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装了1.8和11两个版本,环境变量更改1.8后还是显示11版本

java装了1.8和11两个版本,环境变量更改1.8后使用在cmd命令窗口输入java -version还是显示11版本

 如果之前有装过oracle,请把系统变量的path路径的的%JAVA_HOME%\bin;放到最前面。因为oracle也带有jdk,所以当你运行java -version其实查看的是oracle中的java jdk的版本,所以%JAVA_HOME%\bin;移动到最前面就没问题了。如下图:

移动到最前面后记得要确定保存才会生效!!! 

再次查看版本,就从11变成1.8了

 

  • 5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面向对象编程的基础 要了解面向对象编程(OOP)的基本概念,需要理解 OOP 的三个主要概念,它们撑起 了整个 OOP 的框架。这三个概念是:封、继承性和多态性。除此以外,还需了解对象、 类、消息、接口、及抽象等概念。 2.2.1 对象 现实世界中的对象具两个特征:状态和行为。例如:自行车有状态(传动置、步度、 两个车轮和齿轮的数目等)和行为(刹车、加速、减速和换档等)。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软件对象。软件对象是现实世界对象的模式化产物,他们也有状态 和行为。软件对象把状态用数据表示并存放在变量里,而行为则用方法实现。实际上,软件 对象还包括了数据结构和使用这些数据结构的代码。因此也可以说:软件对象是现实世界客 观事务的软件化模拟,是变量(数据和数据结构)和相关方法(对数据操作和对象管理的程 序)的软件组合。 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你可以用软件对象表示现实世界的对象,而这些软件对象和 现实世界对象是相对应的。例如:如果你正在建立一个帐户管理系统,那么你的对象就是帐 户、欠款、信用卡、月收入、贷款、交易等等。如果你设计一个电子实习交通工具系统,那 么你的对象就是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等。就自行车的软件对象而言,表示该对象的状态 和行为应为与变量和方法相对应。自行车的状态:数度是 10mp(每小时 10 米),步度是 90rpm (每分钟 90 转),当前传动置是第 5 个齿轮。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这些数据应放在 变量中。自行车的行为:刹车,改变步度和换档。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这些行为用方 法实现。 在 OOP 技术中,对象充当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对象的数据是组成对象的核心,而方法 则环绕这个核心并隐藏在对象之中。 2.2.2 封 "封"是 OOP 语言的优点之一。把一个对象的数据加以包并置于其方法的保护之下 称为封。所谓封就是对数据的隐藏。封实现了把数据和操作这些数据的代码包成为 一个对象(即离散的部件),而数据和操作细节(方法)隐藏起来。如果增加某些限制,使 得对数据的访问可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那些能比较容易地产生更为强壮的代码。 OOP 语言提出一种(或称为协议),以保证对数据进行统一的操作。通常的做法是:程 序和对象数据的交互作用通过一个公开的接口进行,而不直接进行操作。由于把数据封在 对象中,所以,访问对象中的数据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利用一个公开的接口。 实际上,封在程序和数据之间设置了一道栅栏,它可以阻止一部分的设计错误,不至 于涉足应用程序其他部分的数据。 2.2.3 消息 一个单独的对象一般不十分有用,而作为一员出现在包含有许多其他对象的大程序或应 用程序之中,通过这些对象的相互作用,程序员可实现高层次的操作和更负责的功能。某此 对象通过向其他对象发送消息与其他对象进行交互作用和通信。 消息是以参数的形式传递给某方法的。一个消息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1. 消息传送到对象的名称。 2. 要执行的方法的名称。 3. 方法需要的任意参数。 2.2.4 类 类是一个蓝图或样板,定义了某种类型的所有对象的变量和方法。 在 java 语言中,Java 程序的基本单位是类,也就是说:一个 Java 程序是由多个类组成 的。定义一个类与定义一个数据类型是有区别的。在程序设计语言中,把定义数据类型的能 力作为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来对待。在面向对象的语言中,类的功能更强大,这是因为类不仅 含有定义数据类型的功能,而且还包含了对方法的定义。 对象实际是类中的一个实例。生成实例的过程叫做把"一个对象实例化"。一个实例化 的对象实际上是由若干个实例变量和实例方法组成的。当你创建出一个类的实例时,系统将 为实例变量指定内存,然后你就可以利用实例方法去做某些事情。 2.2.5 继承 继承是指建立子类的能力。子类继承了父亲的特征和功能。类的层次结构类似于一棵数 的结构,也像一个家庭谱系。它显示了根和它的导出类之间的关系。 子类从它先辈类那里继承了代码和数据,这样,它就可以执行先辈类的功能和访问先辈 类的数据。一个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语言将具有严格的继承性。 通过对象、类,我们实现了封,通过子类我们可以实现继承。例如,公共汽车、出租 车、货车等都是汽车,但它们是不同的汽车,除了具有汽车的共性外,它们还具有自己的特 点(如不同的操作方法,不同的用途等)。这时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汽车的子类来实现,它们 继承父类(汽车)的所有状态和行为,同时增加自己的状态和行为。通过父类和子类,我们实 现了类的的层次,可以从最一般的类开始,逐步特殊化,定义一系列的子类。同时,通过继 承也实现了代码的复用,使程序的复杂性线性地增长,而不是呈几何级数增长。 2.2.6 抽象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系统鼓励充分利用"抽象"。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正是通过抽象来 理解复杂的事务。例如:人们并没有把汽车当作成百上千的零件组成来认识,而是把它当作 具有自己特定行为的对象。人们可以忽略发动机、液压传输、刹车系统等如何工作的细节, 而习惯于把汽车当作一个整体来认识。 包含通用对象类的库叫作类库。 2.2.7 多态型 面向对象程序的最后一个概念是多态性。凭借多态性,你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它具 有与基对象相同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的。例如:在 Java 中你可以凭借多态性,通过一个画圆的对象,来创建一个画椭圆或矩形的对象。不管是 画圆,画椭圆还是画矩形的方法,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方法名,但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他们的 画圆的功能。 1.8 类和对象 1.8.1 类 类是组成 Java 程序的基本要素。它封了一类对象的状态和方法,是这一类对象的 原型。定义一个类,实际上就是指定该类所包含的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的代码。 类通过关键字 class 来定义,一般格式为: 【类说明修饰符】class 类名【extends 子句】【implements 子句】 type instance-varable1; type instance-varable2; type instance-varable3; the methodname1(parameter-list){method-body;} the methodname2(parameter-list){method-body;} the methodnameN (parameter-list){method-body;} 下面将类定义格式的项目说明如下: (1) class 是类说明关键字。 (2) 类名是由程序员自己定义的 Java 标识符,每个类说明必须有 class 和类名。 (3) 类说明修饰符包括:  abstract 说明一个类为抽象类,抽象类是指不能直接实例化对象的类。  final 说明一个类为最终类,即改类不能再有子类。  public 说明类为公共类,该类可以被当前包以外的类和对象使用。  private 说明类为私有类。 (4) extends 子句用于说明类的直接超类。 (5) implements 子句用于说明类中将实现哪些接口,接口是 Java 的一种引用类 型。 (6) 类体包含了变量和方法。在类体中定义的数据、变量和方法称为类的成员, 或称为实例变量和实例方法。 (7) 例如: 下例定义了一个 Point 类 ,并且声明了它的两个变量 x、y 坐标 ,同时实现 init()方法 对 x、y 赋初值 。 class Ponit { int x,y; void init(int ix, int iy){ x=ix; y=iy; } } 类中所定义的变量和方法都是类的成员。对类的成员可以设定访问权限 ,来限定 其它对象对它的访问,访问权限所以有以下几种:private, protected, public, friendly。 1.8.2 对象 把类实例化,我们可以生成多个对象,这些对象通过消息传递来进行交互(消息 传递即激活指定的某个对象的方法以改变其状态或让它产生一定的行为),最终完 成复杂的任务。一个对象的生命期包括三个阶段:创建对象、对象的引用和释放对 象 。 1.8.3 创建对象 创建对象包括声明、实例化和初始化三方面的内容。通常的格式为 : 1. 声明对象 对象声明实际上是给对象命名,也称定义一个实例变量。对象声明的一般格式为: type name 其中,type 是一个类的类名,用它声明的对象将属于改类;name 是对象名。 例如: Date today; Rectangle myRectangle; 第一条语句说明了对象 today 属于 Date 类,第二条语句说明了对象 myRectangle 属于 Rectangle 类。对象说明并没有体现一个具体的对象,只有通过实例化后的对 象才能被使用。 2. 实例化对象 实例化对象就是创建一个对象。实例化对象意味着给对象分配必要的存储空间,用 来保存对象的数据和代码。实例化后的每个对象均占有自己的一块内存区域,实例 化时,每个对象分配有一个"引用"(reference)保存到一个实例变量中。"引用" 实际上是一个指针,此指针指向对象所占有的内存区域。 因此,对象名(变量)实际上存放的是一个被实例化之后的对象所占有的内存区域 的指针。 例如: type objectName = new type ( [paramlist] ); 运算符 new 为对象分配内存空间 ,实例化一个对象 。new 调用对象的构造方法,返 回对该对象的一个引用(即该对象所在的内存地址)。用 new 可以为一个类实例化, 多个不同的对象。这些对象分别占用不同的内存空间,因此改变其中一个对象的状 态不会影响其它对象的状态 。 3.初始化对象 生成对象的最后一步是执行构造方法,进行初始化。由于对构造方法可以进行重写 ,所以通过给出不同个数或类型的参数会分别调用不同的构造方法。 例子:以类 Rectangle 为例,我们生成类 Rectangle 的对象: Rectangle p1=new Rectangle (); Rectangle p2=new Rectangle (30,40); 这里,我们为类 Rectangle 生成了两个对象 p1、p2,它们分别调用不同的构造方法, p1 调用缺省的构造方法(即没有参数),p2 则调用带参数的构造方法。p1、p2 分别对 应于不同的内存空间,它们的值是不同的,可以完全独立地分别对它们进行操作。虽 然 new 运算符返回对一个对象的引用,但与 C、C++中的指针不同,对象的引用是指 向一个中间的数据结构,它存储有关数据类型的信息以及当前对象所在的堆的地址, 而对于对象所在的实际的内存地址是不可操作的,这就保证了安全性。 1.8.4 对象的引用 对象的使用包括引用对象的成员变量和方法,通过运算符·可以实现对变量的访问和方法的调 用,变量和方法可以通过设定一定的访问权限(见下面的例子)来允许或禁止其它对象对它的 访问。 我们先定义一个类 Point。 