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模型层次: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
至下而上层次: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分层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 灵活性好 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 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 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 结构上可以分隔开 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易于实现和维护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 物流系统
OSI参考模型中 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传输层
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 城域网 局域网(LAN) ----- 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网络的作用范围
网络协议三要素: 语法 语义 同步
物理层特征:接口特征 电气特征 功能特征 规程特征
=========================================================================
数据链路-逻辑链路 链路-物理链路 区分 :
链路指的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 二中间么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进行数据通信时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新路往往要经过许多段这样的链路 可见链路只是一条路径的组成部分
逻辑链路:当需要在一条线路上传送数据时 除了必须有一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 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 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这样的数据链路就不再是简单的物理链路而是个逻辑链路了
===========(如何区分电路接通和数据链路接通?)==========
电路接通了仅仅是物理线路接通了 通信双方可以在上面发送和接收0、1的比特流
数据链路接通了表明在该物理线路接通的基础上通信双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体已达成了一致并做好了在该链路上发送和接受数据帧的准备
数据链路层的链路控制主要功能: 封装成帧 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数据链路层存在透明传输存在怎样的问题?===========
若存在透明传输 传输的数据中有和帧定界符号相同的比特组合 则会导致帧定界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