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HCIA进阶笔记:SR 基本原理

目录

SR ( Segment Routing ) 分段路由

前言

SR产生背景 - LDP 面临的问题(一)

SR产生背景 - LDP 面临的问题(二)

SR 产生背景 - RSVP 面临的问题(一)

SR 产生背景 - RSVP 面临的问题(二)

 SR 产生背景 - SR 技术的诞生

SR 产生背景 - SR 的技术框架

 SR 基本概念

 Segment

Segment - Prefix Segment

 Segment - Adjacency Segment

  Segment - Adjacency Segment + Node Segment

 SRGB

 SR 的原理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IS-IS SR-BE)(控制平面)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IS-IS SR-BE)(控制平面)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IS-IS SR-BE)(控制平面)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IS-IS SR-BE)(转发平面)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IS-IS SR-BE)(转发平面)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IS-IS SR-BE)(转发平面)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控制平面)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控制平面)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 Strict Explicit Path)(转发平面)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 Strict Explicit Path)(转发平面)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 Strict Explicit Path)(转发平面)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 Loose Explicit Path)(转发平面)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 Loose Explicit Path)(转发平面)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 Loose Explicit Path)(转发平面)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 Loose Explicit Path)(转发平面)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 Loose Explicit Path)(转发平面)

思考题


SR ( Segment Routing ) 分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直译为分段路由,缩写为SR)技术,脱胎于MPLS,但是又做了革命性的颠覆和创新,它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网络理念——应用驱动网络。自从诞生那一刻起,SR技术便被誉为网络领域最大的黑科技,因其与SDN天然结合的特性,也逐渐成为SDN的主流网络架构标准。

前言

        SR (Segment Routing)段路由作为SDN的关键技术,同时也是对IP网络倡导的极简协议的关键技术,在IP网络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课程将会对SR技术及在5G承载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讲解。

        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是Emulex网络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

SR产生背景 - LDP 面临的问题(一)

        LDP(Label Distribute Protocol):标签分发协议,根据不同的目的地址来分配标签,使用标签转发代替了IP转发,其优点为可以隔离公网私网路由,跟随路由的最佳路径选择转发路径,支持ECMP,配置简单。
        语音、数据、视频、VR等不同类型的业务对网络的要求不尽相同,对带宽的要求也不断增长,网络规模呈爆炸式增长。
        传统MPLS技术需要专门的标签分发协议,需要每条LSP分配标签,资源占用大;状态维护协议报文占据大量带宽;需要与IGP协议同步,部署维护复杂,可扩展性差。这种网络的运营模式难以满足服务商按需快速部署网络业务的需要,而且OPEX(OPerating EXpense )随着规模线性增长。

SR产生背景 - LDP 面临的问题(二)

 LDP进行LSP路径计算时依赖与IGP路由表

SR 产生背景 - RSVP 面临的问题(一)

        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资源预留协议,为了解决传统IP网络只能最优路径转发,无法规划路径的问题,引入了RSVP-TE。
        RSVP-TE引入带来了很多好处,可以做路径的显式规划、带宽资源预留以及多种的保护。
        RSVP依赖IGP建立后,会维护自己的邻居、链路状态,控制面复杂化,增加网络维护、问题定位复杂度。
        RSVP-TE需要建立多条隧道来完成ECMP功能。
        LSP状态维护需要PATH、RESV不断刷新,业务增多后,带来了中间点的性能问题(承受业务叠加),如图中的C/G。
        而且RSVP-TE隧道的配置量,一直被运营商所诟病。平均一个隧道要8条配置。

SR 产生背景 - RSVP 面临的问题(二)

 SR 产生背景 - SR 技术的诞生

        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即软件定义网络,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clean slate研究组提出的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革命型SDN网络采用集中式控制架构,网络设备的控制功能(如路由计算)集中到一个控制器上去处理,转发表由控制器生成下发到设备上。设备功能大大简化,只负责转发,变成了一个傻瓜式的设备,Openflow是Controller和设备之间的控制接口。
        增量型SDN网络是将现有网络进行拓展,现有设备向SDN演进思路,设备保留部分控制功能,把部分需要集中控制的功能放到控制器上去处理,强调设备平滑演进能力。