例子: class Point{ int x,y; String name = "a point"; Point(){ x = 0; y = 0; } Point( int x, int y, String name ){ this.x = x; this.y = y; this.name = name; } int getX(){ return x; } int getY(){ return y; } void move( int newX, int newY ){ x = newX; y = newY; } Point newPoint( String name ){ Point newP = new Point( -x, -y, name ); return newP; } boolean equal( int x, int y ){ if( this.x==x && this.y==y )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void print(){ System.out.println(name+" : x = "+x+" y = "+y); } } public class UsingObjec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Point p = new Point(); p.print(); //call method of an object p.move( 50, 50 ); System.out.println("** after moving **"); System.out.println("Get x and y directly"); System.out.println("x = "+p.x+" y = "+p.y); //access variabl es of an object System.out.println("or Get x and y by calling method"); System.out.println("x = "+p.getY()+" y = "+p.getY()); if( p.equal(50,50) ) System.out.println("I like this point!!!! "); else System.out.println("I hate it!!!!! "); p.newPoint( "a new point" ).print(); new Point( 10, 15, "another new point" ).print(); } } 运行结果为: C:\java UsingObject a point : x = 0 y = 0 **** after moving ***** Get x and y directly x = 50 y = 50 or Get x and y by calling method x = 50 y = 50 I like this point!!!! a new point : x = -50 y = -50 another new point : x = 10 y = 15 1.引用对象的变量 要访问对象的某个变量,其格式为: objectReference.variable 其中 objectReference 是对象的一个引用,它可以是一个已生成的对象,也可以是能够生成对 象引用的表达式。 例如:我们用 Point p=newPoint();生成了类 Point 的对象 p 后,可以用 p.x,p.y 来访问该点的 x、y 坐标,如 p.x = 10; p.y = 20; 或者用 new 生成对象的引用,然后直接访问,如: tx=new point().x; 2.调用对象的方法 要调用对象的某个方法,其格式为: objectReference.methodName ( [paramlist] ); 例 如我们要移动类 Point 的对象 p,可以用 p.move(30,20); 虽然我们可以直接访问对象的变量 p.x、p.y 来改变点 p 的坐标,但是通过方法调用的方 式来实现能更好地体现面向对象的特点,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方法调用。 同样,也可以用 new 生成对象的引用,然后直接调用它的方法,如 new point(). move (30,20); 前面已经讲过,在对象的方法执行完后,通常会返回指定类型的值,我们可以合法地使 用这个值,如:例子中类 Point 的方法 equal 返回布尔值,我们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条件分别执 行不同的分支。如: if (p.equal (20,30)){ ...... //statements when equal }else { ...... //statements when unequal } 另外,类 Point 的方法 newPoint 返回该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返回值也是一个 Point 类型,我们 可以访问它的变量或调用它的方法,如: px = p.newPoint().x 或 px = p.newPoint(). getX(); 1.8.5 成员变量 对象具有状态和行为,而对象的状态则是用变量或数据来描述的。在一个类中,对象的 状态是以变量或数据的形式定义的。 例如: "盒子"的体积的状态主要是宽度、高度、和深度。因此在类定义"盒子"对象时,只 将这三个属性作为其主要的状态,并用变量的形式来描述,这些变量称为成员变量。而在对 象实例化后,这些变量称为实例变量。 1.8.6 成员变量定义格式 成员变量定义的一般格式为: 【Modifer】type variablelist; 其中, type 指定变量的类型,它可以时 Java 的任意一种类型。 variablelist 是一组逗号隔开的变量名(变量列表),每个变量都可带有自己的初始化的表达 式。 例如: xint ,z; aint ,b=2,c=3; Modifer 是定义变量的修饰符,它说明了变量的访问权限和某些使用规则。变量修饰符可以 是关键字 public、protected、private、final、static、transient 和 volatile 的组合。 1.8.7 成员变量的初始化 当成员变量含有自己的初始化表达式时,可以创建实例的方式使成员变量实例化。 例如: class Box{ double width = 10; double height= 15; double depth= } 变量 width、height、depth 是成员变量。在执行 Box myBox1 = new Box()语句之后, new 运算符就创建了一个实例,并将变量分别赋初值为 10、15、20。在此时的变量 width、 height、depth 称为实例变量。 注意:在初始化表达式中,不能包含成员变量本身或同类的其他成员变量。例如,下面 的用法式错误的: class Test{ int int t =j; int } 错误有两个:一个式变量 k 的初始化涉及对 k 自身的访问;二式对 t 进行初始化时含有 对 j 的访问,而 j 的说明在其后。 1.8.8 成员变量的访问权限 成员变量或方法的访问权限是用访问权限修饰符来指定的。Java 的访问权限修饰符包括四种 显示方式修饰符和一种隐含方式修饰符,即: 1. 公用变量 用 public 说明的变量是公有变量。 访问权限:允许任何包中的任何类的变量访问。 例如:下面的代码中,在类 Alpha 中说明了一个公用变量 i_public,而在另一个类 Beta 中可以访问该变量。 class Alpha{ public int i_public ; } class Beta{ void accessmethod() { Alphaa= newAlpha(); a.i_public=10; } } 2. 私有变量 //说明公用变量 i_public //访问公用变量 i_public 用 private 说明的变量是私有变量。 访问权限:只能被定义它的类的变量访问。 例如:下面的代码中,在类 Alpha 中说明了一个私有变量 i_private,其他类不允 许访问。 正确的访问格式: class Alpha{ 3. 保护变量 } public int i_private ; void accessmethod() { Alphaa= newAlpha(); a.i_private=10; } //说明私有变量 i_private //访问私有变量 i_private 用 protected 说明的变量是保护变量。 访问权限:允许类自身、子类以及在同一个包中的所有类的变量访问。 例如:假定某个包 Geek 中含有两个成员类 Alpha 和 Beta,若在类 Alpha 中说明 了一个保护变量 i_protected,则在另外一个类 Beta 中可以访问该变量。 class Alpha{ public int i_protected; void accessmethod() } class Beta { void accessmethod() { Alpha a= new Alpha(); a.i_protected=10; } } 4. 私有保护变量 //说明保护变量 i_protected //访问保护变量 i_protected 用 private protected 说明的变量是私有保护变量。 访问权限:允许类自身以及它的子类变量访问。 例如:下面的两种访问方式是可行的。 (1) 在类中访问私有保护变量 例如: class Alpha{ private protected int i_pri_prot ; void accessmethod() { Alphaa= newAlpha(); } } a. i_pri_prot =10; //访问私有保护变量 i_pri_prot (2) 在子类中访问私有保护变量 例如: class Alpha{ private protected int i_pri_prot=10 ; } class Beta extends Alpha { void accessmethod() { Alphaa= newAlpha(); } } a. i_pri_prot =30; //访问私有保护变量 i_pri_prot 在程序执行时,变量 i_pri_prot 的值是 30,而不是 10; 5. 友好变量 如果一个变量没有显示地设置访问权限,则该变量为友好变量。 访问权限:允许类自身以及在同一个包中地所有类地变量访问。 例如:下面的类中定义了一个友好变量: class Alpha{ int i_friendly ; void accessmethod() { Alphaa= newAlpha(); } } a. i_friendly=10; //访问友好变量 i_friendly 在了解了成员变量的访问权限之后,那么在说明每一个成员变量时,都可以按访问权限给变 量提供适当的保护措施,这样就加强了变量的安全性。 名称 公用 私有 保护 私有保护 访问权限修饰 public private protected private protected 类 √ √ √ √ 子类 √ √ √ 包 √ * 所有类 √ √ 友好 friendly √ √ 注:表中√的为可选,打*的说明有特殊限制。*号是针对子类访问保护变量而言,即一个子类只有与超类 在同一个包中,才可以访问超类对象的保护变量。 1.8.9 静态变量 用 static 说明的变量是静态变量。静态变量与其他成员变量有区别:其他成员变量必须通过 类的对象来访问,每个对象都有这些变量的备份;而静态变量独立于改类中的任何对象,它 在类的实例中只有一个备份,可以直接使用,而不必通过类的对象去访问,它一直属于定义 它的类,因此也称为类变量。类的所有对象都共享 static 变量。static 变量通常也称为全局变 量。 例如: 静态变量的定义和引用。首先在类 MyDemo 中定义了 static 变量 x,y 然后在类 MyStaticDemo 中输入变量 x 和 y 的值。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MyDemo { static int x=80; static int y=120; } class MyStaticDemo extends java.apple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g.drawString("x="+MyDemo.x+"y="+MyDemo.y,25,50); } } 程序运行结果: x=80 y=120 在上面的程序中,在访问的静态变量 x 和 y 时,是通过类名 MyDemo 直接访问的。 static 也可以说明方法。用 static 说明的方法是静态方法或类方法,在实例中只有一 个备份。该方法具有以下约束: a) b) c) 它们仅可以调用其他 static 方法。 它们仅可以访问 static 变量。 它们不能参考 this 或 super。 