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微课堂]第一章,概述

计算机网络

概述

因特网概述

网络,互联网,因特网

image-20220924151731491

image-20220924151538226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image-20220924152027710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普通用户可以通过 ISP 接入因特网
  • ISP可以从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成块的IP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以及路由器等连网设备
  • 因特网上的主机必须有IP地址才可以通信
  • 我国主要的ISP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这三大电信运行商
基于ISP三层结构的因特网

Internet分为三个层次:底层网、中间层网、主干网

  • 底层网为大学校园网或企业网,
  • 中间层网为地区网络和商用网络,
  • 最高层为主干网,一般由国家或大型公司投资组建,目前美国高级网络服务(Advanced Network Services,ANS)公司所建设的ANSNET为因特网的主干网

image-20220924152606025

  • 第一层ISP通常被称为因特网主干网,一般都能覆盖国际性区域范围,并拥有高速链路和交换设备。第一层 ISP之间直接互联
  • 第二层ISP和一些大公司都是第一层ISP的用户,通常具有区域性或国家性覆盖规模,与少数第一层ISP相连接
  • 第三层ISP又称为本地ISP,它们是第二层ISP的用户,且只拥有本地范围内的网络。比如一般的校园网或企业网,以及住宅用户和无线移动用户,都是第三层ISP的用户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对因特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特网在制定其标准上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面向公众

  • 因特网所有的RFC(Request For Comments)技术文档都可从因特网上免费下载;

  • (http://www.ietf.org/rfc.html)

  • 任何人都可以随时用电子邮件发表对某个文档的意见或建议

因特网协会ISOC 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它负责对因特网进行全面管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其发展和使用

  • 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负责管理因特网有关协议的开发
  • 因特网工程部IETF,负责研究中短期工程问题,主要针对协议的开发和标准化
  • 因特网研究部IRTF,从事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一些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制订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4个阶段:

  • 因特网草案(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 建议标准(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文档)
  • 草案标准
  • 因特网标准

因特网的组成

从功能上看,因特网可以被划分为两部分:

  •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 核心部分:由 大量网络 和连接这些网络的 路由器 组成。这部分是 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它是一种专用计算器,但我们不称它为主机。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三种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

如果有很多部电话机需要两两相连,那么一共需要多少对电线呢?

这个数量是非常巨大的。于是人们意识到,要使得电话间很方便的通信,就应到使用一个中间设备将这些电话连接,这个中间设备就是电话交换机。电话增多时依靠彼此连接的电话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用这种方法构成了覆盖全世界的电信网。

image-20220926093338894

  • 电话交换机接通电话线的方式称为 电路交换
  •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Switching)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 电路交换的三个步骤:
    1. 建立连接(分配通信资源)
    2. 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3. 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当电路交换用来传送计算机数据时,其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计算机网络通常采用分组交换,而不是电路交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组交换(❗)

请添加图片描述

通常我们将表示消息的整块称为一个报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具体步骤

  1. 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分成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等)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也可简称为 “包”,首部也可称为包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分组交换机(各路由器)收到分组后,先将分组暂时存储下来,再检查其首部,根据首部中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转发,找到合适的转发接口,通过该接口将分组转发给下一个分组交换机。经过各分组交换机的存储转发,最终到达目标主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目标主机收到分组后,去掉其首部,将各数据段组合还原出原始报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组交换过程中,发送方、分组交换机(路由器)、接收方的任务如下:

发送方:

  • 构造分组

  • 发送分组

路由器:

  • 缓存分组
  • 转发分组

接受方:

  • 接收分组
  • 还原报文

报文交换

与分组交换类似,报文交换中的交换结点也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但报文交换对报文的大小没有限制,这就要求交换结点需要有较大的缓存空间

  • 报文交换主要用于早期的电报通信网,现在较少使用,通常被较先进的分组交换方式所取代

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的确切定义并未统一

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的定义是:一些 互相连接 的、自治 的计算机的 集合

  • 互连:是指计算机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通信
  • 自治:是指独立的计算机,它有自己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单独运行使用
  • 集合:是指至少两台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的较好的定义是: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 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 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 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 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 计算机网络所连接的硬件,并不限于一般的计算机,而是包括了智能手机等智能硬件
  • 计算机网络并非专门用来传送数据,而是能够支持很多种的应用(包括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交换技术分类:

