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科快速入门】 二、计算机早期历史(二)

1. 最大的机电计算机之一——哈佛马克一号

  • IBM 于1944年建造完成,它有76万5千个组件,300万个连接点和500英里长的导线。它最早的用途是为二战同盟国建造的,它最早的用途之一是给"曼哈顿计划"跑模拟。
  • 哈佛马克一号,1秒可以做3次加法或减法运算,一次乘法要花6秒,除法要花15秒;而例如三角函数这样的更复杂的操作,可能要花费一分钟以上的时间去运算。
  • 除了速度慢,另一个限制就是齿轮的磨损,随着继电器数量的增加,它的故障概率也会增加,哈佛马克一号有大约3500个继电器,假设每个继电器的寿命是十年,也就意味着平均每天都要换一个故障继电器。
  • 世界上第一个bug的产生:由于哈佛马克一号是一个巨大,黑色,和温暖的机器,因而它会吸引昆虫。1947年9月,哈佛马克的操作员从故障继电器中拔出一只死虫,死虫的英文是bug.因而从那时起,每当电脑出了问题,我们就说它出了bug(虫子)。

2.热电子管

  • 电子管其中一个电极可以加热,它是释放出电子流的地方,它可以是一块金属板或是灯丝本身,当灯丝加热金属板时,电子就会游离而出,散布在小小的真空玻璃瓶里。电子管的另一个电极会吸引电子,形成"电龙头"的电流。
  • 电流只能单向流动的电子部件叫"二极管"。

3.三极真空管

  • 美国发明家"李*德福雷斯特"在二极管的两个电极之间,加入第三个控制电极,向控制电极施加正电荷,它会允许电子的流动;但如果施加负电荷它会阻止电子流动。因而通过控制线路,可以断开或者闭合电路。
  • 和继电器一样,但因为真空管内没有会动的组件,这就意味着可以有更少的磨损,而且每秒可以开闭数千次。为其他电子设备奠定下基础,持续使用近半个世纪。但是它也会像灯泡一样烧坏。
  • 三极真空管的诞生意味着计算机从机电转向电子。

4.巨人一号计算机

  • 这台计算机采用了1600个电子管,阅读速度高达每秒5000字符。1944年2月,巨人正式启用,平均每小时破译德国情报11份。
  • 它是第一个大量采用真空管的计算机。也被认为是第一个可以编程的计算机。

5.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ENIAC"

  • 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建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通用,可编程的电子计算机。
  • 计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是使用继电器运转的机电式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

6.晶体管

  • 1950年,这时候人们把视线投向了晶体管。晶体管它是一个开关,可以用控制线路来控制开或关。晶体管有两个电极,电极之间有一种材料隔开它们,这种材料有时导电有时不导电。控制线连到一个门电极,通过改变"门"的电荷我们可以控制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
  • 贝尔实验室的第一个晶体管就可以达到每秒钟1万次的速度,而且他是固态的,比玻璃的电子管结实多了。
  • 之后,1955年宣布,1957年发售IBM 608世界第一台全晶体管计算机。1981年IBM5105世界第一台个人电脑。
  • 2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手可摘星辰..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