如果类的成员被定义为 static,则可以通过下面形式引用: 类名,成员名 这里,类名是定义 static 成员所属的类。Java 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全局方法和变量。 1.8.10 final 变量 用 final 说明的变量可以当作一个常量使用,不得对其进行任何修改。若某此变量为了 防止被修改,则定义变量时必须初始化一个 final 变量。在这一点上,final 与 C\C++的 const 相似。比如: final int MONDAY=1; final int TUSDAY=2; final int WEDNESDAY=3; ...... 以后程序可以把上述变量当作常量来使用,而不用担心其被修改。 final 变量用大写字母来表示,这是一种习惯约定。final 变量不占内存空间,实际上也 就是一个常数。 1.9 方法 1.9.1 方法的定义 方法也是类的一个成员,定义方法时在定义类的同时进行的。其一般格式为: type name(parameter -list) { //方法体 } 格式说明: (1) type 指定方法的返回类型,简称方法的类型,它可以是任何有效的类型, 包括类类型。方法的返回或带值返回都由 return 语句实现,当一个方法没 有返回值时,其 type 必须为 void,且 return 语句可以省略。 (2) name 指定方法名,方法名可以是合适的 Java 标识符。 (3) parameter-list 指定方法的参数列表,参数包括参数的类型和参数名,每个 参数用逗号隔开。在定义方法时,其参数将作为形参;在调用方法时,其 参数被称为实参。调用时是把实参的值传递给形参。入过方法没有参数, 参数列表为空,但括号"()"不能省略。 (4) 方法体包含了一组代码,它用于对数据处理。方法体用以对大括号"{}"括 起来。 例如:Box 类封"盒子"的状态和行为,即数据变量和方法,用方法 volume 计 算 Box 对象的体积。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Box { double width; double height; double depth; void setDemo(double w,double h,double d) { width=w; height=h; depth=d; } } double volume() { return width*height*depth; } class BoxDemo extends java.apple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double d_volume; Box myBox = new Box(); myBox.setDemo(10,20,30); //调用方法 setDemo 给变量赋值 d_volumn = myBox.volume(); //计算体积 g.drawString("myBox 的体积是:"+ d_volumn,25,5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myBox 的体积是:6000 1.9.2 方法的访问权限 方法同成员变量一样,可以在定义时说明方法的访问权限,其说明格式和访问机制与成 员变量完全一样。 例如:私有方法、私有保护方法只能被同一个类中的方法调用,公用方法可以被其他类 的方法调用。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Alpah1 { pivateint i_private() { int x=10; int y=20; return x+y; } public int i_public1() { return i_private(); } } class Alpah2 { public public int x,y; private protected int i_protected(int a,int h) { x=a; y=b; return x+y; } public void i_public2(int i,int j) { k=i_protected(i,j); } } class Test extends java.apple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int p1; Alpah1 ap1= newAlpah1(); Alpah2 ap2= newAlpah2(); p1=ap1.i_public1(); ap2. i_public2(50,50); g.drawString("i_public1()的返回值是:"+p1,25,50); g.drawString("i_public2()的返回值是:"+ap2.k,25,5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方法 i_public1()的返回值是:30 方法 i_public2()的返回值是:100 程序说明: (1)在类 Alpah1 中,方法 i_private()是私有的,它只能被同类的方法 i_public1()调用。 而方法 i_public1()是公有的,它可以被另一类 Demo 中的方法 paint()调用。 (2)在类 Alpah2 中,方法 i_protected()是私有保护性的,它不能被其他类的方法调用, 而只能被同类(或子类)的方法 i_public2()调用。同样,方法 i_public2()也是公有的,它可 以被另一类 Test 中的方法 paint()调用。 (3)在方法 i_public1()中,语句 return i_private()执行的顺序为:先调用,后返回。其 返回值是 x+y 的和。 (4)在方法 i_public2(int i,int j)中,将形参 i 和 j 作为调用方法中的实参。 如:k=i_protected(i,j); (5) 在类 Alpha2 中,定义了成员变量 k、x 和 y。其中 k 是公有的,它可被类 Test 中 的方法引用,其格式为:ap2.k;而变量 x 和 y 是私有的。它只能被同一类的方法引用。 (6)在类 Alpah1 方法 i_private()中,定义的变量 x 和 y 是局部变量。 局部变量作用域是:只能在定义它的方法中有效,即使同一类中的方法也不能引用。 例如:方法 i_public()是不能访问局部变量 x 和 y 的。 1.9.3 对象作为参数 例:给定两个数,按大小顺序输出。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1 { public int a,b; void mov(int i,int j) { a=i; b=j; } } class Test2 { void max(Test1 test1) { int c; if(test1.a<test1.b) { c=test1.a; 引用 test1 对象的成员变量 a。 test1.a = test.b; test1.b=c; } } } class MaxTest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1myTest1=new Test1(); Test2 myTest2 = new Test2(); myTest1.mov(45,55); //调用 Test2 类的方法 max,并将对象 myTest1 作为实参。 myTest2.max(myTest1); g.drawString("大小顺序为:"+ myTest1.a+","+myTest1.b,25,50); } } 1.9.4 对象作为返回值 下面的例子是把对象作为返回值的编程方法。 例如:利用方法返回对象的特性,实现对实例变量的值的递增。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public int a,b; void mov( int i,int j) { a=i; b=j; } Test max() //方法 max()的返回值类型是 Test 类型 { Test myTest = new Test(); myTest.mov(a+10,b+10);使实例变量的值增 10。 return myTest; } } class OutMyDemo extends java.apple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 p1 = new Test(); Test p2; p1.mov(15,55); g.drawString("p1 的实例变量值:a="+pa1.a+",b="+pa1.b,25,75); p2=p2.amx(); g.drawString("p2(p2 加 10)的值:a="+p2.a+",b="+p2.b,25,10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p1 的实例变量值:a=15,b=55; p2(p1 加 10)的值:a=15,b=65; p2(p2 加 10)的值:a=35,b=75; 1.10 构造方法 1.10.1构造方法概述 构造方法是一个在创建对象初始化的方法,它具有与类相同的名字。事实上,除了构造 方法,在类中不能再有别的方法与类同名。一旦定义了构造方法,在执行 new 操作期间, 首先创建对象,然后自动调用构造方法将对象初始化。 与其他方法不同,构造方法必须在 new 运算符中引用,而不能按引用一般方法的格式 去引用构造方法。 在同一个类中,允许定义多个构造方法。这些构造方法是以参数的个数来区分的。在创 建对象时,程序员应当根据参数的个数和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构造方法。 如果一个类中没有包含构造的说明,将提供隐含的构造方法,隐含的构造方法没有参数, 它将调用超类中不带参数的构造方法,如果超类中没有不带参数的构造方法,将产生编译错 误。 构造方法有些特殊,它没有返回类型甚至 void。因为构造方法的缺省返回类型是类类型 本身。构造方法的另一个特殊性是它不能继承超类。 例子: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double width; double height; double depth; Test(double w,double h,double d) //定义构造方法 Box() { width = w; height = h; depth=d; } double volume() { return width*height*depth; } } class Testing extends java.apple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double d_volume; Test test = new Test()//new 运算符创建对象 test 后,随即对 test 初始化。 } } d_volume = test.volume();//计算体积 g.drawString("test 的体积是:"+d_volume,25,50);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test 的体积是:6000 1.10.2构造方法的访问权限 在定义构造方法时可以对他们附加访问修饰符,它们时: pulic(公有型的构造方法) private (私有型的构造访问) proected (保护型的构造方法) private protected (私有保护型的构造方法) 这四种方法访问修饰符的权限范围和方法的访问权限的范围一样。构咱方法的访问修饰符不 能是 abstract、static、final、native 或 synchronized; 1.11 方法重载 在 java 中,可以在同一个类中定义多个同名的方法,只要它们的参数列表不同,这叫做方 法的重载(Overload)。方法重载是 Java 最具有吸引力的有利特征。 当一个重载方法被激起时,Java 便根据参数的类型和数目确定被调用的方法。这样,重载方 法之间一定具有不同的参数列表,包括参数的类型和数目。 例:给定两个或三个数,将它们由大到小按顺序输出。