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86 CPU的保护模式——全局描述符表(二)


查看系列文章点这里: 操作系统真象还原

前言

  在前一篇文章我们主要讲了一下保护模式和实模式之间的主要变化,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讲一下保护模式下的寻址过程,也就是如何得到真实的物理地址。


一、段描述符

  顾名思义,段描述符就是用来描述一个段的相关信息的结构,它的大小是8字节,并且位于内存之中。直接来看一下它长啥样吧,见下表:

位置63~565554535251~484746~454443~4039~1615~0
说明段基址31~24GD/BLAVL段界限19~16PDPLSTYPE段基址23~0段界限15~0
  • 段基址(32位):被分割成2个部分,在寻址时才会被拼凑到一起;
  • 段界限(20位):段边界的扩展最值,从0开始计算,用来计算段的长度范围。有两个单位,分别是1字节和4KB,因此一个段的长度=段界限*单位;
  • S、TYPE:两者一起共同决定段的类型;
  • DPL:表示该段描述符表示的段的特权级,共有0、1、2、3四个等级,数字越小特权越高。
  • P:段是否在内存中,P=1则在,P=0则不在;
  • AVL:对用户来说是否可用,操作系统和硬件不受此为控制;
  • L:是否是64位代码段;
  • D/B:用来指定段内偏移地址和操作数大小,对代码段来说,此位是D,D=0表示16位,使用IP寄存器,D=1表示32位,使用EIP寄存器;对栈段来说,此位是B,B=0表示16位,使用SP寄存器,B=1表示32位,使用ESP寄存器;
  • G:表示粒度,就是段界限的单位,G=0表示单位是1字节,G=1表示单位是4KB;

  上面把段描述符的每一位的作用都简单的说了一下,有些是现在依然很常用的,有些则是历史遗留产物,在实际中用处不大。不过还有S、TYPE这两个字段没有解释清楚,因为这两个字段比较复杂,单独拿出来讲一下。

  S位用来指示该段是系统段(S=0)还是非系统段(S=1),只有先确定了S,TYPE字段才有具体的意义。

  在讲TYPE字段之前,补充一些关于段的分类,避免搞混了。
  对于CPU来说,它将段分成两大类,凡是硬件运行需要的段就是系统段,凡是软件运行需要的段就是非系统段(包括操作系统)。
  咱们现在所讲的这个段描述符的结构,其实是用来描述非系统段的。系统段有它们自己的描述符,只不过名字不一样,通常也是“XXX描述符”。
  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8字节,在44、43~40位置都是S和TYPE字段,这样便于CPU区分它们。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说说TYPE字段如何将系统段或者非系统段再次划分,具体见下表:

系统段 系统段类型 第3~0位 说明
3 2 0 1
未定义 0 0 0 0 保留
可用的 80286 TSS 0 0 0 1 仅限286的任务状态段
LDT 0 0 1 0 局部描述符表
忙碌的 80286 TSS 0 0 1 1 仅限286
80286 调用门 0 1 0 0 仅限286
任务门 0 1 0 1 现代操作系统很少用到
80286 中断门 0 1 1 0 仅限286
80286 陷阱门 0 1 1 1 仅限286
未定义 1 0 0 0 保留
可用的 80386 TSS 1 0 0 1 386以上CPU
未定义 1 0 1 0 保留
忙碌的 80386 TSS 1 0 1 1 386以上CPU
80386 调用门 1 1 0 0 386以上CPU
未定义 1 1 0 1 保留
中断门 1 1 1 0 386以上CPU
陷阱门 1 1 1 1 386以上CPU
对于非系统段,按代码段和数据段划分,分别有不同的意义
非系统段 内存段类型 X C R A 说明
代码段 1 0 0 * 只执行代码段
1 0 1 * 可执行、可读代码段
1 1 0 * 可执行、一致性代码段
1 1 1 * 可执行、可读、一致性代码段
内存段类型 X C R A 说明
数据段 0 0 0 * 只读数据段
0 0 1 * 可读写数据段
0 1 0 * 只读、向下扩展数据段
0 1 1 * 可读写、向下扩展数据段

  下面在解释一下非系统段各字段的含义:

  • A:Accessed位,由CPU自动设置,我们只需要查看,每当CPU访问过后,就将此位置1,在创建新的段描述符时置0;
  • C:是否是一致性代码段,C=1表示是;
  • R:是否可读,R=1表示可读;
  • X:是否可执行,X=1表示可执行;
  • E:标识段的扩展方向,E=0表示向上扩展,E=1表示向下扩展;
  • W:是否可写,W=1表示可写;

二、全局描述符表

  在了解了段描述符,那么 全局描述符表(GDT) 就很好理解了,就是用来存储段描述符的一个数据结构,可以理解为数组。它的位置也在内存中,通过 GDTR 寄存器就可以在内存中找到它,通过 lgdt 指令可以为该寄存器赋值,该寄存器是一个48位的寄存器,如下表:

47~1615~0
GDT内存起始地址GDT界限

  起始地址就是一个段基址,因为 GDT 本身也相当于一个特殊的数据段,想要访问,也必须要有段基址。GDT 界限是段边界扩展最值,就是用来定义这个表的大小的一个值,16位最大值为65536,表示这个表最大为65536字节,一个段描述符8字节,所以一个 GDT 最多可容纳 65536 / 8 = 8192 个段描述符。

三、选择子

  GDTR 寄存器给出了 GDT 的段基址,就还差一个偏移地址就可以找到一个段描述符了,这个偏移地址就存储在段寄存器当中,因为存放的以及不是段基址了,所以就新取了一个名字——选择子,结构如下表所示:

15 ~ 421 ~ 0
描述符索引值TIRPL
  • 描述符索引值:就是偏移地址或者说数组下标,一共13位,最多可索引 8192 个段描述符;
  • TI:Table Indicator,用来指示段描述符在 GDT 中还是在 LDT 中;
  • RPL:请求特权级,分为0、1、2、3四种特权等级;

  值得注意的是,描述符索引值必须大于等于1,第0个是不能使用的,这是为了避免因忘记初始化选择子而造成不可预知的错误。

LDT(局部描述符表):
  有全局就肯定有局部,不过现代操作系统很少使用LDT,所谓局部就是指专门为某一个任务创建的描述符表,该表容纳的段只有该任务会使用。
  LDT同样也在内存之中,LDTR 负责指向它,lldt 指令用于为该寄存器赋值。而且 LDT 是一个系统段,也就是说它也需要先在 GDT 中注册,然后用选择子去访问它。并且 CPU 每切换一个任务,就要重新加载 LDT。


总结

  本文在好几个地方都提到了特权级或者系统段,这一部分知识和 GDT 关系不大,而且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等到后面专门在讲解啦!

