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选择协议位于网络层
某自治系统采用RIP协议 若该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R1收到其另据路由器R2的距离矢量中包含信息<net1,16>,则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R1不能经过R2到达net1
OSPF与RIP协议 前者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互联网使用 而RIP适合与规模较小的互联网使用
列举IP路由器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转发所受到的IP数据报 为需要转发的IP数据报选择最佳路径 维护路由表信息
---!分析IP数据报所携带的数据部分内容不是IP路由器因具备的主要功能
TCP/IP协议栈数据解封的过程是 比特流-帧-分组-报文段-数据
从路由器算法能否随网络变化自适应地进行调整来划分有两大类 静态路由选择策略和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网络层IP协议常被称为被路由协议 而路由协议的作用是生成路由表从而转发IP分组 对于动态路由协议 互联网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分为两大类 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
路由器间分组转发算法的实现过程:
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IP地址D 用子网掩码做AND运算 得出目的网络号为N
若网络N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 则把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D 否则是间接交付 运行下一条
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 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条路由器 否则运行下一条
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 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 否则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根据网络拓扑图 使用C类IP地址 (可以不在划分子网 使用缺省掩码即可)
1、每个网段分配一个网络号 同时给每个路由器端口及主机分配接口地址
2、给出路由器Router()的静态路由表
RIP OSPF BGP路由选择协议的特点
R1-R5运行RIP协议 根据条件计算路由器R2收到路由器R3发来的路由信息后更新的路由表 ---列表list
RIP 内部网关协议 路由表内容:目的网/下一站/距离
最佳路由选择 跳数 距离向量算法 传输层UDP 简单效率低适合小型网络路由表收敛慢
OSPF 内部网关协议 目的网/下一站/度量 最佳路由选择 度量 算法基础:最短路径算法
路由信息交换方式:IP数据报 效率高 可划分为若干更小区域 路由表收敛快 路由信息交换频繁
BGP 外部网关协议 路由表内容为目的网完整路径 最佳路由选择为多种策略 算法基础为路径向量算法 路由信息交换方式为传输层TCP 适合大规模网络 用于自治系统互连
UDP协议 提供无连接服务 提供复用/分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