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double max1,max2,nax3; Test() { max1=-1; maxe2=-1; max3=-1; } void sort(double i,double j) { double s; max1=i; max2=j; if( max1<max2) { s=max1; max1=max2; } } max2=s; } void sort(double I,double j,double k) { double s; max1=i; max2=j; max3=k; if(max1<max2) { s=max1; max1=max2; max2=s; } if(max1<max3) { s=max1; max1=max3; max3=s; } if(max2<max3) { s=max2; max2=max3; max3=s; } } class outMaxTest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t1=new Testt(); t1.sort(200,300); g.drawString("两个数的大小顺序为:"+ t1.max1+","+t1.max2,25,10); t1.sort(100.9f,200.9f,300.9f); g.drawString("三个数的大小顺序为:"+ t1.max1+","+t1.max2+","+t1.max3,25,3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两个数的大小顺序为:300,200 三个数的大小顺序为:300.9,200.9,100.9 在上面的代码中,类 Test 中定义了三个方法: Test()是一个无参的构造方法,它在创建对象之后紧接着对变量进行初始化。如果没有该 方法,在创建对象时将产生编译错误。因为类 Test 是直接超类。 两个 sort()是排序方法,它们是用参数的数目来区分的,这两个 sort()方法能对任 何数字类型的数据进行排序。当然,对多个数据进行排序最好用数组来实现。 1.12 this 1.12.1用 this 引用成员变量 例子:在构造方法中使用 this,this 代表当前对象的引用参考,并将参数值赋值到成员 变量 max1、max2 和 max3 中。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double max1; double max2; double max3; Test(double i,double j) { this.max1=i; this.max2=j; this.max3=k; } } class Test1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 t = new Test(10,20,30); g.drawString(t.max1+","+t.max2+","+t.max3,25,3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10,20,30 1.12.2在构造方法中用 this 调用一般方法 例子:在构造方法中使用 this 调用 sort()方法。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double max1,max2,max3; Test(double i,double j) { max1=i; max2=j; this.sort(i,j); //调用 sort 方法,将两个数排大小顺序。 } Test(double i,double j,double k) { max1=i; max2=j; max3=k; this.sort(i,j,k) //调用 sort 方法,将三个数排大小顺序。 } void sort(int i,double j) { double s; if(max1<max2) { s=max1; max1=max2; max2=s; } } void sort(double i,double j,double k) { double s; if(max1<max2) { s=max1; max1=max3; max2=s; } if(max1<max3) { s=max1; max1=max3; } max3=s; } } if(max2<max3) { s=max2; max2=max3; max3=s; } class ThisTest extends java.apple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 t1 = newTest(10,100); g.drawString("两个数的大小顺序为:"+t1.max1+","t1.max2,25,10); Test t2 = new Test(100,10,1000); g.drawString("三个数的大小顺序为:"+t2.max1+","t2.max2+","+t2.max3,25,3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两个数的大小顺序为:100,10 三个数的大小顺序为:1000,100,10 1.12.3在方法中用 this 调用另外一个方法 例子:在上面的例子上加一个方法 mov(),在 mov()中引用 this 再调用 sort()方法。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double max1,max2,max3; Test(double i,double j) { max1=i; max2=j; this.sort(i,j); //调用 sort 方法,将两个数排大小顺序。 } void sort(int i,double j) { double s; if(max1<max2) } { } s=max1; max1=max2; max2=s; } void mov(double i,double j) { max1=i; max2=j; this.sort(i,j); } class ThisTest extends java.apple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 t1 = newTest(10,100); t1.mov(20,200); g.drawString("两个数的大小顺序为:"+t1.max1+","t1.max2,25,1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两个数的大小顺序为:200,20 注意:再初始化之后,变量 max1 和 max2 的值分别为 10 和 100,当调用 mov()之后, 其值为 20 和 200。 1.13 类的继承 继承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重要概念之一。在 java 中,被继承类称为超类,继承称为 子类。通过继承可使子类继承超类的特征和功能。其基本规则如下: (1) 子类可继承其超类的代码和数据,即在子类中可以直接执行超类的方法和访问超类 的数据。 (2) 在子类中可以增加超类中没有的变量和方法。 (3) 在子类中可以重新定义超类中已有的变量(包括实例变量和类变量)。变量的重新 定义被称为变量的隐藏,也就是说,在子类中允许定义与超类同名的变量。 (4) 在子类中可以重载超类中已有的方法(包括构造方法、实例方法和类方法)。 (5) 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可以通过 super()方法将超类的变量初始化。 (6) 当超类为抽象类时,子类可继承超类中的抽象方法,并在子类中去实现该方法的细 节。 1.13.1 创建子类 实现继承要用 extends 关键词,其格式如下: 子类名 extends 超类名 (1) 继承超类的方法和变量 例子:给定三个数,将它们按大到小的顺序输出。在下面的程序中,子类 Test1 继承超类 Test 的全部代码和变量。在子类的方法中,调用超类的方法 sort()和更 新数据。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double max1,max2,max3; Test() { max1=-1 max2=-1; max3=-1; } void sort() { double s; if(max1<max2) { s=max1; max1=max2; max2=s; } if(max1<max3) { s=max1; max1=max3; max3=s; } if(max2<max3) { s=max2; max2=max3; max3=s; } } } class Test1 extends Test { void subsort(double i,doublej,double k) { max=i; max2=j; max3=k; sort(); //调用超类 Test 中的方法 sort() } } class SortTest extends java.apple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1t1 =new Test1(); t1.subsort(100,.300,200); g.drawString("三个数的大小顺序为:"+t1.max1+","t1.max2+","+t1.max3,25,3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三个数的大小顺序为:300,200,100 (2) 隐藏实例变量和类变量 在子类中,若定义了与超类同名的变量,则只有子类中的变量有效,而超类中 的变量无效。 例:数据求和。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double sum,num1,num2; static int num3; Test() { num1=0; num2=0; num3=0; sum=0; } } class Test1 extendsTest { int sum,num1,num2; //隐藏超类 Test 中的实例变量 static int num3; //隐藏超类 Test 中的类变量 } void sum(int i,int j,int k) { num1=i; num2=j; num3=k; sum=num1+num2+num3; } class SumTest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1t1 =new Test1(); t1.sum(100,200,300); g.drawString("sum="+ t1.num1+"+"+t1.num2+"+"+t1.num+"="+t1.sum,25,30); }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sum=100+200+300+=600 (3)访问权限 尽管子类可以继承超类的所有成员,但子类不能继承超类中的私有变量和方法,而只能 继承如下变量和方法。 .超类中定义为公有的、私有保护的或保护的成员变量和方法可被子类访问。 .同一个包中的超类的友好变量和方法可被子类访问。 (4)用继承的方法来扩充超类的功能 如果子类只继承超类的代码和数据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对继承来说,其真正的目的是想 通过子类来扩充超来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继承的作用。 例:从超类 Box 中只计算"盒子"的体积,但在子类 SubBox 中不仅只计算"盒子"的 体积,而且还能求得它重量。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Box { double width; double height; double depth; Box(double w,double h,double d) { width=w; height=h; } Box() { depth=d; } width=-1; height=-1; depth=-1; } double volume() { return width*height*depth; } class SubBox extends Box { double weight; SubBox(double w,double h,double d,double m) { width=w; height=h; depth=d; weight=m; } } class Test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double d_volume; Box box1=new Box(10,20,30); d_volume=box1.volume(); //计算 box1 的体积 } } g.drawString("box1 的体积是:"+d_volume,25,50); SubBox subBox = new SubBox(15,15,20,40); d_volume= subBox.volume(); g.drawString("subBox 的体积是:"+d_volume,25,75); g.drawString("subBox 的体积是:"+subBox.weight,25,90);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box1 的体积是:6000; subBox 的体积是:4500 subBox 的重量是:40 1.13.2 重载超类的方法 要使多态性在程序中设计运用成功,不仅要求超类给子类提供可直接使用的元素,更重要的 是在类层次结构中具有一致的接口,使子类在超类的基础上扩充超类的功能。 