  持续更新中~~

  • 32
    点赞
  • 2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第1章 内核上机指导 2 1.1 下载和使用WDK 2 1.1.1 下载并安装WDK 2 1.1.2 编写第一个C文件 4 1.1.3 编译一个工程 5 1.2 安装与运行 6 1.2.1 下载一个安装工具 6 1.2.2 运行与查看输出信息 7 1.2.3 在虚拟机中运行 8 1.3 调试内核模块 9 1.3.1 下载和安装WinDbg 9 1.3.2 设置Windows XP调试执行 9 1.3.3 设置Vista调试执行 10 1.3.4 设置VMware的管道虚拟串口 11 1.3.5 设置Windows内核符号 12 1.3.6 实战调试first 13 第2章 内核编程环境及其特殊性 16 2.1 内核编程的环境 16 2.1.1 隔离的应用程序 16 2.1.2 共享的内核空间 17 2.1.3 无处不在的内核模块 18 2.2 数据类型 19 2.2.1 基本数据类型 19 2.2.2 返回状态 19 2.2.3 字符串 20 2.3 重要的数据结构 21 2.3.1 驱动对象 21 2.3.2 设备对象 22 2.3.3 请求 24 2.4 函数调用 25 2.4.1 查阅帮助 25 2.4.2 帮助中有的几类函数 26 2.4.3 帮助中没有的函数 28 2.5 Windows的驱动开发模型 29 2.6 WDK编程中的特殊点 30 2.6.1 内核编程的主要调用源 30 2.6.2 函数的多线程安全性 30 2.6.3 代码的中断级 32 2.6.4 WDK中出现的特殊代码 32 第3章 字符串与链 35 3.1 字符串操作 35 3.1.1 使用字符串结构 35 3.1.2 字符串的初始化 36 3.1.3 字符串的拷贝 37 3.1.4 字符串的连接 38 3.1.5 字符串的打印 38 3.2 内存与链 40 3.2.1 内存的分配与释放 40 3.2.2 使用LIST_ENTRY 41 3.2.3 使用长长整型数据 43 3.3 自旋锁 44 3.3.1 使用自旋锁 44 3.3.2 在双向链中使用自旋锁 45 3.3.3 使用队列自旋锁提高性能 46 第4章 文件、注册、线程 47 4.1 文件操作 47 4.1.1 使用OBJECT_ATTRIBUTES 47 4.1.2 打开和关闭文件 48 4.1.3 文件读/写操作 51 4.2 注册操作 53 4.2.1 注册键的打开 53 4.2.2 注册键值的读 55 4.2.3 注册键值的写 57 4.3 时间与定时器 58 4.3.1 获得当前“滴答”数 58 4.3.2 获得当前系统时间 58 4.3.3 使用定时器 59 4.4 线程与事件 62 4.4.1 使用系统线程 62 4.4.2 在线程中睡眠 63 4.4.3 使用同步事件 64 第5章 应用与内核通信 67 5.1 内核方面的编程 68 5.1.1 生成控制设备 68 5.1.2 控制设备的名字和符号链接 70 5.1.3 控制设备的删除 71 5.1.4 分发函数 72 5.1.5 请求的处理 73 5.2 应用方面的编程 74 5.2.1 基本的功能需求 74 5.2.2 在应用程序中打开与关闭设备 75 5.2.3 设备控制请求 75 5.2.4 内核中的对应处理 77 5.2.5 结合测试的效果 79 5.3 阻塞、等待与安全设计 80 5.3.1 驱动主动通知应用 80 5.3.2 通信接口的测试 81 5.3.3 内核中的缓冲区链结构 83 5.3.4 输入:内核中的请求处理中的安全检查 84 5.3.5 输出处理与卸载清理 85 第6章 64位和32位内核开发差异 88 6.1 64位系统新增机制 88 6.1.1 WOW64子系统 88 6.1.2 PatchGuard技术 91 6.1.3 64位驱动的编译、安装与运行 91 6.2 编程差异 92 6.2.1 汇编嵌入变化 92 6.2.2 预处理与条件编译 93 6.2.3 数据结构调整 93 开 发 篇 第7章 串口的过滤 96 7.1 过滤的概念 96 7.1.1 设备绑定的内核API之一 97 7.1.2 设备绑定的内核API之 98 7.1.3 生成过滤设备并绑定 98 7.1.4 从名字获得设备对象 100 7.1.5 绑定所有串口 101 7.2 获得实际数据 102 7.2.1 请求的区分 102 7.2.2 请求的结局 103 7.2.3 写请求的数据 104 7.3 完整的代码 105 7.3.1 完整的分发函数 105 7.3.2 如何动态卸载 106 7.3.3 代码的编译与运行 107 第8章 键盘的过滤 109 8.1 技术原理 110 8.1.1 预备知识 110 8.1.2 Windows中从击键到内核 110 8.1.3 键盘硬件原理 112 8.2 键盘过滤的框架 112 8.2.1 找到所有的键盘设备 112 8.2.2 应用设备扩展 115 8.2.3 键盘过滤模块的DriverEntry 117 8.2.4 键盘过滤模块的动态卸载 117 8.3 键盘过滤的请求处理 119 8.3.1 通常的处理 119 8.3.2 PNP的处理 120 8.3.3 读的处理 121 8.3.4 读完成的处理 122 8.4 从请求中打印出按键信息 123 8.4.1 从缓冲区中获得KEYBOARD_INPUT_DATA 123 8.4.2 从KEYBOARD_INPUT_DATA中得到键 124 8.4.3 从MakeCode到实际字符 124 8.5 Hook分发函数 126 8.5.1 获得类驱动对象 126 8.5.2 修改类驱动的分发函数指针 127 8.5.3 类驱动之下的端口驱动 128 8.5.4 端口驱动和类驱动之间的协作机制 129 8.5.5 找到关键的回调函数的条件 129 8.5.6 定义常数和数据结构 130 8.5.7 打开两种键盘端口驱动寻找设备 131 8.5.8 搜索在KbdClass类驱动中的地址 133 8.6 Hook键盘中断反过滤 135 8.6.1 中断:IRQ和INT 136 8.6.2 如何修改IDT 136 8.6.3 替换IDT中的跳转地址 137 8.6.4 QQ的PS/2反过滤措施 139 8.7 直接用端口操作键盘 139 8.7.1 读取键盘数据和命令端口 139 8.7.2 p2cUserFilter的最终实现 140 第9章 磁盘的虚拟 143 9.1 虚拟的磁盘 143 9.2 一个具体的例子 143 9.3 入口函数 144 9.3.1 入口函数的定义 144 9.3.2 Ramdisk驱动的入口函数 145 9.4 EvtDriverDeviceAdd函数 146 9.4.1 EvtDriverDeviceAdd的定义 146 9.4.2 局部变量的声明 146 9.4.3 磁盘设备的创建 147 9.4.4 如何处理发往设备的请求 148 9.4.5 用户配置的初始化 149 9.4.6 链接给应用程序 151 9.4.7 小结 152 9.5 FAT12/16磁盘卷初始化 152 9.5.1 磁盘卷结构简介 152 9.5.2 Ramdisk对磁盘的初始化 154 9.6 驱动中的请求处理 160 9.6.1 请求的处理 160 9.6.2 读/写请求 160 9.6.3 DeviceIoControl请求 162 9.7 Ramdisk的编译和安装 164 9.7.1 编译 164 9.7.2 安装 164 9.7.3 对安装的深入探究 165 第10章 磁盘的过滤 167 10.1 磁盘过滤驱动的概念 167 10.1.1 设备过滤和类过滤 167 10.1.2 磁盘设备和磁盘卷设备过滤驱动 167 10.1.3 注册和磁盘卷设备过滤驱动 168 10.2 具有还原功能的磁盘卷过滤驱动 168 10.2.1 简介 168 10.2.2 基本思想 169 10.3 驱动分析 169 10.3.1 DriverEntry函数 169 10.3.2 AddDevice函数 170 10.3.3 PnP请求的处理 174 10.3.4 Power请求的处理 178 10.3.5 DeviceIoControl请求的处理 178 10.3.6 bitmap的作用和分析 182 10.3.7 boot驱动完成回调函数和稀疏文件 187 10.3.8 读/写请求的处理 190 第11章 文件系统的过滤与监控 199 11.1 文件系统的设备对象 200 11.1.1 控制设备与卷设备 200 11.1.2 生成自己的一个控制设备 201 11.2 文件系统的分发函数 202 11.2.1 普通的分发函数 202 11.2.2 文件过滤的快速IO分发函数 203 11.2.3 快速IO分发函数的一个实现 205 11.2.4 快速IO分发函数逐个简介 206 11.3 设备的绑定前期工作 207 11.3.1 动态地选择绑定函数 207 11.3.2 注册文件系统变动回调 208 11.3.3 文件系统变动回调的一个实现 209 11.3.4 文件系统识别器 211 11.4 文件系统控制设备的绑定 212 11.4.1 生成文件系统控制设备的过滤设备 212 11.4.2 绑定文件系统控制设备 213 11.4.3 利用文件系统控制请求 215 11.5 文件系统卷设备的绑定 217 11.5.1 从IRP中获得VPB指针 217 11.5.2 设置完成函数并等待IRP完成 218 11.5.3 卷挂载IRP完成后的工作 221 11.5.4 完成函数的相应实现 223 11.5.5 绑定卷的实现 224 11.6 读/写操作的过滤 226 11.6.1 设置一个读处理函数 226 11.6.2 设备对象的区分处理 227 11.6.3 解析读请求中的文件信息 228 11.6.4 读请求的完成 230 11.7 其他操作的过滤 234 11.7.1 文件对象的生存周期 234 11.7.2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235 11.7.3 文件的删除 237 11.8 路径过滤的实现 238 11.8.1 取得文件路径的三种情况 238 11.8.2 打开成功后获取路径 238 11.8.3 在其他时刻获得文件路径 240 11.8.4 在打开请求完成之前获得路径名 240 11.8.5 把短名转换为长名 242 11.9 