  • 电路交换网络
  • 报文交换网络
  • 分组交换网络

使用者分类:

  • 公用网
  • 专用网
  • 公用网是指电信公司出资建造的大型网络,也可称公众网
  • “公用” 的意思是指所有按电信公司的规定交纳费用的人都可以使用此网络
  • 专用网是指某个部门为单位的特殊业务需要所建立的网络,例如军队、铁路、电力系统均有本系统的专用网

传输介质分类:

  • 有线网络
  • 无线网络
  • 有线网络包括双绞线网络、光纤网络等
  • 无线局域网所使用的WIFI技术目前比较普遍

覆盖范围分类:

  • 广域网–WAN
  • 城域网–MAN
  • 局域网–LAN
  • 个域网–PAN

广域网:

  • 广域网的覆盖范围通常为 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覆盖一个国家、地区、甚至横跨几个洲,因而也称为远程网
  • 广域网是因特网的核心部分,其任务是为核心路由器提供远距离(如跨不同国家)高速连接,互连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城域网和局域网

城域网:

  • 城域网的覆盖范围一般为一个城市,可跨越几个街区甚至整个城市,其作用距离为 5至50公里
  • 城域网通常作为城市骨干网,互连大量企业、机构和校园局域网

局域网:

  • 局域网一般用微型计算机或工作站通过高速通信线路相连,速率通常在100Mbit/s以上。但地理上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如一个实验室、一栋楼或一个校园内,距离一般在 1公里左右
  • 局域网通常由某个单位单独拥有、使用和维护

个域网:

  • 个域网是个人区域网络的简称,不是用来连接普通计算机的,而是在个人工作的地方把属于个人使用的电子设备(便携式计算机、打印机、鼠标、键盘等)用无线技术连接起来的网络,覆盖范围大概为 10米
  • 个域网也常称为无限个人区域网WPAN

拓扑结构分类:

总线型网络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总线型网络使用单根传输线把计算机连接起来
  • 它的优点是建网容易、增减结点方便、节省线路;缺点是重负载时通信效率不高,总线任意一处出故障,则全网瘫痪

星型网络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星型网络是将每个计算机都以单独的线路与中央设备相连。中央设备现在一般是交换机或路由器
  • 这种网络拓扑便于网络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因为端用户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中央设备;缺点是成本高,中央设备对故障敏感

环型网络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环型网络是将所有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连接成一个环
  • 环可以是单环,也可以是双环,环中信号是单向传输的

网状型网络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一般情况下,每个结点至少由两条路径与其他结点相连,多用在广域网中
  • 其优点是可靠性高,缺点是控制复杂、线路成本高

以上四种基本的网络拓扑还可以互连为更复杂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 速率
  • 带宽
  • 吞吐量
  • 时延
  • 时延带宽积
  • 往返时间
  • 利用率
  • 丢包率

1. 速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宽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例如,在传统线路上传送电话的标准带宽为3.1kHz,范围从300Hz 到 3.4kHz,这是话音的主要成分的频率范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实,“带宽” 的这两种表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条通信线路的 “频带宽度” 越宽,其所传输数据的 “最高数据率” 也越高

3. 吞吐量

  •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 吞吐量被经常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 吞吐量受网络带宽和额定速率的限制,如下图
    • 1 Gb/s的以太网,其吞吐量受带宽限制,最高为 1Gb/s,通常只能达到 700Mb/s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时延

  • 网络时延分为三部分: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发送时延:

计算公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卡的发送速率,信道带宽,交换机的接口速率,它们共同决定主机的发送速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构建网络时,应该做到各设备间以及传输介质间的速率匹配,这样才能发挥出本应具有的传输性能

传播时延:

计算公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处理时延:

