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网络主要是通过网络结构要素来表征生态系统过程,网络结构主要有节点与弧段组成,其中节点对应生态网络中的源地、生态踏脚石,而弧段则对应生态廊道。因此,构建生态网络的要点是对生态节点、生态廊道的识别。
一、生态源地识别
目前比较常用的生态源地识别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图斑要素结构方面考虑,即基于形态空间学(MSPA)分析,选取其中核心区作为生态源地。二是从生态源地功能方面考虑,即通过对特定种的生活习性调查,或是对研究区的生态功能评价,来选取生态源地。本文结合两种方法的特点,从功能评价到结构分析的流程进行生态源地的识别。
(1)InVEST模型评价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开源的生境质量评价模型,能够对静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动态的过程模拟进行评价。其主要利用数据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若需对动态过程的模拟评价,则需要多期土地利用数据,本文仅使用其静态评价功能。InVEST模型有特定的免费的运算软件,网址为:https://naturalcapitalproject.stanford.edu/software/inves,土地利用类型数据来自刘良云:GLC_FCS30D: the first global 30-m land-cover dynamic monitoring product with fine classification system from 1985 to 2022 ,可能需要科学上网哈!~.~
完成软件安装下载后,我们主要使用其生境质量评价模块:
要进行生境质量评价,需要先设置两个表格,一是生态威胁因子属性表,二是地类敏感性表格,其表格参数含义参考使用手册。。表格可在软件自身提供模板上进行修改,下图则是官方练习数据的两个表格的名称。。
1.胁迫因子属性表格(threats_willamette.csv)。对于各胁迫因子,需要进行单独的提取,进行0,1重赋值,其中1为胁迫因子栅格,0为背景值或Nodata,最后保存为tif格式,胁迫因子统一命名格式为xxx_c。
表格内容:
提取胁迫因子栅格:
表格与胁迫因子放置关系:
2.地类敏感性表格(sensitivity_willamette.csv),主要是填写土地利用数据中各地类的生境适宜性(HABITAT),以及各地类对胁迫因子的敏感性,我这里生境适宜性与敏感性取值在0~1之间。越接近1,其适宜性或敏感性越强。
两个表格与其相关的tif数据都需要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随后将所需数据填入模型!工作空间将存放输出文件,可以自己新建一个result进行存放。。半包和常数一般是0.05,其具体含义可自行查看使用手册。
最后模型将返回一堆数据,我们主要看两张tif图,一是生境退化栅格图,二是生境质量评价图。。
deg_sum.tif是生境退化栅格图,它可以直观的告诉我们哪些地方生境退化的最为严重
quality_c则是生境质量评价图,其值越高,说明生境质量越好
接下来,我们利用生境质量评价图,选取其中的生境质量高值区域,来作为潜在生境,阈值设置的话,本文从简,使用了自然间断法5级,选取前二级,即分值为0.6235作为阈值,如果你有更合适的阈值筛选方法,也可以使用!
最后我们便得到了潜在生态源地图斑,再来统计一下它的景观构成吧,看看与传统直接以林地为潜在生境有何不同。。
其实主要构成都是林地,只不过前者还包含了其他地类的贡献,其实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接下来,就是潜在生境的基础上进行MSPA分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