把sfilter编译成静态库 243 11.9.1 如何方便地使用sfilter 243 11.9.2 初始化回调、卸载回调和绑定回调 244 11.9.3 绑定与回调 245 11.9.4 插入请求回调 246 11.9.5 如何利用sfilter.lib 249 第12章 文件系统透明加密 252 12.1 文件透明加密的应用 252 12.1.1 防止企业信息泄密 252 12.1.2 文件透明加密防止企业信息泄密 253 12.1.3 文件透明加密软件的例子 253 12.2 区分进程 254 12.2.1 机密进程与普通进程 254 12.2.2 找到进程名字的位置 255 12.2.3 得到当前进程的名字 256 12.3 内存映射与文件缓冲 257 12.3.1 记事本的内存映射文件 257 12.3.2 Windows的文件缓冲 258 12.3.3 文件缓冲:明文还是密文的选择 259 12.3.4 清除文件缓冲 260 12.4 加密标识 263 12.4.1 保存在文件外、文件头还是文件尾 263 12.4.2 隐藏文件头的大小 264 12.4.3 隐藏文件头的设置偏移 266 12.4.4 隐藏文件头的读/写偏移 267 12.5 文件加密 267 12.5.1 何时进行加密操作 267 12.5.2 文件控制块与文件对象 268 12.5.3 文件加密的数据结构与初始化 269 12.5.4 文件加密的操作:查询 270 12.5.5 文件加密的操作:添加 271 12.5.6 文件加密的操作:删除 272 12.6 文件打开处理 273 12.6.1 直接发送IRP进行查询与设置操作 274 12.6.2 直接发送IRP进行读/写操作 276 12.6.3 文件的非重入打开 277 12.6.4 文件的打开预处理 280 12.7 读/写加密和解密 285 12.7.1 在读取时进行解密 285 12.7.2 分配与释放MDL 286 12.7.3 写请求加密 287 12.8 crypt_file的组装 289 12.8.1 crypt_file的初始化 289 12.8.2 crypt_file的IRP预处理 290 12.8.3 crypt_file的IRP后处理 293 第13章 文件系统微过滤驱动 297 13.1 文件系统微过滤驱动简介 297 13.1.1 文件系统微过滤驱动的由来 297 13.1.2 Minifilter的优点与不足 298 13.2 Minifilter的编程框架 298 13.2.1 微文件系统过滤的注册 299 13.2.2 微过滤器的数据结构 300 13.2.3 卸载回调函数 303 13.2.4 预操作回调函数 303 13.2.5 后操作回调函数 306 13.2.6 其他回调函数 307 13.3 Minifilter如何与应用程序通信 309 13.3.1 建立通信端口的方法 310 13.3.2 在用户态通过DLL使用通信端口的范例 311 13.4 Minifilter的安装与加载 314 13.4.1 安装Minifilter的INF文件 314 13.4.2 启动安装完成的Minifilter 316 第14章 网络传输层过滤 317 14.1 TDI概要 317 14.1.1 为何选择TDI 317 14.1.2 从socket到Windows内核 318 14.1.3 TDI过滤的代码例子 319 14.2 TDI的过滤框架 319 14.2.1 绑定TDI的设备 319 14.2.2 唯一的分发函数 320 14.2.3 过滤框架的实现 322 14.2.4 主要过滤的请求类型 323 14.3 生成请求:获取地址 324 14.3.1 过滤生成请求 324 14.3.2 准备解析IP地址与端口 326 14.3.3 获取生成的IP地址和端口 327 14.3.4 连接终端的生成与相关信息的保存 329 14.4 控制请求 330 14.4.1 TDI_ASSOCIATE_ADDRESS的过滤 330 14.4.2 TDI_CONNECT的过滤 332 14.4.3 其他的次功能号 333 14.4.4 设置事件的过滤 334 14.4.5 TDI_EVENT_CONNECT类型的设置事件的过滤 336 14.4.6 直接获取发送函数的过滤 337 14.4.7 清理请求的过滤 339 14.5 本书例子tdifw.lib的应用 341 14.5.1 tdifw库的回调接口 341 14.5.2 tdifw库的使用例子 342 第15章 Windows过滤平台 345 15.1 WFP简介 345 15.2 WFP框架 345 15.3 基本对象模型 347 15.3.1 过滤引擎 347 15.3.2 垫片 347 15.3.3 呼出接口 347 15.3.4 分层 348 15.3.5 子层 349 15.3.6 过滤器 350 15.3.7 呼出接口回调函数 354 15.4 WFP操作 359 15.4.1 呼出接口的注册与卸载 360 15.4.2 呼出接口的添加与移除 360 15.4.3 子层的添加与移除 361 15.4.4 过滤器的添加 362 15.5 WFP过滤例子 362 第16章 NDIS协议驱动 370 16.1 以太网包和网络驱动架构 370 16.1.1 以太网包和协议驱动 370 16.1.2 NDIS网络驱动 371 16.2 协议驱动的DriverEntry 372 16.2.1 生成控制设备 372 16.2.2 注册协议 374 16.3 协议与网卡的绑定 375 16.3.1 协议与网卡的绑定概念 375 16.3.2 绑定回调处理的实现 376 16.3.3 协议绑定网卡的API 378 16.3.4 解决绑定竞争问题 379 16.3.5 分配接收和发送的包池与缓冲池 380 16.3.6 OID请求的发送和请求完成回调 381 16.3.7 ndisprotCreateBinding的最终实现 385 16.4 绑定的解除 390 16.4.1 解除绑定使用的API 390 16.4.2 ndisprotShutdownBinding的实现 392 16.5 在用户态操作协议驱动 395 16.5.1 协议的收包与发包 395 16.5.2 在用户态编程打开设备 396 16.5.3 用DeviceIoControl发送控制请求 397 16.5.4 用WriteFile发送数据包 399 16.5.5 用ReadFile发送数据包 400 16.6 在内核态完成功能的实现 402 16.6.1 请求的分发与实现 402 16.6.2 等待设备绑定完成与指定设备名 402 16.6.3 指派设备的完成 403 16.6.4 处理读请求 406 16.6.5 处理写请求 408 16.7 协议驱动的接收回调 412 16.7.1 和接收包有关的回调函数 412 16.7.2 ReceiveHandler的实现 413 16.7.3 TransferDataCompleteHandler的实现 417 16.7.4 ReceivePacketHandler的实现 418 16.7.5 接收数据包的入队 420 16.7.6 接收数据包的出队和读请求的完成 422 第17章 NDIS小端口驱动 427 17.1 小端口驱动的应用与概述 427 17.1.1 小端口驱动的应用 427 17.1.2 小端口驱动示例 428 17.1.3 小端口驱动的运作与编程概述 429 17.2 小端口驱动的初始化 429 17.2.1 小端口驱动的DriverEntry 429 17.2.2 小端口驱动的适配器结构 431 17.2.3 配置信息的读取 433 17.2.4 设置小端口适配器上下文 433 17.2.5 MPInitialize的实现 434 17.2.6 MPHalt的实现 437 17.3 打开ndisprot设备 438 17.3.1 IO目标 438 17.3.2 给IO目标发送DeviceIoControl请求 439 17.3.3 打开ndisprot接口并完成配置设备 441 17.4 使用ndisprot发送包 443 17.4.1 小端口驱动的发包接口 443 17.4.2 发送控制块(TCB) 444 17.4.3 遍历包组并填写TCB 446 17.4.4 写请求的构建与发送 449 17.5 使用ndisprot接收包 451 17.5.1 提交数据包的内核API 451 17.5.2 从接收控制块(RCB)提交包 452 17.5.3 对ndisprot读请求的完成函数 454 17.5.4 读请求的发送 456 17.5.5 用于读包的WDF工作任务 457 17.5.6 ndisedge读工作任务的生成与入列 459 17.6 其他的特征回调函数的实现 461 17.6.1 包的归还 461 17.6.2 OID查询处理的直接完成 462 17.6.3 OID设置处理 465 第18章 NDIS中间层驱动 467 18.1 NDIS中间层驱动概述 467 18.1.1 Windows网络架构总结 467 18.1.2 NDIS中间层驱动简介 468 18.1.3 NDIS中间层驱动的应用 469 18.1.4 NDIS包描述符结构深究 470 18.2 中间层驱动的入口与绑定 473 18.2.1 中间层驱动的入口函数 473 18.2.2 动态绑定NIC设备 474 18.2.3 小端口初始化(MpInitialize) 475 18.3 中间层驱动发送数据包 477 18.3.1 发送数据包原理 477 18.3.2 包描述符“重利用” 478 18.3.3 包描述符“重申请” 481 18.3.4 发送数据包的异步完成 482 18.4 中间层驱动接收数据包 484 18.4.1 接收数据包概述 484 18.4.2 用PtReceive接收数据包 485 18.4.3 用PtReceivePacket接收 490 18.4.4 对包进行过滤 491 18.5 中间层驱动程序查询和设置 494 18.5.1 查询请求的处理 494 18.5.2 设置请求的处理 496 18.6 NDIS句柄 498 18.6.1 不可见的结构指针 498 18.6.2 常见的NDIS句柄 499 18.6.3 NDIS句柄误用问题 500 18.6.4 一种解决方案 502 18.7 生成普通控制设备 503 18.7.1 在中间层驱动中添加普通设备 503 18.7.2 使用传统方法来生成控制设备 505 第19章 IA-32汇编基础 