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需求分析
1.1网络业务分析
在校园网络的的建设当中我们需要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迅捷性、可靠性,同时在网络规划中需要涵盖所有校区,将教学、行政、生活统筹到校园网络当中:
(1)建设一个以千兆光纤网络为主干网络同时还要覆盖全校的宽带网,需要考虑网络运行的效率、管理的便捷以及安全性能。
(2)实现校园网络的相互连接通信,校内可以方便快捷地访问所需要的信息。
(3)建立网络教学系统,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更迅速的沟通,同时给老师提供了更方便的课件制作和上课时时的多媒体演示。
(4)建立自动化办公系统,使办公,行政一体化,信息交流更加方便,以满足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1.2信息点分布
该学院占地面积约1500余亩,学院教职工600多人,学生一万余人。主要建筑包括:行政楼、教学楼、实训区、宿舍区、中心机房。建筑物分布图如下所示:
图1该建筑物分布图
根据学院的需求经统计,全院信息点共2440个,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建筑物,信息点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1 信息点分布表
序号 |
建筑物名称 |
层数 |
每层信息点数量 |
信息点总数 |
1 |
行政楼 |
6 |
30 |
180 |
2 |
教学楼(一) |
20 |
40 |
800 |
3 |
教学楼(二) |
20 |
40 |
800 |
4 |
实训区 |
15 |
20 |
300 |
5 |
宿舍区 |
18 |
20 |
360 |
合计 |
2440 |
大学校园网具有网络互联的广泛性和使用多样性等特点, 广播包将对数据流产生较大的影响, 校园网的数据并发性, 一般是呈现波峰波谷的, 绝大多数情况下,存在高并发性访问的因素, 除了周末或者夜间学生晚自修之后的时间, 某些特殊的应用也有可能对负荷有突发要求, 如使用空间数据, 大范围数据搜索, 视频方面的应用等, 这些突发的负荷有相当一部分转移到应用设备上。 这些流量的转移对于网络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必须要求核心 (汇聚)设备均支持万兆技术。
根据的业务,每位学生主要需求占用的带宽为:视频流,数据,语音(包括桌面会议),图形、空间数据,管理支撑等。考虑应用上某些并发的排斥特点,以及网络应用环境对通畅性的要求, 一般每位学生占用的平均实际网络带宽约为1M左右即可以完全满足以上需求, 在满足网络在有收敛比的情况下的带宽要求;这就要求汇聚、核心设备均具备万兆智能能力。
网络主干流量的是基于业务工作在网上展开的情况分析, 实际上对网络流量的需求是逐步提升的, 特别是要协同体系出现后, 干道的流量会大量的增加。 考虑到信息点同时在线的收敛比, 本网络已经具备极高的伸缩能力, 以满足其很强的扩展性要求。
1.3接入Internet环境
校园网的出口是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校园网的必经之路,校园网出口是否强壮直接影响着整个校园网用户对互联网与教育网访问的体验。随着宽带不断的增加和网络应用的不断丰富,尤其是视频应用的兴起,校园网的出口面临着各种挑战。
由于高校校园网的特殊性,都需要两条以上的互联网出口。其中教育科研网是高校必有的出口,考虑到校园网内用户对不同数据的需求,需要增加电信网络的出口,弥补教育网带宽不够的特点。
2 网络方案设计
2.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在校园网络规划拓扑的设计中整个校园的主干网是基于两台三层交换机进行建设的,通过核心层的两台三层设备进行整个校园的信息处理,再使用二层交换设备,将学校的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宿舍楼进行相互连接,达到信息的传递。而在连接的外网的设备上,采用一台路由器将外网与校园三层核心设备相连接,进行集中处理,再与内网相同,这样可以极大程度的保护内网与外网连接安全,同时也便于管理人员的管理,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
图2 拓扑结构图
2.2 IP子网规划设计
IP地址划分原则:
(1)唯一性:保证每台PC具有唯一的IP地址。
(2)拓展性:考虑学校的不同部门,将同一部门的设备划分到同一个子网当中。减少网络冲突的发生以及网络资源的浪费,同时可以使各部门更方便快捷的办公。
(3)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采用动态分配。
校园规模比较大,计算机的使用数量预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