SR 产生背景 - SR 的技术框架

 SR 基本概念

 Segment

        Prefix Segment代表目的地址,Adjacency Segment代表数据包的外发链路,可以分别类似于传统IP转发中的目的IP地址和出接口。在IGP区域内,网元设备使用扩展IGP消息将自身的Node SID以及Adjacency SID进行泛洪,这样任意一个网元都可以获得其他网元的信息。
        通过按序组合前缀(节点)SID和邻接SID,可以构建出网络内的任何路径。在路径中的每一跳,使用栈顶段信息区分下一跳。段信息按照顺序堆叠在数据头的顶部。当栈顶段信息包含另一个节点的标识时,接收节点使用等价多路径(ECMP)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当栈顶段信息是本节点的标识时,接收节点弹出顶部段并执行下一个段所需的任务。
        实际应用中Adjacency Segment、Prefix Segment、Node Segment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主要有如下三种场景:Prefix Segment,Adjacency Segment,Adjacency Segment + Node Segment

Segment - Prefix Segment

 Segment - Adjacency Segment

  Segment - Adjacency Segment + Node Segment

 SRGB

 SR 的原理

        Segment Routing将代表转发路径的段序列封装在数据包头部,随数据包传输。网络节点收到数据包后,对段序列进行解析,如果段序列的顶部段标识是Node SID,根据SPF计算的最短路径(如果存在等价路径,则可以实现ECMP)转发到该节点,如果是Adjacency SID,则根据Adjacency SID转发到下一节点,直到数据报文到达目的节点。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IS-IS SR-BE)(控制平面)

        ISIS:是与OSPF并列的两大IGP协议之一。也采用链路状态算法。
        以图中PE1到PE2的LSP为例:
        1、Egress PE2设备上LoopBack1接口的环回地址为x.x.x.x/x,为该地址分配的SID为10,并将该信息泛洪到整个IS-IS域。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IS-IS SR-BE)(控制平面)

        2、所有节点收到PE2的Node SID,生成标签转发表:
        入标签:本地SRGB起始值+发布的偏移值
        出标签:下一跳SRGB起始值+发布的偏移值
        出接口下一跳:IGP计算的最短路径的出接口下一跳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IS-IS SR-BE)(控制平面)

 3、Ingress PE1进行IS-IS SPF计算,得到ECMP到PE2的两条最短路径。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IS-IS SR-BE)(转发平面)

        SR的标签操作类型和MPLS相同,包括标签栈压入(Push)、标签栈交换(Swap)和标签弹出(Pop)。

        以图中PE1到PE2的SR-BE Tunnel为例:
        1、Ingress节点PE1:接收到业务报文,依据目的地址、标签转发表和ECMP分流算法,封装下一跳P节点分配的出标签,依据目的前缀SID和标签转发表从对应的接口转发出去。
        举例:
                Push 210 to P1
                Push 310 to P2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IS-IS SR-BE)(转发平面)

        2、Transit节点:依据外层标签及标签转发表,交换出标签为下一跳分配的SR出标签,并从对应的接口转发出去。
        举例:
                Swap 210 to 410 on P1
                Swap 310 to 510 on P2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IS-IS SR-BE)(转发平面)

        3、Egress节点PE2:发现外层标签是自己,弹出外层标签,依据外层地址将业务报文转发给CE设备。
        举例:
                Pop 610 from P3
                Pop 610 from P4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控制平面)

1、标签、标签转发表和拓扑信息生成
   网络中各节点通过IS-IS SR协议为其邻接分配邻接SID,泛洪到整个网络中,并为其分配的本地邻接SID生成标签转发表项。同时生成带有邻接SID信息的拓扑信息。
   另外,手动配置的SRGB/前缀SID/节点SID、 SR能力、SR算法等信息通过IGP协议报文在IGP域内泛洪。每个节点运行IS-IS SPF来计算每个节点标签的最短转发路径,并生成标签转发表。
2、标签和拓扑信息上报
   网络中各节点通过BGP-LS(BGP Link-State)将带有邻接SID信息的拓扑信息上报给控制器。
3、路径计算
 控制器采用PCEP(Path Computation Element)完成标签转发路径计算。
4、路径下发
    控制器通过PCEP下发隧道信息、通过Netconf下发隧道属性信息给隧道首节点。 隧道首节点通过PCEP上报隧道状态给控制器。
5、隧道创建
      隧道首节点根据控制器下发的标签栈建立SR-TE 隧道。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控制平面)