511 19.1 x86内存、寄存器与堆栈 511 19.1.1 _asm关键字 511 19.1.2 x86中的mov指令 512 19.1.3 x86中的寄存器与内存 512 19.1.4 赋值语句的实现 513 19.2 x86中函数的实现 514 19.2.1 一个函数的例子 514 19.2.2 堆栈的介绍 515 19.2.3 寄存器的备份和恢复 516 19.2.4 内部变量与返回值 518 19.3 x86中函数的调用与返回 521 19.3.1 函数的调用指令call 521 19.3.2 通过堆栈传递参数 521 19.3.3 从函数返回 523 19.3.4 三种常见的调用协议 524 19.4 从32位汇编到64位汇编 526 19.4.1 Intel 64与IA-32体系架构简介 526 19.4.2 64位指令与32位指令 526 19.4.3 通用寄存器 527 19.5 64位下的函数实现 528 19.5.1 函数概览 528 19.5.2 32位参数的传递 529 19.5.3 64位参数与返回值 530 19.5.4 栈空间的开辟与恢复 531 第20章 IA-32体系中的内存地址 534 20.1 内存的虚拟地址 534 20.1.1 C语言中的内存地址 534 20.1.2 虚拟地址的构成 535 20.1.3 段的选择 536 20.2 全局描述符和段描述符 538 20.2.1 全局描述符 538 20.2.2 段类型 539 20.2.3 段寄存器与段选择子 540 20.2.4 64位模式下的段 541 20.3 分段编程实践 542 20.3.1 系统寄存器的结构 542 20.3.2 在汇编语言中获取全局描述的位置 543 20.3.3 调试范例:sgdt指令的错误使用 545 20.3.4 在64位下获得全局描述符 547 20.4 线性地址基础 549 20.4.1 分页控制机制 550 20.4.2 线性地址的转换 551 20.4.3 混合页面大小 552 20.4.4 32位物理地址的页目录和页项 552 20.5 各种特殊分页方式 555 20.5.1 PAE分页方式 555 20.5.2 PSE-36分页机制 558 20.5.3 IA-32e模式下的线性地址 559 20.6 分页编程实践 562 20.6.1 页目录和页目录指针的获取 562 20.6.2 页的获取 564 20.6.3 线性地址的结构 567 第21章 处理器权限级别切换 571 21.1 Ring0和Ring3权限级别 571 21.2 保护模式下的分页内存保护 572 21.3 分页内存不可执行保护 574 21.3.1 不可执行保护原理 574 21.3.2 不可执行保护的漏洞 575 21.3.3 上机实践 577 21.4 权限级别的切换 579 21.4.1 调用门及其漏洞 579 21.4.2 sysenter和sysexit指令 581 21.4.3 上机实践 583 第22章 IA-32体系结构中的中断 585 22.1 中断基础知识 585 22.1.1 中断描述符 585 22.1.2 中断处理过程 587 22.1.3 64位模式下的中断处理机制 589 22.1.4 多核下的中断 589 22.2 Windows中断机制 593 22.3 中断编程实践 596 22.3.1 IDT Hook 596 22.3.2 巧用IDT Hook实现安全防护 598 第23章 Windows内核挂钩 601 23.1 系统服务描述符挂钩 602 23.1.1 系统服务描述符(SSDT) 602 23.1.2 系统服务描述符挂钩的意图 603 23.1.3 寻找要挂钩的函数的地址 604 23.1.4 函数被挂钩的过程 605 23.1.5 具体实现的代码 606 23.2 函数导出挂钩 608 23.2.1 内核函数的种类 608 23.2.2 挂钩IoCallDriver 610 23.2.3 对跳转地址进行修改 611 23.3 Windows 7系统下IofCallDriver的跟踪 612 23.4 Windows 7系统下内联挂钩 615 23.4.1 写入跳转指令并拷贝代码 615 23.4.2 实现中继函数 617 高 级 篇 第24章 Windows通知与回调 620 24.1 Windows的事件通知与回调 620 24.2 常用的事件通知 620 24.2.1 创建进程通知 621 24.2.2 创建线程通知 625 24.2.3 加载模块通知 626 24.2.4 注册操作通知 629 24.3 Windows回调机制 636 24.3.1 回调对象 636 24.3.2 回调对象的创建 637 24.3.3 回调对象的注册 637 24.3.4 回调的通告 638 24.4 安全的死角,回调的应用 639 第25章 保护进程 640 25.1 内核对象简介 640 25.2 内核对象的结构 641 25.3 保护内核对象 642 25.3.1 处理对象的打开 643 25.3.2 处理句柄的复制 644 25.3.3 处理句柄的继承 646 25.4 进程的保护 652 25.4.1 保护原理 652 25.4.2 Vista以后的进程对象保护 654 25.4.3 进程的其他保护 655 附录A 如何使用本书的源码光盘 656 附录B 练习题 659
第1章 内核上机指导 2 1.1 下载和使用WDK 2 1.1.1 下载并安装WDK 2 1.1.2 编写第一个C文件 4 1.1.3 编译一个工程 5 1.2 安装与运行 6 1.2.1 下载一个安装工具 6 1.2.2 运行与查看输出信息 7 1.2.3 在虚拟机中运行 8 1.3 调试内核模块 9 1.3.1 下载和安装WinDbg 9 1.3.2 设置Windows XP调试执行 9 1.3.3 设置Vista调试执行 10 1.3.4 设置VMware的管道虚拟串口 11 1.3.5 设置Windows内核符号 12 1.3.6 实战调试first 13 第2章 内核编程环境及其特殊性 16 2.1 内核编程的环境 16 2.1.1 隔离的应用程序 16 2.1.2 共享的内核空间 17 2.1.3 无处不在的内核模块 18 2.2 数据类型 19 2.2.1 基本数据类型 19 2.2.2 返回状态 19 2.2.3 字符串 20 2.3 重要的数据结构 21 2.3.1 驱动对象 21 2.3.2 设备对象 22 2.3.3 请求 24 2.4 函数调用 25 2.4.1 查阅帮助 25 2.4.2 帮助中有的几类函数 26 2.4.3 帮助中没有的函数 28 2.5 Windows的驱动开发模型 29 2.6 WDK编程中的特殊点 30 2.6.1 内核编程的主要调用源 30 2.6.2 函数的多线程安全性 30 2.6.3 代码的中断级 32 2.6.4 WDK中出现的特殊代码 32 第3章 字符串与链 35 3.1 字符串操作 35 3.1.1 使用字符串结构 35 3.1.2 字符串的初始化 36 3.1.3 字符串的拷贝 37 3.1.4 字符串的连接 38 3.1.5 字符串的打印 38 3.2 内存与链 40 3.2.1 内存的分配与释放 40 3.2.2 使用LIST_ENTRY 41 3.2.3 使用长长整型数据 43 3.3 自旋锁 44 3.3.1 使用自旋锁 44 3.3.2 在双向链中使用自旋锁 45 3.3.3 使用队列自旋锁提高性能 46 第4章 文件、注册、线程 47 4.1 文件操作 47 4.1.1 使用OBJECT_ATTRIBUTES 47 4.1.2 打开和关闭文件 48 4.1.3 文件读/写操作 51 4.2 注册操作 53 4.2.1 注册键的打开 53 4.2.2 注册键值的读 55 4.2.3 注册键值的写 57 4.3 时间与定时器 58 4.3.1 获得当前“滴答”数 58 4.3.2 获得当前系统时间 58 4.3.3 使用定时器 59 4.4 线程与事件 62 4.4.1 使用系统线程 62 4.4.2 在线程中睡眠 63 4.4.3 使用同步事件 64 第5章 应用与内核通信 67 5.1 内核方面的编程 68 5.1.1 生成控制设备 68 5.1.2 控制设备的名字和符号链接 70 5.1.3 控制设备的删除 71 5.1.4 分发函数 72 5.1.5 请求的处理 73 5.2 应用方面的编程 74 5.2.1 基本的功能需求 74 5.2.2 在应用程序中打开与关闭设备 75 5.2.3 设备控制请求 75 5.2.4 内核中的对应处理 77 5.2.5 结合测试的效果 79 5.3 阻塞、等待与安全设计 80 5.3.1 驱动主动通知应用 80 5.3.2 通信接口的测试 81 5.3.3 内核中的缓冲区链结构 83 5.3.4 输入:内核中的请求处理中的安全检查 84 5.3.5 输出处理与卸载清理 85 第6章 64位和32位内核开发差异 88 6.1 64位系统新增机制 88 6.1.1 WOW64子系统 88 6.1.2 PatchGuard技术 91 6.1.3 64位驱动的编译、安装与运行 91 6.2 编程差异 92 6.2.1 汇编嵌入变化 92 6.2.2 预处理与条件编译 93 6.2.3 数据结构调整 93 开 发 篇 第7章 串口的过滤 96 7.1 过滤的概念 96 7.1.1 设备绑定的内核API之一 97 7.1.2 设备绑定的内核API之 98 7.1.3 生成过滤设备并绑定 98 7.1.4 从名字获得设备对象 100 7.1.5 绑定所有串口 101 7.2 获得实际数据 102 7.2.1 请求的区分 102 7.2.2 请求的结局 103 7.2.3 写请求的数据 104 7.3 完整的代码 105 7.3.1 完整的分发函数 105 7.3.2 如何动态卸载 106 7.3.3 代码的编译与运行 107 第8章 键盘的过滤 109 8.1 技术原理 110 8.1.1 预备知识 110 8.1.2 Windows中从击键到内核 110 8.1.3 键盘硬件原理 112 8.2 键盘过滤的框架 112 8.2.1 找到所有的键盘设备 112 8.2.2 应用设备扩展 115 8.2.3 键盘过滤模块的DriverEntry 117 8.2.4 键盘过滤模块的动态卸载 117 8.3 键盘过滤的请求处理 119 8.3.1 通常的处理 119 8.3.2 PNP的处理 120 8.3.3 读的处理 121 8.3.4 读完成的处理 122 