  • 一般不方便计算。因为网络中的数据流量是动态变化的,进而路由器的繁忙程度也在动态变化;而且不同路由器的软硬件性能也可能有所不同

5.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分 = 传播时延 × 带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若发送端连续发送数据,则在所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发送端就已经发送了时延带宽积个比特
  •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 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6. 往返时间

在许多情况下,因特网上的信息不仅仅单方向传输,而是双向交互,我们有时很需要知道双向交互一次所需的时间。因此,往返时间 RTT (Round-Trip Time) 也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往返时间:从源主机发送发送开始,直到源主机收到来自目的主机的确认分组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比于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分组在卫星链路上耗时较多。原因是,卫星链路距离比较远,传播时延比较大

7. 利用率 ❗

利用率有两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排队论,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的时延也会迅速增加。因此,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然,也不能使信道利用率太低,这会使宝贵的通信资源白白被浪费。应使用一些机制,可以根据情况动态调整输入到网络中的通信量,使网络利用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8. 丢包率

  • 丢包率即分组丢失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传输过程中 丢失的分组数量与总分组数量的比率
  • 丢包率具体可分为 接口丢包率、结点丢包率、链路丢包率、路径丢包率、网络丢包率等

分组丢失主要有两种情况:

  • 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出现 误码,被结点丢弃
  • 分组到达一台队列已满的分组交换机时被丢弃;在通信量较大时就可能造成 网络拥塞

丢包率反映了网络的拥塞情况:

  • 无拥塞时路径丢包率为 0
  • 轻度拥塞时路径丢包率为 1% ~ 4%
  • 严重拥塞时路径丢包率为 5% ~ 15%
  • 当丢包率较高时,通常无法使网络应用正常工作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常见的结构体系

OSI结构体系

OSI 体系结构,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 OSI 模型。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 7 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1至4层 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5至7层 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SI失败的原因:

  1. OSI的专家们缺乏实际经验;没有商业推动力;
  2. OSI的协议过分复杂,执行效率低;
  3. 制定周期太长,导致此标准设备无法及时进入市场

TCP/IP 体系结构

TCP/IP 是一组用于实现网络互连的通信协议。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以 TCP/IP 为核心。基于 TCP/IP 的参考模型将协议分成四个层次,它们分别是:网络访问层、网际互联层(主机到主机)、传输层、和 应用层。

  • TCP/IP 体系结构相当于将 OSI 体系结构中的 物理层 和 数据链路层 合并成了网络接口层,并去掉了 会话层 和 表示层
  • 用于网络互连的路由器中,也带有符合 TCP/IP 体系结构标准的 TCP/IP 协议族 : 一般只包含 网际层 和 网络接口层
  • TCP/IP 体系结构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规定什么具体的内容,目的是可以互连全世界各种不同的网络接口,例如有线的以太网接口、无线局域网的WIFI接口等。因此,本质上 TCP/IP 体系结构只有上面三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IP协议作为TCP/IP体系结构中的核心协议,一方面负责互连不同的网络接口(IP over everything)
  • 另一方面,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服务(Everything over IP)

原理体系结构

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时往往采用折中的办法,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五层协议的原理体系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层的必要性

  • 计算机网络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早在最初的 ARPANET设计时就提出了分层的设计理念。
  • “分层” 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专业术语

这些术语来自于 OSI 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但也适用于 TCP/IP 的四层体系结构和五层原理体系结构

实体:

  • 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对等实体:收发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协议: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 语法:定义所交换信息的格式
  • 语义:定义收发双方所要完成的操作
  • 同步:定义收发双方的时序关系

同步: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逻辑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 协议是 “水平的”, 服务是 “垂直的”
  • 实体看得见相邻下层所提供的服务,但并不知道实现该服务的具体协议。也就是说,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交换信息的逻辑接口,用于区分不同的服务类型

  • 数据链路层的服务访问点为帧的 “类型” 字段
  • 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为IP数据报首部中的 “协议字段”
  • 运输层的服务访问点为 “端口号”

服务原语: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通过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称为服务原语。

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包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服务数据单元SDU:同一系统内,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包称为服务数据单元