例:超类 Test 中方法 sort()实现对 n 个整个升序排列,子类 Test1 中的 sort()实现对 n 个整数 按降序排列。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Test { int Test() { i=j=k=swap=0; } void sort(int t1,int t2[ ]) //用选择法按升序排列 { for(int i=0;i<t1-1;i++) { k=i; for(i=0;i<t1-1;j++) { if(t2[j]<t2[k]) { k=j; } if(k!=i) { swap=t2[i]; t2[i]=t2[k]; t2[k]=swap; } } } } } class Test1 extends Test { void sort(i=0;i<t1-1;i++)//重载超类中的方法 sort(),用选择法按降序排列 { for(int i=0;i<t1-1;i++) { k=i; for(i=0;it2[k]) { k=j; } if(k!=i) { swap=t2[i]; t2[i] =t2[k] t2[k]=swap; } } } } } class SortTest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int a[]={34,12,8,67,88,23,98,101,119,56}; g.drawString("排序前的数据为:",20,10); for(int i=0;i<10;i++) { g.drawString(""+a[i],20+i*30,30); } Test t1=new Test(); t1.sort(a.lenght,a); //调用 Test 类的方法 g.drawString("按升序排列的数据为:",20,50); for(int i=0;i<10;i++) { } g.drawString(""+a[i],20+i*30,70); } } Test1 t2=new Test2(); t2.sort(a.lenght,a); g.drawString("按降序排列的数据为:",20,90); for(int i=0;i<10;i++) { g.drawString(""+a[i],20+i*30,110);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排序前的数据为: 34 12 8 67 88 23 98 101 119 56 按升序排列的数据为: 8 12 23 34 56 67 88 98 101 119 按降序排列的数据为: 119 101 98 67 56 34 23 12 8 1.13.3 super super 是一个方法,其格式为: super(parameter-list) 其中,parameter-list 是参数列表。super()的作用是调用超类的构造方法。降超类中的变量初 始化。super()总是用于子类的构造方法中,而且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最先执行 super().因此, 只有 parameter-list 与超类的构造方法中的参数相匹配,才能有效调用超类的构造方法去实现 对超类的变量初始化。同时,在子类中也减少了初始化编码的重复工作。 super()的用法请见下面的例子: 例:在下面的例子里,将子类的构造方法中的赋初值改用 super()方法来完成 import java.awt.Graphics; class Box { double width; double height; double depth; Box(double w,double h,double d) { width=w; height=h; depth=d; } Box() { } width=-1; height=-1; depth=-1; } double volume() { return width* height* depth; } class SubBox extends Box { double weight; SubBox(double w,double h,double d,double m) { super(w,h,d); weight=m; } } class BoxTest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double d_volume; Box box1=new Box(10,20,30); d_volume=box1.volume(); //计算 box1 的体积 } } g.drawString("box1 的体积是:"+d_volume,25,50); SubBox subBox = new SubBox(15,15,20,40); d_volume= subBox.volume(); //计算 subBox 的体积 g.drawString("subBox 的体积是:"+d_volume,25,75); g.drawString("subBox 的体积是:"+subBox.weight,25,90);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box1 的体积是:6000; subBox 的体积是:4500 subBox 的重量是:40 但要注意的是: (1) super(w,h,d)用于子类的构造方法 SubBox()中。 (2) super(w,h,d)中的参数应与超类的构造方法参数相匹配,即参数个数及类型 一样。 1.13.4 abstract 当要求将一个超类定义为抽象类时,前面加关键字 abstact。其格式如下: abstract 类型 类名{} abstract 的作用是说明该类是一种抽象结构。抽象结构的类包含了一些抽象的方法,而这些 抽象方法只有方法的形式,即方法体是空的,方法体的细节由子类去实现。抽象方法的定义 也由关键字 abstract 来说明,其格式为: abstract 类型 方法名{parameter-list}; { 其中,parameter-list 是参数列表。因此,整个抽象类的结构如下形式: 成员变量 1; 。。。。。 构造方法 。。。。。。 abstract 类型 方法名(parameter-list); } 抽象类的定义也是多态的一种体现。因为多态性具有子类重载超类中的方法的特性,而在超 类中只限定子类重载规定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的细节必须由子类来完成。所有,常把这样的 类作为抽象类。 抽象类不能直接用 new 运算符实例化一个对象。抽象方法只能是实例化方法,它不包括子 类对象。 例:在抽象类 Test 中,定义一个抽象方法 sort(),并在子类 Test1,Test2 中,分别去实现超类中 的抽象方法 sort()的细节,从而分别完成对 n 个整数的降序、升序的排列。 import java.awt.Graphics; abstract class Test { int i,j,k,swap; Test() { i=j=k=swap=0; } abstract void sort(int t1,int[] t2); //定义一个抽象的方法。 } class Test1 extends Test { void sort(int t1,int t2[ ]) //重载超类的方法 sort(),用选择法按降序排列 { for(int i=0;i<t1-1;i++) { k=i; } } for(i=0;it2[k]) { k=j; } if(k!=i) { swap=t2[i]; t2[i]=t2[k]; t2[k]=swap; } } class Test2 extends Test { void sort(int t1,int t2[ ]) //重载超类的方法 sort(),用选择法按升序排列 { for(int i=0;i<t1-1;i++) { k=i; for(i=0;i<t1-1;j++) { if(t2[j]<t2[k]) { k=j; } if(k!=i) { swap=t2[i]; t2[i]=t2[k]; t2[k]=swap; } } } } class SortTest extends java.awt.Applet }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int a[]={34,12,8,67,88,23,98,101,119,56}; //Test k=new Test(); 此句是非法的,不能创建实例对象。 Test1 k1=new Test1(); k1.sort(a.length,a); g.drawString("按降序排列的数据为",20,10); for(int i=0;i<10;i++) { g.drawString(""+a[i],20+i*30,30); } Test2 t2=new Test2(); t2.sort(a.lenght,a); g.drawString("按升序排列的数据为:",20,50); for(int i=0;i<10;i++) { g.drawString(""+a[i],20+i*30,70); } 程序运行的结果如下: 按降序排列的数据为: 119 101 98 67 56 34 23 12 8 按升序排列的数据为: 8 12 23 34 56 67 88 98 101 119 通过本例可以发现抽象类的好处:从一个抽象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子类,而且在各个子类中允 许对同一个抽象方法产生不同的方法体。 1.13.5 final final 有三个用途:其一,可以用于创建与常量一样的变量,其二,另外 2 个用途就是防止 类被继承或方法被重载。 1. 最终类 Java 引入了最终类的概念,所谓最终类既是那些不能再有子类的类。说明最终类时可以 在最前面加上修饰符 final。 例:final class A { //.... } class B extends A //错误!不能从 A 类派生 { //....... } 注意:不能将一个抽象类说明为 final 类,因为抽象类必须要被派生类来实现它的抽象 方法。当一个类被说明为 final 类后,也相当于隐式的说明了它的所有方法为 final。 1.14 java 包,接口和异常 包是类的容器,用于保证类名空间的一致性。包以层次结构组织并可被明确地引入到一 个新类定义。 接口是方法的显示说明,利用接口可以完成没有具体实现的类。接口虽然与抽象类相似, 但它具有多继承能力。一个类可以有无数个接口,但是只能从一个父类派生。 异常是代码运行时出现地非正常状态。Java 的异常是一个出现在代码中描述异常状态的 对象。每当一个异常情况出现,系统就创建一个异常对象,并转入到引进异常的方法中,方 法就根据不同的类型捕捉异常。为防止由于异常而引起的退出,在方法退出前应执行特定的 代码段。 1.14.1 包 1.14.1.1 package 语句 包是一种命名和可视控制的机制,用户可以把某些类定义在一个包 中,也可以对定义在这个包中的类施加访问权限,以限定包外或包 内的程序对其中的某些类进行访问。 定义包的格式: package pkg; Java 的文件系统将存储和管理这个包。例如:属于 pkg 包中的.class 文件将存储到目录 pkg。注意:目录与包的名字完全一样。 package 语句可以创建包的层次结构,通过使用逗号,把每个包分开。 多级包层次结构的一般格式为: package pkg1[.pkg2[.pkg3]] 包层次结构必须反映 Java 开发系统的文件系统。比如:pacakge java.awt.Image; 1.14.1.2 import 语句 import 语句的功能是引入包或包中的类。它们必须位于 package 语 句与这个文件的类或接口之间。 格式:import pkg1[.pkg2.(classname|*)] 这里,pkg1 是顶层包名,pkg2 是下一层包名,其间用点隔开。除了 对文件系统的限制外,对包的层次深度没有限制。最后以一个显示 方式指定一个类名 classname 或*号,星号*指示 Java 编译器应该引入 整个包。 例子: import java.awt.Image; import java.lang.*; 1.14.2 接口 1.14.2.1 接口的概念 接口与类存在着本质的差别,类有它的成员变量和方法,而接口只有 常量和方法协议,从概念来讲,接口是一组方法协议和常量的集合。 接口在方法协议与方法体实体之间只起到一种称之为界面的作用,这 种界面限定了方法实体中的参数类型一定要与方法协议中所规定的 参数类型保持一致,除此以外,这种界面还限定了方法名、参数个数 及方法返回类型的一致性。