8.4 从请求中打印出按键信息 123 8.4.1 从缓冲区中获得KEYBOARD_INPUT_DATA 123 8.4.2 从KEYBOARD_INPUT_DATA中得到键 124 8.4.3 从MakeCode到实际字符 124 8.5 Hook分发函数 126 8.5.1 获得类驱动对象 126 8.5.2 修改类驱动的分发函数指针 127 8.5.3 类驱动之下的端口驱动 128 8.5.4 端口驱动和类驱动之间的协作机制 129 8.5.5 找到关键的回调函数的条件 129 8.5.6 定义常数和数据结构 130 8.5.7 打开两种键盘端口驱动寻找设备 131 8.5.8 搜索在KbdClass类驱动中的地址 133 8.6 Hook键盘中断反过滤 135 8.6.1 中断:IRQ和INT 136 8.6.2 如何修改IDT 136 8.6.3 替换IDT中的跳转地址 137 8.6.4 QQ的PS/2反过滤措施 139 8.7 直接用端口操作键盘 139 8.7.1 读取键盘数据和命令端口 139 8.7.2 p2cUserFilter的最终实现 140 第9章 磁盘的虚拟 143 9.1 虚拟的磁盘 143 9.2 一个具体的例子 143 9.3 入口函数 144 9.3.1 入口函数的定义 144 9.3.2 Ramdisk驱动的入口函数 145 9.4 EvtDriverDeviceAdd函数 146 9.4.1 EvtDriverDeviceAdd的定义 146 9.4.2 局部变量的声明 146 9.4.3 磁盘设备的创建 147 9.4.4 如何处理发往设备的请求 148 9.4.5 用户配置的初始化 149 9.4.6 链接给应用程序 151 9.4.7 小结 152 9.5 FAT12/16磁盘卷初始化 152 9.5.1 磁盘卷结构简介 152 9.5.2 Ramdisk对磁盘的初始化 154 9.6 驱动中的请求处理 160 9.6.1 请求的处理 160 9.6.2 读/写请求 160 9.6.3 DeviceIoControl请求 162 9.7 Ramdisk的编译和安装 164 9.7.1 编译 164 9.7.2 安装 164 9.7.3 对安装的深入探究 165 第10章 磁盘的过滤 167 10.1 磁盘过滤驱动的概念 167 10.1.1 设备过滤和类过滤 167 10.1.2 磁盘设备和磁盘卷设备过滤驱动 167 10.1.3 注册和磁盘卷设备过滤驱动 168 10.2 具有还原功能的磁盘卷过滤驱动 168 10.2.1 简介 168 10.2.2 基本思想 169 10.3 驱动分析 169 10.3.1 DriverEntry函数 169 10.3.2 AddDevice函数 170 10.3.3 PnP请求的处理 174 10.3.4 Power请求的处理 178 10.3.5 DeviceIoControl请求的处理 178 10.3.6 bitmap的作用和分析 182 10.3.7 boot驱动完成回调函数和稀疏文件 187 10.3.8 读/写请求的处理 190 第11章 文件系统的过滤与监控 199 11.1 文件系统的设备对象 200 11.1.1 控制设备与卷设备 200 11.1.2 生成自己的一个控制设备 201 11.2 文件系统的分发函数 202 11.2.1 普通的分发函数 202 11.2.2 文件过滤的快速IO分发函数 203 11.2.3 快速IO分发函数的一个实现 205 11.2.4 快速IO分发函数逐个简介 206 11.3 设备的绑定前期工作 207 11.3.1 动态地选择绑定函数 207 11.3.2 注册文件系统变动回调 208 11.3.3 文件系统变动回调的一个实现 209 11.3.4 文件系统识别器 211 11.4 文件系统控制设备的绑定 212 11.4.1 生成文件系统控制设备的过滤设备 212 11.4.2 绑定文件系统控制设备 213 11.4.3 利用文件系统控制请求 215 11.5 文件系统卷设备的绑定 217 11.5.1 从IRP中获得VPB指针 217 11.5.2 设置完成函数并等待IRP完成 218 11.5.3 卷挂载IRP完成后的工作 221 11.5.4 完成函数的相应实现 223 11.5.5 绑定卷的实现 224 11.6 读/写操作的过滤 226 11.6.1 设置一个读处理函数 226 11.6.2 设备对象的区分处理 227 11.6.3 解析读请求中的文件信息 228 11.6.4 读请求的完成 230 11.7 其他操作的过滤 234 11.7.1 文件对象的生存周期 234 11.7.2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235 11.7.3 文件的删除 237 11.8 路径过滤的实现 238 11.8.1 取得文件路径的三种情况 238 11.8.2 打开成功后获取路径 238 11.8.3 在其他时刻获得文件路径 240 11.8.4 在打开请求完成之前获得路径名 240 11.8.5 把短名转换为长名 242 11.9 把sfilter编译成静态库 243 11.9.1 如何方便地使用sfilter 243 11.9.2 初始化回调、卸载回调和绑定回调 244 11.9.3 绑定与回调 245 11.9.4 插入请求回调 246 11.9.5 如何利用sfilter.lib 249 第12章 文件系统透明加密 252 12.1 文件透明加密的应用 252 12.1.1 防止企业信息泄密 252 12.1.2 文件透明加密防止企业信息泄密 253 12.1.3 文件透明加密软件的例子 253 12.2 区分进程 254 12.2.1 机密进程与普通进程 254 12.2.2 找到进程名字的位置 255 12.2.3 得到当前进程的名字 256 12.3 内存映射与文件缓冲 257 12.3.1 记事本的内存映射文件 257 12.3.2 Windows的文件缓冲 258 12.3.3 文件缓冲:明文还是密文的选择 259 12.3.4 清除文件缓冲 260 12.4 加密标识 263 12.4.1 保存在文件外、文件头还是文件尾 263 12.4.2 隐藏文件头的大小 264 12.4.3 隐藏文件头的设置偏移 266 12.4.4 隐藏文件头的读/写偏移 267 12.5 文件加密 267 12.5.1 何时进行加密操作 267 12.5.2 文件控制块与文件对象 268 12.5.3 文件加密的数据结构与初始化 269 12.5.4 文件加密的操作:查询 270 12.5.5 文件加密的操作:添加 271 12.5.6 文件加密的操作:删除 272 12.6 文件打开处理 273 12.6.1 直接发送IRP进行查询与设置操作 274 12.6.2 直接发送IRP进行读/写操作 276 12.6.3 文件的非重入打开 277 12.6.4 文件的打开预处理 280 12.7 读/写加密和解密 285 12.7.1 在读取时进行解密 285 12.7.2 分配与释放MDL 286 12.7.3 写请求加密 287 12.8 crypt_file的组装 289 12.8.1 crypt_file的初始化 289 12.8.2 crypt_file的IRP预处理 290 12.8.3 crypt_file的IRP后处理 293 第13章 文件系统微过滤驱动 297 13.1 文件系统微过滤驱动简介 297 13.1.1 文件系统微过滤驱动的由来 297 13.1.2 Minifilter的优点与不足 298 13.2 Minifilter的编程框架 298 13.2.1 微文件系统过滤的注册 299 13.2.2 微过滤器的数据结构 300 13.2.3 卸载回调函数 303 13.2.4 预操作回调函数 303 13.2.5 后操作回调函数 306 13.2.6 其他回调函数 307 13.3 Minifilter如何与应用程序通信 309 13.3.1 建立通信端口的方法 310 13.3.2 在用户态通过DLL使用通信端口的范例 311 13.4 Minifilter的安装与加载 314 13.4.1 安装Minifilter的INF文件 314 13.4.2 启动安装完成的Minifilter 316 第14章 网络传输层过滤 317 14.1 TDI概要 317 14.1.1 为何选择TDI 317 14.1.2 从socket到Windows内核 318 14.1.3 TDI过滤的代码例子 319 14.2 TDI的过滤框架 319 14.2.1 绑定TDI的设备 319 14.2.2 唯一的分发函数 320 14.2.3 过滤框架的实现 322 14.2.4 主要过滤的请求类型 323 14.3 生成请求:获取地址 324 14.3.1 过滤生成请求 324 14.3.2 准备解析IP地址与端口 326 14.3.3 获取生成的IP地址和端口 327 14.3.4 连接终端的生成与相关信息的保存 329 14.4 控制请求 330 14.4.1 TDI_ASSOCIATE_ADDRESS的过滤 330 14.4.2 TDI_CONNECT的过滤 332 14.4.3 其他的次功能号 333 14.4.4 设置事件的过滤 334 14.4.5 TDI_EVENT_CONNECT类型的设置事件的过滤 336 14.4.6 直接获取发送函数的过滤 337 14.4.7 清理请求的过滤 339 14.5 本书例子tdifw.lib的应用 341 14.5.1 tdifw库的回调接口 341 14.5.2 tdifw库的使用例子 342 第15章 Windows过滤平台 345 15.1 WFP简介 345 15.2 WFP框架 345 15.3 基本对象模型 347 15.3.1 过滤引擎 347 15.3.2 垫片 347 15.3.3 呼出接口 347 15.3.4 分层 348 15.3.5 子层 349 15.3.6 过滤器 350 15.3.7 呼出接口回调函数 354 15.4 WFP操作 359 15.4.1 呼出接口的注册与卸载 360 15.4.2 呼出接口的添加与移除 360 15.4.3 子层的添加与移除 361 15.4.4 过滤器的添加 362 15.5 WFP过滤例子 362 第16章 NDIS协议驱动 370 16.1 以太网包和网络驱动架构 370 16.1.1 以太网包和协议驱动 370 16.1.2 NDIS网络驱动 