多个SDU可以合成为一个PDU;一个SDU也可划分为几个PDU。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第1章 互联网及其应用概述 习题解答 1.答:a.五台设备按照全互连接拓扑结构连接,需要10根通信线路,如果其中任何一 根线路中断,只会影响这根线路连接的两台设备之间的通信,对其他设备不产生影响。 b.五台设备按照星型拓扑进行连接(不包含集线器),每台设备用一个专用线路连接到 集线器。如果其中一根线路中断,将使该线路连接的设备不能与其余任何设备通信。 c.五台设备按照总线性拓扑结构进行连接,如果总线中断,将使这5台设备分割为两组 ,这两组之间不能进行通信。 d.5台设备按照环状拓扑进行连接,如果环中断了,这5台设备相互间照样能通信。 习题1.1 网络结构的全互联、星型、总线、环状拓扑结构图(此图在课堂给出) 2.答:a. 数据链路层。b. 网络层。 3.答:在a 中正确描述了数据封装的5个步骤。 4.答:a.传输层,b.互联网层,c. 数据链路层,d 应用层 5.答:a UDP,b TCP,c TCP ,d UDP 或SCTP 6.答:提示,参看教材310页表9.1中的配置方式。路由器根据在每个接口上接收到的I P包中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来确定应当将此IP包从哪个接口转发出去。 7.答:网络连通性测试的命令Ping利用了ICMP协议进行工作,测试主机向被测试主机发 送一个Echo_Request命令,而被测主机收到后则向源主机返回一个Echo_Reply的响应包 ,由此可判断此而主机的网络是否连通。但是,恶意主机可以在同一时刻向同一个主机 发送巨大数量的Ping包,导致目标主机的网络产生拥塞,甚至瘫痪,由此形成拒绝服务 攻击DoS。因此很多服务器网络主机设置了防火墙的参数,阻止Ping的发送或接收的操 作。 8.答:面向连接的通信的特点是,在传输通信数据之前,要在通信各方之间先建立一个 连接,通信结束后再中断连接。以太网是一个广播式的局域网络,发送方在线路空闲时 将数据帧发送出去,网络主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来判断是否是发给自己的 。因此以太网提供的是无连接的服务。 9.答:可以。在面向连接的网络中也可以提供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服务。例如,电话通 信系统中的非对称数据用户环路ADSL是一个面向连接的服务,在此传输信道上也可以封 装传输无连接的IP数据报。 10.答:此题的分析方法参看教材21页例1- 4。从计算机A产生的发送给计算机D的IP包中,源IP地址为A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D的 IP地址。但是此IP包封装在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中传输时,每经过一个网段时,源MAC地 址和目的MAC地址要分别更换为每一网段的入口和出口的MAC地址。 11.答:提示,在图1. 26中,http服务器对客户机的响应内容可参看表1.1中的分析介绍。 12.答:提示,查看浏览器的临时文件夹中的Cookie等内容的方法是:打开IE浏览器, 点击界面上部工具栏中的"工具">"Internet选项">"常规">"设置">"查看文件"。如果要 删除临时文件夹中的内容,则在"常规">"Internet 临时文件">"删除Cookie"和"删除文件"。 第3章 有线与无线以太网 习题解答 1.答:参看教材72页,目的地址的第一个字节是0x07,即0000 0111是奇数,它是以太网组播地址。 2.答:为了满足以太网CSMA/CD的正常运行,以太网帧长度不能小于64字节。其以太网 协议数据长度为18字节(参看70页),那么填充0的个数为:64-42-18=4字节。 3.答:传播时间:2.5x103 m / 20x108 =1.25x10- 6秒,电脉冲在100米双绞线中的传播时间:5x10-8秒 4.答:因为千兆以太网1000Base- SX采用多模光纤传输短波长的光信号,采用8B/10B光脉冲调制方式,即:每8bit的信息 转换成10bit的光脉冲传输,这是为了消除8位二进制组合中的那些直流分量太多是比特 模式。因此线路传输的光脉冲是信息脉冲的10/8=1.25倍。他的实际时钟频率为1000MHz x 1.25=1250MHz 5.答:正确答案a 6.答:从教材图3.10中可以看出,地址解析协议ARP的数据分组长度24字节。从图3.11 可看出,把ARP封装在以太网帧中时,要加上以太网帧头部14字节,前导符和帧开始定界 符8字节,共计24+14+8=46字节,为了满足以太网帧不得短于64字节的要求,要加入 18字节的0作为填充。可以从以太网中捕获ARP包进行实际长度分析验证。 7.答:以太网用CSMA/CD的电缆传输媒体访问通信策略,比较简单。而无线以太网中存 在隐蔽站的问题,因此要采用CSMA/CA的无线电信道媒体的访问策略,较复杂,因此传输 效率要低一些。 8.答:正确答案a 9.答:错误率10-7说明每107bit中就有1bit错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9787302218586 课程类型: 专业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总课时数: 56 学 分:2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是高等学校的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法 律等多个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该门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 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训练学生了解局域网组网的基本知识和掌握Internet的主 要应用技能。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与要求 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初学者在初步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础知识、网络互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的基础 知识,Internet接入与应用的基本方法,了解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知识。 