因此,在使用接口时,类与接口之间并不 存在子类与父类的那种继承关系,在实现接口所规定的某些操作时只 存在类中的方法与接口之间保持一致的关系,而且一个类可以和多个 接口之间保持这种关系,即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1.14.2.2 接口的定义 格式: access interface name { return method-name(parameter-list); type final-varname=value; } 其中,access 是访问修饰符。它只有 public 和未指定访问修饰符 两种情况。当未指定访问修饰符时,该接口只能为同一个包中的 其他成员所用;当 public 修饰符说明时,该接口可以被其他任何 代码使用。name 是接口的名字,可以是任何有效的标识符。接 口体包括方法协议和常量,它们都用分号结束。在接口中定义的 常量必须用变量名标识。他们隐式为 final 和 static,不能被实现 类所改变。 例:interface Back { void c_back(int param); int SOON=4; } 该接口定义了一个方法协议,其参数为整数类型;还定义了一整 数常量,其变量名为 SOON。该接口只能为同一个包中其他成员 所用。 1.14.2.3 接口的实现 一旦接口被定义,类就可以实现它。在类的定义中可以使用关键 字 implements 实现接口,然后在类中创建接口中所定义的方法, implements 关键字的类的格式: access class classname[extends superclass] [implements interfacename[,interface...]] { } ..... 例子:定义两个接口,其方法协议分别完成两个数的加法和减法 操作,然后分别实现这两个接口的方法。 import java.awt.Graphics; interface Demo_Add { public int add(int x,int y); } interface Demo_Sub { public int sub(int x,int y); } class Demo_Add_Sub implements Demo_Add, Demo_Sub { public int add(int x,int y) { return i+y; } public int sub(int x,int y) { return x-y; } } public class Add_Sub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Demo_Add_Sub k=new Demo_Add_Sub(); g.drawString("x+y="+k.add(30,10),30,30); g.drawString("x-y=" + k.sub(30,10),30,50); }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x+y=40; x-y=20; 1.14.2.4 接口的继承 一个接口可以继承其他接口,这可通过关键字 extends 来实现,其语 法与类的继承相同。当一个类实现一个派生接口时,必须实现所有 接口及其派生接口中所定义的全部方法协议。 例:定义 5 个接口,其中两个超接口。 import java.awt.Graphics; //定义接口 Test_C interface Test_C { public int add(int x,int y); } interface Test_B extends Test_C { public int sub(int x,int y); } interface Test_A extends Test_B { public int mul(int x,int y); } //定义接口 Test_Y interface Test_Y { public int div (int x,int y); } interface Test_X extends Test_Y { public int mod (int x,int y); } //定义类 Test class Test implements Test_A ,Test_X { public int add(int x,int y) { return x+y; } public int sub(int x,int y) { } return x-y; } public int mul(int x,int y) { return x*y; } public int div (int x,int y) { return x/y; } public int mod (int x,int y) { return x%y; } public class Add_Mod extends java.awt.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Test k =new Test(); g.drawString("x+y="+k.add(66,10),30,10); g.drawString("x-y="+k.sub(66,10),30,10); g.drawString("x*y="+k.mul(66,10),30,10); g.drawString("x/y="+k.div(66,10),30,10); g.drawString("x%y="+k.mod(66,10),30,10); }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x+y=76 x-y=56 x*y=660 x/y=6 x%y=6 注意:在类中实现一个接口时,任何类都必须实现该接口或接口树的所有方法。 1.14.3 异常处理 所谓异常就是代码在运行时发生的非正常状态。Java 的异常是一个出现在代码中描 述异常状态的对象。每当出现一个异常情况,就创建一个异常对象,并向导致错误 的方法中抛出该对象。该方法捕捉到异常对象之后,可以选择用来处理该异常或不 管它。异常通常由 Java 运行系统产生,或者由用户的程序代码产生。Java 抛出的异 常大多是用户违背了 Java 语言的基本规则,或者超出了 Java 执行环境的约束。 1.14.4 异常处理机制 Java 通过 5 个关键字 try、catch、throw、throws 和 finally 管理异常处理。 try 用来监视它所在的那个程序块是否发生异常,如果发生异常就抛出它。对于系统 产生的异常或程序块中未用 try 监视所产生的异常,将一律被 Java 运行系统自动抛 出。 catch 用来捕捉 try 程序所抛出的异常,将一律被 Java 运行系统自动抛出。 throw 可以用以人工地抛出一个异常 throws 用于从一个方法中抛出一个异常。 finally 用于调用缺省异常处理。 下面是异常处理地一般形式: try { //有可能会出错地代码块,被 try 监视。 } catch(ExceptionType1 ex) { //关于 ExceptionType1 的异常处理 } catch(ExceptionType2 ex) { //关于 ExceptionType2 的异常处理 } //...... finally { //在 try 块结束前被执行的代码块。 } 1.2 常用类 System 类 全称:java.lang.System 扩展:Object 描述:公有最终类。此类与 Runtime 一起可以访问许多有用的系统功能。有一些方法在 两个类中都出现。exit()、gc()、load()和 loadLibrary()可以通过调用 Runtime 中的同名方 法来响应。特别有用的是类变量 err、in 和 out,它们可以访问基本控制台 I/O。System 类完全由类域组成,这些类域可以通过"System.变量名"和"System.方法()"的方法 进行访问。此类不能被实例化。 实例变量: public static PrintStream err; public static InputStream in; public static PrintStream out; 每个变量对整个程序而言都是唯一的对象变量。这些对象可以访问系统的输入、输出和 错误输出。 常用类方法: void exit(int status) 导致 Java 程序退出,向系统传递指定的状态代码。 void gc() 请求立即激活垃圾收集器开始清除不再使用的对象。 String getProperty(String key) String getProperty(String key,String def) 在系统属性表中查找的一个属性。如果未发现属性,而且在 getProperty()方法中指定了 参数 def,那么返回 def。 SwingUtil.ities 类 全称:javax.swing.SwingUtilities 扩展:Object 描述:公用类。此类中包含了一组在 Swing 工具包中使用的帮助器方法 常用类方法: void paintComponent(Graphics g,Component c,Container p,int x,int y,int w,int h); void paintComponent(Graphics g,Component c,Container p,Rectangle r); void invokeLate(Runnable doRun); boolean isEventDispatchThread(); Component getRoot(Component c); JRootPane getRootPane(Component c);
CruiseYoung提供的带有详细书签的电子书籍目录 http://blog.csdn.net/fksec/article/details/7888251 OCPOCA认证考试指南全册:Oracle Database 11g(1Z0-051,1Z0-052,1Z0-053) 共2部分:此为第002部分 基本信息 原书名: OCA/OCP Oracle Database 11g All-in-One Exam Guide with CD-ROM: Exams 1Z0-051, 1Z0-052, 1Z0-053 原出版社: McGraw-Hill Osborne Media 作者: (美)John Watson    Roopesh Ramklass    Bob Bryla 译者: 宁洪 吴云洁 李梦汶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242505 上架时间:2010-12-24 出版日期:2011 年1月 开本:16开 页码:829 版次:1-1 内容简介   《ocp/oca认证考试指南全册:oracle database 11g(1z0—051,120-052,120-053)》是为oca和ocp考试准备的独家权威指南。本书的每一章都提供吸引人的练习题、实践问题和本章知识点回顾以强化所学的知识。本书既是帮助读者轻松地通过oca/ocp认证考试的好帮手,也是oracle从业人员必备的参考书。    本书全面覆盖了1z0-051、1z0-052和1z0-053考试的所有要点:    ●实例管理    ●oracle网络和存储结构    ●安全性    ●sql    ●oracle恢复管理器和oracle闪回技术    ●资源管理器    ●oracle自动存储管理    ●oracle调度程序    ●自动工作负荷知识库    ●性能调整 作译者   John Watson就职于BPLC Management Consultants,负责公司欧洲和非洲的教学和咨询工作。他拥有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管理方面的OCP资格,以及长达25年的IT从业经验,曾撰著过多本技术书籍并发表了大量的技术论文。   Roopesh Ramklass是一名熟悉多种环境的Oracle专家。他创办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作为一名独立的顾问,他围绕大量的Oracle技术设计并开发了软件和培训课程,内容涉及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和商业智能产品,拥有12年的IT从业经验。   Bob Bryla是Oracle 9i和10g的认证专家,他在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培训和Oracle数据库管理等方面拥有20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也足Dodgeville的Land'End公司的首席Internet数据库设计师和Oracle DBA. 