻符”,看看它在中国文字演化历程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 图 双墩遗址位置示意图

一、重见天日

双墩刻符的发现与整理

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安徽蚌埠淮上区双墩村普查到一处淮河流域独具文化内涵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86至1992年间,考古人员先后在该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出土了众多的陶器、石器、蚌器、骨器等文物,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遗址东南侧凹沟内发现的630余例具有表意功能的陶器刻画符号,发现数量之多,在以往的史前遗址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史学界将这批刻画符号称为“双墩刻符”,经过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7300-7100年左右。200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双墩遗址发掘报告,该报告比较详尽地登记、描述了633件出土于该遗址的陶器符号信息,并刊布了其中成形较好的照片、拓片和摹本资料,这让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到双墩刻符所反映出来的文化面貌及其特征。

▲ 图 双墩刻符图例

二、独具匠心

双墩刻符的主要特点

双墩刻符数量较多,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是一套独立的早期符号系统,在刻画方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 刻画部位隐蔽,刻画技法娴熟

从刻画载体上看,双墩刻符皆刻画在陶器上,且绝大多数都刻画在陶碗的外底部圈足内,只有少数符号刻画在陶豆圈足内或其他平底器的底部等位置。刻画部位隐蔽,说明它们的作用不在于装饰,而更像是被赋予了具有特定的记事和表达概念的功能。从刻划手法看,刻划者技法娴熟,对所刻符号十分熟悉。刻划时起笔和收笔有一定的顺序和讲究,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符合中国人传统的运笔习惯。从刻画方式上看,双墩符号大都是在陶胚烧制前刻画或压画上去的,也有少数刻痕较浅,或呈不规整状,是在晾干的胚胎上或烧制成器后所刻。总体来看,双墩刻符的刻画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表1 双墩刻符刻画方式

  • 内容丰富,堪称原始社会“档案馆”

双墩刻符是双墩先民智慧的结晶,包涵着丰富的远古文化信息,其表现形式复杂,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符号类型可分为象形、会意和指示符号;根据符号形式可分为单体、复合和组合符号;根据符号所反映的内容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几何类、自然类等。这些符号内容相当广泛,反映了生产、生活、宗教、艺术等丰富内涵,堪称原始社会的“档案馆”。

从分类比例看,双墩刻符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与经济生产密切相关。如捕鱼、猎野猪、网鸟、俘鹿等,还有与此相关联的各种渔猎工具,如陷阱、网具、矛、叉等。有一些符号分别表现狩猎过程中的不同步骤,起到了类似“连环画”的作用;还有一些符号则反映了多种捕鱼和狩猎的方法。

▲图 动物形双墩刻符

另一部分刻画符号则是表现地理位置、居住形式、自然现象、物候历法以及纪事计数等内容,均与双墩先民的日常生活和原始崇拜有关。如山川、河流、太阳、房屋、四叶花和几何形符号等。四叶花作为固定的符号分别与捕鱼、狩猎、养蚕等构图组合,具有物候历法的意义。而房屋刻画则反映了双墩先民居住的是“巢居”形的干栏式建筑。

▲ 图 房屋形双墩刻符

双墩遗址刻画符号内容之丰富,是同时期任何遗址都无法相比的,它几乎涵盖了双墩先民生产、生活、精神、崇拜等方面的全部内容,构成了双墩文化极其重要的内涵。从刻画符号内容以及刻画符号本身的出现,可以看出双墩氏族部落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分工,有了使用刻画符号进行内外交流的需要。

三、文字滥觞

双墩刻符对汉字起源的作用

双墩刻符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内容丰富多彩,数量多而集中。如今,对于双墩刻符公认的论断是“处于文字起源发展的语段文字阶段,已经具备了原始文字的性质”。也就是说,双墩刻符比甲骨文早了将近4000年,将中国文字史前推到了7300年前,比苏美尔、古埃及文字出现得要更早,这对中国文字史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贾湖刻符虽然比双墩刻符更早,但断定双墩刻符是汉字的源头之一显然更具说服力。

▲ 图 双墩遗址1986年发掘所见陶器符号

首先,双墩刻符中不少符号反复出现,使用频率较高,具有明显的记事性质以及一定的表意功能和可解释性。如双墩刻符中与“水纹”相关的刻画符号接近90件,占总数比例的六分之一,这说明渔猎经济在双墩先民的生产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双墩先民在长期渔猎活动中,积累了通过判断水纹变化来识别鱼群活动规律的经验;同时还反映了双墩先民们将“水纹”刻画符号在形式和意义上固化,并在一定区域内共同使用,初步显示了文字的功能。此外,双墩刻符在定远侯家寨遗址、宣城石子山遗址、镇江丁沙地遗址也有发现,同一符号在不同遗址内出现,说明双墩刻符是在一定地域范围氏族群落之间表达特定含义的记录符号,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同并使用,具备文字社会性的特点。

▲ 图 “水纹”刻符及其组合符号

其次,双墩刻画符号简洁、生动、形象,具有文字书写特征。这些符号构成形式多样,结构复杂,或一器一符,或一器多符(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符号)。双墩刻符中出现了一部分固定的单体符号,常被多次使用,当这些符号与其他符号相组合时,可以成为一种会意并解读的符号,且构成越复杂,表达的意义越丰富;除了这些单体符号外,还出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符号组合,有的还突出表现了主纹和地纹的区别,以此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显现出语段文字的特点,说明当时的先民已经能够用一个表意符号或一组抽象图画来记录一句话或一件事。

▲ 图 十字符号及其组合

最后,双墩刻符作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批与文字起源相关的史料,对于揭示中国汉字的形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双墩刻符在中国刻画符号体系里具有重要地位,与8000年前的贾湖刻符、5000年的大汶口符号和4000年的龙虬符号,共同构成了淮河流域符号体系。当时的淮河流域正是东夷与夏、商交汇地带,也是先商文化的最南分区,因此淮河流域的符号体系应对商代甲骨文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双墩刻符中有一些刻画符号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基本相似或完全相同,显示出其与汉字的渊源。

▲ 图 双墩刻符与甲骨文的比较

四、结 语

文字出现是文明的重要标志,是记载人类社会文明信息的工具。显而易见,发明中华文字的人物远远不止一个仓颉,我国文字的起源和演进过程也并不是一条单纯的主线。

双墩刻符距今已有7300年历史,或许很多符号历经数千年之后已经消亡,但是还有一些符号仍然存活在甲骨文、金文之中,成为汉文字的一部分。作为中国文字的重要源头之一,双墩刻符的大量出现,为探索原始先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信息,凸现出无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数字罗塞塔计划 #文明印记 讲述对于人类文明传承与发扬有着深厚积淀和独特价值的藏品、文物、遗迹、事件及其背后的故事,以发掘历史记忆、传承人类文明为己任。

关注我们 - 数字罗塞塔计划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数字罗塞塔计划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