371 16.2 协议驱动的DriverEntry 372 16.2.1 生成控制设备 372 16.2.2 注册协议 374 16.3 协议与网卡的绑定 375 16.3.1 协议与网卡的绑定概念 375 16.3.2 绑定回调处理的实现 376 16.3.3 协议绑定网卡的API 378 16.3.4 解决绑定竞争问题 379 16.3.5 分配接收和发送的包池与缓冲池 380 16.3.6 OID请求的发送和请求完成回调 381 16.3.7 ndisprotCreateBinding的最终实现 385 16.4 绑定的解除 390 16.4.1 解除绑定使用的API 390 16.4.2 ndisprotShutdownBinding的实现 392 16.5 在用户态操作协议驱动 395 16.5.1 协议的收包与发包 395 16.5.2 在用户态编程打开设备 396 16.5.3 用DeviceIoControl发送控制请求 397 16.5.4 用WriteFile发送数据包 399 16.5.5 用ReadFile发送数据包 400 16.6 在内核态完成功能的实现 402 16.6.1 请求的分发与实现 402 16.6.2 等待设备绑定完成与指定设备名 402 16.6.3 指派设备的完成 403 16.6.4 处理读请求 406 16.6.5 处理写请求 408 16.7 协议驱动的接收回调 412 16.7.1 和接收包有关的回调函数 412 16.7.2 ReceiveHandler的实现 413 16.7.3 TransferDataCompleteHandler的实现 417 16.7.4 ReceivePacketHandler的实现 418 16.7.5 接收数据包的入队 420 16.7.6 接收数据包的出队和读请求的完成 422 第17章 NDIS小端口驱动 427 17.1 小端口驱动的应用与概述 427 17.1.1 小端口驱动的应用 427 17.1.2 小端口驱动示例 428 17.1.3 小端口驱动的运作与编程概述 429 17.2 小端口驱动的初始化 429 17.2.1 小端口驱动的DriverEntry 429 17.2.2 小端口驱动的适配器结构 431 17.2.3 配置信息的读取 433 17.2.4 设置小端口适配器上下文 433 17.2.5 MPInitialize的实现 434 17.2.6 MPHalt的实现 437 17.3 打开ndisprot设备 438 17.3.1 IO目标 438 17.3.2 给IO目标发送DeviceIoControl请求 439 17.3.3 打开ndisprot接口并完成配置设备 441 17.4 使用ndisprot发送包 443 17.4.1 小端口驱动的发包接口 443 17.4.2 发送控制块(TCB) 444 17.4.3 遍历包组并填写TCB 446 17.4.4 写请求的构建与发送 449 17.5 使用ndisprot接收包 451 17.5.1 提交数据包的内核API 451 17.5.2 从接收控制块(RCB)提交包 452 17.5.3 对ndisprot读请求的完成函数 454 17.5.4 读请求的发送 456 17.5.5 用于读包的WDF工作任务 457 17.5.6 ndisedge读工作任务的生成与入列 459 17.6 其他的特征回调函数的实现 461 17.6.1 包的归还 461 17.6.2 OID查询处理的直接完成 462 17.6.3 OID设置处理 465 第18章 NDIS中间层驱动 467 18.1 NDIS中间层驱动概述 467 18.1.1 Windows网络架构总结 467 18.1.2 NDIS中间层驱动简介 468 18.1.3 NDIS中间层驱动的应用 469 18.1.4 NDIS包描述符结构深究 470 18.2 中间层驱动的入口与绑定 473 18.2.1 中间层驱动的入口函数 473 18.2.2 动态绑定NIC设备 474 18.2.3 小端口初始化(MpInitialize) 475 18.3 中间层驱动发送数据包 477 18.3.1 发送数据包原理 477 18.3.2 包描述符“重利用” 478 18.3.3 包描述符“重申请” 481 18.3.4 发送数据包的异步完成 482 18.4 中间层驱动接收数据包 484 18.4.1 接收数据包概述 484 18.4.2 用PtReceive接收数据包 485 18.4.3 用PtReceivePacket接收 490 18.4.4 对包进行过滤 491 18.5 中间层驱动程序查询和设置 494 18.5.1 查询请求的处理 494 18.5.2 设置请求的处理 496 18.6 NDIS句柄 498 18.6.1 不可见的结构指针 498 18.6.2 常见的NDIS句柄 499 18.6.3 NDIS句柄误用问题 500 18.6.4 一种解决方案 502 18.7 生成普通控制设备 503 18.7.1 在中间层驱动中添加普通设备 503 18.7.2 使用传统方法来生成控制设备 505 第19章 IA-32汇编基础 511 19.1 x86内存、寄存器与堆栈 511 19.1.1 _asm关键字 511 19.1.2 x86中的mov指令 512 19.1.3 x86中的寄存器与内存 512 19.1.4 赋值语句的实现 513 19.2 x86中函数的实现 514 19.2.1 一个函数的例子 514 19.2.2 堆栈的介绍 515 19.2.3 寄存器的备份和恢复 516 19.2.4 内部变量与返回值 518 19.3 x86中函数的调用与返回 521 19.3.1 函数的调用指令call 521 19.3.2 通过堆栈传递参数 521 19.3.3 从函数返回 523 19.3.4 三种常见的调用协议 524 19.4 从32位汇编到64位汇编 526 19.4.1 Intel 64与IA-32体系架构简介 526 19.4.2 64位指令与32位指令 526 19.4.3 通用寄存器 527 19.5 64位下的函数实现 528 19.5.1 函数概览 528 19.5.2 32位参数的传递 529 19.5.3 64位参数与返回值 530 19.5.4 栈空间的开辟与恢复 531 第20章 IA-32体系中的内存地址 534 20.1 内存的虚拟地址 534 20.1.1 C语言中的内存地址 534 20.1.2 虚拟地址的构成 535 20.1.3 段的选择 536 20.2 全局描述符和段描述符 538 20.2.1 全局描述符 538 20.2.2 段类型 539 20.2.3 段寄存器与段选择子 540 20.2.4 64位模式下的段 541 20.3 分段编程实践 542 20.3.1 系统寄存器的结构 542 20.3.2 在汇编语言中获取全局描述的位置 543 20.3.3 调试范例:sgdt指令的错误使用 545 20.3.4 在64位下获得全局描述符 547 20.4 线性地址基础 549 20.4.1 分页控制机制 550 20.4.2 线性地址的转换 551 20.4.3 混合页面大小 552 20.4.4 32位物理地址的页目录和页项 552 20.5 各种特殊分页方式 555 20.5.1 PAE分页方式 555 20.5.2 PSE-36分页机制 558 20.5.3 IA-32e模式下的线性地址 559 20.6 分页编程实践 562 20.6.1 页目录和页目录指针的获取 562 20.6.2 页的获取 564 20.6.3 线性地址的结构 567 第21章 处理器权限级别切换 571 21.1 Ring0和Ring3权限级别 571 21.2 保护模式下的分页内存保护 572 21.3 分页内存不可执行保护 574 21.3.1 不可执行保护原理 574 21.3.2 不可执行保护的漏洞 575 21.3.3 上机实践 577 21.4 权限级别的切换 579 21.4.1 调用门及其漏洞 579 21.4.2 sysenter和sysexit指令 581 21.4.3 上机实践 583 第22章 IA-32体系结构中的中断 585 22.1 中断基础知识 585 22.1.1 中断描述符 585 22.1.2 中断处理过程 587 22.1.3 64位模式下的中断处理机制 589 22.1.4 多核下的中断 589 22.2 Windows中断机制 593 22.3 中断编程实践 596 22.3.1 IDT Hook 596 22.3.2 巧用IDT Hook实现安全防护 598 第23章 Windows内核挂钩 601 23.1 系统服务描述符挂钩 602 23.1.1 系统服务描述符(SSDT) 602 23.1.2 系统服务描述符挂钩的意图 603 23.1.3 寻找要挂钩的函数的地址 604 23.1.4 函数被挂钩的过程 605 23.1.5 具体实现的代码 606 23.2 函数导出挂钩 608 23.2.1 内核函数的种类 608 23.2.2 挂钩IoCallDriver 610 23.2.3 对跳转地址进行修改 611 23.3 Windows 7系统下IofCallDriver的跟踪 612 23.4 Windows 7系统下内联挂钩 615 23.4.1 写入跳转指令并拷贝代码 615 23.4.2 实现中继函数 617 高 级 篇 第24章 Windows通知与回调 620 24.1 Windows的事件通知与回调 620 24.2 常用的事件通知 620 24.2.1 创建进程通知 621 24.2.2 创建线程通知 625 24.2.3 加载模块通知 626 24.2.4 注册操作通知 629 24.3 Windows回调机制 636 24.3.1 回调对象 636 24.3.2 回调对象的创建 637 24.3.3 回调对象的注册 637 24.3.4 回调的通告 638 24.4 安全的死角,回调的应用 639 第25章 保护进程 640 25.1 内核对象简介 640 25.2 内核对象的结构 641 25.3 保护内核对象 642 25.3.1 处理对象的打开 643 25.3.2 处理句柄的复制 644 25.3.3 处理句柄的继承 646 25.4 进程的保护 652 25.4.1 保护原理 652 25.4.2 Vista以后的进程对象保护 654 25.4.3 进程的其他保护 655 附录A 如何使用本书的源码光盘 656 附录B 练习题 659
