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要
多址接入技术传统上被作为移动通信系统更新换代的标志性技术,用于提升系统容量或者接入用户数。面向6G的典型场景和关键技术指标,分析对多址接入技术的需求,从而聚焦于超大规模连接等场景的多址接入解决方案,提出非协调随机接入和传输方案,进行性能分析与仿真评估,验证其满足6G需求的可行性。
关键词: 6G; 超大规模连接; 多址接入; 非协调随机接入和传输
0 引言
多址接入技术是历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技术,通过划分共享的无线资源支持区分多用户的传输,实现系统容量的提升,提高通信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多址接入技术从1G-FDMA、2G-TDMA、3G-CDMA到4G和5G的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技术,在可接受的系统实现复杂度前提下逐步提升系统容量。在进行5G标准化时,业界从扩频、加扰、交织、编码和调制等方面进行了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研究,探讨了多种应用场景,也给出了链路级和系统级的初步性能评估[1]。业界对6G的愿景、需求、技术趋势进行了探讨[2],在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针对6G未来技术趋势的研究报告[3]中,展望了大规模多进多出技术、非正交多址技术和不需要授权的接入协议等多址接入技术方向。2023年6月,ITU完成《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4],提出了6G的六大应用场景,一方面,对5G场景进行增强,提出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另一方面,在5G场景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提出泛在连接、人工智能(Artifical Intelligence,AI)与通信融合、感知与通信融合场景。ITU为了支持新增的应用场景,在5G提出的需求指标基础上,新增了覆盖能力、感知相关能力、AI相关能力、安全/隐私/弹性、可持续性、互操作性等需求指标;在演进的应用场景中,对连接密度、可靠性、时延、移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连接密度需要满足106~108个/km2,与5G相比最高提升100倍;时延需要满足0.1~1 ms,与5G相比最高提升10倍[4];连接密度的提高、时延的降低,对多址接入技术有着强烈的需求。
针对6G的典型场景和关键技术指标需求,本文对新型多址接入技术进行研究,旨在提升可同时接入用户数、降低接入时延等方面的性能。文中介绍了6G典型场景和关键技术指标需求、满足6G场景与需求的新型多址接入技术潜在解决方案,提出了非协调随机接入和传输(Uncoordinated Random Access and Transmission, URAT)技术,并对其基本原理、通信流程、实现方案和性能评估进行介绍。
1 6G典型场景和关键技术指标对新型多址接入的需求分析
ITU在《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4]中,提出了沉浸式通信、极高可靠低时延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泛在连接、人工智能与通信融合、感知与通信融合六大应用场景;在对5G连接密度、移动性、可靠性、时延需求指标演进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技术指标。超大规模连接场景的典型用例包括环境物联网、数字孪生、空天地一体化[5-6]、智慧城市等,对连接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通常在终端接入成功后才开始数据传输,所能够支持的终端数量受限于数据传输资源和网络协调信令资源,难以满足连接密度要求。因此,需要采用新型多址接入技术来支持更大终端连接数。
以环境物联网为例,该用例具有低成本、小体积、易部署等特点,在自动化仓储物流、智能家居、医疗护理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在不同用例中,终端设备的连接密度和通信频次有所差异,连接密度高达85~750万/km2,通信频次从每秒发送一次消息到每小时发送一次不等[7]。环境物联网设备不具备传统电池,对功耗十分敏感,因此需要对接入过程进行简化,采用极简、极低功耗、极低复杂度的接入方式,降低信令开销和功耗。
以数字孪生为例,该用例综合运用感知、计算、建模、仿真、通信等技术,实现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无缝连接,理论上连接的终端数量是无限的,业界认为每平方公里终端连接数量可以达到千万级[8⇓-10]。对于如此大规模连接的场景,网络的资源无法支持网络与所有终端进行从初始接入到多址传输整个过程的交互,需要对信令交互过程进行简化、优化、融合等。在时延方面,要求空口时延达到亚毫秒(ms)级,需要对接入和数据传输流程进行简化,减少终端和网络的交互次数,降低时延。
据笔者统计,6G的超大规模连接场景需要支持每平方公里千万级至亿级的设备连接,与5G支持每平方公里百万级的设备连接相比,提升了10~100倍。现有方案先完成接入再进行数据传输,容易造成接入网过载以及信令拥塞,带来严重的时延和信令开销,难以满足6G超大规模连接场景的需求,由此需要采用新型多址接入技术来支持海量终端的连接。
2 6G新型多址接入的潜在解决方案
超大规模连接场景对连接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不同用户之间的导频碰撞概率,提升接入的用户数,如采用独立多导频、模式分割随机接入等导频优化设计方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用户编码设计,提升用户数据传输性能,支持更多的用户数,如采用压缩感知巨址接入、速率分拆多址接入等方案。
Yuan[11]等指出免调度场景下不同用户可能选择相同的参考信号,发生参考信号碰撞,基站很难通过参考信号分离用户,为了减少参考信号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