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把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传送帧
主要研究:怎样从一台主机传送到另一台主机
信道类型:
- 点对点信道
- 广播信道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一、数据链路层的几个共同问题
1、数据链路与帧
链路(物理链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节点
数据链路(逻辑链路):物理线路+通信协议(软件)
帧(这个是数据链路层的东西):在IP数据报添加尾部和首部封装成帧
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的步骤:
- 节点A的链路层,把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添加首部和尾部封装成帧
- 节点A把封装好的帧发送给节点B的链路层
- 节点B的数据链路层收到的帧没差错,则从收到的帧中提取出IP数据报交到上面的网络层,否则丢弃这个帧
2、三个基本问题
(1)封装成帧
在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构成一个帧
MTU:所能传送的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
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帧定界(确定帧的界限)
- 控制字符SOH放在帧的最前面,表示帧的首部开始
- EOT放在帧的尾部,表示帧的结束
(2)透明传输
存在某些字节和SOH或EOT一样,链路层错误识别帧的边界的问题
使用字节填充/字符填充解决这个问题
遇到转义字符就证明这里没有边界
填充转义字符ESC
转义字符会在结点B传给网络层的时候,删除
(3)差错检测
比特在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0变1,1变0
误码率BER就是计算差错的比特数的占比
使用循环冗余检验CRC检错
一开始双方商量好除数(n+1位),然后原始数据后面加上n个0,数据就变成了k+n位
数据(k+n位)/除数(n+1位)= 余数CRC冗余码
发送数据:
原始数据+CRC冗余码
如果接收端收到的数据除以除数,余数不等于CRC就是错误
帧检验序列FCS
二、点对点协议PPP
1、特点
满足的需求:
- 简单
- 封装成帧
- 透明性
- 多种网络层协议
- 多种类型链路
- 差错检测
- 检测连接状态
- 最大传送单元
- 网络层地址协商
- 数据压缩协商
组成
- 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成串行链路的方法
- 链路控制协议LCP
- 网络控制协议NCP
2、帧格式
(1)字段
FCS是使用CRC的帧检验序列FCS
字节填充(异步传输的时候)
当信息字段中出现和标志字段一样的比特组合,就采用一些措施解决
零比特填充(同步传输)
状态图
三、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1、局域网
局域网的特点:
- 网络为一个单位拥有
- 站点有限
优点:
共享信道
2、CSMA/CD协议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发送的数据都使用曼切斯特编码
要点
- 多点接入: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 载波监听:“边发送边监听”,每个站必须不停地检测信道
- 碰撞检测:边发送,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当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值,就认为产生了碰撞
重传时机: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
准备发送–>检测信道,空闲发送–>边发送边监听–>
- 发送成功:争用期未检测到碰撞,认为发送成功
- 发送失败:检测到碰撞,停止发送,发送人为干扰信号,执行指数退避算法,重新发送
3、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采用双绞线的以太网采用星形拓扑
在星形中心有集线器
集线器的特点:
4、信道利用率
发生碰撞,信道资源实际上是被浪费了
5、MAC层
硬件地址/物理地址
局域网的“地址”应当是每一个站的“名字”或标识符
唯一标识符OUI
适配器的过滤功能
每收到一个MAC帧,先用硬件检查帧的MAC地址
发送给本站的帧 包括一下3种帧:
混杂方式就是窃听以太网的传输
格式
四、扩展的以太网
1、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1)使用光纤扩展
主机使用光钎和一对光钎调制解调器连接到集线器
(2)使用集线器
使用多个集线器连成更大的以太网
2、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网桥: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和过滤
交换机:多端口的网桥
交换机的特点:
- 多接口的网桥
- 全双工
- 并行性
自学习功能
就是会找到路径
从总线到星形以太网
3、虚拟局域网
五、高速以太网
1、100BASE-T以太网
快速以太网
在双绞线上传送100Mbit/s基带信号的星形拓扑以太网