深入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第4版) ISBN:9787121039690 本书是著名的操作系统内核专家Mark Russinovich和David Solomon撰写的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的最新版著作,全面和深入地阐述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内部工作细节。本书针对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XP和Windows 2000做了全面更新,通过许多练习实验让你直接感受到Windows的内部行为。另外,本书还介绍了一些高级诊断技术,以便使你的系统运行得更加平稳和高效。无论你是开发人员还是系统管理员,你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一些关键的、有关体系结构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你可以更好地做系统设计、调试,以及性能优化。 全书内容丰富、信息全面,主要包括的Windows操作系统深度知识有:理解Windows的关键机制,包括系统服务分发和调度机制、启动和停机,以及注册;挖掘Windows的安全模型,包括访问控制、特权和审计;利用内核调试器和其他的工具来检查内部系统结构;检查与进程、线程和作业相关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观察Windows如何管理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理解NTFS的操作和格式,诊断文件系统访问问题;从上往下查看Windows的网络栈,包括映射、API、名称解析和协议驱动程序;诊断引导问题,执行崩溃分析。 本书适合广大Windows平台开发人员、IT专业从业人员等参考使用。 编辑推荐 ■ 国内知名译者潘爱民先生译作 ■ Windows系统之父Jim Allchin亲自撰文推荐! ■ Windows NT首席设计师David N. Cutler亲自撰文推荐! ■ 深入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彻底揭开Windows技术内幕! ■ Csdn、博客堂、博客园、《程序员》杂志鼎力推荐! 目录第1章 概念和工具 1 1.1 Windows操作系统的版本 1 1.2 基础概念和术语 3 Windows API 3 服务、函数和例程 5 进程、线程和作业 6 虚拟内存 14 内核模式和用户模式 16 终端服务及多个会话 21 对象和句柄 22 安全性 23 注册 24 Unicode 25 1.3 挖掘Windows内部机理 25 性能工具 27 Windows支持工具箱 27 Windows资源工具箱 27 内核调试 28 Platform SDK 33 DDK(设备驱动程序开发工具) 34 Sysinternals工具 34 1.4 本章总结 34 第2章 系统结构 35 2.1 需求和设计目标 35 2.2 操作系统模型 36 2.3 总体结构 37 可移植性 40 对称多处理 41 可伸缩性 46 客户和服务器版本之间的差异 47 检查版本 49 2.4 关键的系统组件 51 环境子系统和子系统DLL 53 硬件抽象层(HAL) 67 设备驱动程序 69 系统进程 75 2.5 本章总结 84 第3章 系统机制 85 3.1 陷阱分发 85 中断分发 87 异常分发 109 系统服务分发 119 3.2 对象管理器 124 执行体对象 126 对象结构 128 3.3 同步 149 高IRQL的同步 151 低IRQL的同步 155 3.4 系统辅助线程 166 3.5 Windows全局标志 168 3.6 本地过程调用(LPC) 171 3.7 内核事件追踪 175 3.8 Wow64 178 Wow64进程地址空间布局结构 179 系统调用 179 异常分发 179 用户回调 179 文件系统重定向 180 注册的重定向和反射 180 I/O控制请求 181 16位安装器应用程序 182 打印 182 一些限制 182 3.9 本章总结 182 第4章 管理机制 183 4.1 注册 183 查看和修改注册 183 注册用法 184 注册数据类型 185 注册逻辑结构 186 注册问题的诊断 192 注册的内部机理 197 4.2 服务 211 服务应用 212 服务账户 217 服务控制管理器 223 服务启动 225 启动错误 229 接受当前引导和“最后已知的好控制集” 230 服务失败 231 服务停机 232 共享的服务进程 233 服务控制程序 236 4.3 Windows管理规范 237 WMI体系结构 237 提供者 239 公共信息模型(CIM)和可管理对象的格式语言 240 WMI名字空间 243 类关联 244 WMI实现 247 WMI安全性 248 4.4 本章总结 249 第5章 启动和停机 251 5.1 引导过程 251 x86和x64引导准备 251 x86/x64引导扇区和Ntldr 255 IA64引导过程 264 初始化内核和执行体子系统 266 Smss、Csrss和Winlogon 269 自动启动的映像文件 273 5.2 引导和启动问题的故障检查 274 最后已知的好配置 274 安全模式 274 安全模式下的驱动程序加载 275 恢复控制台(Recovery Console) 279 解决常见的引导问题 281 5.3 停机 286 5.4 本章总结 288 第6章 进程、线程和作业 289 6.1 进程的内部机理 289 数据结构 289 内核变量 297 性能计数器 297 有关的函数 298 6.2 CreateProcess的流程 300 阶段1:打开将要被执行的映像 302 阶段2:创建Windows执行体进程对象 304 阶段3:创建初始线程,以及它的栈和执行环境 308 阶段4:将新进程通知Windows子系统 309 阶段5:启动初始线程的执行 310 阶段6:在新进程环境下执行进程初始化 310 6.3 线程的内部机理 313 数据结构 313 内核变量 320 性能计数器 321 有关的函数 322 一个线程的产生 322 6.4 检查线程活动 323 6.5 线程调度 325 Windows调度的概述 326 优先级别 327 Windows调度API 330 有关的工具 331 实时优先级 333 线程状态 334 分发器数据库 338 时限 340 调度情形 345 环境切换 347 空闲(Idle)线程 348 优先级提升 348 多处理器系统 357 多处理器的线程调度算法 366 6.6 作业对象 369 6.7 本章总结 374 第7章 内存管理 375 7.1 内存管理器简介 375 内存管理器组件 376 内部同步 377 配置内存管理器 378 检查内存的使用情况 378 7.2 内存管理器提供的服务 382 大页面和小页面 382 保留的和提交的页面 384 锁住内存 385 分配粒度 385 共享内存和映射文件 386 保护内存 388 “不可执行”页面保护 390 写时复制 392 堆管理器 394 地址窗口扩展 399 7.3 系统内存池 401 配置内存池的大小 401 监视内存池的使用 404 预读列(Look-Aside List) 408 驱动程序检验器(Driver Verifier) 409 7.4 虚拟地址空间的布局结构 413 x86用户地址空间的布局结构 415 x86系统地址空间的布局结构 417 x86会话空间 418 系统页项(PTE,Page Table Entry) 421 64位地址空间布局结构 422 7.5 地址转译 425 x86虚拟地址转译 425 地址转译快查缓冲区 434 物理地址扩展(PAE) 435 IA-64虚拟地址转译 437 x64虚拟地址转译 438 7.6 页面错误处理 439 无效PTE 440 原型PTE 441 页面换入I/O 443 冲突的页面错误 444 页面文件 444 7.7 虚拟地址描述符 448 7.8 内存区对象 450 7.9 工作集 457 按需换页 458 7.10 逻辑预取器 458 放置策略 462 工作集管理 463 平衡集管理器和交换器 466 系统工作集 467 7.11 页面帧编号数据库 469 页面列的动态变化 472 已修改页面写出器 475 PFN数据结构 476 低内存通知和高内存通知 479 7.12 本章总结 483 第8章 安全性 485 8.1 安全系统组件 488 8.2 保护对象 492 访问检查 493 安全描述符和访问控制 506 8.3 账户权限和特权 516 账户权限 517 特权 518 超级特权 523 8.4 安全审计 524 8.5 登录(Logon) 526 Winlogon初始化 528 用户登录步骤 529 8.6 软件限制策略 533 8.7 本章总结 535 第9章 I/O系统 537 9.1 I/O系统组件 537 I/O管理器 539 典型的I/O处理过程 540 9.2 设备驱动程序 541 设备驱动程序的类型 541 驱动程序的结构 548 驱动程序对象和设备对象 550 打开设备 555 9.3 I/O处理 561 I/O类型 561 映射文件I/O和文件缓存 564 I/O请求包 564 针对单层驱动程序的I/O请求 569 针对分层的驱动程序的I/O请求 577 I/O完成端口 585 驱动程序检验器(Driver Verifier) 589 9.4 即插即用(PnP)管理器 590 即插即用支持的级别 591 驱动程序对于即插即用的支持 592 驱动程序加载、初始化和安装 594 驱动程序安装 603 9.5 电源管理器 607 电源管理器的操作 609 驱动程序的电源操作 610 驱动程序对于设备电源的控制 613 9.6 本章总结 613 第10章 存储管理 615 10.1 有关存储的术语 615 10.2 磁盘驱动程序 616 Ntldr 616 磁盘类、端口和小端口驱动程序 617 磁盘设备对象 620 分区管理器 622 10.3 卷的管理 622 基本磁盘 624 动态磁盘 626 