目录 封面 -24 封底 -23 扉页 -22 版权 -21 前言 -20 目录 -10 第Ⅰ部分 Oracle Database 11g管理 1 第1章 Oracle Database 11g体系结构概述 3 1.1 Oracle产品系列 4 1.1.1 Oracle服务器系列 4 1.1.2 Oracle开发工具 7 1.1.3 Oracle应用程序 9 1.2 预备知识 9 1.2.1 Oracle概念 10 1.2.2 SQL概念 10 1.2.3 操作系统概念 11 1.3 单实例体系结构 11 1.3.1 单实例数据库体系结构 11 1.3.2 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 13 1.4 实例内存结构 15 1.4.1 数据库缓冲区缓存 16 1.4.2 日志缓冲区 17 1.4.3 共享池 18 1.4.4 大池 21 1.4.5 Java池 21 1.4.6 流池 22 1.5 实例进程结构 23 1.5.1 SMON 24 1.5.2 PMON 24 1.5.3 DBWn 24 1.5.4 LGWR 26 1.5.5 CKPT 27 1.5.6 MMON 27 1.5.7 MMNL 28 1.5.8 MMAN 28 1.5.9 ARCn 28 1.5.10 RECO 29 1.5.11 其他一些后台进程 29 1.6 数据库存储结构 32 1.6.1 物理数据库结构 32 1.6.2 逻辑数据库结构 35 1.6.3 数据字典 37 1.7 本章知识点回顾 39 1.8 自测题 39 1.9 自测题答案 41 第2章 安和创建数据库 43 2.1 了解Oracle数据库管理工具 44 2.1.1 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 44 2.1.2 创建数据库和升级数据库的工具 48 2.1.3 发送即席SQL的工具:SQL*Plus和SQL Developer 48 2.1.4 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 52 2.1.5 其他管理工具 53 2.2 规划Oracle数据库的安 54 2.2.1 选择操作系统 54 2.2.2 硬件和操作系统资源 55 2.2.3 Optimal Flexible Architecture 57 2.2.4 环境变量 57 2.3 使用OUI安Oracle软件 59 2.4 使用DBCA创建数据库 62 2.4.1 实例、数据库和数据字典 62 2.4.2 使用DBCA创建一个数据库 63 2.4.3 DBCA 创建的脚本和其他文件 67 2.4.4 DBCA的其他功能 73 2.5 本章知识点回顾 74 2.6 自测题 75 2.7 自测题答案 78 第3章 实例管理 81 3.1 设置数据库初始化参数 82 3.1.1 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以及初始化参数文件 82 3.1.2 基本参数 84 3.2 描述启动和关闭数据库时的多个阶段 88 3.2.1 Database Control的启动和连接 88 3.2.2 启动数据库侦听器 90 3.2.3 启动SQL*Plus 91 3.2.4 启动和关闭数据库 92 3.3 使用警报日志和跟踪文件 100 3.4 使用数据字典和动态性能视图 101 3.4.1 数据字典视图 101 3.4.2 动态性能视图 102 3.5 本章知识点回顾 104 3.6 自测题 105 3.7 自测题答案 107 第4章 配置Oracle网络环境 109 4.1 配置和管理Oracle网络 110 4.1.1 Oracle Net和客户端-服务器范例 110 4.1.2 Oracle Net与通信协议简介 111 4.1.3 建立会话 112 4.1.4 创建侦听器 114 4.1.5 数据库注册 116 4.1.6 解析名称的技术 117 4.1.7 侦听器控制实用程序 119 4.1.8 配置服务别名 121 4.1.9 文件名和TNSADMIN环境变量 123 4.1.10 数据库链接 125 4.2 使用Oracle共享服务器体系结构 128 4.2.1 专用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局限性 129 4.2.2 共享服务器体系结构 130 4.2.3 配置共享服务器 132 4.2.4 使用共享服务器的场合 132 4.3 本章知识点回顾 134 4.4 自测题 135 4.5 自测题答案 137 第5章 Oracle存储结构 139 5.1 了解表空间和数据文件 140 5.1.1 Oracle数据存储模型 140 5.1.2 段、区间、块和行 142 5.1.3 文件存储技术 144 5.2 创建和管理表空间 146 5.2.1 创建表空间 146 5.2.2 更改表空间 150 5.2.3 删除表空间 154 5.2.4 OMF 154 5.3 管理表空间中的空间 156 5.3.1 区间管理 157 5.3.2 管理段空间 158 5.4 本章知识点回顾 159 5.5 自测题 160 5.6 自测题答案 162 第6章 Oracle安全性 165 6.1 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用户账户 166 6.1.1 用户账户属性 166 6.1.2 身份验证方法 170 6.1.3 创建账户 173 6.2 授予和撤销权限 176 6.2.1 系统权限 176 6.2.2 对象权限 178 6.3 创建和管理角色 182 6.3.1 创建角色并授予角色权限 182 6.3.2 预先定义的角色 183 6.3.3 启用角色 184 6.4 创建和管理配置文件 187 6.4.1 管理口令 187 6.4.2 资源限制 188 6.4.3 配置文件的创建和分配 189 6.5 数据库安全和最小权限原则 192 6.5.1 PUBLIC权限 192 6.5.2 对安全性至关重要的实例参数 193 6.6 使用标准数据库审核 197 6.6.1 审核SYSDBA活动 198 6.6.2 数据库审核 198 6.6.3 使用触发器执行基于值的审核 200 6.6.4 细粒度审核(FGA) 201 6.7 本章知识点回顾 204 6.8 自测题 205 6.9 自测题答案 208 第Ⅱ部分 SQL 211 第7章 DDL和模式对象 213 7.1 分类主要的数据库对象 214 7.1.1 对象类型 214 7.1.2 命名模式对象 215 7.1.3 对象名称空间 216 7.2 列举列可用的数据类型 217 7.3 创建简单的表 219 7.3.1 使用列规范创建表 220 7.3.2 使用子查询创建表 221 7.3.3 在创建之后更改表定义 222 7.3.4 删除和截断表 222 7.4 创建和使用临时表 225 7.5 索引 227 7.5.1 为什么说索引是必需的 227 7.5.2 索引类型 228 7.5.3 创建和使用索引 232 7.5.4 修改和删除索引 233 7.6 约束 234 7.6.1 约束类型 234 7.6.2 定义约束 236 7.6.3 约束状态 237 7.6.4 检查约束 238 7.7 视图 239 7.7.1 使用视图的原因 240 7.7.2 简单视图和复杂视图 242 7.7.3 创建、更改和删除视图 243 7.8 同义词 244 7.9 序列 246 7.9.1 创建序列 247 7.9.2 使用序列 248 7.10 本章知识点回顾 252 7.11 自测题 253 7.12 自测题答案 258 第8章 DML与并发性 261 8.1 数据操作语言(DML)语句 262 8.1.1 INSERT 262 8.1.2 UPDATE 265 8.1.3 DELETE 268 8.1.4 TRUNCATE 270 8.1.5 MERGE 271 8.1.6 DML语句失败 272 8.2 控制事务 273 8.2.1 数据库事务 273 8.2.2 执行SQL语句 274 8.2.3 事务控制:COMMIT、ROLLBACK、SAVEPOINT和SELECT FOR UPDATE 277 8.3 识别和管理PL/SQL对象 281 8.3.1 存储的与匿名的PL/SQL程序块 282 8.3.2 PL/SQL对象 282 8.4 监视和解决锁定冲突 286 8.4.1 共享锁与排他锁 287 8.4.2 排队机制 287 8.4.3 锁定争用 288 8.4.4 死锁 290 8.5 撤销概述 291 8.6 事务与撤销数据 292 8.7 管理撤销 293 8.7.1 与撤销相关的错误条件 294 8.7.2 用于撤销管理与保留保证的参数 294 8.7.3 调整与监视撤销表空间 295 8.7.4 创建和管理撤销表空间 297 8.8 本章知识点回顾 297 8.9 自测题 299 8.10 自测题答案 301 第9章 使用SQL检索、限制和排序数据 305 9.1 列出SQL SELECT语句的功能 306 9.1.1 SQL SELECT语句的介绍 306 9.1.2 DESCRIBE表命令 306 9.1.3 SELECT语句的功能 307 9.1.4 数据规范化 308 9.2 创建演示模式 311 9.2.1 HR和WEBSTORE模式 311 9.2.2 演示模式的创建 314 9.3 执行基本的SELECT语句 317 9.3.1 基本SELECT语句的语法 317 9.3.2 必须遵守的规则 318 9.3.3 SQL表达式和运算符 321 9.3.4 NULL 324 9.4 限制查询检索的行 325 9.4.1 WHERE子句 325 9.4.2 比较运算符 328 9.4.3 布尔运算符 332 9.4.4 优先规则 334 9.5 排序查询检索的行 335 9.6 &符号替换 337 9.6.1 替换变量 337 9.6.2 定义和验证 339 9.7 本章知识点回顾 342 9.8 自测题 343 9.9 自测题答案 345 第10章 单行函数与转换函数 347 10.1 描述和使用SQL中的字符、数字和日期函数 348 10.1.1 定义函数 348 10.1.2 函数类型 348 10.1.3 使用大小写转换函数 349 10.1.4 使用字符操作函数 350 10.1.5 使用数字函数 353 10.1.6 使用日期 355 10.2 描述SQL中可用的各种类型的转换函数 359 10.3 使用TO_CHAR、TO_NUMBER 和TO_DATE转换函数 361 10.4 在SELECT语句中应用条件表达式 368 10.4.1 嵌套函数 368 10.4.2 条件函数 369 10.5 本章知识点回顾 375 10.6 自测题 376 10.7 自测题答案 378 第11章 分组函数 379 11.1 分组函数 380 11.1.1 分组函数的定义 380 11.1.2 使用分组函数 381 11.2 使用GROUP BY子句分组数据 384 11.2.1 创建数据组 384 11.2.2 GROUP BY子句 385 11.2.3 按多列分组 387 11.2.4 嵌套的分组函数 388 11.3 使用HAVING子句包含或者排除分组行 389 11.3.1 限制分组结果 389 11.3.2 HAVING子句 390 11.4 本章知识点回顾 392 11.5 自测题 392 11.6 自测题答案 395 第12章 SQL联接 397 12.1 使用同等联接和非同等联接编写SELECT语句访问多个表的数据 398 12.1.1 联接的类型 398 12.1.2 使用SQL:1999语法联接表 402 12.1.3 限定模糊的列名 402 12.1.4 NATURAL JOIN子句 403 12.1.5 自然JOIN USING子句 406 12.1.6 自然JOIN ON子句 407 12.1.7 N路联接和其他联接条件 408 12.1.8 非同等联接 410 12.2 使用自联接将表联接到自身 411 12.3 使用外联接查看不满足联接条件的数据 413 12.3.1 内联接和外联接 413 12.3.2 左外联接 413 12.3.3 右外联接 415 12.3.4 全外联接 416 12.4 生成两个或者更多表的笛卡尔乘积 417 12.5 本章知识点回顾 419 12.6 自测题 420 12.7 自测题答案 422 第13章 子查询和集合运算符 425 13.1 定义子查询 426 13.2 描述子查询能够解决的问题的类型 427 13.2.1 将子查询的结果集用于比较 427 13.2.2 生成对其执行SELECT语句的表 428 13.2.3 生成投影值 428 13.2.4 生成传递给DML语句的行 428 13.3 列举子查询的类型 430 13.3.1 单行和多行子查询 430 13.3.2 关联子查询 431 13.4 写单行和多行子查询 433 13.5 描述集合运算符 434 13.5.1 集合和维恩图 434 13.5.2 集合运算符的一般原则 434 13.6 使用集合运算符将多个查询合并为一个查询 437 13.6.1 UNION ALL运算符 437 13.6.2 UNION运算符 437 13.6.3 INTERSECT运算符 438 13.6.4 MINUS运算符 439 13.6.5 更复杂的示例 439 13.7 控制返回行的顺序 440 13.8 本章知识点回顾 