三(本课程学习需要的知识基础 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初步具有计算机原理的基本知识与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 。 四(学时安排 建议总学时为56,课堂学习的学时为36,实验课程学时为20; 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总体教学计划的学时安排与实验条件调整; 实验条件好的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实验内容与学时,也可以将部分实验性强的章节结合 实验,在实验室完成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删节或调整。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运算方法和运算 器,理解存贮系统、各种存贮器的工作原理和存贮器扩展技术;掌握计算机指令的寻址方 式、指令格式和指令分类机功能;掌握处理器的结构组成原理,熟悉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掌握总线结构和总线控制,熟悉常用的系统总线;熟悉外围设备的功能、种类和作用;掌 握输入输出技术,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的理论基础。 1 学时数安排 序号 教学内容 理论 实验 小计 1 计算机系统概述 3 0 3 2 4 0 4 数据通信与广域网技术 3 4 0 4 局域网与城域网技术 4 3 0 3 网络互连技术 5 3 6 9 局域网操作系统 6 4 0 4 Internet技术 7 3 0 3 局域网组网技术 8 3 0 3 典型局域网操作系统的使用 9 2 6 8 Internet的接入方法 10 3 8 11 Internet基本使用方法 11 1 0 1 网络系统集成技术 12 3 0 3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技术 总计 36 20 56 第1部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1学时)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3学时) 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了解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重点: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主要特点;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与组成,掌握当前网络结构的基本特点; 3.了解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基本概念; 难点: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以及广域网、城域网与局域网的主技术特点; 2.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了解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的基本概 念。 第2章 数据通信与广域网技术(4学时) 基本要求: 1.了数据通信与广域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 2 2.掌握数据通信的类型、常用传输介质的基本特性、无线、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以 及 数据编码的基本方法; 重点: 1.了解基带传输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 2.了解频带传输技术的基本概念与调制解调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的分类与基本工作原理; 难点: 1.了解ATM技术的基本概念; 2.掌握差错产生的原因、误码率的定义、常用的检错码CRC的基本原理与差错控制机制 。 第3章 局域网与城域网技术(4学时) 基本要求: 1.局域网与城域网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 2.掌握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 3.掌握局域网拓扑结构的分类与特点; 重点: 1.了解IEEE 802参考模型与协议的基本概念; 2.掌握典型共享介质局域网Ethernet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令牌总线与令牌环网的基 本工作原理; 3.掌握高速局域网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快速以太网与千兆以太网的技术特点; 4.掌握虚拟局域网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法; 难点: 了解城域网与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第4章 网络互连技术(3学时) 基本要求: 1.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 2.了解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 重点: 1.掌握网络互连的类型与层次; 2.掌握典型的网络互连设备的类型,以及网桥、路由器与网关的基本工作原理。 难点:无 第5章 局域网操作系统(3学时) 基本要求: 1局域网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 2.了解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定义,掌握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3.了解Windows NT Serv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