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复习】第七章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六个阶段)

⒈需求分析阶段

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

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

⒉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⒊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对其进行优化

⒋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⒌数据库实施阶段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库语言(如SQL)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

建立数据库

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

组织数据入库

进行试运行

⒍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

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方法)

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机构入手

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分析系统

 

2.分解处理功能和数据

  (1)分解处理功能

将处理功能的具体内容分解为若干子功能

  (2)分解数据

处理功能逐步分解同时,逐级分解所用数据,形成若干层次的数据流图

  (3)表达方法

 处理逻辑:用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

 数据:用数据字典来描述

3.将分析结果再次提交给用户,征得用户的认可

数据字典的内容

数据项

数据结构

数据流

数据存储

处理过程

概念结构设计的特点

   (1) 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

   (2) 易于理解

   (3) 易于更改

   (4) 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描述概念模型的工具

E-R模型

 

数据抽象

三种常用抽象

1. 分类(Classification)

定义某一类概念作为现实世界中一组对象的类型

抽象了对象值和型之间的“is member of”的语义

 

2. 聚集(Aggregation)

定义某一类型的组成成分

抽象了对象内部类型和成分之间“is part of”的语义

 

3. 概括(Generalization)

定义类型之间的一种子集联系

抽象了类型之间的“is subset of”的语义

继承性

 

逐一设计分E-R图

 

消除不必要的冗余,设计基本E-R图
基本任务

消除不必要的冗余,设计生成基本E-R图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呆呆水獭_(:_」∠)_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