440 13.9 自测题 441 13.10 自测题答案 445 第Ⅲ部分 高级数据库管理 447 第14章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配置 449 14.1 备份和恢复问题 450 14.2 失败类型 451 14.2.1 语句失败 451 14.2.2 用户进程失败 453 14.2.3 网络故障 453 14.2.4 用户错误 453 14.2.5 介质失败 455 14.2.6 实例失败 456 14.3 实例恢复 456 14.3.1 实例恢复机制 457 14.3.2 数据库不可能受到损坏 457 14.3.3 调整实例恢复 458 14.3.4 MTTR顾问程序和检查点自动调整 459 14.3.5 检查点 460 14.4 为数据库的可恢复性作准备 461 14.4.1 保护控制文件 461 14.4.2 保护联机重做日志文件 463 14.4.3 归档日志模式和归档器进程 466 14.4.4 保护归档重做日志文件 468 14.5 闪回恢复区 469 14.5.1 恢复文件 469 14.5.2 配置闪回恢复区 469 14.5.3 闪回恢复区的空间使用 470 14.6 本章知识点回顾 472 14.7 自测题 473 14.8 自测题答案 475 第15章 使用RMAN进行备份 477 15.1 备份的概念和术语 478 15.2 使用RMAN BACKUP命令创建备份 479 15.2.1 服务器管理的一致备份 479 15.2.2 服务器管理的打开状态的备份 481 15.2.3 增量备份 482 15.2.4 映像副本 486 15.2.5 保护备份 487 15.2.6 并行化备份操作 487 15.2.7 加密备份 489 15.3 配置RMAN默认值 490 15.4 管理和监视RMAN备份 491 15.4.1 LIST、REPORT和DELETE命令 491 15.4.2 归档备份 493 15.4.3 动态性能视图 493 15.4.4 交叉检查备份 494 15.5 本章知识点回顾 495 15.6 自测题 497 15.7 自测题答案 499 第16章 使用RMAN还原和恢复 501 16.1 数据恢复顾问 502 16.1.1 Health Monitor和ADR 502 16.1.2 DRA的功能和局限性 503 16.1.3 使用数据恢复顾问 504 16.2 数据库还原和恢复 507 16.3 在数据文件丢失时,使用RMAN执行完整恢复 508 16.3.1 非归档日志模式下的数据文件恢复 508 16.3.2 归档日志模式下的非关键文件恢复 509 16.3.3 在丢失关键数据文件时恢复 511 16.4 不完整恢复 512 16.5 控制文件的自动备份和还原 514 16.6 使用映像副本恢复 518 16.7 块恢复 519 16.7.1 受损块的检测 520 16.7.2 块介质恢复 520 16.7.3 BLOCK RECOVER命令 520 16.8 本章知识点回顾 521 16.9 自测题 522 16.10 自测题答案 526 第17章 高级RMAN功能 529 17.1 恢复目录 530 17.1.1 恢复目录的必要性 530 17.1.2 创建并连接到目录 531 17.1.3 虚拟专用目录 533 17.1.4 保护和重建目录 533 17.2 存储脚本 536 17.3 使用RMAN来创建数据库 537 17.4 表空间时间点恢复(TSPITR) 540 17.4.1 TSPITR方法 540 17.4.2 自动执行TSPITR 541 17.5 RMAN性能和监视 543 17.5.1 监视RMAN会话和作业 544 17.5.2 调整RMAN 547 17.5.3 为异步I/O配置RMAN 550 17.6 本章知识点回顾 551 17.7 自测题 554 17.8 自测题答案 556 第18章 用户管理的备份、还原和恢复 559 18.1 备份和恢复 560 18.2 用户管理的数据库备份 561 18.2.1 以非归档日志模式备份 561 18.2.2 以归档日志模式备份 562 18.3 备份口令和参数文件 564 18.4 不影响数据文件的介质失败 564 18.4.1 在丢失多路复用的控制文件后进行恢复 565 18.4.2 在丢失多路复用的联机重做日志文件后进行恢复 566 18.4.3 丢失临时文件后进行恢复 569 18.5 丢失数据文件后进行恢复 569 18.5.1 以非归档日志模式恢复数据文件 569 18.5.2 以归档日志模式恢复非关键的数据文件 570 18.5.3 以归档日志模式恢复关键的数据文件 571 18.6 执行用户管理的不完整恢复 571 18.7 本章知识点回顾 574 18.8 自测题 575 18.9 自测题答案 576 第19章 闪回技术 579 19.1 各种不同的闪回技术 580 19.1.1 闪回数据库 580 19.1.2 闪回查询、事务和表 580 19.1.3 闪回删除 581 19.1.4 Flashback Data Archive 581 19.1.5 使用闪回技术的时机 582 19.2 闪回数据库 582 19.2.1 闪回数据库体系结构 583 19.2.2 配置闪回数据库 584 19.2.3 监视闪回数据库 585 19.2.4 使用闪回数据库 586 19.2.5 限制生成的闪回数据量 590 19.3 Flashback Drop 591 19.3.1 实现闪回删除 592 19.3.2 使用闪回删除 593 19.3.3 管理回收站 596 19.3.4 对回收站的空间进行回收 597 19.4 闪回查询 598 19.4.1 基本的闪回查询 599 19.4.2 闪回表查询 600 19.4.3 闪回版本查询 602 19.4.4 闪回事务查询 603 19.4.5 闪回和撤销数据 608 19.5 闪回数据归档 609 19.6 本章知识点回顾 611 19.7 自测题 612 19.8 自测题答案 615 第20章 自动存储管理 619 20.1 逻辑卷管理器的作用 620 20.1.1 RAID级别 620 20.1.2 卷大小 621 20.1.3 选择RAID级别 621 20.1.4 ASM与第三方LVM的比较 621 20.2 ASM体系结构 622 20.2.1 群集同步服务 622 20.2.2 ASM磁盘和磁盘组 622 20.2.3 ASM实例 624 20.2.4 RDBMS实例 625 20.2.5 ASM文件 625 20.3 创建原始设备 626 20.4 创建、启动和停止ASM实例 627 20.5 创建ASM磁盘组 630 20.6 创建和使用ASM文件 632 20.7 ASM和RMAN 633 20.8 ASMCMD实用程序 634 20.9 本章知识点回顾 636 20.10 自测题 637 20.11 自测题答案 639 第21章 资源管理器 641 21.1 资源管理器的必要性 642 21.2 资源管理器体系结构 643 21.2.1 使用者组 643 21.2.2 资源管理器计划 644 21.2.3 资源管理器配置工具 646 21.3 管理用户和使用者组 647 21.4 资源管理器计划 648 21.4.1 CPU方法 648 21.4.2 使用比例CPU方法 653 21.4.3 活动会话池方法 654 21.4.4 限制并行程度 655 21.4.5 通过执行时间控制作业 656 21.4.6 依据空闲时间终止会话 657 21.4.7 限制撤销数据的产生 658 21.5 使用者组自动切换 659 21.6 使用者组自适应映射 660 21.7 本章知识点回顾 663 21.8 自测题 664 21.9 自测题答案 666 第22章 调度程序 669 22.1 调度程序体系结构 670 22.2 调度程序对象 671 22.2.1 作业 671 22.2.2 程序 672 22.2.3 时间表 673 22.2.4 作业类 674 22.2.5 窗口 674 22.2.6 权限 675 22.3 创建和调度作业 676 22.3.1 自包含作业 676 22.3.2 使用程序和时间表 677 22.3.3 事件驱动的作业 679 22.3.4 作业链 681 22.3.5 轻量级作业 682 22.4 使用类、窗口与Resource Manager 684 22.4.1 使用作业类 684 22.4.2 使用窗口 685 22.5 本章知识点回顾 687 22.6 自测题 688 22.7 自测题答案 690 第23章 移动和重组数据 691 23.1 SQL*Loader 692 23.2 外部表 694 23.2.1 目录 694 23.2.2 使用外部表 695 23.3 Data Pump 698 23.3.1 Data Pump的体系结构 698 23.3.2 目录和文件位置 699 23.3.3 在直接路径或外部表路径之间作出抉择 700 23.4 使用Data Pump导出和导入 700 23.4.1 功能 700 23.4.2 将Data Pump与命令行实用程序一起使用 701 23.4.3 将Data Pump与Database Control一起使用 702 23.4.4 表空间导出和导入 703 23.5 可恢复空间分配 707 23.6 段重组 710 23.6.1 行链接和行迁移 710 23.6.2 段收缩 712 23.7 本章知识点回顾 715 23.8 自测题 717 23.9 自测题答案 718 第24章 AWR与警报系统 721 24.1 自动工作负荷知识库 722 24.1.1 收集AWR统计信息 722 24.1.2 管理AWR 723 24.1.3 统计信息、指标和基准 724 24.1.4 DBMS_WORKLOAD_REPOSI TORY包 724 24.2 数据库顾问框架 726 24.2.1 自动数据库诊断监视器 726 24.2.2 顾问 728 24.2.3 自动维护作业 729 24.3 使用服务器生成的警报系统 733 24.3.1 警报条件监视和通知 733 24.3.2 设置阈值 734 24.3.3 通知系统 735 24.4 本章知识点回顾 738 24.5 自测题 739 24.6 自测题答案 740 第25章 性能调整 741 25.1 内存管理 742 25.1.1 PGA内存管理 742 25.1.2 SGA内存管理 744 25.1.3 自动内存管理 745 25.2 内存顾问 746 25.3 SQL调整顾问 749 25.3.1 SQL调整顾问的功能 749 25.3.2 通过Enterprise Manager 使用SQL Tuning Advisor 749 25.3.3 SQL Tuning Advisor API:DBMS_SQLTUNE包 754 25.4 SQL访问顾问 755 25.4.1 通过Database Control使用SQL Access Advisor 755 25.4.2 通过DBMS_ADVISOR 使用SQL Access Advisor 759 25.5 识别和修复无效对象和不可用对象 761 25.5.1 无效对象 761 25.5.2 不可用索引 763 25.6 Database Replay 766 25.6.1 捕获工作负荷 766 25.6.2 预处理工作负荷 767 25.6.3 启动重放 767 25.6.4 分析和报告 768 25.7 本章知识点回顾 771 25.8 自测题 773 25.9 自测题答案 776 第26章 全球化 779 26.1 全球化要求和功能 780 26.1.1 字符集 780 26.1.2 语言支持 781 26.1.3 地区支持 783 26.1.4 其他NLS设置 784 26.2 使用全球化支持功能 785 26.2.1 选择字符集 786 26.2.2 改变字符集 787 26.2.3 数据库中的全球化 787 26.2.4 实例级别的全球化 788 26.2.5 客户端环境设置 788 26.2.6 会话级别的全球化设置 790 26.2.7 语句级别的全球化设置 791 26.3 语言和时区 792 26.3.1 语言排序与选择 792 26.3.2 Locale Builder 794 26.3.3 使用时区 794 26.4 本章知识点回顾 796 26.5 自测题 797 26.6 自测题答案 799 第27章 智能基础结构 801 27.1 Enterprise Manager Support Workbench 802 27.1.1 自动诊断知识库 802 27.1.2 问题和事件 803 27.1.3 ADRCI 803 27.1.4 Support Workbench 804 27.2 补丁程序 806 27.2.1 补丁程序的类型 806 27.2.2 与MetaLink和Patch Advisor集成 806 27.2.3 应用补丁程序 807 27.3 本章知识点回顾 812 27.4 自测题 813 27.5 自测题答案 814 附录A 本书提供的OCA/OCP考试资料 817 术语表 819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