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6G纲领性文件,《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描绘了6G的目标和趋势,提出了6G的典型应用场景及能力指标体系,为未来6G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阐述了6G网络架构的演进方向,介绍了满足这些场景需求的关键技术手段。此外,还介绍了正在研究制定的5G增强标准的重点课题和相关标准工作进展,反映5G增强标准在向6G迈进的过程中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 6G; 5G-A; 网络架构; 人工智能与通信融合; 感知与通信融合; 数据面
0 引言
2023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通过了《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简称《建议书》)[1]。作为6G纲领性文件,《建议书》反映了全球6G愿景共识,确定了6G发展目标与趋势,提出了6G的典型应用场景及能力指标体系,为未来6G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网络愿景和目标是网络架构演进更新的驱动力之一。本文介绍了《建议书》提出的六大应用场景,从场景驱动的角度,阐述了6G网络架构如何演进以支持这些场景。此外,在5G向6G迈进过程中,5G增强(5G-Advanced,5G-A)将承担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本文还介绍了正在研究制定的5G-A相关标准研究进展。
1 IMT-2030(6G)应用场景
1.1 概述
《建议书》[1]提出的六大应用场景包括: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通信融合、感知与通信融合以及泛在连接(见图1)。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讨论内容以及场景与通信基础属性的关系,本文将这六大应用场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信连接覆盖增强类场景: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泛在连接。其中,前三个应用场景是IMT-2020(5G)三大应用场景的扩展增强;考虑到泛在连接场景旨在增强通信连接和覆盖,这也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一直努力的目标之一,因此也归纳到“增强类”场景。另一类是跨通信技术融合类场景:人工智能和通信融合、感知与通信融合。这两个应用场景分别是AI和通信技术、传感与通信技术发展的跨域融合,是6G全新的应用场景。
图1
图1 6G智简网络架构方案
表1显示了IMT-2030(6G)六大应用场景和能力项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于使用场景的概念非常广泛,因此可以找到很多与之关联的能力项,表1列出的是可测试和验证的具有代表性的能力项。
表1 IMT-2030(6G)应用场景和对应代表的能力[2]
应用场景 |
代表的能力 |
沉浸式通信 |
峰值数据速率、用户体验数据速率、区域流量容量、频谱效率、时延、移动性 |
极高可靠低时延 |
时延、可靠性 |
超大规模连接 |
连接密度、区域流量容量、能源效率 |
AI与通信融合 |
AI相关能力、安全、隐私和弹性 |
感知与通信融合 |
定位精度、传感相关能力 |
泛在连接 |
覆盖 |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1.2 通信连接覆盖增强类场景
1.2.1 沉浸式通信
沉浸式通信场景是对IMT-2020(5G)的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场景的扩展,涵盖了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沉浸式视频交互体验的用例,也包括与机器界面的交互。此外,相比IMT-2020(5G)的eMBB场景,沉浸式通信场景还涵盖城市和农村热点区域等一系列环境,对网络产生了新需求。该场景中典型的用例包括沉浸式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 XR)通信、远程多感官呈现和全息通信等。支持视频、音频和其它环境数据混合流量的时间同步,是沉浸式通信的一个关键指标。
因此,提高频谱效率和保证一致的服务体验,并且兼顾在各种环境中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增加的移动性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此外,有些沉浸式通信用例可能还需要支持高可靠性和低时延以及同时连接多个设备的更大系统容量,以保证真实和虚拟对象之间进行灵敏和准确的交互。
1.2.2 超大规模连接
超大规模连接场景是对IMT-2020(5G)的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的扩展,涉及更广范围内海量设备(如传感器等)在不同场景应用中的连接。典型用例包括智慧城市、交通、物流、健康、能源、环境监测、农业和许多其它领域的扩展和新应用,例如无需供电或长寿命电池的物联网设备领域。
超大规模连接场景需要支持高连接密度,并且根据使用情况,对不同的数据速率、低功耗、移动性、扩展覆盖范围以及高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可能有特定的要求。
1.2.3 极高可靠低时延通信
极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是对IMT-2020(5G)的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的扩展,涵盖了对可靠性和时延有更严格要求的专门用例。尤其是如果不能满足在时间同步操作方面的要求,可能会给应用程序带来严重后果。典型用例包括工业环境中用以实现完全自动化控制和操作的通信技术。这类通信技术可以帮助实现诸如机器人交互、紧急服务、远程医疗以及电力传输和分配的监控等业务应用。
极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在可靠性和时延方面的具体指标要求取决于各种具体用例、系统的精确定位能力以及连接密度。
1.2.4 泛在连接
泛在连接场景旨在增强连接性,通过与其它系统的互通来实现更广域的覆盖,以弥合“数字鸿沟”。该场景聚焦解决目前几乎没有通信覆盖的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和人口稀少的地区。实现泛在连接场景的上述目标需要包括空天地一体化在内的多接入技术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