1、标签、标签转发表和拓扑信息生成
   网络中各节点通过IS-IS SR协议为其邻接分配邻接SID,泛洪到整个网络中,并为其分配的本地邻接SID生成标签转发表项。同时生成带有邻接SID信息的拓扑信息。
   另外,手动配置的SRGB/前缀SID/节点SID、 SR能力、SR算法等信息通过IGP协议报文在IGP域内泛洪。每个节点运行IS-IS SPF来计算每个节点标签的最短转发路径,并生成标签转发表。
2、标签和拓扑信息上报
   网络中各节点通过BGP-LS(BGP Link-State)将带有邻接SID信息的拓扑信息上报给控制器。
3、路径计算
 控制器采用PCEP(Path Computation Element)完成标签转发路径计算。
4、路径下发
    控制器通过PCEP下发隧道信息、通过Netconf下发隧道属性信息给隧道首节点。 隧道首节点通过PCEP上报隧道状态给控制器。
5、隧道创建
      隧道首节点根据控制器下发的标签栈建立SR-TE 隧道。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 Strict Explicit Path)(转发平面)

以图中PE1到PE2的严格路径SR-TE Tunnel为例:
1、Ingress节点PE1:接收到业务报文,依据业务配置的路由策略或隧道策略确定的SR-TE Tunnel,封装SR-TE Tunnel对应的标签栈。判断对应的栈顶标签501为邻接SID,则弹出栈顶标签501,封装标签栈其余部分[103,304,406]到业务报文,并依据栈顶标签和标签转发表从对应接口PE1->P1转发出去。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 Strict Explicit Path)(转发平面)

2、Transit节点:判断栈顶标签为邻接SID,则弹出栈顶标签,并依据栈顶标签及标签转发表从对应接口转发出去。
     以P1节点为例:判断栈顶标签103为邻接SID,则弹出栈顶标签103,并依据栈顶标签103及标签转发表从对应接口P1->P3转发出去。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 Strict Explicit Path)(转发平面)

 3、Egress节点PE2:依据业务报文外层地址将业务报文转发给CE设备。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 Loose Explicit Path)(转发平面)

SR设备根据报文头中SR-TE隧道对应的标签栈,对报文进行标签操作。根据栈顶标签逐跳查找转发出接口,指导数据报文转发到隧道目的地址。

以图中PE1到PE2的松散路径SR-TE Tunnel为例:
1、Ingress节点 PE1:接收到业务报文,依据业务配置的路由策略或隧道策略确定的SR-TE Tunnel,封装SR-TE Tunnel对应的标签栈[1004,403,306] 。依据外层标签和标签转发表封装下一跳P节点分配的SR出标签1004,并依据标签转发表从对应接口PE1->P2转发出去。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 Loose Explicit Path)(转发平面)

2、 Transit节点P2:依据外层标签1004和标签转发表,交换外层标签为下一跳分配的出标签1004,并从对应的接口P2->P4转发出去。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 Loose Explicit Path)(转发平面)

3、 Transit节点P4:发现外层标签1004是自己,弹出外层标签1004。判断下一层标签403为邻接SID,将其弹出,并依据标签转发表从对应接口P4->P3转发出去。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 Loose Explicit Path)(转发平面)

 4、Transit节点P3:判断外层标签306为邻接标签,弹出外层标签306,并依据标签转发表从对应接口P3->PE2转发出去。

工作原理 - SR 如何工作(SR-TE Loose Explicit Path)(转发平面)

 5、Egress节点PE2:依据业务报文外层地址将业务报文转发给CE设备。

思考题

  • 2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你可知这世上再难遇我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