多分区卷的管理 632 卷名字空间 638 卷的I/O操作 646 虚拟磁盘服务 648 卷影像(shadow)拷贝服务 649 10.4 本章总结 654 第11章 缓存管理器 655 11.1 缓存管理器的关键特性 655 单个中心化的系统缓存 656 内存管理器 656 缓存一致性 656 虚拟块缓存 658 流式缓存机制 658 对可恢复文件系统的支持 658 11.2 缓存的虚拟内存管理 660 11.3 缓存的大小 662 LargeSystemCache 662 缓存的虚拟大小 663 缓存的工作集大小 665 缓存的物理大小 667 11.4 缓存的数据结构 668 系统范围的缓存数据结构 669 针对每个文件的缓存数据结构 670 11.5 文件系统接口 674 从缓存中来回拷贝数据 676 通过映射和锁定接口进行缓存 677 通过直接内存访问接口进行缓存 678 11.6 快速I/O 679 11.7 预读(Read Ahead)和滞后写(Write Behind) 682 智能预读 682 回写缓存(Write-Back Caching)和延迟写(Lazy Writing) 683 写节流(Write Throttling) 686 系统线程 687 11.8 本章总结 688 第12章 文件系统 689 12.1 Windows文件系统格式 690 CDFS 690 UDF 691 FAT12、FAT16和FAT32 691 NTFS 694 12.2 文件系统驱动程序总体结构 694 本地FSD 695 远程FSD 696 文件系统操作 700 文件系统过滤型驱动程序 705 12.3 诊断文件系统的问题 711 Filemon的基本和高级模式 711 Filemon诊断技巧 712 12.4 NTFS设计目标和特性 717 高端(High-End)文件系统的需求 717 NTFS的高级特性 719 12.5 NTFS文件系统驱动程序 729 12.6 NTFS在磁盘上的结构 732 卷(volume) 732 簇(cluster) 732 主文件(MFT) 733 文件引用号 739 文件纪录 740 文件名 742 驻留的和非驻留的属性 744 数据压缩和稀疏文件 747 变化日志文件 752 索引 753 对象ID 754 配额跟踪 755 统一的安全性 756 重解析点 758 12.7 NTFS的恢复支持 758 文件系统设计的演变 759 日志记录 761 恢复 767 NTFS的坏簇恢复 771 12.8 加密文件系统(EFS)安全性 775 第一次加密一个文件 778 解密过程 783 加密文件的备份 784 12.9 本章总结 785 第13章 网络 787 13.1 Windows的网络总体结构 787 OSI参考模型 787 Windows网络组件 789 13.2 网络API 791 Windows套接字(Windows Sockets) 791 远过程调用 798 Web访问API 803 命名管道和邮件槽 804 NetBIOS 811 NetBIOS的操作 812 其他的网络API 813 13.3 多重定向器支持 815 多提供者转发器 816 多UNC提供者 818 13.4 名称解析 820 域名系统 820 Windows Internet名称服务 820 13.5 协议驱动程序 821 TCP/IP的扩展 824 13.6 NDIS驱动程序 828 NDIS小端口的变化形式 832 面向连接的NDIS 832 外接NDIS(Remote NDIS) 835 QOS 836 13.7 绑定 838 13.8 分层的网络服务 839 远程访问(Remote Access) 839 活动目录 840 网络负载平衡 841 文件复制服务 843 分布式文件系统 843 13.9 本章总结 844 第14章 崩溃转储分析 845 14.1 Windows为什么会崩溃 845 14.2 蓝屏 846 14.3 崩溃转储文件 849 崩溃转储的生成 852 14.4 Windows错误报告 853 14.5 在线崩溃分析 854 14.6 基本的崩溃转储分析 855 Notmyfault 855 基本的崩溃转储分析 856 详细的分析 858 14.7 使用崩溃诊断工具 860 缓冲区溢出和特殊内存池 861 代码改写和系统代码写保护 863 14.8 高级的崩溃转储分析 864 栈破坏 865 挂起的系统或无响应的系统 866 当没有崩溃转储时 869 术语 871 术语对照 895 索引 901
### 回答1: x86实模式到保护模式的转换需要编写一些配套的代码,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步骤和对应的代码实现: 1. 关闭中断:在进入保护模式之前,需要先关闭中断。可以使用汇编指令“cli”来实现: ```assembly cli ``` 2. 设置全局描述符(GDT):保护模式中使用GDT来管理内存和其他资源。需要定义一个GDT并将其加载到CPU中。可以使用以下代码进行初始化: ```assembly gdt_start: dd 0x0 dd 0x0 gdt_code: dw 0xFFFF dw 0x0 db 0x0 db 10011010b db 11001111b db 0x0 gdt_data: dw 0xFFFF dw 0x0 db 0x0 db 10010010b db 11001111b db 0x0 gdt_end: gdt_descriptor: dw gdt_end - gdt_start - 1 dd gdt_start ;加载GDT到CPU lgdt [gdt_descriptor] ``` 3. 切换到保护模式:使用汇编指令“jmp”进行转移,并设置CR0控制寄存器的PE位为1,即可切换到保护模式: ```assembly jmp gdt_code:protect_mode align 4 protect_mode: mov eax, cr0 or eax, 0x1 mov cr0, eax ``` 4. 设置段选择符:在保护模式下,需要使用新的段选择符。可以通过以下代码对段选择符进行初始化: ```assembly mov ax, 0x10 mov ds, ax mov es, ax mov fs, ax mov gs, ax mov ss, ax ``` 5. 启用中断:在保护模式下,可以使用汇编指令“sti”开启中断: ```assembly sti ``` 通过以上配套的代码,可以完成从x86实模式到保护模式的转换。这些代码包括关闭中断、设置GDT、加载GDT、切换到保护模式、设置段选择符和启用中断等关键步骤,确保计算机可以在保护模式下正常运行。 ### 回答2: x86实模式到保护模式的转换需要一些特定的代码来完成。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assembly ; 进入保护模式的代码 org 0x7C00 ; 设定源代码的起始地址 ; 设置初始的段寄存器 xor ax, ax ; 将 ax 寄存器初始化为 0 mov ds, ax ; 将数据段寄存器 (ds) 设置为 0 ; 切换到保护模式 cli ; 清空中断标志寄存器 (IF) mov ax, 0x1000 ; 设置代码段选择器为 0x1000 mov ds, ax ; 将数据段寄存器 (ds) 设置为 0x1000 mov ss, ax ; 将堆栈段寄存器 (ss) 设置为 0x1000 mov sp, 0xFFFF ; 设定堆栈指针 (sp) 到堆栈的顶部 sti ; 设置中断标志寄存器 (IF) ; 切换到保护模式后的代码 [其他代码] ``` 这段代码主要包含了进入保护模式的过程。首先,通过将 ax 寄存器初始化为零,并将 ds 寄存器设置为零来确保初始的段寄存器的正确设定。然后,通过cli指令清空中断标志寄存器 (IF)。接下来,通过将代码段选择器设置为 0x1000,再将 ds 和 ss 寄存器都设置为 0x1000,来设定合适的段寄存器。然后,通过设定堆栈指针 sp 为 0xFFFF 来设置堆栈的顶部。最后,通过sti指令来设置中断标志寄存器 (IF)。 当切换到保护模式后,接下来的代码将在保护模式下执行。在这段代码后可以添加一些其他的指令,用于在保护模式下完成所需的任务。 ### 回答3: x86处理器可以在实模式和保护模式下运行。实模式是x86处理器最初的运行模式,它是用于向后兼容早期的x86处理器设计的模式。保护模式是一种更高级的模式,它提供了更多的内存管理、特权级别和安全功能。 要从x86实模式切换到保护模式,需要编写配套的代码。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示例代码: 1. 关闭中断:使用汇编指令`CLI`(Clear Interrupt flag)关闭中断。 2. 设置GDT(全局描述符):在保护模式下,每个段需要由描述符来定义。首先需要初始化一个GDT,其中包含代码段、数据段和其他需要的段。使用`LGDT`(Load Global Descriptor Table)指令将GDT的地址加载到处理器的GDTR(Global Descriptor Table Register)寄存器中。 3. 切换到保护模式:将CR0(Control Register 0)寄存器的第0位(PE位)设置为1,这将使处理器进入保护模式。使用`MOV`指令将带有标志位的CR0的值加载到`EAX`寄存器中,然后使用`OR`指令将`0x1`布尔值与`EAX`寄存器的值相或,并将结果放回CR0寄存器。 4. 刷新段寄存器:由于段寄存器中的段选择器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执行一个`JMP`指令来重新加载CS(Code Segment)和其他段寄存器。 5. 打开中断:使用`STI`(Set Interrupt flag)指令打开中断。 这些是切换x86实模式到保护模式的基本步骤。当这些步骤完成后,处理器将以保护模式运行,并可以利用更多的内存、特权级别和安全功能。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代码是一个简化版本,实际的代码可能更加复杂,包含错误处理和其他必要的配置。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